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桀宋-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素闻宋人善射,今日一见果真是名不虚传。”公子横叹了口气,说道,“这几轮箭雨就射倒了不下数千的楚兵。宋王,看来无论是野战还是攻防战,你们宋军都极为犀利啊!”

    “公子谬赞了。”宋王偃笑吟吟地道,“你们楚国将士的精神气也很好!冲锋陷阵,毫无畏惧,寡人之所见的,除了秦人,便是你们楚国的兵卒了!”

    宋楚两国之间的军事演习长达半个月,宋王偃自然不可能在新野逗留太久的,故而在待了三日之后,他便带着东巡的队伍离去。

    如今宋国的书院与私塾早已遍及各地,一些偏远的小城和村庄都纷纷建立了私塾。

    私塾,顾名思义,就是私人开办的书塾。但是在宋国的私塾也是有国家的一部分补贴和赞助的,国家也鼓励个人开办私塾,传道授业。

    而书院呢,书院都是国立的。

    这一日宋王偃巡视到诸暨的一个村庄,便起了兴趣,要去私塾瞧一瞧。

    刚刚走进私塾的篱笆墙的门口,便听见了一阵朗朗的读书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听到私塾里面的读书声,宋王偃点了点头,随即摇了摇头,搞得随同的邹衍是一头雾水的。

    “大王,何以摇头?”

    宋王偃说道:“邹衍,你不觉得让这些孩子,这么幼小的孩子这么早就阅读儒家经典,乃至于百家之经典,实在是为时过早了吗?”

    闻言,邹衍愣了一下,旋即道:“大王,这有何不可?莫说是这些寻常人家的孩子,就是出身官宦之家的贵族子弟,他们也一样是从小熟读百家之经典,学习六艺的。”

    “这不一样!”宋王偃摇摇头道,“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早慧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常人,你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是神童!”

    “现在就让这些不过十岁的孩子学习儒家之经典实在是为时过早,太过勉强了!”

    宋王偃说道:“儒家的这些经典、古籍,还有其他诸子百家的一些名言警句什么的,实在是有些晦涩难懂。似我们这种成年人学习起来都有些力有不逮,更何况是这些孩子呢?这样的读物,寡人认为不能作为孩子启蒙的样板。”

    “……”

    邹衍一脸无语地道:“莫不是大王你想要对教育这一块也做出一些改革措施?”

    “然也。”宋王偃颔首道,“这书籍纵使阅读千百遍,不懂其意又有什么意思呢?死记硬背是无用的,现在让这些小孩子跟大人一些学习这些晦涩难懂的事物难道不是太勉强了吗?”

    “故而,寡人想要设立小学、中学和大学三个学级。然后国家统一发放考卷,只有通过考试的,才能进入下一个学级。”

    邹衍哑然失笑道:“大王,不知道这学级是什么?”

    “学级,即为等级。小学五年,中学三年,大学三年,共计为十一年!孩子们可以在五岁到十岁的时候入读小学,然后通过考试的,才能进入下一学级,而没有通过考试的,则是留级。若是有出类拔萃者,不论年龄,只要是通过了考试的都能进入下一学级!”

    “这是考试制度?”

    “可以这么说吧。”宋王偃点了点头道。

    这是为了规范宋国当前的教育模式。

    现有的教育模式实在是太古板了。不仅是宋国,天下各国的教育模式都是如此!

    想想看,一群七八岁还懵懂无知的孩子,跟一群十七八岁的少年郎一起读书,怎么看都不像话!这就好比后世的小学生和高中生在一起读书一般,文化程度根本就不是一个水平的!

    这样一来,不仅那些较小的学生搞不懂先生们讲的是什么意思,只会熟读,而不解其意,而那些年纪较大一点的学生呢?

    他们就更倒霉,有的老师为了带动那些较小的学生都将他们以前学过的功课再讲一遍,如此一来,岂不是要浪费他们的时间,让他们在这私塾里白白度日?

    可是邹衍听到宋王偃的这个主意,却不是很赞成。

    “大王,臣以为不应该颁布这个考试制度。”

    “何以也?”

 第446章 废止私塾

    “大王。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邹衍垂手道,“这私塾的教书之法古来有之,人心思古,改革起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寡人不惧难度。”宋王偃摆了摆手道。

    “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邹衍叹了口气道,“按照大王你刚刚提出来的这个考试制度,学生的学年为十一年,十一年之久,恐怕不是谁都能负担得起的!现在各地的私塾教授的大多是黔首人家的孩子,他们有的是想着自己的孩子能凭借读书,出人头地,有的只是简单地想要让自己的孩子读书识字罢了。”

    “十一年之久的学业,只怕还真不是他们所能够承受的。”

    宋王偃闻言,微微颔首道:“那也还能改一改。小学三年,中学三年,大学三年,九年的学业应该是可以的吧?”

    “这应该在我宋国大部分人家的承受范围之内。”

    邹衍又道:“不过大王,臣还是认为不妥!”

