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他连忙答应下来,每两个月往返一次便送次货。

    这已经是他第四次送货了。

    第一次出售80担生丝给南老板,除去运费和一路开销,他李水根赚了1900两银子。

    第二次他拿着货款到手的一万四千两银子,发动自己当地人的优势,在顺庆府很快便组织一批三百担的生丝,雇了一艘二十料大船来到江陵,两个月不到,便再次卖给南老板,赚了9000两银子。

    第三次,他问过了南老板,对方说是有多少收多少,他一发狠,不但借了巨额高利贷凑了5万两银子,还好说歹说从各生丝大户那里以先付货款三成的方式拿货,直接组织了五大船生丝,合计800多担,直接净赚了22000多两银子。

    三趟生意,四个多月时间,让他便净赚了三万三千两银子!

    他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有这个好命!

    不过,李水根知道,这一切,都是这家不起眼的小丝绸铺带给他的。

    “总算到了,到了南老爷家的丝绸铺了。你们都将毛躁的性子给收好了,给我安分一些,谁要是给我惹出事情来,冲撞了伍老爷,别想混了!”李水根大声地提醒身后跟随他的三十余名伙计,想想还是不放心,便只让一名乖巧的小厮跟着,跳了一担他精心准备给南老爷的礼物。另外的伙计,便让他们看好码头上满载丝绸的十二艘船只。

    安排妥当,又拍拍自己身上沾的蚕丝,整理下衣服,这才领着小厮,进入“南记丝绸铺”。

    刚进门,铺子里的一名青年便迎了出来,见是李水根,笑着打招呼:“哎呀,这不是李老板吗,怎么这次这么久才来送货啊?生丝不好收?”

    “南老板,托您的洪福,生丝好收的很。这次是因为鄙人趁着价格低,多收了两船,因此多费了些功夫。”李水根赔着笑脸,解释道。

    “哈哈,李老板好手段,两月不到,便又能弄来五大船生丝!这趟,只怕要赚翻了!不过,最近整个生丝行情下滑,湖广、两江和浙茳以及两广一带的生丝收购价格,都在下滑,想必李老板这次收货的价格也压低了不少吧,所以…。。”南老板提醒道。

    “理解理解,南老板您最是公道,有一说一,绝不会坑老李!这次,还真是价格低了不少,只要130两每担了。原本还以为我们蜀地生丝太多,原来却是全国都是如此啊!南老板,您看,要不给我150两每担算了。”李水根小心的说道,生怕自己的要求过分,惹怒了对方。

    “李老板,我们南记是想要长期合作的,价格不能亏待你们这些老主顾。还是按照二成的利润点,按155两每担的价格吧。如今江南开始发生大规模的战乱,北方中原大地和廣西又发生蝗灾,生意不好做,收购生丝的行商少了,生丝价格,我估计还得下跌。”

    李水根听南老板侃侃而谈,不过天下大事,他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南老板明年还收购他的生丝便成。

    “多谢南老板给如此高价!李某特地托人从川西带了担礼物,敬献南老板!还希望明年南老板继续给老李发财的机会,照顾生意啊!”李水根说出来意。

    他越是日进斗金,越是害怕失去这个机会。很明显,南老板随便选蜀地的一名生丝商人送货,便都能替代他李水根的位置发大财。

    因此,他越发感觉自己要为南老板做些什么才行,稳固住自己的位置。

 第322章 南记五金铺(上)

    “李老板不必担心,这点让利,南记还是能承受的。你只需好好把关,把最好的生丝送给南记便成了。不过,说起来,南记还真有些事情要李老板帮忙。”南老板似乎知道李水根的担忧,安慰着笑道。

    “南老板请吩咐!李某必当办到!”李水根自然是胸脯拍得天响。

    谈完了这批生丝生意,李水根心情愉快。

    “李老板想必也能猜出,南记是从南边而来,生丝也是直接卖给洋人。”南老板提点着,又半遮半掩地道:“正好,南记想在蜀地也发展些生意,而李老板又是本地人,所以想日后在蜀地碰到什么事情,还请李老板多多出面帮忙。”

    李水根心中一惊!这南老板还真是从南边而来的。

    不过他立即回过神来,这其实也不奇怪,还真是跟自己猜测的那样!

