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之崛起1646-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尔衮不禁眉头紧锁。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他也是内行,心中已大致估算出,用这么重的铅弹射人,便是在五六十步开外,恐怕也能贯穿两层棉甲。

    以往清军精锐步甲和骁骑兵对面明军时,往往能凭借盔甲精良而无视鸟铳射击。而若是遇到持这六钱鸟铳的明军,怎能不吃大亏?!

    他几乎已经能想象得到,博洛麾下人马仍按以往经验正面强攻福建明军,却在猛烈的鸟铳攒射之下人仰马翻的惨状。

    七万大军,就折在这区区鸟铳之下。多尔衮的心在滴血,却不得不承认,南人发明的这铳破为精巧,又兼威力惊人,端的是战阵利器。

    他转手将火铳交给蔡士英,“蔡御史统管大清火器,这铳便由你负责仿制,务必尽快大量打造出来。需要多少银钱我尽拨发予你。”

    “下官遵命。”

    多尔衮又对王应式道:“阁下此番可是立大功了。”

    王应式却道:“草民还有一物要赠与殿下。”

    “哦,还有宝物?”

    “军伍作战,仅有军器之利还不够,另需相配的阵法战术才可发挥威力。”王应式道,“实则草民所知这些都仗一位高人指点。此人对军伍战阵极为谙熟,对明军战法也知之甚详。”

    “谁?他人在何处?”

    “此人乃是原江西柯永盛部的百总,名叫高翔,之前恰因犯事被削为小旗官,倒是在柯永盛败绩之时因官职低微而保住性命。”王应式道,“草民见到他时,其正被派至南平做苦力。若殿下能调动手中力量将他救出,其必舍生忘死已报您大恩。”

    多尔衮点头道:“如此大才,我定想会办法救他。”

    他又望向王应式,“你所献两件实乃至宝,想要些什么尽管说吧。”

    王应式忙躬身道:“不敢居功。但求天军大破福建,将那朱琳渼千刀万剐以报我大仇!”

    原来这王应华也算走了霉运,不止大哥王应华因牵扯唐王政变获罪,正巧他老丈人,当朝国子监司业毕治庚因通虏被下狱。后来他又听闻包括他堂叔以及数名至交皆因投敌被斩于市。

    他本来只想投清保命,不料途中在一农户家中看到龙卫军所持火铳,逼问之下才知道,原是这村民在建宁战场附近捡到的。

    王应式大喜,立刻拿出百两银子买下这铳,带至北京权做投名状。

    他既已决定投虏,心中便尽为新主子打算,又将泰征朝中一应大小事务对多尔衮讲述了一遍,最后道:“那陈王主政之后便开始铲除异己,随便寻了个名头,在天兴府,哦,就是福州大杀朝臣。前后共有一百七十多名官员被斩,朝野上下胆战心惊。

    “南明朝廷因此事大为动荡,方国安又趁机拥鲁王主浙,殿下正可趁此良机发大军南征,必得一战抵定天下!”

    ……

    二十天后。

    北京丰台清军大营的校场上,以多尔衮为首的数十名核心朝臣正笑逐颜开地看着不远处那正在进行操演的两队清兵。

    左侧的十多名士卒手上拿的皆是一种新型鸟铳,蔡士英和神圣罗马国传教士汤若望正手把手地为他们做最后的培训。

    而右侧同样的十多名士卒,但拿的却是清军普遍装备的兵丁鸟铳,也就是三钱铳。

    片刻之后,蔡士英一声令下,两队清兵同时举铳朝对面的木靶上射去,顿时噼啪之声响成一片。

    左侧那队士卒手中的铳虽有一半未能打响,但他们面前那些包了铁皮的木靶被轰得木屑乱飞,有超过四成都被铅弹射穿。

    反观右侧持兵丁鸟铳的士卒,也就勉强击破了木靶外的铁皮,不仔细看都很难发现靶上留下了弹孔。

    济尔哈朗、谭拜、范文程等人皆是不住点头,但他们还未及出言赞叹,就见两侧的士卒已同时开始装弹。

    这次差距更加明显,持兵丁鸟铳那边才刚开始杵火药,用新铳的士卒已再次举铳发射。

    片刻之后,新铳已发过了五次,而兵丁鸟铳才刚第三次举铳瞄准。

    “这新铳着实厉害!”范文程第一个挑指赞道,“若以万人持新铳发射,其威力当抵两万旧铳。”

