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桀宋-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天底下有免费的午餐吗?没有。魏国不付出一些代价,就想要回这么多的城池土地,可能吗?还有公子玄,其实能不能迫使魏国把人交出来,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魏王的态度!”

    姬玄这个人宋君偃不是很在乎,跳梁小丑而已。

    但是宋国却可以从这个跳梁小丑的身上大做文章!

    姬玄的死活宋国可以不管,但是魏国若是不交出这个人,宋国可以借着这个借口,兴兵伐魏!

    是的,这就是宋君偃的目的。他为什么在宋国兵强马壮,而粮秣充足的时候,没有派兵抗齐呢?难道他不想要被齐人侵占(收复)的那些郯国和吕国的城池土地了吗?

    不,他不是不想要,而是图谋得更大!

    宋君偃一直致力于开疆拓土,继而穷兵黩武,但是他的重心并不在东南,而是在于中原腹地。

    韩赵魏三国的地盘够大,够富庶,人口够多,开发的程度可谓是整个战国时代最好的。

    子偃一直想要迁都朝歌,只是时机还没有成熟。因为迁都朝歌的话,就不可避免地跟韩赵魏三国发生正面冲突,宋国若是强势入主中原,将开拓的方向西进的话,势必与三晋产生不可化解的矛盾!

    只有等宋国真正的强大了,强大到如现在的秦国一般,可以以一己之力抗衡三晋的地步,乃至于略胜一筹的时候,子偃才敢将迁都朝歌的想法付诸行动。

    宋君偃为什么对迁都朝歌的事情念念不忘呢?

    因为这是大势所趋,商丘这个地方,偏居东南一隅不说,交通不够中原便利,而且四面都是平原、河流,无险可守,这样很容易被敌军兵临城下的!

    齐军两度兵临城下的耻辱实在是让宋人历历在目。

    地理位置和地形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宋国未来的走向。宋国没有秦国那般有着崤函之险,可以凭借着雄关阻挡六国联军的进攻;宋国没有楚国那般幅员辽阔,楚国有着广袤的战略纵深,可以四面出击,将来犯的敌军拖入战争的泥沼当中,而一旦展开拉锯战,敌国必败无疑!

    这也是为什么楚国屡屡遭到以周王室为首的中原国家,乃至于三晋、秦国和齐国的联手打击,却依旧能保持大国的姿态的根本原因。

    甚至在秦国灭楚之战的时候,秦国还要出动六十万的大军才能一举灭掉这个南方的巨无霸。

    宋国也没有齐国那样,坐拥鱼盐之利,文化鼎盛,学术繁荣,而齐国的国势蒸蒸日上,直到齐闵王的时候这才因为灭了宋国,犯了众怒,这才盛极而衰,被乐毅带着五国联军灭掉的。

    宋君偃迫切地想要迁都朝歌,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宋国处四战之地,外部环境便如同魏国一般,需要不断地开拓进取,才能保持着国力继续上升,不至于被列国群殴。

    宋国一直穷兵黩武,其实是迫不得已的,不战,即弱,不战,即亡。

    围棋里有“金角银边草肚皮”的术语。

    回顾中国历史,最终能够统一天下的也往往是那些边角势力。具体来说,在中国古代,有可能、有资本统一天下的边角地区,也就是关中、河北、东南三个。

    对照整个中国历史,最终能够统一天下的势力也确实出自这三个地区里的一个。因为关中、河北、东南如此特殊的地位,所以,这三个地区被称之为“龙兴之地”“王霸之基”。

    这三个地区凭什么获得如此殊荣和赞誉呢?

    “山河四塞,百二秦关——关中”。

    首先,因为泾河、渭河、洛河及其支流的冲刷,关中形成大面积的冲积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在以农为本的中国古代,关中如此肥沃、如此广阔的土地,使得关中在经济上先天领先于其他地区。

    其次,关中东有函谷关,北有萧关,东南有武关,西南有散关,这使得关中相对独立,可以远离纷争、暗自积攒力量。

    再者,关中对巴蜀和关东高屋建瓴,在乱世争霸中,这使得关中对其他地区具有天然优势。中国历史上,大秦帝国、西汉帝国、大唐帝国,都是先整合关中,然后攻取巴蜀,最终才东出统一天下的。

    唐代中期,随着边防重心的北移,以及资源的消耗殆尽,关中开始没落,不复昔日风采。

    河北、东南便无须赘言。

    最后的草肚皮是哪里呢?

