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桀宋-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见战马在嘶鸣,战车在咆哮,脚步声在那里无情地践踏着大地。

    不计其数的宋军将士,身穿白衣黑甲,披坚执锐,在天命玄鸟的旌旗的指引之下,他们井然有序地向着前方的睢水步步推进。

    隔着一条五十米宽阔的睢水,两军对峙。

    宋国想要攻打齐国,夺取东郡的消息早就传遍了天下,事实上宋国自身并不想隐瞒什么,故而齐国随之调兵遣将,在睢水一线便驻扎了整整五万的齐军。

    睢水河的水在湍急地流动着。这是一处距离比较短,清澈见底,一个人就可以徒步冲过去的溪河,故而这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在这里渡河的话是最容易也是最困难的!

    说容易,那是因为这里的河水并不深,最深的只是沉浸到一个七尺男儿的胸膛而已,最低的甚至刚刚过腰。

    说困难,那是因为敌我双方都知道这是抢滩登陆作战,都会在这里安排重兵驻守。

    眼下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孙烈看着对面已经排兵布阵完毕的齐军,不由得向着将军熊子丹叉手道:“将军,是否强渡?”

    熊子丹打手一挥道:“孙烈!”

    “末将在!”

    “你立即挑选五千悍卒,弃重甲冲锋!强渡睢水!”

    “诺!”

    孙烈领命而去。

    熊子丹又喝道:“弓箭手出列!”

    宋军的弓箭手特别多,这还是宋人善射,宋人举国上下有着射箭的传统的缘故。故而在熊子丹的一声令下,上万的弓箭手顿时站了出来,张弓搭箭。

    “擂鼓!进军!”

    “咚咚咚!……”沉闷的战鼓声在这片土地上响起。

    战鼓声敲打着每个人的心弦,无论是齐军的将士还是宋军的将士,他们已经好久没有经历过什么大战,而这种抢滩登陆战,显然是最为惨烈的一种!

    “阿羽,你害怕吗?”

    白起和白羽两兄弟此时也在那负责打头阵的五千悍卒当中。白起看着白羽握着长矛的手都在颤抖,不由得开口问道。

    白羽咬着牙说道:“不怕!我这是在兴奋啊!大哥,我们终于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了。”

    白了点头,然后望着对岸严阵以待的齐军,眉头一皱,那一双动人心魄的眼睛变得愈发地锐利起来。

    熊子丹拔出了腰间的利剑,遥指对岸的齐军,高声喝道:“杀!”

    “杀啊!”

    “放箭!”

    仅仅是五十米宽阔的河流,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随着熊子丹的发号施令,五千悍卒顿时嚎叫了一声,似乎是在给自己加油打气一般,然后拔脚就往对面的睢水冲了过去。

    所谓悍卒,便是悍不畏死之士卒,又被称之为“死士”!

    在熊子丹喊杀的那一刻,或者蹲下或者站着的弓箭手顿时拉开铁胎硬弓,仰天抛射着如蝗虫一般的箭矢!

    “嗖嗖嗖!……”箭矢的破空之声响起。

    对面的齐军自然是不甘示弱,在宋军发动攻势的那一刻,他们的弓箭手也在抛射着箭矢,但是其杀伤力远远不及于宋军!

    “啊啊啊!……”宋军的弓箭手万箭齐发,光是第一波的箭雨落到齐军这边就已经收割走了一大片的生命。

    被射中的齐军士卒哀嚎着,倒在了血泊里。

    还有那些举着盾牌在那里格挡的齐卒,有的倒霉蛋或许是盾牌的质量太差了,或许是对方射出的利箭穿透力太强的缘故,那个举着圆盾的齐卒,就这样被穿过了盾牌的利箭射中了脖子,当场死亡。

    齐军都尉在那里气急败坏地挥剑道:“放箭!给我放箭!”

