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之崛起1646-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原本这几个内阁大学士是不大愿意变动朝廷官制的,但近来宣教府迅速稳定了天兴府民情,几天时间便使民众对朝廷信心大增,这让他们对宣教府的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

    加上朱琳渼一再坚持,并向他们承诺,宣部不会多花朝廷一两银子,内阁这才终于点头通过了将六部扩为七部之事。

    实则朱琳渼此举还仅是试探,他对大明官制的改革方案还远不止七部这么简单。宣部只是他的试金石而已,有了这个开头,后面还会接连启动大刀阔斧的改革。

    “宣部?”洪思和田壮飞对视一眼,皆是惊喜万分,万没想到这小小宣教府可与大明六部并列。

    朱琳渼又道:“这宣部尚书之职暂交路阁部担任。你们升得太快也未必是好事,故而洪思先任宣部郎中,田壮飞任宣部主事。日后据你们考评再议职务。”

    这郎中虽只是五品,但相较洪思原来官阶,却是连升三级了。便是田壮飞也是直升了两级半。

    而且除了路振飞这个名义上的尚书外,二人上头再无上级,实际便是要一手打理整个宣布的工作。

    洪思和田壮飞忙附身拜倒,“多谢殿下栽培,洪思(田壮飞)定不负殿下重望!”

    随后几人便开始讨论起筹建宣部的细节来。

    “眼下宣教府还有多少银两可用?”朱琳渼先开口道。

    “回殿下,扣除江西各地宣教府的日常开销,现有浮银五万三千三百余两。”洪思立刻道,“且每月还有万两左右的收益。”

    “嘶——”莫说路振飞、何楷等人,便是一向沉稳的黄道周闻言都是一惊。要知道,在唐王主政天兴府时,泰征朝的户部每月进帐也不过一万两多点,这不起眼的宣教府竟堪比一朝户部!

 第256章 加薪

    (全本小说网,HTTPS://。)

    洪思一旁看到几位大学士惊讶的表情,忙拱手解释道:“哦,辅政王殿下管这称做‘广告’。全本小说网;HTTPS://。m;

    “依殿下授意,宣教府在各处演绎结束之后,可帮商户们宣扬他们的店铺或货物,收取他们些许银两。每月零碎积攒下来,总能有点结余。”

    这叫有点结余?黄道周等人相互对视一眼,心中皆道,原来还能有这般做法。这宣教府看似不取百姓银两免费开戏,理应花费甚巨,实则其获利竟这般丰厚。辅政王殿下这番谋划和手段果非常人可及。

    难怪之前辅政王敢说新立的宣部不要朝廷一两银子,几人立刻明白过来,照宣教府这进帐,何止是不用划拨银两,往后宣部或许还是户部重要收入来源。

    一旁田壮飞似还嫌几人震惊不够强烈,又补充道:“实则这些商贾们为凑戏刚结束的热闹劲,竟愿拿出十倍筹银,让宣教率先为他们宣扬。若非洪大使不敢擅自做主,仍按往常之例收取酬银,这结余或可再翻一番……”

    每月两万两!这让做过户部尚书的何楷眼睛都要瞪出来了,想当年他手里若有每月两万两银,也不至于被郑芝龙所摆布了。

    洪思忙示意田壮飞莫要多言,朱琳渼却乐道:“既然商户们想抢个头筹,你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依我看,这银子可取。不但可取,还可以搞个竞价仪式,出银多者得最好的宣扬时段。”

    这正和后世的电视台常搞的“标王”如出一辙,朱琳渼对此倒是极为熟悉。

    洪思忙应道:“下官谨记,回去便付实施。”

    朱琳渼继而问道:“若要在福京各地铺开宣教府,尚需多少银两?”

