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桀宋-第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就算宋王偃有灭齐之心,只怕他驾下的苏贺、苏秦、子干等大臣都会跳出来强烈反对的。无他,灭齐一事影响深远。宋国自身都还没有做好吞并齐国的准备,如何灭齐?灭了齐国他宋国能消化吗?”

    “王上,如今之宋国,幅员辽阔,方圆纵横两千多里,但是其中五分之四的地方都不是故宋地,而老宋人只有寥寥百万人,如何去消化这一片广袤的齐地?”

    秦王驷微微颔首,说道:“相国,话虽如此。但是宋国依旧有弱齐之心,他们攻克齐国的数十座富庶的城池土地,据为己有的话,依旧能壮大自己的国力!寡人这心里……还是不甚安心呐。”

    听到这话,张仪沉声道:“大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臣窃以为,我秦国不应当插手关东诸国的战事。与其无利可图地出兵去削弱一个强宋,倒不如埋头发展自身的国力,似宋国,宋地富庶,再加上六七年的和平发展方能成就当前的国势!这是值得效仿的。”

    “而且王上,我们这些年来屡屡对外用兵,攻伐韩魏且不说,光是吞并了一个巴蜀到现在还吃不消?何不效仿宋国,养精蓄锐,厚积薄发?”

    “可是……”秦王驷迟疑地道,“强宋可虑也。”

    “若是大王忧虑于宋国,不妨先行瓦解宋国与他国的盟好关系,使之反目成仇!”

    闻言,秦王嬴驷好奇地道:“这个他国指的是?”

    “不知道王上以为宋国与天下列国当中的哪一个国家关系较好?”

    “楚国。”

    “然也。宋楚互为盟好久矣!自宋王偃与楚国联姻以来,少有交恶,而今宋楚两国皆为霸主大国,其连横之势势不可挡,天下莫不望风披靡矣!”

    “如何瓦解之?”

    “必须要令宋楚两国决裂!”

    “如何使之决裂?”

    “令楚国背盟。”

    “这……”秦王驷不由得皱着眉头道,“这恐怕不行吧?寡人听闻韩魏联军伐宋之前,可是曾经出使过郢都,请楚国一起合纵伐宋的,可是楚王没答应,欲隔岸观火。相国,不知道你要怎样才能使宋楚两国决裂?”

    “请王上写一份将商於之地交割予楚国的国书。臣当出使郢都,促成秦楚之盟好,而使宋楚两国断交决裂!”

    “什么?商於之地?!”桀宋

    zj190128g

 第510章 断交

    商於之地是“商”和“於”两地的合称。/全本小说网/https://。/

    淅川曾是尧的儿子丹朱的封地,后有夷族在淅川县西北建立於国。西周早期,鄀国灭於,据有其地。

    约公元前9世纪时鄀分裂为上、下鄀国,上鄀在今西峡,下鄀在原地。

    鄀国后来成为楚的附庸国。据说“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就是讲鄀国处在秦楚之间左右摇摆的事。鄀国在秦楚争夺中消失后,淅川西北部被秦国并入商於之地,其余为楚国丹淅地。

    楚、晋(魏)、秦都争夺过商於之地,最后秦国占领了这一地区,并在秦楚边界修筑了武关。秦孝公将卫鞅分封于此,故称其为“商君”、“商鞅”。

    这一地区是秦楚间的交通要道,为“秦楚咽喉”。

    秦王嬴驷不悦地道:“相国,商於之地怎可交割予楚国?宋国固然强大,为东方大国,宋楚联盟亦为我秦国的心腹之患,然则就这样为了讨好楚王,使宋楚断交,我秦国没必要做出这么大的牺牲吧?”

    “大王明鉴。”张仪垂手道,“这国书可以是一纸空文,大王你又何必拘泥于此?”

    “相国是说……诓骗楚王?”

    张仪笑眯眯地道:“不知道大王你是要名还是要利?”

