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不单是甲四师,其他甲三师、甲七师也都是如此。占领的地盘多了,自然而然地,很多问题都来了!

    想想满清的绿营兵,其实编制数量也不少,但一方面因为吃空饷严重,实际并没有编制的那么多人数,另一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太过于分散。满清的绿营兵,除了各标、协本部兵丁外,其余的一大半是城汛兵,完全以镇戍地方百姓为目的,无法起到防备外地的目的。

    因此,满清的普通县城,一般加上半个营或者一两个汛,也就是三四百名的城汛兵,如何抵挡数千的讨虏军的进攻?偏偏所有的满清县城都是如此配置,因此,讨虏军攻占县城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这也是满清的体制所限,规定绿营兵都配置到各汛点甚至溏站,十几名几名甚至一两名的城汛兵,如何能快速调遣出去组织打仗?因此,这种布置兵力的方式,从根子上就说明满清朝廷只是防范着着治下的百姓,而不是外部的大批量的敌人。

    可如今,讨虏军占领的地方越来越多,陈玉成和梁立泰等众师长们发现,他们也开始随满清的后尘来了。

    不但占领的县城需要守军驻守,还需要任命新的县长以及一干人员等管辖,可如今讨虏军,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两广的县衙都还在缺人呢。

    无奈,梁立泰和陈玉成联合发了份急报,派人快马报给圣王冯云山,请示如何处置。

    而后,梁立泰最终咬牙派了一个团的兵力,镇守醴陵县城。主要是觉得醴陵乃糊南和江西交界之地,正好卡住两省通道的咽喉,战略地位重要,因此,梁立泰最终还是选择派出一团兵力镇守。

    这下,身边只有四千人的梁立泰,进入被讨虏军水陆联合攻下的湘潭县城时候,赶紧自己都不是名师长。湘潭县城却是前一天被陈玉成率甲三师,联合彭玉麟的四千水师,轻松攻下的。

    就在苏三娘率领甲七师赶往湘潭的时候,圣王冯云山的指示也被信使骑快马带到湘潭城。冯云山却是让陈玉成和梁立泰只是做出进逼长沙城的姿态,暂时不要真的攻打长沙城。而对于守城问题,冯云山说最近会妥善解决,要求他们先行克服。

    冯云山在信中解释道,为了不将满清朝廷的注意力和兵力都吸引到长沙来,暂缓进攻长沙,再等待一两月时间,便可进军。

    他收到消息,近期一两月内,南京城的太平军会组织兵力进行北伐,届时,必将引起清廷的恐慌,到时候,清廷的所有目光和兵力便会被北伐军所吸引过去。那时候,便是讨虏军将士合力猛攻长沙城的时候!

 第259章 筹建黄埔军校

    辗转近两月,从上嗨坐上一艘比利时洋人的商船去港岛,却在宁波又停留了大半月采购些生丝,而后又因半路南澳一带讨虏军水师和满清水师战事,洋人商船无奈,又驶入厦门躲避了几天,顺便在厦门采购了些茶叶,几经辗转,终于达到了港岛。

    尔后,傅善祥和她姑母徐傅氏、二个小表弟以及李善兰的妻子许氏等人,在四名广州方面的细作的护卫下,转船来到了广州。

    几人一进广州城,便被王府卫兵热情地迎住,接至早就安顿好的一处大宅院落里。李善兰和徐寿、华蘅芳三人都安顿在这个宅院内。李善兰和徐寿两人得以和家眷团聚,自是感激圣王良多,这下更是死心塌地在广州安心下来。

    徐寿眼下正式职务是讨虏军总参谋部的军事科学处副处长,不过,眼下这个处还没运作起来,他便和华蘅芳一道在长洲岛上帮忙筹建造船厂,经过许祥光调派上千人手,长洲岛上的土地已经平整完成,只等圣王说的水泥造出,还有从洋人那边购买的机器到货,便能建好初步的造船厂了。

