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3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要将这个消息传到尚在绥远的奕訢耳中,微臣猜测,不管这个消息是真是假,奕訢都会当成真的。因为这消息对其有利,若是咸丰无后,按照血亲关系,他的登基才是名正言顺,大可以此为借口,诛杀这五名辅政大臣,成为事实上的清妖酋头。而这端华、肃顺等人,必定会阻止其夺位。这样一来清妖的两股势力一争斗,不消我们帝国出兵,便能削弱他们的力量,待他们争斗之时,帝国再组织兵力,将其一举歼灭。”

    “不错!”冯云山赞赏地看着左宗棠,文人阴险,但若是为自己所用,对敌人阴险,则就不叫阴险,而是谋略过人!左宗棠显然擅长此道。

    因特务司司长范汝增不在直隶,因此,冯云山道:“此事便由季高你来安排。尽量将清妖的势力都赶往辽东,将满清聚集在一起,等帝国先将关内统一后,腾出手来,再进兵关外,一举将其根基彻底摧毁!”

    左宗棠连忙应下。

    “还有何事?”冯云山见左宗棠有些吞吞吐吐,便问道。

    “陛下,汕东曲阜衍圣公府派人送来秘密奏章,第七十四代‘衍圣公’孔繁灏亲笔写信,称其与清妖的军机大臣兼工部尚书彭蕴章乃是儿女亲家,更与汕东巡抚崇恩乃是至交密友,可以替帝国出面,将二人劝降。而且,衍圣公还特意说明,汕东一地的各级知府、知县,过半是读书人出身,圣人子弟,他作为圣人之后,有义务也有能力让这些地方读书人出身的官员归顺帝国,让他们弃暗投明。还望陛下继续册封其为世袭‘衍圣公’,遥跪北拜,感激涕零。”左宗棠有些担心地看看冯云山的脸色,他隐隐听说,冯云山还是圣王的时候,便看不上这个“衍圣公”,认为其打着孔圣人的招牌,行那墙头草般曲意事贼之事。

    不过,左宗棠自己作为读书人,还是很重视这位世袭的衍圣公的,毕竟,是圣人之后,又是从宋代以来便一直延续这一封号,哪怕是满清朝廷封的,也让他不能不重视。

    冯云山听到左宗棠说起衍圣公,便是眉头一皱,他是真的对这个什么狗屁衍圣公不大感冒。

    说白了,所谓的衍圣公,不过是其仗着历朝历代的皇帝,要借用其祖宗孔圣人的名声,奉自己为正统而已。而这帮孔家之人,事实上也比外人看得更透。他们知道,历代的皇帝册封他们为衍圣公,不过是让他们领着天下的读书人向皇帝磕头罢了。这本就是相互利用的事情。

    不过,尽管如此,冯云山还是很看不惯这帮圣人之后的做派!不说以前的金、蒙元杀到山东,这家孔圣人的后人,可以同时吃着南宋、伪齐、大金和蒙元四家的俸禄和封赏,单在忽必烈杀到中原之时,毅然押宝,率族人加入元军,清剿汉人“反贼”,如此做派,真让人为之一叹。

    而后在满清入主中原之时,更是媚酋毕露,丑态百出,顺治登基的第二天便献书称臣,更带头剃头削发,实乃可叹。

    而冯云山知道的是,在后世,即便是民主思想如潮的年代,这家衍圣公,为了自身的世袭爵位,公然劝当时还是总统的袁世凯早日登基,拥戴其称帝,并在张勋复辟、汪伪政权成立时,第一时间前往朝贺,目的不过是为自己的爵位。

    对于这种罔顾国家民族大义,却消费着整个民族对其祖宗的崇敬,只顾一己之私利的不倒翁,冯云山是厌恶的。

    不过,这次却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他不禁为难起来。

    左宗棠见冯云山为难,便不再提此事,岔开话题,禀报道:“陛下,还有一事。菏南各地出现一些叫‘联庄会’的农民势力,类似地方乡勇,但为数众多,若是不加以控制,只怕会被残留的清妖势力所利用,闹出事来。而汕东南部的济宁兖州府一带、安幑北部颍州府和凤阳府一带、菏南的归德府以及茳苏的徐州府等地,黄淮一带开始闹起了大规模的捻军。也是规模日益巨大,比前两年,声势浩大得多。出现了地方团练头领与捻军头领的势力,比清妖兵力还要多的情况!”