    对于这家毫不起眼的小铺子,却眼不眨的拿出数万两银子,他自然觉得奇怪。加上又是他唯一的生意对象,自然猜测起这个“南记丝绸铺”的来头。

    谁都知道,生丝是靠出口给洋人换银子的。在荆州开店收购生丝,自然是截断去往浙茳和上嗨的生意,而且从这“南记丝绸铺”的气量上来说,来头很大。

    那么,便很容易推测出这南记,是销往广州或者厦门了,多半是广州。

    所以这南记才会在江陵城码头边开这么一家不起眼的丝绸铺,其实际根本就不是卖丝绸,而是采买生丝!

    每次交易,南老板都让李水根将载有生丝的船,开往江陵府城对面的公安县,再卸至数十艘的小船上。

    李水根知道,这种小船,能在洞庭湖一带的密集小河网上四处航行。

    李水根甚至可以想象,这些装载生丝的小船必定运往南方。否则,大可直接大船,从长江中到了洞庭湖或者是武昌,再转其他水陆两路去往上嗨浙茳。

    因此,从第二次交货以后,李水根便怀疑这家南记丝绸铺是走广州的门路,如今一看果真如此。

    不过,因为利润丰厚,而且,他李水根也从来对满清并无好感,所以,他并不抵触与之做生意,反而,为自己能被选中而庆幸。

    难道还去官府揭发这家铺子跟南边的粤贼有关系?没丝毫证据,而且,断了自己每月丰厚的生意不说,说不定对方有什么来头,得罪了,还会被官府抓起来敲诈一笔银子。

    十来年前,和洋人打仗的时期,为了银子,皇亲国戚还卖东西给洋人呢!只要自己能赚钱就好。

    更何况,如果真是与粤贼有关系,得罪了,谁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家人会出什么状况?

    李水根还在琢磨不定,南老板却开口了:“李老板别想多了,南某生意人,出门求财,不会做让李老板为难之事。”

    李水根心中稍安。

    “却是这样,南记想在蜀地开设些五金铺,想找当地商人合作。李老板正好也是本地人,为人又厚道,南某便问问你有没有兴趣?”南老板直接挑明意思。

    “南老板重视的生意,老李当然有兴趣!”李水根欣喜地回答:“却不知,这五金铺,主要是做什么生意?”

    “五金铺,主要是批发售卖一些百姓的日常用品,铁锅、菜刀、剪刀、铁锄、铁铲、火钳、镰刀、斧头、钢锯、铁锁、铜锁、铁秤、铁砖和铁丝,最小的还有洋铁钉和缝衣针、洋火等。另外还有些新产品,中型的有搪瓷铁脸盆、铁桶、铁炉、漏锄、铁耙,大型的还有脚踏打谷机、手摇碾米机。”南老板介绍着。

    李水根直接傻眼了。

    南老板说的,他有些听说过,知道是什么,有些,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只能从名字猜测是做什么的。不过,他相信,以南记的身家,关注这些物件的生意,肯定不会小。

    “不知南老板想在蜀地那个府开设五金铺?不知道老李我改投入多少银两,又作多少份子呢?”李水根打定主意要傍上南记的大腿,便开始问最关心的问题。

    “蜀地人口众多,所以,我们南记准备先一步在四汌开设二家总铺,十八家分铺。投入方面,分三部分,租赁店铺的费用,蜀地生意的独家名额费用,以及货物的抵押金。”

    “预计总费用在25万两。南记大概投入15万两,李老板你出资4万两,另外6万两却是另外一位南记的生意伙伴张老板定下了。这样合股成立二十家店铺。5万两用来租赁店铺和打点的费用,还有5万两,用来购买南记在蜀地的独家经营权,剩下的15万两,则是用来作为五金货物到货时候的抵押金支付给货主的。”南老板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

    “南记占股七成五,另一位是张老板,占股一成五,李老板你占股一成。日后开设新铺子和分红也是如此分配。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这南记和你们合作开设的五金生意,只能做蜀地内的生意,其他地方,却有别人来做,南记也不能插手。”

    最后,南老板开口问道:“不知李老板有没有意见?”

