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之崛起1646-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铁水温度高,铁水不易变稠,在流过这些脱硫、脱磷剂时,绝大多数的硫、磷杂质都通过化学反应被析出了。

    铁水预处理脱硫脱磷有很多好处。例如硫在有熔渣的情况下会有部分溶解在金属液中。另外铁水中含有大量硅、锰等还原性元素,能大大提高硫、磷的活度系数,使这些杂质可以更充分地和脱硫、脱磷剂反应。这也是现代炼钢工业普遍进行预处理脱硫脱磷的原因。

    这样处理之后,铁水中危害最大的杂质硫、磷已大为减少,作为原料,炼出的钢材质量也更加优良。

    尤其是在铁水尚处于液态或糊状时,还可以进行搅拌脱碳的工序,虽达不到直接出熟铁的程度,但含碳量已大为降低。

    甚至时下很多地方用土法炼出的钢还不如苏记铁场高炉里出来的铁。

    苏承羽之所以这么大费周章,其中很重要的目的之一便是提前预热铁、钢一体化的生产模式。

    等以后要上平炉炼钢时,只需要升级炼钢炉就成。

    苏承羽在离开铁场前,将一副短剑的图纸交给了鲁宁,并吩咐他要在所有燧发铳的铳管前端铸一个小突起。

    图纸上的短剑长一尺半,窄刃,剑柄的位置被一个带卡榫的圆形套筒取代,套筒上留有一道“乙”字形的镂空槽。

    鲁宁拿起一只铳管,又捡起一小块废铁片试着卷在铳管上,好半天终于明白了苏承羽所说的要将短剑卡在铳管上的意思。

    原来这铳管上的突起是卡榫,套上套筒之后来回转动,卡榫便能卡入镂空槽中。

    这正是一支十八世纪各国普遍装备的套筒刺刀。不过在时下却是前所未有的发明。

    苏承羽在安排好铁场的事情之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赣州军器局。

    即使有了水力锻机和脚踏镗床,想要在两个月之内造出三百套半身甲以及三千支燧发铳,也绝对不是苏记铁场那不到四十名铁匠和鲁宁等十多名火器工匠所能做到的。

    况且这些人还要进行新的锻机和镗床的制作,另外那八百柄骑兵剑虽然工艺不复杂,但也得耗费不少人手。

    他估计最少还需要一百五六十名熟练的工匠,才能保证龙卫军的武器装备能及时到位。

    而想要在龙南甚至在赣州短时间内招到这么多熟练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他想到了赣州军器局。

    倒不是让军器局为他制作武器装备,一则燧发铳、板甲这些新东西工艺比较复杂,又需要依赖设备,军器局不太可能在两个月内制出来。

    二则大明工部出产物件的质量之差天下闻名,工部旗下的军器局更是重灾区。工匠的工钱低微,毫无劳动积极性。工部各级官员贪污腐败,采购的材料都是劣质货。如此一来,所造的东西怎可能不烂。

    苏承羽此行是想从赣州军器局借些人来。

    工部的工匠们大多是熟手,只要给予优厚的待遇,加上严格监控质量,他们是能制出优良产品的。

    有了这些工匠,加上苏记铁场的先进设备,这才有可能达到苏承羽对效率的要求。

    赣州军器局是原赣州卫下附设的武器装备制造部门,清军攻至长江一线之后又进行了数次扩建,负责整个江西明军的武器供应。d36 9。05

    苏承羽车子停至赣州府西南的郊外,军器局便在此处。

    由于不断地临时扩建,赣州军器局占地面积甚广,但各种工坊乱七八糟地散在各处,毫无章法。一眼望去足有五六十座大小不等的工棚。

    有不少工匠、车辆等在建筑间来回穿梭。几乎所有的工棚上方都是黑烟滚滚,叮当之声不绝于耳。

    乔千好半天才抓到一个管事的,让他去找军器局大使来。那人在军器局中找了半晌,终于领着一个年近三十的瘦削男子迎了出来。

    当那瘦削男子得知眼前衣着朴素的年轻人竟是位郡王,忙跪地参拜,“不知殿下驾临,未曾远迎。下官工部司务徐尔路,目前兼任赣州军器局副使。”