    听到左宗棠的这番话,冯云山眼前一亮,他想到了一个方法,既可以解决衍圣公,又可以解决这些不听宣召的捻军与地方团练。不过,此事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冯云山不想告诉左宗棠,他准备先和这个衍圣公合作,等利用完了,再安排心腹之人率领原来的圣王王府卫士前去办妥。

    冯云山对左宗棠道:“季高,这些捻军,可愿归降帝国?”冯云山记得,历史上,有个叫张乐行的捻军首领,接受太平军的封赏,名义上投靠了太平军,一起与清妖作战。因此,他很奇怪,这些捻军为何没有向自己递来投靠书。

    “陛下,也许我讨虏军一直在南方一带活动,不被他们所重视吧。而如今我讨虏军攻占北京城,覆灭清妖,声势大振,不过时日稍短,等过阵子,相信其必定会派人来归顺!”

    左宗棠的回答,冯云山也深以为然,想到那个头疼的墙头草,他又问答:“季高,如今朕的身边,也就你算是正经读书人出身。你认为朕应该如何对待衍圣公一族?”

    左宗棠犹豫了下,道:“陛下,微臣以为,帝国新建,陛下登基不久,还是先安抚他收为己用为好,带帝国统治稳固下来,那时再想要如何,陛下均可一言而决!不过,微臣还是觉得一个虚名尔,封赏给他又如何?对帝国有利便成。”

    冯云山明白左宗棠的意思,就是先答应其要求,等自己基础稳定了,再收拾也不迟。便道:“也好!便按你的意思,你代朕回他信,要求他在一月内让汕东大部分的州府都归顺圣国。只要他能劝降汕东巡抚崇恩和那请妖头彭蕴章,他的请求,朕许给他!”

    左宗棠见冯云山接受自己的建议,大喜,他是读书人,尽管是冯云山的臣子,但还是希望冯云山能给孔圣人之后一个稳妥的安置。忙拜谢道:“多谢陛下成全!”

    冯云山看他这样,不禁心里有些不悦,更是对那衍圣公添了几分不喜。看来,这衍圣公能量很大啊,不但妄图与自己讨价还价,还能在这两天功夫,便托人托到左宗棠这里,的确是千年世家,根基深厚。

    看来,自己的谋算,要更加谨慎才是。

    想到先利用这衍圣公从名义上光复汕东一地,再利用衍圣公作为借口将那些捻军义兵处置掉,冯云山突然觉得自己有些阴险起来,不由自嘲地摇摇头,想必上位者,都是如此吧,否则,也不会有高处不胜寒的说法了。

 第621 章 袁甲三与张乐行

    就在冯云山盘算对付黄淮一带的捻军和地方团练时,他惦记的地方,黄淮一带的安幑毫州内,一名身穿正二品京官补服的满清官员,率领城内的四千余名兵勇,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外黑压压的贼兵,不禁眉头大皱。

    此满清官员正是去年便奉诏命,接替故去的兵部侍郎周天爵,统率兵勇镇压皖北捻匪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安徽提督兼团练大臣袁甲三。他最近半个月来,一直被零零星星的贼兵围攻,封锁在毫州城内,连对外边的消息都一无所知。

    他身边两人,却是毫州知州宫国勋和毫州营参将宋庆。

    宫国勋有些慌张地对袁甲三道:“军门,这些捻匪,怎么越杀越多了!如今听说京师被粤贼围困,大清势危,这些捻匪贼兵便纷纷蜂拥而出,汇集毫州南部的雉河集。”

    袁甲三叹口气道:“国遭大难,我等为臣子者,更应负担起守土之责。即便不能飞身去搭救京城百姓苦难,护卫君上,也要在这毫州之地解救一方百姓!不过,各地大肆收取关卡厘金,又向乡间百姓摊派重赋,百姓活不下去,自然效仿粤贼起事了。只不过,为何今日贼兵竟然有如此之多,真是奇怪?莫非真出了什么事情,宋将军,你手下的探子打探到消息没有?”