    李水根飞快地算了下,其他还好,单是那个什么蜀地的独家经营权,便要5万两,等于是自己和张姓合伙人一起出5万,买下这个与南记合伙的资格。

    自己出4万两,实际只得2万两的股份。想想有些肉痛!

    不过,李水根转眼瞧见南老板笑吟吟地看着自己,便立马清醒过来。这是南老板在试探自己呢!于是,他连忙答道:“没意见,没意见!南老板抬举老李,高兴还来不及呢!”

    “哈哈!李老板放心,既然信得过南记,定然不会让你亏本!”南老板哈哈一笑,又朝铺内的里屋喊道:“张老板,你出来吧,正好跟李老板见个面,认识认识。”

    随着南老板话说完,里面的帘子掀开,一名气质沉稳,长相不凡的儒袍中年人走了出来。

    还有人在里屋?李水根奇怪地看向中年人,面色大变,眼珠子都要掉出来:“哎呀,竟然是张知训张老爷!”

    “李老板认识张某?”儒袍中年人奇怪地问道。

    “张老爷说笑了。蜀中遂宁黑柏沟张家之人,谁会不认识?虽然老李不是秀才,但少时也算读过几年私塾,蜀中文豪大家张家怎么会没听说过?更何况,老李家在顺庆府南充,离遂宁很近,以往做生意时候四处奔走,见过张老爷几面。”李水根解释道。

    “原来如此!”张知训敷衍着。

    南老板却笑着对李水根道:“李老板要是反悔,现在还来得及,这位张老爷却是一直想要接受你那份额呢。”

    李水根闻言笑笑连连摇头,心中暗呼好险,要是自己没能坚持,便要错失发财的良机了。

    于是三人商定,等李水根的这批生丝运走,南老板便带人跟随李水根和张知训两人一道去蜀地,亲自张罗开设五金铺的事情。

    ……。。

    糊北黄州府蕲州县城外,城南门往东南三里,李家村内。

    天刚亮,跟平常一样,李仲显带着两个儿子准备下地干农活。

    家里的旱地需要松土,再过半个月时间,便要播种小麦了。

    见两个儿子也各自拿了一个一大早,妻子李刘氏起床蒸的窝窝头,李仲显也接过李刘氏递过来的二个窝窝头,啃了一个当做早餐,另一个却揣怀里,准备中午饿了便直接在地里吃上一个。

    刚准备出门,大儿子李龙便惊叫道:“爹,家里的锄头少了二把,只剩下一把了。”

    李刘氏惊叫道:“哎呀,都怪我!昨天大龙和小虎回来的时候,顺手将锄头放在门外,让我收进柴房,我搞忘了,定然被过路的人顺手拿走了。”说着,嘤嘤地哭起来。

    两个儿子连忙上前安慰。

    李仲显也是心疼,两个铁锄值不少钱呢。不过,事已至此,责怪李刘氏锄头也不会回来,无奈,便道:“哭甚?今儿就去城里铁匠铺再买两把就是了!”

    李刘氏见丈夫不责怪,二个儿子又一直劝慰,也就收了眼泪。

    李仲显嘴上虽如此说,心里却是头疼不已,又找了两根木棒,作为锄柄,想着只买铁锄便成,起码到铁匠铺里,能省了锄柄的钱。

    临出门,李仲显接过李刘氏从箱子底下翻出的五百文铜钱,道:“少了!我记得铁锄要三百文一只呢,再拿一百文。”

    李刘氏在箱底摸索了半天,却只有68文,再没有了。李家实在是太穷了!