    洪思对此早有准备,立刻道:“若仅在福京十个州府设立宣教府,有一万余两足矣。但要于各县皆设宣教,恐怕得要七八万两开支。”

    朱琳渼点头道:“先紧宣部自己账上的花,所缺部分我补给你。”

    洪思却道:“殿下,实则银子倒不是问题,下官要商户们预支一两个月的广告银便够用。眼下人手才是最大的阻力,以下官带来福京的人,至多仅够支撑三四个宣教府。”

    朱琳渼笑道:“人不够就招啊。现在你可是代表朝廷宣布招收官吏,还怕没人来?”他转望向路振飞,“让礼部派些人协助宣布招员,争取半月内于福京各地开考。”

    之前路振飞也听辅政王提到过要招考之事,起初他建议就从候缺的举子中选任,但当他得知考试内容与科举完全不同之后,也就不再坚持了。反正这考试也不授予功名,和正常科举并无冲突。

    他随即揖道:“下官遵令。”

    当年宣教府在龙南招员时的热络场面朱琳渼记忆犹新,此次在福京大面积招考宣部官员应当也会如此。

    这个年代的士子们寒窗十年,为的无不是当官一途。朱琳渼很清楚,想要获得所谓士林阶层的拥戴,最简单的方式便是给他们官做。

    而宣部需要大量底层官吏,正为他们提供了在科举之外的进阶之路,届时天下士子怎能不卖他的好?

    此外,有了宣部招考这个先例,等他以后开启格物科举,招“理科生”入朝为官时,所遇到的阻力也能小一些。

    待规划完宣部筹建事宜,天色已至黄昏。

    朱琳渼疲倦地揉了揉太阳穴,最后对洪思道:“那便先在受灾严重的闽南地区铺开宣教。朝廷已拨银赈灾之事当尽快让百姓了解,务必要全力使民心稳定。”

    “下官谨记。”洪思忙躬身道。

    隔日。

    还未到卯时,天色依旧昏沉沉的。

    天兴府午门外已聚集了不少的朝臣。最近几日大明官场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地震,此时所有官员无不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小声嘀咕着。

    “你们昨日去看了吗?一天工夫上百颗人头落地,听说后面待斩官员已将大牢挤破。”

    “他还真要将这近二百朝臣全部处决不成?”

    “定是如此。要说这辅政王年纪轻轻,下手可真够狠的。”

    “哎,自洪武朝往后,何曾有过这般大杀朝臣之举?便是成祖皇帝也不敢如此啊。”

    其中一人见身旁都是至交好友,当下毫无顾忌地脱口而出,“哼,他陈王掌权数日便如此兴风作浪,朝局定然难稳,我观他也坐不了几日了。”

    这几人却不说斩首的皆是通虏国贼,只是兔死狐悲,不住摇头。

    明代文官阶层早已有抱成一团的做法,对上掣肘皇帝,对下贪污成风。他们对如此强权的辅政王自然便生出一种惊惧与抵触。

    “你说这些又有何用?”有人瞄了眼午门外威风挺立的龙卫军,“他有大军镇着,便是不稳却也稳了。”

    “人心向背,岂是他依仗刀兵……”

    “你们便看着,如此下去,天兴府中怎能不乱。”

    待鼓声响过,一应文武官员至文华殿前,列队行了大礼。

    朱琳渼抬眼扫过气氛阴郁的朝堂,不由微微一笑。他很清楚,要做好领导,胡萝卜加大棒,恩威并施才是正解。对此,他心中已早有定计。

    这几天大杀投虏犯官,血光漫天,这大棒算是已经打过了,此时朝中定是人人自危,不知下一个倒霉的会是谁。

    这个时候便需要喂根胡萝卜,安抚一下众人的情绪了,毕竟朝廷还是需要他们来运转的。

    他遂朗声道:“诸位大人们在朝为官,辛苦了。”

    朝堂上诸官员皆是一愣。

    朱琳渼又不紧不慢道:“说实在的,我大明官员的俸禄着实太低了些。大家上有老下有小,府中难免还有些胥吏要支出,这点俸禄实在强人所难。”

    他不顾朝上惊讶的目光,继续道:“便是一品大员,年俸不过八九百石。”他望了眼李光春,“堂堂一部侍郎,每年俸禄更是仅有四百石。

    “而这其中还有至少三成是以钞代领,这么点俸禄,能够平日用度吗?”钞便是明代的纸币,由于朝廷滥发货币,宝钞早已信用破产,与废纸无异,拿出去根本买不到东西。

    朝臣们面面相觑,无人敢于应声。

    朱琳渼大声道:“当然不够用啊!”