    谭拜点头接道:“我说南人怎么突然会打仗了一般,原来只是仗着有了新式火器。只待我们也造出这种铳,定教他们知道厉害!”

    他说这话也是有底气的,想当年满人根本不知道大炮为何物,被明军用炮轰得鬼哭狼嚎。但他们肯沉下心来钻研,十来年时间,他们的大炮铸造技术和产量便已将大明远远甩在了后面。

    到了南明时期,明军甚至已经很少有重炮了,反倒是整日被清军用大炮欺负。

    谭拜相信,这种新型火铳也会是同样,用不了多久,清军就会在数量和质量上全面超过明军。

    说话间蔡士英和汤若望也走了过来。谭拜立刻拍着蔡士英的肩膀笑道:“只消蔡大人带领工匠日夜赶制,我天军携上万支这种新铳南下,必攻无不克!”

    济尔哈朗却在一旁道:“蔡御史,方才我观这铳哑火颇多,却是为何?”

    蔡士英忙望向身边的汤若望,此次仿制工作基本都是由这个传教士负责的。后者忙拱手道:“大人,这些铳结构精妙,下官短时间内仅能仿到此种程度。这发火率往后必会提高。”

    多尔衮又道:“要制出一万支此种火铳,需时多久?”

    蔡士英想了想,道:“回摄政王,两京军器局一齐开动,至多三个月足矣。”

    “好!吩咐户部和工部全力配合,只待新铳改进完成,立刻大量打制。”多尔衮又转对范文程道,“那个王应式推荐的军官也要抓紧救出来。”

    ……

    朱琳渼正在兵部和一众官员安排改制的细则,就有属官通禀,说户部尚书杨廷麟杨阁部等人已返回天兴府,人已至午门。

    朱琳渼微笑点头道:“待他见过了皇上和太后,便请他来这儿吧。兵部很多事情也需要他来交接。”

    “下官遵命。”

 第264章 与杨廷麟论财政

    (全本小说网,HTTPS://。)

    小半个时辰后,杨廷麟风尘仆仆地赶至兵部署衙。(全本小说网,https://。)

    他见朱琳渼迎到门前,忙撩衣跪倒,“下官拜见辅政王殿下。”

    朱琳渼忙将他扶起,“杨阁部一路辛苦了。”

    “哪里哪里。”杨廷麟扫了眼四周,见除了石霖之外并无他人,这才转头道,“殿下,下官刚去拜见圣上和皇太后。”他压低了声音,“圣上龙体欠佳,太后的精神也不甚好。”

    朱琳渼点了点头。

    杨廷麟又拱手道:“还好有殿下一力支撑大局,大明方不至倾覆。却不知皇上何时才能转醒,这江山社稷就全压在殿下肩上了。”

    这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朱琳渼却只是微笑不语。前些天黄道周已将杨廷麟密信欲力促陈王主政之事告诉了他,杨廷麟如何想法他自是知晓。

    但他来到这个时空之后,最大的心愿便是将大明悲剧的历史重新改写,留给后世一个更光辉的华夏。在这个目标达成之前,他是不会多做旁的打算的。

    历史证明,大明的衰弱始于萧墙,他断不会为一己之欲让历史重现。

    两人行至堂前,杨廷麟见辅政王始终也未出声,只得开始说起公事,“下官依照殿下吩咐,已令赵印选部返回云南。”

