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桀宋-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牢固,何以撑得起这偌大的国家?”

    宋王偃微微颔首,没有说话。

    农家出身的许行,即现任的都内令丞站出来说道:“大王,臣附议!”

    “公仪休大人说的没错。一个健康的人,不应该头大足轻!我宋国现在虽然看似强大,其实就好比一个魁梧一点的胖子,外表看上去好像很强壮,但是可能一拳就被别人击倒了。说到底,还是我们宋国这些年的扩张的势头过于猛烈了,还没来得及消化又继续扩张了!这是不可取的啊大王!”

    儒家出身的万章也带着一大帮的臣子站出来道:“臣附议!”

    万章沉声道:“王上,治大国如烹小鲜耳!切不可操之过急也。当此大争之世,大王你着重于军事,开疆拓土这是没错的,有赖于我宋国的军力鼎盛,精兵强将数不胜数,故而屡战屡胜,无往而不利也!”

    “然则不知道大王你想过没有?长此以往,我们宋国真的能经得起这样的消耗吗?难道非要跟秦魏两国争夺的河东地那样,今日你夺我三城,明日我夺你三城这样吗?城头变幻大王旗,终究不得发展!”

    “所以臣请大王下诏,削减军费开支,用于民生,综合发展我宋国之国力!而后再图其他!”

    作为大都督的公孙衍还没说话,已经是左将军的黄煌不由得站出来说道:“此乃谬论!”

    “王上,军威不强何以摄服他国?当今天下莫不注重于兵戈,动辄数十万兵马,我宋国的军威如若不强,何以与之争锋?”

    公仪休现在虽然跟黄煌的关系还算不错,不过听到这话,他还是忍不住跳着脚喝道:“荒唐!争锋?有什么好争锋的?外表犀利的剑其实中干而脆弱,岂能争得过外表钝化而内在厚实的阔剑?”

    “现在天下列国之间的比拼,看似是军事力量的比拼,实乃综合国力的比拼!这就好比两把剑的碰撞,犀利的剑固然能在一时之间占得了上风,但是能顶的了多久?国与国之间的较量非是比较兵戈之犀利,而是比较于内在之综合国力也!”

    闻言,黄煌冷笑着道:“公仪休大人,你的这些话恕我不能苟同!齐国的国力比我们宋国强大多了吧?败于我们宋军!楚国的国力更为强大,亦是败于我们宋军!我们宋国能如此强盛,有赖于大王的励精图治,有赖于我们宋国的尚武之风,更仰仗于我宋国无往不利的兵戈锐士也!”

    公仪休闻言,真的想在黄煌的脸上吐一口唾沫,不过他冷静了一下,又道:“黄煌将军,我们宋国的兵戈固然坚利,然则他国的兵戈也不是纸糊的!在历次的战争当中,我们宋国哪一次不是险之又险地战胜的?”

    “获水之战、商丘之战、拒马河之战,这些大战敌国的军队已经迫近我宋国的国都了!几乎逼得我宋国穷途末路!这是险胜也!稍有不慎,我们宋国都可能因此而覆灭!”

    “这无异于一场豪赌!只不过我们宋国侥幸地得胜了而已,这有什么好值得骄傲的吗?”

    有的书友可能适应不了,说本书不合逻辑,一国之君怎么能上战场和轻易跑到他国去?

    赵武灵王、秦惠文王都喜欢这么干,之前还有很多例子。感兴趣的书友可能查一下赵武灵王的事迹。

    至于说本书没有权谋,书中的人物的对话似乎太直白了,但这是那个时代的特点啊!那些君臣的言行举止是有人专门记录下来的,军国大事也有朝议的,至于战略意图大家都一清二楚。

    历史上有的。

    战国时代虽然礼崩乐坏,但是也有一定的不成文的法则。不会不宣而战!

 第393章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黄煌反驳地道:“公仪休大人,你这样的言论实在是让人心寒!让我们大宋国的将士心寒!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全本小说网;HTTPS://。m;这天底下岂有战无不胜的军队乎?”