    顾名思义,就是中原了。自古以来,得中原者得天下。说的就是河南这个人口大省。

    不过在中原为帝是非常难,历史上的往往最后成功的绝非是在中原起事的,比如西楚霸王项羽就是这样,他是弃关中而归中原就是一大失策。

    可是要最终要想争天下,可以不起于中原,但一定要归于中原,因为争天下就是问鼎中原嘛,你只有占据了中原,才可能四面出击,你才算众望所归。

    所以说,回顾中国整个历史,最终能够统一天下的往往是那些边角势力。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历次统一天下的模式就是先角后边最后才是中原。

    可是现在宋国就处这个“草皮肚”里,四战之地,不管宋国是伐楚还是伐齐,都摆脱不了处四战之地的窘境。

    既然无法摆脱,宋君偃干脆一作到底了!

    正好,这个战国时代中原地区是开发得最早、最好,也是土地最肥沃的地方。据有中原,四面树敌的同时,还能四面出战,商丘毕竟偏居于东南一隅,虽然人口够多,土地够富庶,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得了宋君偃的野望!

    迁都朝歌,宋国的发展重心将会彻底西移,奠定中原的王霸之基!

    就跟晋国一般,不过这个风险真的很大,毕竟韩赵魏三国才是中原地区的真正的霸主,现在宋国想要入主中原,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三晋的围攻!

    可是宋君偃不怕!

    宋国现在自身的国力已经膨胀到一定的程度了,就像是一头发狂的野牛,已经不能回头或者是停下来了。

    宋君偃权衡利弊之下,还是觉得迁都朝歌的利大于弊。

 第243章 五子良将

    “君上欲伐魏乎?”干骜心里十分的震惊,脸上却是不动声色地道。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子偃稍微活动了一下筋骨,扭了扭脖颈,说道:“这就要看老魏王识趣不识趣了。不过,据寡人对这位魏王的了解,让他服软、低头,难如登天!呵,魏王瑩啊,他就是站在高处太久了,想要让天下人都顺着他的心意。”

    “寡人听闻当年老魏王自认为功大而令行于天下,召集逢泽之会(逢泽在今河南开封南),由宋、卫、邹、鲁等国国君及秦公子少官来参加会盟。魏国‘身广公宫,制丹衣,建旌九斿,从七星之旟’,而老魏王‘乘夏车,称夏王,朝为天子’,俨然摆出天子的场面来!”

    “逢泽之会魏国始称王,魏国称王,并不是楚、越的那一种不服王化之地的王!时魏武卒横行天下,列国无不望风披靡,魏螢僭越天子之礼,称夏王,从那时候起,魏国膨胀到了极点,却也开始走下坡路啦。”

    宋君偃笑着道:“老魏王狂悖啊。年轻的时候很狂,甚至在逢泽之会的时候,当着天下诸侯的面,都敢说出‘寡人要做王,要做这天下九州的王!寡人要这华夏大地皆在寡人的脚下’!这是何等的狂傲?可惜,魏国不久之后便因为这句狂言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干骜疑惑地道:“所以君上认为魏王不会服软吗?”

    “压根儿不可能!”子偃大手一挥,信誓旦旦地道,“魏王多狂傲的一个人啊。老了老了,还那么倔强,跟一头犟驴一样,要他服个软,还不如杀了他呢!”

    干骜点了点头,心里却还是半懂不懂的。

    宋君偃看出了干骜心底的困惑,说道:“你是不是在寻思着几年前的宋魏两国的城下之盟?那不过是魏国的权宜之计罢了,他已经找回场子了,三晋联军,差一点就让我们宋国向中原地区开拓的战略规划化为泡影了!”

