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下,冯云山又下旨,决定对整个黄河流域一带受灾区域进行全免赋税一年,缓征一年。当然,具体的减免的标准,仍由财税部去制定,根据受灾严重程度,分类对待,分级进行减免税赋,但因为灾后重建需要劳力,自然又将减免的税赋替换为劳役,辅以粥米、工钱。同时,冯云山又强调,为了平衡物价,对陕西、河南以及邻近灾区的没有受灾的州县,也进行暂缓征收,确保整个受灾的地区附近物价平稳。

    最关键的是,冯云山要求对留用的地方官吏,必须严加监督纠察,发现有趁机牟利的地方官员、讨虏军将士以及本地劣绅,对于这些发灾难财的人,必须严惩。对于治腐,从一开始,冯云山便进行高压政策,虽然不能完全杜绝,不过,他还是能做一分是一分。

    这天夜里,冯云山最终还是没能扛住刘胜邦和石达开两人的劝阻,离开了开封城,搬到开封东北方向与兰阳县城之间的一处山岗之上,这处山岗地势较高,不过也不是天然的山岗,想必是自古拦截黄河堤坝日积月累堆成的土岗。

    在这土岗上安歇了一晚,第二天蒙蒙亮,冯云山便被一阵马蹄声惊醒。

    十余匹快马从东边的兰阳城方向疾驰而来。

    不一会,石达开满脸着急地求见冯云山:“陛下,大事不好,黄河决口了!正是陛下所说的,兰阳县城北边二十里的一处叫铜瓦厢的堤坝。”

    “什么时候的事情?决堤多久了?”冯云山心中一惊,果然还是发生了,而且还真是这个叫铜瓦厢的河段决堤。看来这黄河并未因为自己的穿越,而收到丝毫影响。想到自己提前做的预防,还请了魏源前来提前治理,修筑引水渠,将黄河引入宋代的黄河故道,又提前疏散了决口下游的百姓,至少要比历史上的受灾情况要好得多。

    而且,既然上天安排自己来到这个时代,不正是要自己来拯救万民于水火么?想到这,冯云山的心,安定下来。

    “报信的信使说,是昨晚后半夜时分,兰阳城北土岗上驻守的一个营的将士都听到一声巨响,巡堤的士兵和民夫赶紧前去查看,便发现了黄河堤坝已经溃口,有十几丈宽,而且被洪水一冲,越来越宽。”石达开叹了口气,“幸好,因陛下提前警告过这处地方会决口,将士们和民夫都没有扎营在这段河堤下方,而且决口时巡逻的人正好过了溃堤段,没被洪水冲走。”

    “下游地势低洼处便是大名府的东明县境了。前几天已经听人说起,魏源那边的河道基本完成开挖引流,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承受这么大的黄河水量?”冯云山皱皱眉头:“不行,还是得想办法尽量加固一下决口处,不要一下子溃堤,让所有的洪水都冲向北边!”

    说完,冯云山挥手下令,让石达开赶紧调集乙九师和宁波佃户水师以及原本的太平水师,近三万余人,立即赶赴黄河决堤处,加固决口旁边的河堤。

    冯云山的目的,自然是想让决口处不要一下子全崩开,让黄河高涨的洪水全部往北而泄,这样的话,不但将整个黄河上游的洪水泻下,还会将黄河下游的水都引来,开挖的河道必定承受不住,必须要加以控制才行。

    就算是决口抵挡不住,也要慢慢地决,限制冲往山东境内的水流,先将下游的河道冲刷上来,再慢慢变大,不能一下次全冲下去。

 第680章 排洪

    石达开明白了。

    陛下是让他尽可能地拖延下时间,让决口处缓慢地扩大,而不是一下打开,整个黄河之水都一泻而下。

    很明显,这样的话,会将下游的压力少上很多。这么说,陛下对于他自己和魏源的那个治理方略,也并不是有绝对的信心。

    石达开顿时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必须要撑住。

    冯云山等石达开走后,心中犹如蚂蚁爬过一般,他其实很想也前往决口处看一眼,没亲眼见到黄河决口的水杯收集到宋代以前的那条黄河故道之中,他便心中不安。但同时他又十分清楚,他不应该去的。不但他不应该去决口处,他就不应该到这黄河边来。