    “强如秦军,亦有桑丘之败!兵家之事,本就用险,古往今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不胜枚举。我们宋军过去所打的仗无往不利,所向披靡,难道就只是侥幸而已?只是运气吗?”

    “你这么说,让我们这些曾经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还有那些已经流血牺牲了的将士情何以堪?岂不心寒乎?”

    子烈将军亦站出来声援道:“公仪休大人,你谏言大王削减军费开支,发展国力,这不要紧。但是你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

    “当此大争之世,兵戈若不坚利,何以立于世?”

    闻言,公仪休沉默了一下,又道:“黄煌将军、子烈将军,我为我刚刚说的话道歉。不过我还是那句话。”

    公仪休向着陛台上的宋王偃垂手道:“重于兵戈而轻于民生实在是不可取。只有流寇、乱军才会一味地注重兵戈,而无益于国家社稷。大王,当今的战争愈演愈烈,各国之间比拼的已经不仅仅是精兵强将,而是综合国力!”

    “试想一下,若无足够强大的后勤保障,大军劳师远征的话,能战多久?桑丘之战的秦军的大败已经警醒了世人,一支再强悍的军队,在没有足够强大的后勤保障的情况下,连一支乱军都不如!”

    “后勤保障从何而来?军队的后勤保障,不外乎武器、铠甲、口粮、干草、衣服等东西,那么这些东西又从何而来呢?取之于民也!若是将国家的战争机器比做一头猛虎的话,那么后勤保障就是猛虎赖以生存的口粮!”

    “民生之重要可见一斑。百姓若不富足,若无余粮,何以给国家上缴更多的赋税和粮秣?”

    “这……”公仪休这些话说的的确有道理,所以在场的武将们都不由得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去反驳了。

    宋王偃见到武将这边似乎没人跳出来反对了,微微颔首,说道:“公仪休,既然你提议削减军费开支,用于民生,不知道你打算怎么做?”

    是啊,你提出这个建议,总要拿出一个章程来吧?

    闻言,公仪休似乎早就整理好了措辞,慢条斯理地道:“王上,臣的谏言有两个,一则削减军费开支,一则发展民生。”

    “先说削减军费开支。我宋国的兵马众多,兵多而将广,国家的财政早已不堪重负了!这些年来我们宋国屡屡征战,对外的战事胜利了,然则牺牲的将士需要一大笔的抚恤金,有功的将士也需要一大笔的赏赐,其赏赐的耕地、宅子暂且不说,光是国库里拿出去的钱粮布帛就不计其数了。”

    “大王曾经言及我们宋国是以战养战,其实不然。我宋军攻略他国的地盘其实大多还尚未消化,流民甚多,民心还未向我宋国,再加上王上你宽宏大量,仁政爱民,每每攻下一地,为了收拢民心总会免掉其地一年或者三年不等的赋税,这样一来,国家的财政何以有收入?入不敷出也!”

    “这削减军费开支的第一步,便是止戈罢战,至少在三五年之内,能不开战最好不要开战!”

    公仪休这已经是保守估计了,其实在他和那些主张发展民生的大臣的心里,是想要宋国休养生息十年的。

    不过考虑到现如今的战事愈加频繁,规模不断扩大,故而公仪休给出的一个前提是三五年之内,宋国不能有战争,大规模的战事最好不要发生了!

    听到这话,黄煌又皱着眉头道:“公仪休大人,这战争不是我们宋国一方能控制的。你不向他国开战,难道诸如四周的楚、齐、魏、赵四国就不会寻衅滋事,与我宋国开战吗?”

    公仪休闻言,不由得翻了翻白眼,自从宋王偃上位以来的这些年,似乎都是宋国一直在寻衅滋事的吧?