    齐军这边的弓箭手实在是少得可怜。

    齐人并没有善射的传统,虽然军中有不少训练出来的弓箭手,但是大多都跑到燕国去作战了,在这里的弓箭手其射术其实是良莠不齐的,还有的是被拉了壮丁的。

    五十米宽阔的睢水,几乎每走一步,便要牺牲成百上千个宋卒的性命!

    “杀啊!”白起等悍卒都红着眼睛,好似见到了仇敌一般,奋不顾身地往前方的齐军方阵那边冲了过去。

    被宋军的弓箭手万箭齐发,仅仅三轮抛射之后,齐军的方阵那边便已经阵脚大乱,前沿的将士乱作一团。

    话说齐军的军纪挺差的,个人的勇武有余,就是不舍得以命相博。除了齐国的技击之士还算很强之外,其他的将士勇则勇矣,但是往往很惜命的!

    殷红的鲜血与河水混杂在一起,染红了这一片睢水。

    “噗嗤!”白起挥着手中的长矛,直接捅进了对方的一个甲士的腹部。

    那个齐卒还没反应过来,顿时瞪大眼睛,嘴里咕噜噜地冒着血泡,他还想要抡起手里的长戈,反戈一击,没想到白起直接踹了他一脚,又补上了一矛。

    “杀!跟我杀啊!”

    孙烈勇武过人,在撕扯齐军的前沿方阵的时候,他身先士卒,挥着一柄犀利的青铜剑便斩杀了几个敌人。

    被这几千宋军的悍卒撕扯着方阵,原本就不怎么样的齐军顿时乱成一团。

    看着对面如蚂蚁一般到处乱撞的齐卒,熊子丹亮出了自己的武器,那一柄已经整整七年没有饮血过的方天画戟。

    熊子丹高举着手中的方天画戟,瞪着眼睛喝道:“跟我杀!”

    “杀啊!”

    早就憋着一股气的宋军将士听到这一声军令,还有那表示进军的战鼓声,顿时如野兽一般嘶吼了一声,然后带着猛虎下山之势,扑向了对面的敌人。

    “撤!快撤!”

    齐军彻底崩溃了。

 第473章 中山国

    燕国,汾门附近。(全本小说网,HTTPS://。)

    “干骜,眼下形势如何?”在行军途中,宋王偃询问刚刚跑到这边来的干婉道。

    话说宋王偃根本就不是一个闲得住的人,他不喜欢处理政务,又害怕自己沉溺于酒色当中不可自拔,故而当了一个甩手掌柜,让太子恒接管朝政、监国,自己则跑到了这数千里之外的燕国的地盘上。

    干骜对于宋王偃的如此行为,早已见怪不怪,故而听到宋王偃驾临的消息,随之从前线匆匆赶了过来。

    干骜垂手道:“禀大王,眼下我宋赵联军二十万步步推进,相继攻占榕城、高柳、汾门、阳墟等三十多座城邑,现在赵国的先头部队已经攻打到了易水边上,与齐军的主力在那里对峙!”

    “我宋军的先头部队呢?”

    “子昂已经统率三万锐士先行一步,据说现在已经攻占了葛城、平舒,正在平舒那里休整!”

    干骜说道:“大王,联军的进兵势头十分地顺利。想来燕人亦是苦中山人久矣,每到一座城邑,燕地老百姓听说是我们联军是打算拥立公子职,而来复兴燕国之社稷的,故而对我们箪食携浆,夹道欢迎!现在中山国所占据的燕地数十座城池,已经基本上被联军所收复了!”

    宋王偃微微颔首,没想到联军的进展竟然如此之顺利,真是出人意料。

    也难怪,现在宋赵联军攻打的是中山国所侵占的燕国城池,在这里的燕国黔首无不深受其害。

    现在宋赵联军打的是“拥立公子职,匡扶正义”的旗号进击燕地的,不似齐人那般假惺惺地打着“讨伐子之,匡扶正义”的旗号,最后却干着图谋人家的江山社稷的事情!

    或许联军渡过易水,攻击到齐军所占据的燕地上的时候,那里的老百姓就不怎么欢迎联军了。

    无他,惧怕联军的威势!