    “呵呵,寡人亦曾听闻孟子的‘舍生取义’之论,是故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若是在名与利之间,非要做一个选择的话,寡人宁愿要实质的利益,而不要虚无的名声!”

    “善!”

    张仪在得到一份秦王盖印过的国书之后,当即动身,前往楚国的郢都。

    此时秦楚两国的关系并不算友善,尤其是秦国吞并巴蜀之地后,楚人恶之,但是这几年来,两国之间倒是没有爆发过什么战争。

    张仪到楚国后,首先收买了楚国的权贵靳尚,然后利用他的关系取得了熊槐的信任。

    楚王熊槐听闻秦相张仪出使,随即命人将他请到楚王宫,就在大殿之上当着楚国君臣的面说话。

    “外臣张仪,参加楚王!楚王万年!”张仪毕竟是一国之相,位高权重,故而觐见楚王倒是不必大礼参拜,只是简单地行了一礼即可。

    熊槐看见张仪两手空空地入楚,不由得大为诧异。

    “秦相,不知道秦相入我郢都,所为何事?”

    这倒是楚王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毕竟秦楚两国这些年来还算是相安无事的,彼此没什么利益冲突,也没有缔结盟书。张仪入楚是为了什么,真是让人大为不解。

    难道秦国想要促使我们楚国加入合纵联军,一起伐宋?

    可是也没听说秦王有意东出伐宋啊!

    “大王明鉴!”张仪垂手道,“臣此来,乃是为了给楚国送一份大礼的!”

    “噢,大礼?”这倒是让熊槐和楚国的群臣都愣了一下。

    秦人会那么好心地给楚国送礼?还是大礼?这不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吗?

    令尹昭阳当即站出来说道:“不知道张子所说的大礼,是为何物?”

    张仪笑着道:“我王想要将商於六百里之地尽数交割予楚国!不知道这算不算一份大礼呢?”

    此言一出,楚国的朝堂上就像是炸锅了一般,一片哗然。

    群臣在那里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楚王熊槐亦是饶有兴致地道:“秦王当真想将商於之地送给我楚国?”

    “然也!”

    旁边的令尹昭阳嗤笑了一声,说道:“张子,正所谓无功不受禄。你秦国何以将商於六百里之地作为重礼,予我楚国?”

    张仪淡笑了一下,又向着楚王垂手道:“大王,实不相瞒。现在宋国已经如此之强大,为东方大国,其伐齐之举更是迫近了临淄,是否灭齐皆在宋王的一念之间!难道大王不应该为此感到忧虑吗?”

    楚王熊槐沉吟了一下,故意不悦地道:“我楚宋两国乃是联姻盟好之国,和平共处久矣,何以忧虑?”

    “大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昔日的齐国何其之强大,其国力比之如今的楚国只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吧?但是宋国能灭齐,难道不能灭楚吗?”

    “张子杞人忧天矣!”令尹昭阳不知道张仪打的是什么算盘,不过还是出声道,“齐国是因为易水之败,再加上齐王骄纵,不恤民力而导致今时今日之破落。我楚国地方纵横数千里,带甲百万之士,对宋国何惧之有?”

    张仪又道:“外臣是真心为楚国感到忧虑的。现在宋国愈发的强盛,弱齐之后更是辟地千里,克敌大邦,如今连韩魏三十万联军都不能却其兵锋,他日宋军伐楚,不知道大王将如何抵挡?”

    楚王熊槐冷哼了一声道:“张仪,你是来劝寡人加入合纵联军,与韩魏两国,还有你秦国一同进攻宋地的吗?”

    “非也!”

    张仪当即掷地有声地道:“外臣知道大王你忌惮于宋军之强势,又不愿再起兵戈,故而外臣此来,乃是想请大王你与宋国断交的!”