    “说说你的看法。”

    “大王,现在我们宋国遍地都是私塾,往往一个教书匠都有几十个学生,若是让这些私塾先生一个学级又一个学级地给学生们传道授业,只怕能把人累死!”

    这倒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宋王偃暗自思衬了一下,说道:“不能将这些私塾先生集中起来传道授业吗?”

    “只怕不行。”邹衍摇摇头道,“私塾先生大多是一些有学问的人,饱读诗书之士,他们之所以创办私塾教书育人,实在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大王可见过一家私塾里有两个教书先生的?”

    “这倒没有。”

    宋王偃蹙眉道:“看来只能使用一些强制性的手段了。”

    “……”

    看着邹衍一脸疑惑不解,想问又不敢问的样子,宋王偃笑着道:“看来我们宋国的私塾是没必要存在下去了!我们宋国官府不是在各地兴办了许多书院吗?”

    “这样吧,颁布一条政令,废除私塾……”

    “大王万万不可!”

    邹衍闻言,吓得肝胆俱裂,说道:“大王啊,私塾已经在我们华夏存在了千百年,古来有之,怎可轻易说废止就废止?这样的一条政令颁布下去,肯定会引发国家的动荡的!”

    宋王偃摆了摆手道:“寡人也不是真的想彻底废止私塾。只是要严格规定!私人可以招收弟子,但是传道授业,不能在于私塾。”

    “此话怎讲?”

    “简而言之,寡人不能让这些莘莘学子们如此虚度光阴,故而要严格规定,没有行加冠礼的学子不能在私塾就读!那些隐士倒也罢了,但是私塾先生若是胆敢私自招收还未行加冠礼的学生,违者严惩不贷!”

    “这是何意?”邹衍现在是一头雾水的。

    宋王偃肃容道:“寡人欲在各地兴建书院,取代私塾,如此一来,九年的学级和考试制度才能推行下去。”

    “不可啊大王!”邹衍苦口婆心地劝道,“如此一来,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失业,多少人怨怅国家,怨怅大王你的!这是取祸之道也!而且以我宋国目前的财力,虽然国库充裕,但是在各地兴建书院,教授数以十万计的学生的话恐怕难度极大!而且也没那么多的人手啊!”

    “寡人不惧这些难度!”

    宋王偃掷地有声地道:“教育一事,事关国本。而今天下列国都施行愚民政策,而我宋国则不行,开启民智之事,在乎国本,在乎我宋国的千秋万代!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虽千万人,俱往矣!”

    邹衍听到这话,不由得眼皮子一跳,哭丧着脸道:“大王,臣听说过一句古语,‘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最是读书人’!大王你想要开启民智这个自然是好的,但是此政策一出,只怕日后不知道天下将多出来多少的读书人!”

    “而今列国皆有战,能征善战之士莫非庶民。这些庶民都是目不识丁的,他们只靠着一腔热血在为国效命,大王可曾见过多少读书人当兵打仗的吗?几乎没有,何以也?他们都怕死,他们心思比较多,其出路也不是只有战场厮杀,建功立业这一条!”

    “大王,由此看来,列国都在施行愚民政策其实是没错的啊!”

    “如今我宋国若是独树一帜,废私塾而立官学的话,恐怕不仅是要倍受各地的士子们的口诛笔伐,可能列国都要非议、敌视我们宋国的呀!”

    闻言,宋王偃幽幽地叹了口气道:“寡人又何尝不清楚?不过邹衍,你真的以为愚民可以强国,可以强兵吗?列国皆厉兵秣马,从军者莫不是平民百姓。”

    “是,目不识丁的士卒的确悍勇无比,但是他们仅仅靠着自己的一腔热血,若无热血,他们还能再战否?强如秦军,军法之严苛如秦军,在兵马死伤超过三分之一的时候都会全线崩溃,为什么会这样?”

    “不是这些秦军没有信仰,不是这些秦军没有目标,更不是这些秦军不想建功立业!而是他们自身的智力尚未开启多少。只凭着一股血气上战场厮杀的话,是不能持久的,一旦受挫,那么再强大的军队都极有可能崩溃!”

    “但是在寡人理想中的将士却不是如此。”

    宋王偃一脸严肃地道:“若是我宋军的将士都是开启了足够的智力,识文断字的人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将士们知书达礼,那么他们就很容易接受和学习一些新的事物,而且他们的接受能力远比那一些目不识丁的士兵要快的多。”

    “更难能可贵的是,一支知书达礼的军队,即便在自身折损过半的时候都不会崩溃!先例是有的,譬如春秋战国之前的夏商时代,当时上战场的都是贵族子弟,他们莫不是知书达礼之士,所以说,一支知书达礼的军队,无论是在接受新事物上面,还是在绝对逆境之时,表现得都远比那些目不识丁的军队要好得多!”

    宋王偃的这些话并不是无的放矢。

    在春秋战国时代,当兵打仗的莫不是贵族出身的人,他们知书达礼,学习六艺,能文能武,这些优越的条件远不是那些底层的黔首可以比拟的。

    而随着进入春秋战国时代以来,战事的规模不断扩大,愈演愈烈,也有越来越多的黔首被征召到军中,上战场厮杀。

    各国之间的战争,其实更多的时候,靠的都是数量,而不是质量!