    毕竟吃一堑长一智,上一回他们对齐国的军队亦是开城献降,夹道欢迎的,没成想刚刚打跑了豺狼,又进来一头猛虎!

    还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那一种猛虎!

    现在燕地的老百姓深受齐人的荼毒,对于宋赵联军是不是正义之师还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呢!能坐视不管已经很不错了。

    可是,宋王偃又不得不疑惑地问道:“这战事进行得如此顺利,难道中山人甘心放弃已经到手的城池土地吗?还是说他们另有所图?”

    “大王有所不知。臣听闻赵王雍起大军十五万,正在大举进攻中山国的南部,现在赵人已经相继攻下了苦无、宜安、井陉等九城池,中山王闻讯,随即将大部分军力撤回国内,现在中山国的军队正与赵军激战于板垣!”

    宋王偃闻言,笑着道:“这真是天助我也。看样子赵王雍还真是所图不小啊,赵国与我宋国联军,他的目的必定是为了南北夹击中山军的兵力!中山国乃是小国寡民,不过是一个千乘之国,如何抵挡之?”

    “那么大王认为中山国会就这样被赵人灭亡了吗?”

    “你说呢?”

    干骜摇摇头道:“臣以为不然。中山国虽是小国寡民,但毕竟是千乘之国,曾经是九千乘之国!现如今的中山国虽然被赵、燕、齐连番打击,但是人口依旧有一百多万,甲士十万。且以臣观之,中山国的将士都很剽悍,战斗力极强,若不是在武器装备上我们宋军占尽了绝对的优势的话,想要这么摧枯拉朽地进军那是绝无可能的!”

    宋王偃点了点头道:“中山国虽小,却也不容小觑。”

    中山国在西元前414年建立,建立者是中山武公,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国家,因城(中人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

    中山国的国土嵌在燕赵之间。

    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中山国曾长期与晋国等中原国家交战,一度被视为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的事件。

    后来,晋国魏文侯派大将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于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后来中山桓公复国,国力鼎盛,有战车九千乘。

    前296年,被赵国所灭。

    历史上的中山国曾经与宋国并驾齐驱,都号称“五千乘之国”!

    当年的五国相王,便有中山国的身影。只不过中山王姬厝妄自尊大,以区区一个千乘之国擅自称王,招致了齐军的进攻,好在最后有赵人的帮助,这才幸免于难,没有亡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元前328年这一年,有三位国君上位,一个是宋王偃,一个是中山王姬厝,还有一个则是楚王熊槐。

    其中姬厝是最年轻的一个,他十六岁便继承了君位。

    那么中山国是怎么插手灭燕之战的呢?

    在燕国内乱的时候,中山国相邦司马赒看到这是扩张中山疆土的有利机会,便向中山王厝献策,请求出兵攻伐燕国。

    这显然与姬厝的意见不谋而合的,中山王厝同意了他的要求,派遣相邦司马赒“率三军之众,以征不义之邦”,平燕内乱,讨伐燕国新君子之。

    在檄文中,姬厝指斥燕王哙对子之的禅让是“不分大义,不告诸侯,而臣主易位,绝其召公之业,断其先王之祀”,“愿从士大夫,以靖燕疆”。

    这次攻伐燕国,中山国大获全胜,并且占领了燕国大片的疆土。

    史载其“辟启封疆,方数百里,列城数十,克敌大邦”。使中山国北部疆域克敌大邦(燕下都),即从中人城向北扩展到了燕下都。

    中山王厝大喜,封伐燕功臣司马赒为仲父,并封赐他有“死罪三世无不赦”的特权,此战大捷,惊动了朝野,周天子也派遣了使者到中山国祝贺。

    曾经的中山国十分强大,其国力仅次于秦、齐、楚、燕、韩、赵、魏这战国七雄,被称之为“战国第八雄”!