    如今他不是圣王了,而是这个国家的皇帝,一国之主,应该在圣京主持大局,在那里遥控赈济灾区这边,不但安全,还能更为有效地调动人员和物资前来此处救灾才是。但他还是来了,也许他的心态还没适应作为一个皇帝为尊者这种变化,因此,他还是悄悄地来到这黄河决口的旁边,想去看看决口处,却因刘胜邦的坚决阻止,只好作罢,派石达开前去。

    石达开等三万余人迅速出发,还未靠近铜瓦厢决口处,便听见轰隆隆的水声,犹如响雷般震天而作。石达开老远便顺着河堤看见,前方黄河堤坝决开了一处约么二十余丈的口子,滔滔洪水犹如猛兽般冲出堤坝,直泄入堤下。

    堤外,已经是汪洋一片,巨大的洪水冲力将堤坝下的一排原本是小树林的小土岗冲得完全消失,只剩下几颗被水浸泡的大树在洪水的漩涡角落中起伏打转。

    “钦差魏源魏大人到!”魏源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决口处,听说石达开过来,连忙前来参见。

    石达开按规矩先向魏源行大礼,毕竟他代表的是冯云山,而后魏源再以臣子的身份见过身为义王的他后,石达开问道:“魏大人,黄河决口,不知后路如何?洪水有没有进入预先开挖的河道内?”

    “义王,洪水太大,这堤坝一下便倒塌许多,本想让民夫们立木桩挡住决口,但根本就立不住,一下变被洪水冲走了,连民夫也被冲走三人,生死不知。”魏源叹口气,没有正面回答石达开的问话,详细地说起了情况:“后面已经派人去查看了,刚刚决口不久的时候,洪水比这少很多,还是勉强能在预先开挖的黄河故道内往东北泄走,不过已经有少量的洪水漫出河道。洪水水量太大,一泄而下,一时间,那河道容纳困难。唉,想不到魏某测算数日,还是算小了。这开挖一里宽的河道,竟然还是难以装下这洪水。魏某担心会漫堤,已经派人又去查看了。”

    石达开点点头,他也知道这洪水实在是太大,越往后面,堤坝溃烂的口子越大,洪水便会泄得越多,到时候,只怕后路尽管开挖了泄洪河道,还是难以完全支撑得起这么大的泄洪量。

    石达开担忧的很快便得到应验。只见两名快马冒着小雨飞奔而来,向魏源禀报:“报,钦差大人,东明境内的新开挖是河段已经涌满洪水,开始往堤外漫延。”

    “什么?河道开挖了里许宽,二三丈深,这么大的河道怎么还会漫出?”魏源着急地问道。

    “钦差大人,是因为后路河道堵塞了!东明靠近菏泽县境,两县交界处有许多施工遗留的木桩、盛有泥沙的箩筐、工地的帐篷等诸多杂物没有清理掉,应该是洪水冲下的时候造成了河道堵塞,才会导致前边上游的河道漫水。”

    “混账!这帮混账,前天经过那里的时候,还让他们赶紧清理,竟然还是没挪走!”魏源怒道:“命令下去,让那个河段的负责人跳下河去,想办法也要给疏通掉。

    魏源让信使传令下去,他和石达开立即率领万余将士赶往堵塞河道。

    东明县响子口镇开挖的黄河古道河段。洪水涛涛,汹涌拍岸,想要冲出堤坝,但岸边坚固的堤坝巍然不动。

    石达开和魏源赶到的时候,河边传来哭声一片。

    东明与菏泽县境淤积的河段,正是与响子口镇乡邻的河段。

    如今,这里的杂物已经被洪水冲走了。堵塞河道得到了疏通,原本被堵塞在该河段的洪水,快速泄走,但与此同时被冲走的,还有三十余名响子口镇的民夫。

    原来,响子口河段后面被堵塞,河水迅速上涨,漫出河堤,幸亏该段河堤修建得牢固,高出地面半丈,才未导致河水窜入旁边的响子口集附近村庄。不过,随着河水的快速上涨,迟早要漫出河堤,情急之下,响子口镇的民夫在镇里警务所警师的带领下,上百人冲入下游堵塞河段,冒水拔除靠河边的木桩,结果,还真拔出了几处本就摇摇欲动的木桩,连同箩筐等杂物,都被洪水冲走,而拔木桩的民夫,也被冲走三十余人,被洪水吞没。