    “而且这一次不同。老魏王这个人很在乎脸面,这么老的一个人了,还那么在乎一张老脸。老魏王绝不可能交出姬玄的,迫于宋国的压力交出姬玄,这说明什么?说明老魏王惧怕我们宋国?他还丢不起这人!”

    宋君偃又话锋一转,正色道:“干骜,你可知道寡人召你觐见所为何事吗?”

    “伐魏?”

    “不错。魏国现在的国力已经大不如前了,原本多么雄厚的一份基业呀,已经被折腾得不成样子了!现在经过秦国、楚国的连番打击,魏国的可战之兵绝不会超过十万,正是伐魏的大好时机啊!错过了这次良机,再想要伐魏成功,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呀!”

    干骜叉手道:“请君上放心!臣已经听从你的命令,在卫地的一万兵马还没撤回来,扔在濮阳枕戈待旦。”

    宋君偃颔首道:“伐魏之事必须未雨绸缪。动静不能太大,你即刻动身,秘密前往濮阳等待寡人的指令。若有适当的时机,寡人当令你先一步伐取要地,然后尽起大军,兴兵伐魏!”

    “诺!”

    ……

    春雨绵绵,阴云遮蔽着远方的日光,好似一张灰色的纱布在天空中铺盖一般。

    细雨如银针一般淅淅沥沥地下着,这个时候,除了农夫还在田间地头辛勤地耕作,更多的黔首都躲到酒肆里小酌几杯,一边吃着下酒菜,一边高谈阔论着,好不快活。

    “哎,要我说啊!这五子良将里应该有贞姬娘娘才对!贞姬娘娘巾帼不让须眉,为我宋国征战已有三四年之久,伐魏的朝歌之战,抗齐的博阳之战她都参与过,而且俱为副将,屡立战功。此番伐楚,贞姬娘娘更是作为统兵大将,挥师二十万而尽夺楚国的淮南郡和九江郡!”

    “这赫赫的战功,岂不为良将乎?以贞姬娘娘的功劳,只怕还在干骜、熊子丹这两位将军之上啊!毕竟干、熊两位将军还从未指挥过规模如此庞大的军队,还能战而胜之的!即便是当今的大都督,阳侯匡章最多也只是带着十余万的诸侯联军伐魏而已!”

    一个喝得脸红脖子粗的汉子,在酒桌上大着舌头激动地道。

    在他的对席的位置,另一个穿着葛布的汉子嗤笑了一声,说道:“桥老二,你这么说我就不乐意了。听你这意思,难道贞姬娘娘的功劳还要比阳侯的大不成?”

    “论战功,贞姬娘娘的确比干骜和熊子丹将军的高,但是资历不足!她的能力也不一定比得上他们呀!此番伐楚,若是让干骜或者是熊子丹,在这些五子良将里的任何一位将军统率大军的话,肯定比贞姬娘娘打得更好,更为出色!”

    “你胡扯!”在旁边的桌子上,一个酒客亦是不满地道,“伐楚之战岂是说的这么轻巧的?楚军在新野和巨阳一线还有十五万的兵马呢!若不是贞姬娘娘先行派兵横扫了楚国的北部各个城池,又引军驻扎颖水一线,示敌以弱,那龟缩在新野、巨阳一线的楚军岂会弃坚城而不守,出城野战呢?”

    “哈!上原泽之战,我宋国大破楚军,斩首三万余,俘虏了整整六万降卒!这是泼天大功啊!”

    “好!”

    “彩!~”酒肆之中的一些黔首纷纷拍手叫好,表示赞同。

    那酒客得到了赞扬和声援,不由得昂着头,一樽酒水喝到了肚子里,大着舌头说道:“还有,我宋军在上原泽之战后又克巨阳,水淹新野,迫使楚将唐昧带着军队出来投降!兵不血刃攻占了新野城!伐楚一战,以这么小的代价取得整整两个郡,方圆七百多里的疆土!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

    “何以贞姬娘娘不能上榜!不能与干骜、熊子丹等将军位列五子良将之一?这是蔑视女儿家,尔等岂不闻前朝殷商的妇好吗?”