    李仲显抓过68文,想想有568文应该也差不多了。便将这沉沉的四斤来重的,用个布袋装好,随手提着。

    两个儿子也要跟着去县城。李仲显想着,也就三里多路,顺便买好锄头就直接下地,便答应下来,同两个儿子进城去买铁锄。

    。。。。。。。推荐一本清末的书《重铸清华》,写的慈禧太后为主角,换个角度的书,值得一看。

 第323章 进城买锄头

    走到城门,李仲显便后悔带两个儿子来城里了:进城每人都要教2文钱的“门税”。但已经走到城门口,李仲显便咬咬牙,交给守城的兵丁6文铜钱,进了城。

    城门里面便是几条弯弯扭扭的街道,纵横交错充斥着整个县城。靠城门处的街道两边全是店铺,很是繁华。

    李仲显急着去找铁匠铺,李龙和李虎却似乎忘了来的目的,四处张望起来。

    城门旁边的几家店铺,门前都有三四个人的样子,生意还不错。

    不过,李龙两兄弟却注意到,离城门几十步的地方,有家店铺,却是怕有三十余人,规规矩矩地站在铺子门外排成两排。

    李龙好奇地拉住一名路人问这些人是在干什么?路人道:“那是个新开不久的五金铺,主要卖些各种各样的铁器之类的,价格公道,质量又好,因此很多人排队等着进去挑货呢。”

    李龙却是上过几年村学,识得几个字,抬头一看,果然那家店铺门前挂着个牌匾“南记五金铺(糊北丁叁店)”。

    李龙一想,莫非这南记五金铺还不止这一家不成,要不然,后面的那个奇怪的记号里面,也不用写“糊北丁叁店”五个字了。

    不过,这五个字却到底是什么意思?糊北,李龙自然明白什么意思,丁叁店,却是不懂了。

    他好奇心被勾起来,便对父亲李仲显道:“爹,我和小虎到前面那个‘南记五金铺’去看看热闹,你等下买好锄头到那来找我们就成。”

    李仲显急着买铁锄,见两个儿子都盯着那家很是热闹的店子迈不开腿,儿子平常也难得进城一次,便同意下来。嘱咐一声不要乱走,看好弟弟,便一个人朝前面不远的一家铁匠铺走去。

    在李仲显的印象中,这个地方原来有一家铁匠铺的。但今天却也奇怪,李仲显找了两个来回,都没找到那家铁匠铺。

    也许是没挂招牌吧。他心里这样猜测着,按着印象中的铁匠铺位置,走进一家同样没有招牌的店门,却发现是一家寿材店。

    真是晦气!

    李仲显吐了口口水,连忙跑出来。无奈之下,他只得在街上问一名摊贩:“小哥,我记得这里原来有家铁匠铺,怎么没在了?”

    那名摊贩翻翻白眼:“铁匠铺?没生意,一个多月前就关门改行了。喏,铁不卖,改卖木材了。”说着,伸手一指,正是李仲显刚进去的棺材铺。

    “这个铁匠铺没生意?关门改行了?”李仲显谢过那名摊贩,一边继续往城中心走去,一边琢磨着摊贩的话。

    怎么会这样呢?铁匠铺生意向来很好啊,光是每年卖贩来的铁锅、铁铲、菜刀、镰刀等就能赚上不少,还有他自家打制的锄头、柴刀、斧头、铁犁和火钳等日常用具,也都非常抢手,怎么会关门改行了呢?

    李仲显有些想不通了!

    不过,还是办正事要紧。家里的那几亩旱地还等着自己买好锄头,去松土呢。

    李仲显摇摇头,往记忆中城中央的那两处铁匠铺走去。

    他记得城中央有一大一小两家铁匠铺,这次掉了的两把锄头,便是上次半年前,他进城买的。

    李仲显清楚地记得,当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