    这其中,就有响子口镇警务所警师。

    响子口一带的民夫,虽然知道自己的家眷和财物都已经转移到别处,不会被洪水淹没,但要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乡和房屋被洪水冲毁,还是心中不忍。如今,警师率领一帮乡亲英勇地跳入洪水中,为了疏通堵塞杂物,为了挽救自己的家乡,被洪水冲走,他们怎能不伤心哭泣?

    李迁也失魂落魄地站在人群中,眼睛红肿着。他们的工头,警师李有才,还有他的邻居,李大壮,都被洪水冲走了。

    石达开和魏源一听,也眼睛一红。多么质朴的百姓,还有那名领头的警师,为了排除险情,献出了他们的生命。

    只是,眼下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当下最要紧的是救灾,确保洪水在开挖的河道内顺利地流入大清河,安然地流入大海。至于这个警师,还是那三十来个民夫,自己已经记下,一定不让他们白白死去,必须要给他们追授应有的封赏。

    石达开忽然开口问道:“钦差大人,山东巡抚崇恩怎么没在?”

    “义王,崇恩崇大人在山东境内布置安排,疏导百姓迁走,安排赈济灾民,若没有他,我怎么能安心地离开山东?”魏源回答道:“只是他认为他只管山东,若是来这,便是越界,因此没有来这里。”

    石达开对这名满旗人还是有些不满,哼地一声,便不再说话。

    当天开始,石达开和魏源,便准备对连续对黄河下游的多个州县周边进行了排查。刚进入菏泽境内,便来到阻塞的河段,只见崇恩领着几名官员迎了上来。

    “卑职拜见义王和钦差大人!”崇恩行了个大礼后,恭谨地上前参见。

    “崇恩,山东境内的准备流经洪水的区域,百姓都撤走了吗?河道清理得怎么样了?洪水能顺利通过么?”一见崇恩,石达开便劈头盖脸地问道,对于这名是满清旗人的降臣,石达开明显带着几分敌意。

    “禀义王,崇恩前几天安排手下对山东境内的河段巡查了一遍,刚才又接到信使的禀报,山东境内开挖的河段排洪情况总体尚可,只有小段洪水漫过河堤,泄入村落。而其余的开挖河段,都能很好地汇入洪水,最终通过魏河和赵王河的上游,派入到了大清河中。”

 第681章 得天下民心

    石达开对于崇恩,仍旧是不大相信,他坚持要去黄河沿岸亲眼看看。于是,留下魏源带领一些人坚守在最为关键的决口处到东明县境内河段,石达开率领千余讨虏军将士骑马,在崇恩的引领下,沿着洪水流经的预定路线,一路东行。

    经过曹州府的濮州境内之后,石达开便发现滚滚而来的洪水便分为二股水流,其中有六七成水量还是沿着稍事开挖的黄河故道,从旧城,经过黑虎庙,最后进入陶城,而另一股水流,大概占到三四成水量,经濮州的城不远便被引流汇入一条有些宽阔但很浅的魏河,一路向东,经范县、寿张,抵达东阿的鱼山镇,又与黄河故道以合而为一。

    从鱼山镇开始,石达开看见,江边洪水滔滔,虽然肆略,但因两边江岸埋设了无数的木桩,用石块混和着黄泥麦秆等垒成了一米多高的堤坝,竟然将汹涌的洪水牢牢把守在江内。偶然有几处微弱决口的,马上又数百上千民夫上前封堵,而且,一直有人来回巡逻,一片如临大敌的模样,让石达开暗暗点头,他脸色稍稍好看了些:这个崇恩,虽然是满旗人,但还是个办实事的官,将地方的劳力民夫组织得有声有色,防洪治堤很有一套。