    他所没有说的是,赵印选的四千滇军来江西时满共仅有四百套甲,不到二百支鸟铳。等离赣返滇的时候,不但配备了两千副棉甲和一千多支火铳,就连大炮都带了好几门。

    杨廷麟继续道:“又留辰钊部广西兵与郭维经郭侍郎镇广信、饶州,其兵力虽略逊于徽州虏军,但池州一带义军声势浩大,张天禄要应付西侧义军,当无力举兵南犯。

    “永宁王殿下已返南城,其所部人马由副将邵简率领往九江助王元吉协防。

    “南昌城眼下除城墙暂时无银修缮外,余者已基本恢复如初。江西全境可谓大定。”

    朱琳渼也是欣慰地点了点头,他初至江西时,半壁沦陷,清军肆虐,经过这近一年的工夫,总算又完整地重归大明。

    “杨阁部与江西劳苦功高,我定会上表朝廷重以嘉奖。”

    杨廷麟忙摇头道:“殿下太过誉了。下官岂能没这点自知之明,当初若非被杨嗣昌坑害,我这辈子怕都不会与沙场有所瓜葛。

    “此番殿下委我户部,倒是还略能发挥一二。”

    这一说到户部,杨廷麟的话立刻多了起来,“对了,下官还在江西时便听闻殿下要三倍官员俸禄。愚以为,若如此,户部这压力怕是太大了些。便是之前的俸禄,这赋税已不足以应……”

    朱琳渼心说这杨老头还没上任,便要开始为户部谋划了。他笑道:“杨阁部怕是还没看到户部账本吧?”

    “下官有所耳闻,似是月月亏空。”

    “那我要告诉你户部账上放了近一百万两银子和二百多万两资产呢?”

    杨廷麟闻言差点跳起来,“殿下所言当真?!”

    “等杨阁部接手户部,开库房一看便知。”

    杨廷麟大喜,自崇祯朝之后,国库中何时有超过百万两的储备?

    他也是思维敏捷,立刻便想到这些应当是抄没投敌官员的财产,又皱眉拱手道:“殿下,如此高的俸禄,便是百万白银怕也坚持不了许久。且此时朝廷仅担负赣、闽两地,若往后光复大江南北,这支出还会更大。

    “据下官所知,眼下百姓税赋已是大明立朝以来最高,已无再加之余地……”

    杨廷麟习惯性地便认为只有提高税赋才能增加国库收入,却不想朱琳渼立刻摆手道:“当然不能再加,底层百姓能有多少浮财?便是将他们抽干了,也绝撑不起朝廷所需。

    “我不但不会加税,还要大幅降低农户的税赋,取消各种捐、派,哦,我管这叫做单一税。”

    杨廷麟便是一愣,忙揖道:“下官代天下百姓感谢殿下体恤民间疾苦!只是……时下朝廷收入已难支撑,殿下又将官员提至三翻,这国库如何再怎么开源节流怕也……”

    朱琳渼干脆将案头那册《大明发展纲要》丢给杨廷麟,笑道:“杨部堂不能总盯着庄稼汉那点收成。开源,不能变成想办法加重农户负担。商贾、海运、矿产、手工业都是能创造收入的大户,他们才是支持国库的中坚。”

    杨廷麟似有所悟地点了点头,翻开手中册子细看。就见上面林林总总列出极多发展规划,内容极为驳杂,直看得他目眩神迷,忙又转到最前面看起了总纲。

    第一项便是农业。杨廷麟暗自点头,有粮天下方得安稳。

    只见纲要的农业项后面主要是“推广土豆、番薯种植”、“加快化肥科研及大规模生产”、“拓荒及兴建水利”等几个分项。

    这其中他仅明白兴建水利这一条,心中对其他项却有些不以为然,随后便又想到修水利仍需投入大量银钱,眉头不禁皱得更紧了。

    他暂且按下心中疑惑,又向下看去。

    二、海运及对外贸易。

    1、建设国家商贸船队及大明水师。

    2、新建上海、舟山、香港、厦门等海商港口。

    3、完善海关关税制度,加大打击走私力度。

    4、商贸船队护航及打击海盗策略。

    5、殖民地的占领及建设,海外殖民策略。

    杨廷麟又是一愣,虽说自弘光朝起,海禁力度便不断减弱,但如此大兴海运的举措实乃前所未有,往后哪里还能有“海禁”一词?