    伐齐、伐魏、伐越、伐楚、伐越乃至于灭越,最后连鞭长莫及的秦国的军队都给打趴下了!这特么一直都是宋国在寻衅滋事,屡屡伐取他国的城池土地啊!

    若不是李敖变法留下的底子还在,加上宋国之前的国策一向是以战养战的话,早就被折腾完蛋了!

    “咳咳。”宋王偃似乎也知道自己理亏,稍微咳嗽了两下,挥了挥手道,“随着宋秦两国达成同盟,宋国已无外患矣!齐、楚、魏、赵、韩、秦、燕七国已经先后与我宋国盟好,过去的恩恩怨怨不说已经一笔勾销了,却已经尘埃落定也!”

    “公仪休说得对。没有足够强大的后勤保障,虎狼之师都寸步难行!这第一个条件我们宋国事实上已经达成了,公仪休请你继续说吧。”

    公仪休低着头道:“这第二步,便是大裁军,裁减那些不必要的兵员和驻军,精而简之。守成足矣,不必进取!”

    众将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其实在公仪休刚刚提出要削减军费开支的谏言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想到了公仪休会建议宋王偃裁军的!

    “大王!……”

    “你退下!”

    黄煌还是不甘心地站出来想要反驳,不料被宋王偃厉喝了一声之后,又缩着脑袋,战战兢兢地退了下去。

    宋王偃的威望可想而知了!

    “公仪休你继续说,裁军的话我们宋国大概要裁减多少的兵力,撤掉那些不必要的驻军比较好?”

    公仪休看到宋王偃没有因此而大发雷霆,反而很维护他的样子,公仪休不由得心里松了口气,说道:“大王,现在天下列国的兵马是越来越多,常备军亦是逐年增加,而赋税并不增加多少,人口也没有增加多少,这就给国家的财政增加了一定的负担,这是不必要的负担!”

    “我们宋国现在面临的窘境就是如此。宋国军力鼎盛,只常备军便有超过二十万的兵力,这二十万的兵马一年的花销需要多少?不可计数,不过至少要依靠国家的财政一年的五分之一的税收供养着,国家还有王公大臣、各地的官吏、衙役需要给予俸禄,这样一来国家还能剩下多少的财力?没多少了。”

    “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的财力岂能都花费在军事之上?”

    宋王偃点了点头,觉得公仪休说的很有道理。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宋国现在是家大业大没错,但是要花销的地方极多。据宋王偃了解,宋国一年的赋税大概是两亿八千万枚刀币,折合成铜钱是两百八十亿,这是钱财的一方面。

    在缴纳不上钱财的时候,老百姓可以拿布帛和粮食作为赋税上缴。

    国库里的钱财很多,但是每每打仗的时候都会消耗一空。这还是宋国的本土比较富庶的缘故,还能撑得起这连年的战争,不然以宋国这么穷兵黩武的态势早就垮掉了!

    现在宋国已经放松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大兴商业,各国的商贾争相奔入宋国。

    这就跟弹簧的反弹一个道理,之前李敖变法重农抑商,刺激了宋国的农业的蓬勃发展,现在农业已经发展起来了,所以宋国这才开放了商业,给予便利,让更多的商贾进入宋国。

    土地税、关卡税、商税等七七八八的税收让宋国赚了一个盆满钵满,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于宋国的军事的需求!

    打仗,其实就是在烧钱啊!

    诚如公仪休所言,战死的将士的抚恤金,有功的将士的赏赐,还有供给将士们日常的武器装备、口粮、军饷,哪一样不是在烧钱?

    其实还有一样公仪休没说到,不过宋王偃是心知肚明的。

    武器装备,即宋军将士们的铠甲、战衣、武器等东西打一仗就会消耗许多,消耗了自然要打造新的。打造这些武器装备那是一个烧钱啊,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窟窿,你不填都不行!

    总不能让宋军的将士们拿着残破的武器上去厮杀吧?