    而李善兰,则主要是在长洲岛上协助许祥光筹建学堂。听许祥光说,这座学堂的名字已经取好,叫黄埔军校。至于为何取这样的名字,许祥光也不得而知,只是说,这时圣王亲自取的名字。

    如今,黄埔军校已经基本搭建起来了。

    其实也就是一所巨大的私塾模样,不过又有些不同。长洲岛的东侧半边岛的四分之一,全部划为黄埔军校的校区,这可比历史上的那所著名的黄埔军校校区大了近十倍。

    整个军校的建筑都是典型的岭南青砖建筑,总共有四十余进矮院落,都是二至三层高,各院全部迴廊环合,下雨天基本也可以走遍所有建筑而不湿身。

    四十余进院落,又分为东西中三部分。

    东院为学堂区,有十二座院楼为学堂和实验室。

    西院为生活宿舍区,有二十余座院子。

    中间有两座院子,却为军校的行政办公区。

    剩余有几座在一旁的院落,却是空着备用,被当成接待学员和教官的家属场所。

    宿舍区的西院部分,各院都有带长廊的青砖瓦舍,布局对称,各排房舍之间有走廊相通,每两排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院墙开月形门,每院住约一连学生,称为连院。

    中院有军校部行政办公院和尚武堂。尚武堂的前厅正门两侧有副楹联,上有圣王口述、许祥光亲笔书写的八个大字:“驱逐鞑虏,复我中华!”

    这些青砖木柱搭建的矮楼院子,也是许祥光动用二千余名工匠和帮工,从广州那边运来材料,搭建起来的。

    与历史上的相当简陋的黄埔军校不同,冯云山让许祥光建造的这座圣国的黄埔军校,不但面积大了很多,还多了很多后世学校的设施。

    有一所洋枪练习的靶场,让以后的学员专门练习洋枪枪法之用。

    在军校的最边缘,有一所火炮展示场,由于地形限制,只是陈列了几尊典型的火炮,让学员观摩学习,但不能真正的开炮。

    另外还有两个操场,一大一小,小教场、大操场,供平时学员操练使用。

    另外的还有阅览室,放了大量兵书兵法,甚至还有个简单的小沙盘室,将整个中国的地形都制作在内,供学员了解各地地形。

    军校快搭建完成的时候,许祥光便向圣王冯云山请示。

    对于这个黄埔军校,冯云山筹备已久,他是准备将这个军校建为一座综合性的军校,而不仅仅是座陆军军官学校。不过,现在,水师都才刚刚建立不久,炮兵也还没配齐,无奈,他准备暂时在黄埔军校先只是先行开设陆军军官课程。

    尔后,圣王冯云山宣布,他亲自兼任黄埔军校校长兼复兴会代表。任命李善兰为常务副校长,负责军校的实际教学组织;许祥光为兼职副校长,负责学校的后勤等琐事。

    又任命讨虏军总后勤部的作训处副处长崔大同兼任教导部主任,调任白晖怀任政治部主任,其余人等以后再慢慢配置。

    冯云山将总参谋部的那几名英国军官,调3名已经能说粤语的,至黄埔军校充当教官,教授英国近代士兵军事技能。其余军事教官分批由作战经验丰富的讨虏军各营、团长临时兼任。又从最近操练中脱颖而出、成为练兵标兵的二名甲九师将士,升为操练教官,调至黄埔军校。

    由于教官也不多,加上编制的教材也只是个《讨虏军操练手册》和《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等一些历史兵法兵书。冯云山只得暂时准备在黄埔军校开始步兵、炮兵、工兵、辎重、侦查、政治、救护等几个专业兵种的科目。

    冯云山感觉教材实在是太少,想起后世黄埔军校的教材,采用的是袁大头编制的中华第一部《步兵操典》的军校教材,于是,冯云山又召集总参谋部,赶着编制了一部融合诸多兵法,再结合讨虏军编制的《战术学》。