    身披参将皮甲的宋庆连忙禀报道:“禀军门,这捻匪突然增多,应该是整个皖北涡河一带的各地捻党都聚集到毫州来了。前些天末将听探子报,说是皖北各路捻匪要在亳州的雉河集聚集会盟,想不到竟然是真的!”

    袁甲三不满地看了一眼宋庆,寒声道:“如此重要的消息,怎么不禀报本官?若是提前知晓,说不定可以去那雉河集……”袁甲三没有说下去,他自己也知道,不可能去雉河集设伏。按城外的捻子来看,怕是有近两万的精壮,若是加上那些年老体弱者,只怕有三四万之众。若真是凭借自己城中的四千兵勇,就算全部前往,只怕也不够,到时不是伏击捻贼,而是被捻贼包饺子了。

    宋庆连忙躬身行礼道:“末将知错!”

    一旁的毫州知州宫国勋和宋庆是同乡,连忙帮忙岔开话题:“军门,贼兵人多势众,若是组织强攻,只怕我方坚持不了多久。要不派人前往北方的归德府求援,那里还有胜保大人留下的数千八旗精兵。”

    袁甲三却摇摇头,道:“归德府城内的八旗兵不能调动。归德府扼守菏南和安幑前往汕东的咽喉,且封锁了这些捻军北上的道路,若调至安幑来,便将归德府又拱手让给贼兵了,反而让捻贼北上,进入直隶,可就糟糕了。”

    宫国勋却道:“军门,可如今的直隶,还有拱卫的必要么?”

    袁甲三一呆,说不出话来。可不是嘛,如今的直隶,已经差不多被粤贼所掌控了,皇上也已经离开京城,前往热河北狩,说是被狩,实际上,不过是逃跑而已。

    “那今夜便派人偷偷摸出城去,往归德府求援。”袁甲三一咬牙,又朝两人道:“宋将军随本官一同巡城,宫知州,你速速回城内再组织一批民夫上城防守,贼兵很可能马上便会攻城。”

    两人应下,袁甲三刚准备巡城,忽见城下不远处的捻贼兵滚滚翻动,手举黄、白、蓝、黑、红五色旗帜的五队骑兵,拱卫着几十骑人马,来到城外二里远的一处土坡上,上万捻贼发出齐声呐喊:“大汉永王!大汉永王!”

    袁甲三面色一紧,他已经认出当中的一名四十来岁的彪形大汉是谁了,正是亳州雉河集一带活动的捻贼头领张乐行。此贼头被他击败多次,可每次没多久便又卷土重来,如今这次竟然率众二万之多。

    这时,一名满身带血的探哨被几名亲兵带上城楼,禀报探知的消息:“军门,小的已经打探到,来的捻匪,是亳州、蒙城、宿州、永城四地的数万捻贼精壮,在毫州雉河集聚集,推贼头张乐行为盟主,号称‘大汉永王’,数万捻贼建立黄、白、蓝、黑、红这五旗,贼头张乐行自领总黄旗主,率领五旗的精壮二万前来攻打毫州城。”

    原来如此!袁甲三脸色一变。上万的捻匪,他并不害怕,这些捻匪都是些地方乡民,虽然有些骑兵,但缺乏统一的指挥,散如乱沙,又无攻城武器和作战的方法,他有数千兵勇镇守毫州坚城,倒不必过于担心。

    但如今,却是不一样了,捻匪竟然团结起来结盟,还推出一个盟主,这与以前的散乱截然不同,不得不让他大为担心了。有了统一指挥,他再想像以前那样,各个击破,就难了。但不各个击破,依他手下的兵力,根本无力与捻匪的主力决战。

    “还有,军门,出大事了!”这名浑身是血的探哨张张嘴,有些想说又有几分犹豫,最终咬牙道:“小的听几名从菏南陈州府鹿邑县的客商说,粤贼早就攻占了北京的紫禁城,十来天前,贼酋冯云山便在紫禁城中登基称帝了!而我大清皇帝在热河行宫驾崩,皇幼子在辅政大臣的张罗下已经继位,但原来的恭亲王奕訢也在山西绥远称帝,整个大清乱套了!”