    光是军事这一块,宋国的国库一年其赋税的就少了差不多五分之一的钱粮。

    除此之外,还有沙丘宫的修缮,供养宋王偃和他的儿子妃嫔们的,还有那些公卿大夫们的,宿卫、城卫军的,还有各地的官吏、衙役、戍卒的,还有那些还没出仕,却还被宋国养在招贤馆里的人才,他们都需要国家的俸禄,这些人加起来足足有二十几万那么多!

    宋王偃随即眯着眼睛道:“公仪休,那么依你之见,我们宋国应该裁撤掉多少兵马比较好?”

    公仪休垂手道:“大王,现在我宋国与四邻和睦相处,并无战事,养着这么多的兵马亦是无多大的用处。常言道兵贵精,不贵多,故而臣以为,我们宋国应当裁撤掉一半的兵力,只留下最为精锐的十万兵马分别驻守于朝歌的淇水大营,商丘的获水大营和新野、巨阳一线足矣!”

    公仪休此言一出,武将那边是一片哗然。

    黄煌不由得跳着脚站出来道:“万万不可啊大王!仅仅十万的常备军何以威慑邻国,何以固守国家?何以固守社稷?现在就连最弱的燕国和韩国,他们的常备军都至少十五万以上,何况我们宋国如此庞大之疆域,又是这样的四战之地呢?”

 第394章 裁军

    宋王偃听到这话,略表认同地道:“仅仅留下十万的常备军的确太少了。全本小说网;HTTPS://。m;我宋国乃是四战之地,东接壤于齐,南接壤于楚,北接壤于赵,西接壤于魏,每一个国家都对于我宋国有一定的威胁,这十万的常备军是不是太少了呢?”

    “一点都不少!”公仪休掷地有声地道,“王上,十万精兵足矣!朝歌乃是国都,淇水大营可以驻扎四万兵力,再加上宫中的宿卫,还有城卫军,兵力已经超过七万,只要我们依托有利的地势,完全可以抗拒赵魏两国至少二十万大军的进攻!”

    “商丘是我们宋国的陪都,获水大营可以驻扎兵力三万,防备齐人的侵袭,绰绰有余。至于新野和巨阳一线,也可以驻扎三万兵马,精兵强将,完全可以威慑楚人!”

    “大王啊,现在我们宋国幅员辽阔,有着极为广袤的战略纵深,即便获水大营和新野和巨阳一线的军队不能抗拒他国的来犯之师,我们也可以退守之,然后召集各地的兵马赶来支援!”

    “这……”宋王偃有些迟疑了。

    公仪休问道:“大王还有何忧虑?”

    “吴郡不必驻扎常备军了吗?”

    “大王,吴郡如今已经是我们宋国的腹地了,若非亡国,他国的军队是万万不能打到吴郡去的!故而有了那里的守军和戍卒的把守已经完全足够了。”

    “善!”宋王偃不由得拍手叫好起来了。

    宋王偃直到这时才茅塞顿开。真是当局者迷啊,亏他的灵魂还是从后世来的,怎么忘记了战国时代的那种特性呢!

    战国时代,战争已经成为了整个时代的主旋律。

    现如今,天下列国之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全民皆兵!

    在战时,每家每户都有义务要出一名男丁入伍,紧急的时候更是要求所有的男子都要上战场!

    常备军,顾名思义,就跟后世的正在服役的军人差不多。不过古代的将士可没有退役的这种说法,好多士兵在军营里一直待到老死。

    所谓的常备军,其实就是职业军人。

    不过在战国乱世,盛行的还是义务兵,那些义务兵就是在平时耕作或者谋生,到了战时就会自带干粮、衣甲、武器上前线打仗的人。

    宋国有着一套足够完善的义务兵役制度,即每年的农闲时候都会召集各地的男丁到制定地方去服役,呃,应该是训练。

    这样一来,宋国的所有的男丁几乎都训练过,仓促上战场的话也能发挥出一定的战斗力,而不会跟炮灰一样去送死了。

    还有那些从战场上下去的老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