    苏承羽将他托起,看到他脸上满是黑灰,被额头流下的汗水冲出一个个“川”字,显然是个实干的官员。

    他随徐尔路走进一所木板随意拼起来的破屋,桌面上推着图纸和各种公函,似乎便是这个徐司务的办公场所。

    好半天才有个浑身是灰的小吏端了茶上来。

    “我在龙南练兵,”苏承羽拿起茶杯看了一眼,马上随手放下,“但新军初炼,装备欠缺……”

    徐尔路立刻揖道:“殿下,下官只是负责管理器物制造,库房的军器调拨得有杨部堂的手令才行。”

    苏承羽笑着摇头,“我不是来要军器的。我想借些人。”

    “人?殿下要借谁?”

    “我需要军匠一百六十人,我在龙南自有锻造军器的地方。”苏承羽知道没有白给的方便,又补充道,“这些军匠的买闲银自然由我来出。另外每名工匠我再补给军器局五两银,以补招人手。”

    军器局的工匠通常既是匠籍又有军籍,便被称为军匠。

    徐尔路面有为难之色,“殿下若是早几个月来,这军器局六百工匠借你些倒是无妨。”他长叹一声,接道,“但近来赣中战事吃紧。叛将白之裔携刘一鹏部已攻陷袁州府,吉安府仅剩万安还在苦苦支撑。杨部堂正在大量招募兵员,军器局现下很难再抽出多的人手。”

    感谢:飞&;影同学,书友119***同学,空同学,漂流中同学,爱在那一天同学,书友539***同学,书友534***同学,huafans01186487092同学,senner同学,为我投的推荐票,非常感谢你们的支持,诚挚地躬身致谢!

 第50章 三位郡王

    (全本小说网,HTTPS://。)

    “徐副使能否行个方便?”苏承羽朝乔千使个眼色,后者立刻将一枚金锭子悄然递了过来。全本小说网;HTTPS://。m;足值白银三百两以上。

    徐尔路苦着脸退后两步,并没有接,“大人,下官实心为国尽忠效力而已,怎敢受此馈赠?”

    苏承羽愣了一下,暗自点头,此人倒是个难得的清官,但旋即又苦笑,为何这么难得的好官就让我遇到了。

    他只好正色道:“我要这些人绝非为一己之私,乃是有大用!”

    又反复说了半天,最终徐尔路算是信了苏承羽之言,压低声音道:“殿下若真的急用工匠,需得去找杨部堂……”

    原来赣州军器局虽名义上归工部,但苦于郑芝龙把持财政,工部几乎一文钱都拿不出来。赣州大小事务均靠杨廷麟四处募义款维持,是以军器局上下都是他说了算。

    苏承羽问明了杨廷麟目前所在,又带着随行人员前往赣州府城东南。

    杨部堂并未在城中,而是扎营城外。赣州三面环水,只有东南有陆路可通,他正是布防于此,以备清军来袭。

    军营外,士卒听说是陈州王驾临,忙跑去通禀。少时杨廷麟携一应军官迎了出来。

    这位赫赫有名的赣州抗清英雄长得干干瘦瘦,留一缕短须,看上去其貌不扬。但就是他,在隆武二年率领六千士卒,面对十倍清军,死守赣州城四个多月,最终寡不敌众以身殉国。

    但此时这位老英雄脸上却有愠色,见礼之后,便引苏承羽前往中军大帐。

    沿途旌旗林立,连营数里,外有五层拒马,内有成队士卒来回巡逻,自有一番整肃气势。苏承羽却见军营中还停有十数辆装饰豪华的车马,由一队士卒守着。

    待走到大帐附近,远远看到有两名身着精致戎装之人立于门口。

    一人头顶红盔,上有一尺赤红缨簇迎风晃动,身上是绣龙纹的大红棉甲,脚下褐色皮靴。另一人则是黑盔黑甲,显得低调许多,但那盔甲的做工也甚是精细。

    杨廷麟见苏承羽有些疑惑地望向自己,便低声介绍道:“这是永宁王殿下和罗川王殿下。他们聚兵赣州……与下官商议战事。”