    又让刘胜邦口述,许祥光动笔,加上冯云山他自己的一些知道的后世刺探情报、间谍、刺杀等手段编成一本粗浅的《侦查学》。还准备让即将赶到的黄益芸,会同广州城内的西洋传教士哈巴安德医生和他的学生何敬文,一起编制《救护学》,教导学员如何做好受伤士兵的救助和急救,减少受伤将士的死亡。

    又将火炮、洋枪、火箭火罐等武器的使用着手,编写了一本《兵器学》;结合沙盘和两广地形,编制了《地形学》。

    最后,冯云山想想最重要的是培养一批忠于自己的基层军官,又亲自编写了一本《政治学》,将满清鞑虏的罪行,圣王带领讨虏军一步步如何发展壮大的过程都编写进去,将自己描写成一名先知和救世主的形象,给众学员洗脑,宣誓忠于圣王,加入复兴会。

    另外,在《政治学》中,冯云山又将后世的一些宣传手法放了进去,如批斗游行会、公审大会,忆苦思甜上台演讲会,以及太平天国的讲道理,详细说了宣传的重要性,教导学员如何做好宣传,引导士兵始终保持强盛的士气和战力。

    他准备将《政治学》、《讨虏军操练手册》、《战术学》、《兵器学》、《地形学》、《侦查学》作为黄埔军校的核心军事课程,培养一批面向步兵战场的初级指挥官,也就是连排长,甚至班长。后面的发展,还得靠他们自己在日后的作战中如何了。

    并且,刊印这些教材的同时,没本教材都设有编号,严禁带出军校,防止流传外间。

    前阵子,军校还在筹建期间,他便提前下令从各军挑选500名识字的基层军官,直接进入黄埔军校。没想到,二十多万讨虏军中,竟然找不出500名识字的军官,后来便降低条件,只要大致识得几个字有一定基础,哪怕不是军官只要是讨虏军将士便成,终于凑够了480名将士。

    无奈,冯云山便下令从两广和占领的福键、糊南等区域择优招收320名学员,组成第一期的黄埔学员班共800名。

    鉴于讨虏军中绝大部分将士都不识字的情况,冯云山唤来李善兰交代,准备在军校里成立一个预备班。跟一期学员开班的同时,在讨虏军中招收500名基层军官,作为第二期学员的预备学员,提前进入军校教授其识字等基础。

    李善兰又派人从南海县乡下雇请了几名穷困的私塾先生,作为国文先生。西洋传教士哈巴安德医生的学生何敬文,充任教授救护专业课程的先生。

    准备妥当后,黄埔军校便准备正式对外招收320名学员,将黄埔军校真正开办起来。

 第260章 《南方日报》

    不过,如何将这320名学员招生的信息广而告之,让两广地区所有有志青年都能知晓呢?冯云山沉思起来。

    忽然,他一拍大腿,刷地站起来:自己这不是扯淡嘛!搞了半天,连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宣传工具都忘记了,都没开办,这不是?

    没错!报纸!冯云山想到了报纸!

    后世不管是招人,还是出售货物信息,最早都是通过报纸来刊登广告的。这320名学员的招生不就可以在报纸上打广告就行了吗?亏自己上次在开科举时,还派人敲锣打鼓挨家挨户地去吆喝,累死下面不说,还没能让很多人知道信息。

    可是报纸就不一样了,会看懂报纸的人,都是识字的,这样针对性也更强。

    最重要的是,报纸可以说是宣传的喉舌,只要掌握了报纸这个工具,以后要带动舆论,还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而且不管是这样,报纸还能启蒙这个时代的人,只要能通过报纸让大家看到外面的世界,看到这个时代,估计,满清的那套做法,很快便会土崩瓦解。

    冯云山眼神越发坚定起来,不但要办报纸,还要办好,要办大。这报纸,不能卖贵了,但也不能免费。

    想想以前自己在学生时代就很喜欢看的《南方周末》,冯云山当即决定下来,办份报纸,就叫《南方日报》,要让满清和太平军们都听听来自南方的声音。

    想到这,冯云山叫来伍崇曜和李文茂,问道:“你们可曾听说过报纸?”