 第257章 大封朝臣

    (全本小说网,HTTPS://。)

    朱琳渼话音刚落,下面的官员们差点儿感动地哭出来了。全本小说网https://。

    多少年了,终于有人说出他们一直想说而不敢说的话,简直字字如甘泉滴入心中啊!

    不过也有冷静的,暗自冷哼,漂亮话谁不会说,这样便要收买人心,未免想得太容易了些吧?

    谁料朱琳渼继续云淡风轻道:“本王为天子辅政,当思朝中诸位之忧,这俸禄是该调整一番了。”

    众朝臣眼睛都亮了,这辅政王原来不止会打仗、砍人,此时看来也颇为贴心嘛。

    “只是时下朝廷也不富裕,闽南又闹旱灾……”

    朝上官员闻言又蔫了下去,听这意思顶多是把每月的宝钞折半发成银米吧。

    “故而本王宣布,自即日起,大明所有官员俸禄涨为原先三翻!”

    朱琳渼一句话犹如丢进滚油里的水滴,朝堂上立刻炸了锅。

    “李大人,方才辅政王殿下说的是多少来着?三翻?”

    “好像是,好像是的!”

    “翻了三翻!那我以后每年岂不是可以领到……呃,一千石俸禄?!”

    “如此,我便能买得起城南那处宅邸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将近日天兴府中数百颗人头落地之事抛到了九霄云外,皆沉浸在无尽幸福之中。

    朱琳渼却仍未停下,又补充道:“而且往后俸禄一律实发,不用宝钞。

    “此外,这只是临时之策,待朝廷渡过眼下难关,还会再增俸禄。”

    朝臣们再也忍不住了,在文华殿前跪倒一片,纷纷称颂,“辅政王殿下英明!”

    待群臣情绪平静了些,朱琳渼继续道:“若如此发俸,想必大家平日的用度应是够用了吧?”

    众人忙纷纷点头表示,“够用,够用!”

    “足够了!”

    “当有富余!”

    俸禄翻了三倍,再加上不发宝钞,相比以前来说,实际到手的俸禄涨了四倍不止,怎还能不够用。

    “那便好。”朱琳渼忽然一改之前淡然之态,高声道,“既然俸禄都够用,那往后都莫再以俸禄太少为由,行贪污索贿之事。

    “自即日起,与涨俸同行,恢复太祖时成法——凡贪污六十两以上者,剥皮填草,暴于公堂之上!”

    他一番话惊得众朝臣再次跪伏于地,口称:“下官谨记。”

    其实大家并未将这番话放在心上。禁止贪污之语哪朝都要反复说上百遍,陈王新官上任,口号总是要喊一喊的。但最后还不都是法不责众,这大明的天下,你贪我贪,向来如此,几时又变过?

    只有立于文华殿大门外的锦衣卫左都督郑广英得意地笑了起来。昨日辅政王殿下召见时便吩咐要他整顿锦衣卫,又拨了不少银两,说将有重要事宜交他去办。

    现在看来,便是要大查朝臣贪污之事了。

    他喜欢忙碌,忙起来就证明他和他的锦衣卫是有用的,隆武朝时整日闲得磨牙的日子他是绝不想再过了。

    他心里甚至已经列出了一长串需要重点严查的目标。

    朱琳渼行这“高薪养廉”之策,乃是他整肃朝廷的第一步,但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吏制清明,整个国家才能有积极向上的基础。