    呃,好吧,历史总是扑朔迷离,又颇具争议,这个“战国第八雄”的称号有人说是中山国,也有人说是宋国,众说纷纭。

    宋国与中山国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度!

    中山国所占的地利,虽不比秦国“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野”,但倚太行之屏障,扼冀晋之咽喉,凭滹沱河(史称“小黄河”)之天堑,战守迁之便利优于赵国之邯郸而不亚于燕国之幽蓟。

    而且,这一带兼有太行山川和华北平原之利,发展农牧业生产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

    中山人“仰机利而食”,商业活动已相当普遍。

    交通和商贸带来活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制陶业、木制业、丝麻业等均为中山国的重要经济部门,手工业以“多美物”著称,酿酒业已有相当发展。铜器冶铸和铁器冶铸工艺进步,技术水平很高。

    不过宋王偃倒是挺佩服中山国的,一个区区小国,承受燕赵等四面包围的强大政治军事压力,边境战争不断,负担巨大的军费开支,在短短几十年之中,经济社会得到如此发展,技术获得如此进步,令人难以想像。

    这足以说明,即使是小国,只要坚韧自立,励精图治,是能够富国强兵、由弱变强的。

    “报——”

    就在宋王偃与干骜商议一些军机大事的时候,一个小校急冲冲地跑了过来。

    “大王、将军,前方发现齐人的部队!”

    “齐军?有多少兵马?”

    “看不清楚!观其声势,还有旌旗的数量,其兵力应该在十万左右!”

    宋王偃闻言,哑然失笑地道:“这是齐国的援军。看来齐人还是不甘心放弃到手的地盘啊!”

 第474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

    易水河。(全本小说网,https://。)

    现在齐军与宋赵联军正隔着一条易水河,还有漫无边际的长城在那里对峙。

    齐王田辟疆不甘心放弃到手的城池土地,故而又往燕地增援了十万兵马,现在与宋赵联军对峙的齐军已经达到二十万。由于燕地的黔首不断起义,反抗齐人统治,故而牵制了齐人的一部分兵力。

    宋赵联军在易水一线的兵力亦有十五万,再加上齐军的十五万,这一场易水之战的规模已经达到三十万之巨!

    而中山国的军队呢?

    中山国因为赵军的大举进攻,被迫撤出燕地,退到中人城一带严防死守。

    宋王偃决心打赢这一场易水之战,故而又从国内征调五万兵力,届时整个易水两岸,齐、宋、赵三国参战的兵力将超过三十五万!

    这已经是世所罕见的大战了!

    ……

    “宋王!”

    宋王偃刚刚驾临联军大营,便看见一个英武不凡的中年男人正带着一群将领在那里等候。这个中年男人穿着赵将的衣甲,昂藏八尺,阔额,胡须如钢针,看上去端的是相貌堂堂。

    宋王偃笑着道:“若是寡人所料不差的话,阁下便是赵国的上将军楼缓吧?楼缓将军,请!”

    “请!”楼缓随之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让宋王偃先行一步。

    宋王偃亦是毫不客气,当即拔脚往中军大帐进去,然后坐到主位上,紧随其后的楼缓、干骜、子昂、乐池等宋赵联军的将领都各自坐下。

    楼缓向着宋王偃垂手道:“大王,我听闻齐人又往燕地增援了十万兵力,再加上原有的十五万齐军,现在整个燕地足足有二十五万的齐国大军。吾王已经传诏,命我赵军奉大王你为联军的主将,不知道当前之形势,我联军应当何去何从?”

    “怎么,难道赵王有意退兵吗?”宋王偃含笑道。

    “大王此话何意?”

    “寡人听闻赵王正在带兵进攻中山国,已经相继攻下了苦无、宜安、井陉等九城池,不知道是也不是?”

    “是的。”楼缓颔首道,“吾王诚意之至也!吾王现在亲率大军攻打中山国,实在是为了减轻在我们燕地的宋赵联军的压力,还请大王切勿多想。”

    宋王偃说道:“赵王有诚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