    李文茂想了想,道:“圣王可说的是一张张的传票一样的,上面有密密麻麻的蝌蚪洋文的那种东西?”

    冯云山一喜,正是这种东西,看来,广州却有报纸,起码,李文茂都曾经见过这洋人的报纸。

    “报纸?圣王,崇曜对报纸还算是熟悉,有段时间天天看。洋人在广州就办了好几份报纸,只不过,主要面向洋人群体。前些年崇曜经营洋行时候,也曾订阅,一边从上面了解洋人动态和生意信息。”伍崇曜回答道。

    “哦,都有哪些报纸,是何人主编经营?”冯云山追问道。

    “圣王,清妖道光七年,有英国鸦片商人马地臣出资,在广州创办了一份名为《广州记录报》的报纸,不过是英文的,给洋人自己看的,主要是商业性报刊,现已迁往港岛,改名为《港岛纪录报》。但清妖道光十三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联合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个却是中文报纸,不过在鸦片战争爆发时停刊了。”伍崇曜与洋人打交道很多,对洋人办报的事情可谓了如指掌。

    “崇曜,广州这里还有没有没有停刊的报纸?”冯云山直接问道。

    “圣王问停刊的报纸,莫非要办报纸?如果是要办报纸,却很简单。崇曜知道有家在广州的美国传教士卫三畏负责的名为《中国丛报》的报纸,还开办了印刷所大量刊印报纸,不过,一年半前因财力不足,陷入停刊,还曾找崇曜赞助。那名美国人崇曜也认识,圣王若是有意,将其招纳便可。”伍崇曜道。

    还有这样的想睡觉就送枕头的事情?冯云山顿时大喜,道:“那便将其的报刊和印刷所都收购,将其本人也招纳下来,多给点薪水。但只是雇请其为技师,这报纸内容却必须由王府宣传部来把控。”

    伍崇曜连忙答应下来。圣王果然要办报纸!

    其实要创建报纸和印刷作坊,对于如今的冯云山来说并不困难。不过,能利用现成的报刊和印刷所,自然最好,因为,冯云山想要马上创办出报纸,让《南方日报》三天内便出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之上。

    身为宣传部副部长的李文茂,却不知道报纸到底起何作用。原来冯云山用他为宣传部负责人,也只是看到他在广州一带天地会的号召力,以及他本身就是粤曲名角,利用戏剧在广州府一带方便宣传。

    见李文茂一脸茫然,冯云山一脸郑重地道:“李兄弟,你是宣传部长,可要将这个《南方日报》盯紧了,这报社的社长由本王亲自担任,这副社长便由你兼任吧。”

    见冯云山如此重视这个报纸,李文茂更是惊讶!这报纸,难道真的这么重要?他还在嘀咕,圣王冯云山接下来的一席话,让他立刻明白了。

    “李兄弟,你跟崇曜去将那个叫卫三畏的美国传教士招募下来,可以让其担任副总编,将他原有的报社和印刷所都盘下来。总编先由本王兼着,等曾观澜到了广州,由他兼任总编。”

    “《南方日报》的办刊宗旨,便是作为宣传圣王王府的工具和喉舌,必须以本王王府以及圣国的百姓利益为上!”

    冯云山斩钉截铁地说道:“所以,报纸的大部分篇幅,要用来鞭挞满清鞑子,诉说王府的政策和对百姓的恩惠才行!当然,同时这报纸还可以传播信息,启蒙教育和领着众人看外面的世界,了解世界时事动态和第一时间知道各地发生的新鲜事。”

    “本王会亲自编写前面三期,做个示范,后面便由你和曾观澜两人把关。可有信心?”

    “属下有信心!”李文茂大声叫道。听了圣王说的内容,他已经大致了解了这个《南方日报》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