    朱琳渼可是被要求背诵过宗族谱系的,苏承羽脑海中很快出现两人信息:永宁郡王朱慈炎,罗川郡王朱由伭。他们封地就在赣州东北的建昌附近,却不知为何来此。

    走到近前,朱由伭和朱慈炎先后拱手招呼。

    “陈州王。”

    “陈州王可是率兵而来?”朱慈炎得意地笑了笑,“哦,忘了陈州王还未就藩,尚没有护军。”

    苏承羽只简单还礼,并未理他。

    一行人入大帐各自落座。一身红甲的朱慈炎毫不客气地坐在主位,朱由伭陪在下手。

    苏承羽还没来得及说上话,便听永宁王和杨廷麟已争执起来。

    “吉安府乃整个赣南的门户,若放任清虏在吉安站稳脚跟,赣州危矣!”杨廷麟明显是压着性子道,“大军应按成计,即刻北上吉安!”

    朱慈炎立刻摆手道:“益王新失建昌,清军定骄纵轻敌。正可趁此机会反袭之。”

    “本王与永宁王所率乃精锐之师,自当以我部所向为主。”朱由伭接道,“杨部堂应引大部随我等先征建昌。”

    “万安城危如累卵。若失万安,整个吉安府便俱为清虏所有。”杨廷麟急道,“等打下建昌再回来,怕清军已堵在赣州城门口了!”

    朱慈炎不以为然地斜睨杨廷麟,“那杨部堂自去吉安。本王引兵攻打建昌便是。”

    “大敌当前,怎可再分兵两处?”杨廷麟显得底气不足。他手下虽有三四万之众,却都是刚招募不久,只经过简单操练的新兵。而永宁、罗川两王的护军虽只有五千,却大多有临阵经验,比起他的新兵,的确算是精锐。

    没有这五千老兵做前锋,杨廷麟还真没把握能攻下吉安城。

    苏承羽低声询问一旁的军官,方才得知来龙去脉。原来不久前,益王朱慈炱被清军高进库部所败,清军遂占领益王的封地建昌。

    原本杨廷麟和两王已议定要北击吉安城,稳定赣州局势。但这两个郡王最近听说高进库有南下的迹象,他们二人的封地就在建昌以南,于是死活要大军先去建昌。

    而杨廷麟早已在东侧布好防线,谋划已久要集中兵力收复吉安要冲,此战关系到整个江西战局的走向!于是立刻便与二王争执起来。

    要说杨廷麟虽受命节制赣南军务,但却不能调动这两个藩王。

    而隆武本人因早年率王府护军北上救京师之事被崇祯关了监狱,心中甚为不满。是以等他登基之后对藩王领护军抗清毫不干涉,这更给了永宁王和罗川王行事自由。

    “吉安城城高墙厚,岂是旦夕便可攻下的?”朱由伭气哼哼道,“不如先打建昌,待日后徐图吉安。”

    他这一席话倒提醒了永宁王,后者马上接道:“万将军守吉安城时,若非王得仁运去四门红夷炮,恐怕城池也丢不了。”

    朱慈炎望向杨廷麟,“杨部堂若能拿出四门红夷大炮,方可再议攻打吉安城之事。”

    “这……”杨廷麟一阵气短,“徐司务署理军器局之后方才制成红夷炮,集合军器局所有炮匠,一个月仅能铸成一门。这第一门炮尚在试射,哪来的四门炮?”

    “王得仁手里有炮,又有城防可持。”朱慈炎腾地站起身来,“我军就这么去吉安,不但攻不下坚城,反倒挨那叛逆的炮轰?”

    苏承羽正为如何开口向杨廷麟要人发愁,听闻此言微微一笑,正科一次作为突破口。他不紧不慢道:“四门炮哪儿够?至少也得能压过清虏方好攻城。”

    朱由伭微怔,旋即点头附和,“陈州王高见!”

    杨廷麟脸一黑,正要出言反驳,就听苏承羽继续道:“我愿拿出八门炮来,助永宁王和罗川王攻取吉安城!”