    “断交?”楚王愣住了。

    张仪接着眉飞色舞地道:“是的。大王,如果你们楚国能够与宋国断绝关系,我王就会把商於六百里的地方献给楚国,并与楚国结盟。这样,楚国就不仅可以结好于秦,而且可以削弱宋国的势力,同时又能获得商於之地,可谓一计三利!”

    熊槐闻言,不由得咋舌道:“果真如此?”

    令尹昭阳还在沉思,暗自揣测其中有什么阴谋,只见上大夫靳尚马上站了出来说道:“大王,臣以为张子所言甚是!我楚国不出一兵一卒便能得到这商於六百里之地,这可是莫大的幸事啊!”

    听到靳尚这么说,楚王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熊槐刚刚想说什么,一向耿直的左司徒屈原立马站出来,沉声道:“王上,这天底下岂有免费的午餐?哪有平白无故的好事?”

    “这……”

    屈原又看着在那里笑吟吟的张仪,说道:“张子,难道只要我们楚国与宋国断交,便能得到商於之地吗?”

    “是的。”

    “不用其它?”

    “不必。”

    听见张仪这么说,屈原无言以对。由是屈原聪明绝顶,他也不可能想到秦人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已经签订的割地国书竟然不承认!

    楚国的朝堂上不乏有识之士,但是谁都不会想到秦人竟然这般毫无信用!

    张仪为了加把火,直接从怀里掏出了那一份秦王嬴驷盖印过的国书,双手捧着,抑扬顿挫地道:“大王,现在只要你即刻与宋国断交,便能立即签订这一份割地的国书!商於六百里之地,外臣将双手奉上!”

    此时的楚王熊槐,已经被这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搞得利令智昏了。

    不过,楚王熊槐还是保持了一丝的神智,向着一侧的令尹昭阳垂询道:“令尹大人,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昭阳实在是看不出秦人的这个国书有什么陷阱,故而道:“大王,臣认为可以与宋国断交,与秦国盟好,接受秦王交与的商於之地!”

    楚王深表认同。

    作为楚国的大王,熊槐很清楚商於之地对于楚国的重要性。

    而且,现如今能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商於之地,每个人都希望不劳而获。要知道,这商於六百里的土地是很肥沃的,而是还是战略要地,如果派兵攻打,那不知道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如今,我只要表面上与齐国断交,等我得到了商於之地后我再与齐国结交,他秦国也拿我没办法,楚王就是这么想的!

    更何况,这天底下国与国之间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宋楚两国之间总有一天是要决裂的,既然能通过与宋国断交的事情,而获得商於之地,何乐而不为呢?

    “善!”

    就在楚王熊槐答应下来的时候,在朝堂上,群臣中下列的一个大臣当即站了出来。

    “大王,臣以为万万不可!”

    熊槐见到有人站出来反对,很是不高兴。没看见令尹大人和屈原都没有反对吗?

    “陈轸,你有何见解?”

    这个大臣不是什么无名小卒,而是接连入仕过齐、秦、楚三大霸主国的陈轸。

    陈轸现在是楚国的客卿,没什么实权,但是名望还是挺高的。

    陈轸沉声道:“王上,这很有可能是秦国的一个骗局,请你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此话怎讲?”

    张仪见到陈轸站出来反对,顿时黑着脸道:“陈轸,你可莫要胡言乱语,这白纸黑字的事情,如何是一个骗局?”

    陈轸压根儿就没理睬张仪,径直说道:“王上,臣曾经入仕秦国。秦王心如虎狼,做事无所不用其极,而张子亦是心胸狭隘,本是一个无信无义的小人,这样的一对君臣难道值得相信吗?”

    张仪也不恼怒,而是老神自在地道:“怎么?难道陈轸大人你认为我们秦国会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吗?”

    当年陈轸就是为张仪所忌惮,被排挤出的秦国。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陈轸虽然不是什么小肚鸡肠的人,但是看见张仪在这里侃侃而谈,还是心里很不痛快的。而且陈轸很了解秦王嬴驷与张仪的性格,秦王想要白白地将商於六百里之地送给楚国,秦人能答应吗?