    以前从朱元璋时代流传下来的薪酬制度实在过于苛刻,如海瑞之类不贪的官员连肉都吃不起,这也是造成大明第一代贪官的客观原因。所以也是他革除旧弊时首先下手之处。

    没有像样的俸禄,想要官员不贪那简直是痴人说梦。人家苦读十年,又千里迢迢赴考,再候缺数年,好容易当了官,结果生活连个普通商贾都不如,这确实说不过去。

    但现在给了他们丰厚的俸禄,足够锦衣玉食,若再敢有人大行贪污,那便别怪我不客气了。

    当然,朱琳渼敢发这么高的俸禄,也是有他的底气的。

    昨夜负责查抄通虏犯官的余新已大致统计出了这近二百官员的家底,粗略估算,也在二百六十万两之上!

    现在查抄之事虽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但国库有一大笔银子入帐已是板上钉钉之事,有这些钱在手,即使没有其他收入,也足够给官员发几年的俸禄了。

    另外有了这一大笔钱,朱琳渼规划之中的很多事情也就可以上马启动了。

    单是进行海外贸易这一项,每年至少能给朝廷增加四五百万两的收入。

    这还是只官方直隶船队的贸易额,再加上征收民间对外贸易的海关税,单是吃海,每年的收入大约就有千万两白银之多。

    而等他规划中的钢铁、玻璃、化工、橡胶、精细加工等等一些列工厂投入运营,所带来的收益还将更为可观。

    这些在他之前编写的《大明发展纲要》中已做了详细的安排。

    所以他压根就没把朝臣这点俸禄放在心上。便如他所言,三倍还只是临时标准,等朝廷富余了,五倍六倍都不是不可能。

    随后,朱琳渼又当众宣布在六部之外,设立新的宣部之事。

    朝中众臣还都沉浸在“涨工资”的喜悦之中,很多人几乎都没留意此事。

    而且据辅政王的介绍,这宣部与当前六部皆无交叉重叠,管的还是带班演戏之类的琐事,又不需要朝廷拨银运作,是以谁都没有反对的动机。

    加之新任宣部尚书乃是路振飞,现在跳出来反对岂非打路阁部的脸?

    于是,在一团和气之下,设立宣部之事便这样顺利通过了。

    趁着气氛不错,朱琳渼又让新任吏部尚书黄道周宣读了一批朝中的职务安排。

    由于朱聿奧倒台,苏观生、王应华、何吾驺等人原先的位置就空了出来。另外此次斩了近二百官员,便令朝中出现大量空缺。

    朱琳渼原先在朝中政治基础很不牢固,正好便利用此次机会安排了不少自己人担任朝中要职。不过他作为一个对历史人物十分熟悉的后来者,为每个职位安排的也都是极为适合的人才。

    “兵部左侍郎,张家玉……

    “兵部右侍郎,余新……

    “工部左侍郎,宋应星……

    “工部郎中,徐尔路……

    “户部尚书,杨廷麟……”

    感谢:灯火见人家,135******81给我的慷慨打赏!十分感谢你们的支持于厚爱,合十拜谢!

    因为在下想跟大家更密切地交流,创建了《大明之崛起1646》的书友群,群号683142639。欢迎各位书友的加入。在下还会不定时在群里发放红包,想要红包的亲们可千万不要错过了!

    在下新人一枚,因为写作之路异常艰辛,特别希望可以得到各位书友的厚爱与支持。请大家不吝手中的月票、推荐票、收藏、点赞、打赏、书评、章评及五星好评给在下。能得到大家的反馈,我才能及时把握方向,将本书写得更好!

 第258章 兵部和工部的改革

    (全本小说网,HTTPS://。)

    散了朝,众官员们缓步走出午门,仍似清晨等待上朝时那般,三三两两聚成一堆。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但他们此时的话题已完全不同了,便是早上大言“天兴府中怎能不乱”的那位,正乐呵呵对身旁几人道:“要说这辅政王殿下虽是年轻,却极通人情,历朝少有啊。”

    “正是如此,殿下实为不世出的人杰,我等有生之年或可见社稷中兴。”

    “是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