    杨廷麟惊得眼皮一跳,“殿下所言当真?”

    “八门炮?”朱慈炎冷笑道,“你以为是碗口小炮?本王说的可是千斤红夷大炮!”

    “十二磅加农炮。”苏承羽微笑着望向他,“也就是一千八百斤的红夷大炮!二十天内运至此大营之中。”

 第51章 铁范

    (全本小说网,HTTPS://。)

    “二十天?”朱慈炎心中疑惑,陈州王刚从福京出来不久,哪来这许多重炮?即使他出血本去夷人那里买,而夷人也正好有炮卖他,要想在二十天内从澳门或东番运至赣州也是绝不可能的。(全本小说网,HTTPS://。)

    杨廷麟左右没有其他办法,索性将宝都押在陈州王身上了,揖手道:“陈州王仗义为国,下官深感钦佩。有了这些重炮,永宁王和罗川王殿下灭那王得仁定如杀鸡屠狗一般。”

    朱慈炎一滞,虽觉得哪里不妥,但话赶话之下他又无法改口,于是用力一拍座椅扶手,“那好,若二十天内八门千斤红夷炮备妥,便大军北上吉安府。”

    他看向杨廷麟,话锋一转,“但若重炮不到,还望杨部堂莫再贻误军机,当立刻挥师建昌。”

    杨廷麟至此也无路可退,用力点头道:“就依永宁王所言!”

    看朱慈炎和朱由伭转身出了大帐,杨廷麟只觉得心中甚无着落,忙转问苏承羽:“殿下这炮现在何处?可要下官从旁相助?”

    苏承羽笑道:“还真有事要你帮忙的。”

    “殿下请讲,下官自当竭尽全力。”

    “赣州军器局借我一用。”

    杨廷麟亲自同苏承羽返回军器局,吩咐一众官吏俱由陈州王殿下调遣。

    其实到现在他也不知道苏承羽要怎么拿出这八门重炮,一路上他曾多次询问,苏承羽却笑答“山人自有妙计”。

    徐尔路没想到陈州王殿下这么快就回来了,更惊讶的是他竟然说要铸炮!

    徐尔路带着苏承羽向军器局深处走去,沿途向他介绍着这里的基本情况,军器局有军匠加普通工匠六百二十人,其中有超过四成专门负责制炮。另有四成负责其他火器,其余工匠制作弓弩火药之类。

    然后他又小心地问道:“殿下是要铸什么样的炮?”

    “十二磅攻炮。”苏承羽答道。他对永宁王那样的外行可以随便说些“加农炮”之类的后世名词,但这个徐尔路应该是内行,所以他便用了大明对火炮的标准分类。

    这里说的攻炮指的是中等长度身管的加农炮。

    徐尔路立刻道:“军器局现正在制的便是十二磅炮,用的是佛郎机人的图样。”

    原来是葡萄牙人的方案,难怪他对十二磅的概念如此熟悉,苏承羽点头,“有现成的技术更好。不过我要在二十天内铸出八门十二磅炮来,所以有些地方还得改进一下。”

    “八门?!”徐尔路吃惊道,“以军器局炮场现在的能力,有半年时间或许……”

    说话间两人带随行人员已走至炮场,四处高大的木架林立,木架上挂满滑轮、铁索,另有数座熔炉,距离老远便能感觉到阵阵热浪。

    眼前一所极为高大的屋子,说屋子并不准确,因为屋顶有一半以上是敞开露天的。

    巨大的熔炉中炙热的铜水流入埋在地下的泥模之中,有人在旁边大声吆喝着,让控制倾倒的工匠们减慢速度。待片刻之后浇筑完成,一圈人便纷纷凑上来进行平模、覆盖等收尾工作。

    而另一边则有工匠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只见巨大的三角形木架的下面是一堆碎泥块,一门一人多高的铜炮立于正中。炮身用木板衬着,木板则用铁索固定,悬在三角木架上,以防铜炮倾倒。

    铜炮下部还有两成包在泥块中,有工匠正小心翼翼地敲碎泥块,随着泥皮不断剥落,旁边的人又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