    简而言之,他们都是用人海战术来的。

    但是宋国现在走的是什么路线?精兵路线啊!虽然说精兵路线,打造这些精兵强将要花费不计其数的钱财,可是宋国不在乎这些!

    只要是钱财能解决的事情,对于现在富庶无比的宋国来说,那还是事儿吗?

 第447章 教育改革

    宋王偃的第二次东巡结束之后,回到朝歌,又给群臣出了一个难题。(全本小说网,HTTPS://。)

    宋王偃在大朝会上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说道:“诸卿,寡人欲废止私塾,大兴官学,设九年学级制度,立考试制度,不知道你们意下如何?”

    “不可!万万不可啊大王!”

    宋王偃的这话一出,无疑是向原本古波不惊的深潭里扔了一颗手雷,顿时让整个奉天殿炸了锅!

    以相国黄庸为首,公仪休、苏贺、子干、许行等人都站了出来,文臣那边哗啦啦地跪了下来,几乎哭天抢地,七嘴八舌地出言阻止宋王偃的这次改革。

    好似一群苍蝇在自己耳边嗡嗡嗡地叫个不听,宋王偃的脸色一沉,随即厉声道:“都住口!”

    群臣为之噤若寒蝉,但是为了坚持自己的主张,还是在那里长跪不起。

    “黄庸,说说你的看法!”

    相国黄庸当即站起来,向着陛台上的宋王偃垂手道:“大王,不知道你为何要行此改革措施?”

    “先说私塾!”宋王偃黑着脸道,“私塾是古来有之,千百年来盛行不衰。然则私塾的弊端也不少!”

    “其一,私塾是为个人创办,国家不能向其征收赋税,这就少了一笔经济来源。其二,私塾之传道授业,有教无类,这本身没错。然则那些私塾先生为了赚钱,赚更多的钱,现在都将大小不一的莘莘学子都聚到一起讲学。”

    “这成何体统?七八岁的小孩子,能听得懂老师在讲什么吗?能跟得上十七八岁的青少年的学习的步伐吗?还有,若是有部分私塾先生传道授业之时爱护于新进的学生,继而耽误了早进的学生的学业,岂不是让早进学堂的人白白度日,消磨时光了吗?”

    宋王偃说的有道理,群臣有心反驳,却无处反驳。

    “其三,寡人并非是真的要废止私塾,而是要明文规定,禁止私塾招收二十岁以下,未行加冠礼的弟子。何谓之师者?师者,传道授业也!”

    “其四,寡人之所以改私塾而大兴官学,乃是为了更好地施行考试制度,还有学年制度,同时增强国人对于国家的归属感。各地的私塾,那些私塾先生的文化程度,教育水平如何谁都不清楚,统一为官学,乃是为了更好地给国人传道授业!”

    “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难道你们都要阻止吗?”

    黄庸闻言,与在场的群臣面面相觑,之后又道:“大王,话虽如此,但是轻易废止私塾,恐遭非议啊!”

    “非议?寡人不惧非议也!”宋王偃哼了一声,李敖变法之前的非议他都不惧,更何况是这区区的教育改革?

    黄庸还是不甘心,又道:“大王,这大肆建造官学,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不说,但是这教书先生恐怕找不来那么多!”

    “这个不是问题!”宋王偃摆了摆手道,“既然国家要改私塾而统一官学,那么以前的私塾先生寡人便不能让他们失业。他们可以进入官学,逐一考核之后,再安排到各个小学、中学和大学里面,俸禄由国家发放。”

    ……

    西元前316年,即宋王偃五年秋末,从宋国传来一个轰动天下的大事件!

    宋国在宋王偃的推行之下,废止私塾,大兴官学,设九年学级制度,立考试制度,一时之间,宋国各地的官学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那些原本在私塾念书的莘莘学子都跑到官学里上课,而那些私塾先生也都进入各个官学,在那里拿着国家的俸禄,继续传道授业。

    宋王偃如此做法,改革了宋国的教育模式,使得更多贫苦人家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一时之间,宋国的老百姓都对于宋王偃交口称赞,而天下列国的士子都对于宋王偃的这种行为毁誉参半!

    招贤馆之内,一场关于宋王偃针对古往今来千百年不变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措施的这一事情,一众士子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在场中,一个青衣士子昂着头,神色激动地道:“我认为大王不应该改革国家教育模式!私塾乃是古来有之,一些启蒙教育都于私塾之中完成的,虽然官学也可以传道授业,但是将私塾废止,继而大兴官学!恕我不能认同!”

    “还有那九年学级制度,以及考试制度则更是闻所未闻!从前是没有这一个说法的,古代圣人有学富五车的说法,说明学无止境,但是国家出台的小学、中学和大学这九年学级制度便打破了这一传统!”

    “现在我宋国多学子,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