    过了一天,再往东,便抵达了济南府境内,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崇恩向石达开禀报说:“义王殿下,进入济南府后,宋代以前的黄河故道便与如今的大清河完全重叠。因此,能容纳更多的洪水通过。卑职也让山东各州府的地方官员率领百姓和民夫疏通了下大清河,但时间紧迫,没来得及彻底疏通,而且,因为本身大清河有较大的水流,难以彻底清理,因此,只得在大清河沿岸堤坝进行了稍事加高加固。不知能否起到作用。”

    石达开点点头,道:“崇恩大人有心了!为臣子,尽人事,对得起百姓和自己的良心便成。”

    继续往前,来过齐河境内,眼前的一幕让众人惊呆了。只见齐河县境内,一片汪洋,前方道路全部被洪水冲毁,成群结队的百姓哭哭啼啼地往西逃难。

    崇恩大吃一惊!他自信布置得仔细,发动了无数民夫上河岸加固堤坝,怎么还会如此?而且,还是山东济南府,省治所在地。

    他连忙找来督工加固河岸的地方官齐河县令前来,才得知原来是齐河境内的大清河地势较低,原本就有些淤积,加上有南北沙河、玉符河三流支流汇入,大清河沿岸的堤坝虽然加固加高,但三条支流却给忽视了,洪水猛涨之际,竟然倒灌进入三条支流的上游,从三条支流上方漫出,淹没了整个齐河县境,竟然,将一片平坦的济南府等地也整个淹没。

    石达开听完情况,眉头紧锁,他担忧的是黄河自此从济南府再次改道,不通过以前的黄河故道,直接另辟河道,那便会损失大了。

    幸而,崇恩还是有些作为,他在魏源的提醒下,早早安排民夫在济南府的东南面人口密集的邹平、长山、新城等县境内修筑了一段长约二十里的引流渠,这是最恶劣的情形,一旦整个济南府被淹,通过引流渠,将洪水引入小清河,直流入海。

    而济南府的北面,与大清河、也就是黄河故道平行的,有一条中等河流:徒骇河。将淹没的济南府洪水全部收集起来,也是直接东流入海。

    不过,饶是如此,济南府一半和武定州的小半还是被淹。幸好,黄河故道一带的百姓原本就都被地方官府和讨虏军将士强行迁走,只有远离黄河故道的一些百姓没迁走而被波及。

    石达开也知道这的确怪不得崇恩。他已经做得很好。

    崇恩也知道自己必须在这位义王面前表现一下,他连忙召集一些地方官开设粥铺,收留引导灾民前往高处安顿下来。

    ……

    十余天后,开封府兰阳县黄河决口处的铜瓦厢。

    冯云山在刘胜邦的陪伴下,来到了这决口处。他最终还是忍不住来了。

    东面有关黄河和灾民的各种消息不断传来,冯云山原本紧锁的眉头,也慢慢舒缓了。

    原本只有十余丈宽的决口处,虽然经过不断的加固,但在猛烈的洪峰冲击下,还是不断扩大,最终变成了一百多丈的口子,黄河全河之水,奔腾不息,浩浩荡荡往北而去,冲向七八百年前的黄河故道。而原本的去东南面的黄河,在经过减小水量、倒流后,慢慢平衡下来。冯云山让人往东南面的仪封厅察看后,发现原本的黄河在其境内已经基本停滞,黄河河道变成一潭死水,犹如不流动的运河。

    冯云山知道,这便标志着黄河改道正式完成。

    这比历史上的黄河改道,要快速很多。冯云山清楚,这是因为自己提前让人开挖了黄河故道,将水一下便引走,省却了黄河自行改道的探索、冲刷河道的时间,直接将黄河河水引入大清河入海,因此便能在短短一个来月的时间内便完成改道。

    根据不断禀报而来的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