    “王上!……”

    陈轸还想再说什么,但是楚王熊槐已经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当即摆了摆手道:“陈轸,你不必多说了!寡人相信张子与秦国的诚意!张子,寡人这便派人去朝歌,与宋国断交!”

    “多谢大王!”

    熊槐又看了看张仪手里拿着的国书,笑着道:“张子,不知道这国书何时可以签订?”

    “大王相信外臣与我秦国的诚意,外臣亦是相信楚国的诚意!故而这国书,可以立即签订!”

    “善!”桀宋

    zj190128g

 第511章 利令智昏

    当宋王偃听闻楚王派使者来朝歌与宋国断交的时候,差点没一口盐汽水喷了出去。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啥子情况?

    直到这时,宋王偃才如梦初醒地想了起来。

    历史上的确是有那么一回事的,只不过楚国断交的对象从齐国换成了宋国。而这一次的断交,直接成为了秦楚两国的蓝田、丹阳之战的导火索,亦是楚国由胜而衰的转折点!

    从上中学开始,每每读历史看到楚怀王居然会为了张仪空口无凭的“割让六百里土地”之说,而主动毁弃齐楚联盟,宋王偃就觉得楚怀王蠢得不得了,活该他上当受骗。

    然而,随着宋王偃读的历史越来越多,特别是综合各类史料再去回顾这段历史,就发现历史上的楚怀王,即熊槐并不是一个传说中的愚蠢之君。

    他能够在新败之后偷袭秦国,一度攻入关中险些得手灭秦;能够在秦国率先灭掉巴蜀苴三个国家取得战略优势之后,一方面筹建巫郡将秦国封死在长江上游,另一方面恰当地选择了秦武王“举鼎绝膑而死”的时机,一举攻灭越国,拓地千里,重新拉平了与秦国的战略地位。

    这样一位有战略格局的君王,就算是收到小人迷惑,怎么会做出与齐国这样的战略盟友绝交的蠢事呢?

    张仪忽悠楚怀王的商於之地到底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呢?

    说起来这块土地,大家都不应该陌生,秦国崛起的大功臣商鞅的封地就在这里,因此他以封地为姓,从卫鞅、公孙鞅摇身一变成为了商鞅。

    这块商於之地从表面上看很平常,丹江横贯其间,是一块狭小的山间盆地。

    从体量上看,远不如秦国占据的汉中盆地和楚国占据的安康盆地体量大。

    但是,如果放在秦楚争霸的大视野去看,这块土地的战略价值就太大了。

    实际上,商於之地正是武关道的核心部分——从武关到峣关的战略空间。

    丹江水在靠近武关的地区,突然拐了一个弯之后再继续东南而行,别看拐了一个小弯,这一拐就把丹江引入到了秦岭的深山峡谷之中了,如果不铺设足够的栈道,就无法通行过往的行人旅客。

    而大自然是奇妙的,在武关之东,偏偏另有一条峡谷直通南阳地区,因此武关与峣关之间,是丹江谷底,而武关之外则是一条山谷。也许数十万年前,这条山谷曾经是丹江的故道也说不定。

    不管怎样,在秦楚两国争霸的时候,双方是势均力敌的。沟通关中平原与南襄盆地的战略通道以武关为界一分为二,楚有其南,秦占其北。

    因此,当张仪用商於之地忽悠楚王的时候,相信楚王是真动心了。

    毕竟在秦岭腹地,山高谷深的地形中,能够占有这样一块足以自给自足的地区无疑对于楚国而言是很有战略意义的。即使峣关仍然在秦国的手中,相信自信满满的楚怀王也有足够把握一举攻入关中。

    从事后的蓝田之战看,楚国是有实力先破武关,迅速穿越丹江通道后,再破峣关,进而与秦国在蓝田决战。

    历史上真实的蓝田之战,楚国一来长途远袭,过早地暴露了战略意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