    那汉子等他说完,已经斟酌好应对之词,不甘示弱地道:“妇好是妇好,贞姬娘娘是贞姬娘娘!你既然说到伐楚之战,那么我且问你,这伐楚之战的谋划者是谁?”

    “嗤,这个谁不知道!当然是我们大宋国的无双国士,军师祭酒张烈张大人!”酒客用看白痴的眼神看着这个汉子笑道。

    见状,那汉子也不恼怒,说道:“伐楚之战谁是头功?贞姬娘娘只是明面上统兵大将,我承认,她的确有着过人的统率能力,但是伐楚之战,真正的谋划者乃是祭酒大人!从大的战略到小的战术,无一不是祭酒大人谋划的!贞姬娘娘只是很好的贯彻了祭酒大人的计谋而已,这不能说明她有什么良将应该具备的谋略!”

    “老子听你在扯淡!”酒客瞪着眼睛道,“照你这么说,那五子良将熊子丹、干骜、简雍、子烈和任嚣,前面四个将军且不说,都有过好几次独自领军的经历,但是任嚣任将军呢?他原先是我们宋国陷阵营的大统领,岂非猛将乎?他的陷阵营只是冲阵破军之用,又有何种谋略?”

    “啪”的一声,那汉子拍着酒桌喝道:“谁跟你说任嚣在五子良将的榜上的?照我说,任嚣是没有资格上榜的!我宋国之良将何其多也?猛将更是多如过江之鲫!”

    “这五子良将,应该是熊子丹、干骜、简雍、戴烈和韩腾这五位将军才是!”

    这时,又有另一个桌子上的酒客斥道:“嘿!你这么说我就不高兴了!连贞姬娘娘都不能上榜,任嚣和韩腾何以上榜?这五子良将是从勇武、谋略、资历和战功等方面来评选的,任、韩二位将军或许有着足够的勇武、资历和战功,但是谋略方面却从未显现出来,到底有没有还不知道呢!”

    “就是就是!这五子良将应该是熊子丹、干骜、子烈、简雍和贞姬才对!按照战功的话贞姬娘娘还应该是五子良将之首呢!”

    “老子听你在放屁!熊子丹和干骜两位将军能上榜为五子良将,我不服不行,但是任嚣何以为良将?韩腾何以为良将?要我说就连最近声名鹊起的孙烈将军都比他们厉害!”

    “还有黄煌将军!黄煌久经战阵,乃是沙场宿将,又为我宋国屡立战功,为什么不能进入这五子良将的榜单当中呢?”

    ……

    整个酒肆,是跟炸锅一般地吵作了一团。

 第244章 世风日下

    宋君偃此时就在这家酒肆中,他看着这偌大的酒肆人声鼎沸,为了一个五子良将的名单争论不休,不由得摇了摇头,有些好笑。(全本小说网,https://。)

    若不是这次到陶邑来微服私访,他还不知道原来民间已经流传出了一个“五子良将”的说法。也不知道是哪个好事者,这么闲着蛋疼搞出了这么一种名单。

    宋国多良将,受到宋君偃的感染,宋国尚武之风盛行,勇武之人更是多如过江之鲫。

    此时,跟宋君偃一桌的人是子恒与侯研,侯研已经倍受子偃的信任,作为贴身内侍,而子恒则是几乎每次宋君偃微服私访的时候都会带他和子启出来的。

    只不过子启和子契因为上次偷偷跑到军中,在伐楚之战上战场厮杀的事情被宋君偃得知了,大为惊怒,于是将二人禁足了,所以这次只有子恒一人陪着宋君偃到陶邑来微服私访,探查民情。

    子恒叫住了一个上酒肉的小厮说道:“小二,他们这么热闹是在议论什么呢?听着,好似是在说什么五子良将的事情。”

    那小厮把抹布往肩膀上一挂,笑眯眯地道:“几位客官可能不是宋人吧?还是你们太孤陋寡闻了呢。自从伐楚之战结束后,这市井之中便开始流传五子良将的说法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