    他自是知道海外贸易获利丰厚,但心中不免仍觉此乃旁门左道。舟船出海极为危险,水手往往出十返五。

    况且贸易一事又常受他国掣肘,今日与你通商,明日便封港不纳,这怎能是长久之计?

    至于什么殖民地,他更是不知所谓,想来或是于海外开疆拓土之意。但海外多积贫且路远难控,这真的可行?

    仅有打击海盗一事他最为认可,然而,据大明一直以来的抗倭经历,这更是吞金巨兽一头。又加江北建虏虎视眈眈,朝廷怎能有余力顾及海盗?

 第265章 三年为期

    (全本小说网,HTTPS://。)

    三、工业及工匠培养。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1、推行手工业的工艺标准化。

    2、取消匠籍,实施技术资格认证和技术等级评定。

    3、兴建新型工场,并建立配套工匠技术学堂。

    4、建立并推广专利法,各州府设置专利司。

    5、根据工业规模,新建格致学府和实验室。朝廷推动格致学普及。

    ……

    四、军制改革。

    1、取消军籍、卫所,逐步收缩私人武装规模。

    2、新建警察体系,旧式军队逐渐转为警察。

    3、兵部改组,推行军区、参谋、后勤体系。

    4、推行野战军、地方驻军模式,军警分开。

    5、军队职业化。加快军校建设,尽快做到所有军官和主力部队士兵全部出自军校。

    6、装备研制、采购标准化,全部采用招标制度。

    ……

    五、促进商业和发展交通运输。

    1、完善货币体系,禁止外邦钱币流通。以金银为保,落实纸币信用。

    2、将大明货币推广至其他国家,对紧俏物品只收大明钱币。

    3、建立银行、保险系统。

    4、自商业集中地区起,筹资修建道路,逐步完善路网建设。

    ……

    六、刑部和司法改革。

    1、地方行政和司法分开。

    2、建立分级上诉制度。

    3、改进刑侦系统和警、法独立。

    ……

    七、廉政和锦衣卫改制。

    ……

    杨廷麟看着这份《发展纲要》心潮澎湃,虽然里面大部分内容他都不太明白含义,但他能看出来这是一份极具进取心的革新方案,可见辅政王殿下欲创大明盛世之决心。

    实则朱琳渼的发展方案中还有改革税制和改革官员体系两项内容。只是这两者太过敏感,所以他将其单独列出,在外人都能看到的版本中并未收录。

    杨廷麟却在这纲要中没看到自己最在意的创收的内容,反而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

    他肃然拱手道:“殿下,这纲要雄心勃勃,当是开创前年盛世之举。

    “然则……殿下说这其中有增加进项之途,但下官愚钝,观此刚要中的修水利、剿海寇、建工坊、兴教育、筑路等诸多内容,这些事情却都是投入极多银两,这收入……”

    朱琳渼笑道:“杨阁部此言差矣。

    “诸如剿海盗、修路、建工场之类,看似是投钱,实则皆是进项。

    “至于修水利,倒是个花钱的项目,但我要的水利并非什么百年工程,挖些小水渠即够使用,甚至有几口井就行。

    “哦,你大概不了解土豆、番薯这两种作物,尤其是番薯,沙土地都能长得很好。种三四亩地,依靠肩挑井水就足以灌溉,而产粮却比稻米高出三五倍。”

    杨廷麟对这些不甚明了,仍是本着谨慎的态度道:“殿下,时值国库拮据,下官以为,这减少农户赋税以及增加官员俸禄之举,或可延后……”

    朱琳渼心中摇头,加俸、减税以及军队改制和宣教府招员这几件事都是他稳定大明根基的重要举措。

    这几项政策针对的便是官员、农民、士子和军人。

    在时下的大明,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