    “什么?”袁甲三脸色大变,一把抓住这名探哨,大声吼道:“你要是胡说八道,本官活剥了你!你说的可是真的?”

    “军门,小的不敢,小的也是从那几名客商处听来,他们也是听来的消息,不似作假!”探哨吓得连忙跪地解说。

    袁甲三如遭雷击,脸色苍白,望向城外英姿勃发的捻贼头领身影,喃喃地道:“天呐,怎么会这样,天欲亡我大清啊!”

    旁边的宫国勋也满脸惶恐,脑中一片空白,他也被探哨的消息吓呆了!若是大清皇帝都驾崩了,又出现两个皇帝争抢皇位,便意味着大清朝完蛋了。他们再坚守这毫州城,还有何意义?而且,城中的兵勇听到这个消息,别说再镇守毫州城,不开门降贼都不错了,很可能四散而逃。只怕,到时候,他这个知州,不会有好结果。

    “混账,一派胡言,你是城外捻匪派来的奸细吧!扰乱我军心,该死!”忽然,袁甲三回过神来,大喝一声,抽出腰刀,一刀将这名探哨斩杀,不让其继续说下去。

    “都全力守城!不得有惑乱军心之言,违者斩!”袁甲三想的是不管消息真假,都要先当成是假的,全力守城,否则,都得完蛋。不过,心底,他却不由怀疑这消息,很可能是真的。

    而这时,城外的捻匪,也开始高声呐喊起来:“毫州城内的清妖听着,你们满清主子的老巢北京城都被人家端啦,皇帝老儿也驾崩啦,赶紧开城门投降,跟随我们大汉永王,饶你们不死!否则,城破之后,鸡犬不留!”

    袁甲三大惊,城外捻贼的齐声呐喊,让城头上的清军兵勇惊疑不定,议论纷纷。他连忙朝参将宋庆下令:“快,快让兄弟们开炮,不要让城外的捻贼说下去!”

    顿时,城楼上早就准备好的火炮点燃,轰轰地开起火来,不过,尽管声势隆隆,却完全没了准头,离城二里远处,便不知道打到哪里去了。即便这样,也确实打断了城外捻军的喊话,算是收到了一些效果。

 第622 章 捻军的处境

    而城外的捻军总黄旗主张乐行,见城内的清军对自己不予理睬,也是一脸愤怒,当场召集总白旗主龚得树,总红旗主侯士维,总蓝旗主韩万峰,总黑旗主苏天福四人,各自带领几名心腹将领,来到他的总黄旗营帐商议军务。

    众人坐定,张乐行便气愤地道:“弟兄们,这亳州可是我们的老家,如果连这里都拿不下来,我们捻军五旗的总旗主也就没脸在乡亲们面前混了!都说说吧,该如何攻城,才能尽快将那姓袁的满清狗头给拿下?”

    总蓝旗主韩万峰性格暴躁,当即便大声道:“盟主,如何攻城?这还要问?直接强攻啊,凭我们捻众这么多人,用人堆也把亳州堆下来了!”

    他旁边的亲信将领刘永敬,人称“刘饿狼”,更是直接怪声怪气地道:“是啊,盟主,要是你们黄旗的弟兄们不行,也没关系,退到一边,让我们蓝旗的兄弟们上,看看我们怎么攻下这毫州城来!”

    张乐行眉头一皱,还未说话,他旁边的侄子,才十三四岁的张禹爵霍地站了起来,怒目而视刘永敬,喝道:“刘饿狼,你别以为你有几分力气就没大没小!盟主和总旗主他们间谈话,哪轮到你来插嘴!有那尿本事,等下战场上和清狗们撒去!”

    刘永敬闻言大怒,当即便一手掌扇来,不料,半空中被一只铁掌死死钳住,一看,却是盟主张乐行的把兄弟陈大喜,顿时脸色一变,赔笑道:“大喜兄弟,别动气,这不开玩笑呢!”

    陈大喜冷哼一声,松开抓住他的手臂。

    刘永敬心底发虚,不敢再说什么。这个陈大喜,武艺高强,身材魁梧,几个壮汉也打不过他一只手臂,刘永敬虽然外号“刘饿狼”,但见到他便犹如狼见到老虎一样,只能退败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