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之崛起1646-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格致学府挂牌能请来辅政王殿下主持,看来朝廷对此极为重视啊!”

    “你没听辅政王说吗?嘉奖一万两,还能优先在工部为官!这可是条进身之阶……”

    “我已经考了十几年科举未中,或许可以学格致试试看。”

    “我年初借了卷《几何原本》看,我爹还训斥我说是奇技淫巧,喏,你看看,辅政王殿下都说了,学这些‘奇技淫巧’可以入朝为官的!”

    “能不能做官我倒是不在乎,我就是想如那位姚兄一般,凭自己所学好好教训鞑子!”

    “对了,我刚过来的时候看到学府偏门外有报名处,几位兄台,我们不如一起去报名吧。”

    “在下正有此意,同往同往……”

    受明末时分“西学东渐”的影响,大量翻译自欧洲的自然科学著作在读书人当中甚为流行,但却始终被认为是上不得台面的“旁门左道”,读书人只得将主要精力放在四书五经上。

    而近日朱琳渼一番“前景光明”的演讲,算是正式为格致学——也就是以前俗称的西学——定了调子,一句话,研习格致学是可以出人头地的!

    加上明军新进收复旧都,令所有大明子民扬眉吐气、无比自豪,而在此过程中出了大力的姚启圣等人立时成了众人心目中的英雄、偶像。

 第536章 修缮紫禁城

    (全本小说网,HTTPS://。)

    (为感谢食猫鱼的舵主打赏,加更本章!)

    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姚启圣他们格致学学子的身份也是引得无数年轻人争相效仿。(全本小说网,HTTPS://。)

    朱琳渼这边演讲刚一结束,那边格致学府的报名处便已经被人挤爆了。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仅学府挂牌当日,就有超过六百名读书人前来报名。

    离开格致学府之后,朱琳渼见天还没黑,又吩咐石霖道:“正好就在城东,紫禁城那边已经开工多日了。走,顺路去看看。”

    南京紫禁城北侧。

    天色渐暗,工匠们大多收拾了工具返回家中,但到处堆积的物料和木架,无不表明这里是繁忙的施工现场。

    由于紫禁城实在太大,受限于时间和国库,朱琳渼决定暂时先修缮西北侧宫殿群和午门至太和门一段。

    前者是皇帝和太后居住之地,后者可作为朝会的场所,可以说是最为急迫之处。

    他之所以在百忙中也要抽空来这儿看看,盖因紫禁城修缮与迁都大计息息相关。由于攻打南京城时,布政使司衙门也遭到炮火损毁,是以连仿照天兴府例,改布政使司临时做皇宫的可能性也没有了。

    工地是由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夏原和一名太监共同负责,二人倒是勤勉,仍在紫禁城重华宫附近指挥工匠,得知辅政王殿下驾临,也是慌忙赶来拜见。

    结果还未等朱琳渼开口,夏原却先急道:“殿下,原本下官打算明日一早便去找您,没想您就先来了。”他顿了顿,语气颇为无奈,“这修缮所用的银钱……怕已坚持不过三日了。”

    “什么?!”朱琳渼大吃一惊,“五天前刚拨给你四万两,这就用完了?!”

    “回殿下,”一旁的太监忙揖道,“近来金丝楠木价钱猛涨,奴婢和夏大人为省钱计,一次便买下了三万多两的木料,是以……”

    “这**商!”朱琳渼皱眉问道,“用旁的木料不行吗?”

    两人对视一眼,苦着脸道:“回殿下,这规制如此,我们也没……”

    朱琳渼闻言直肝疼,龙江船厂和格致学府一共才花了不到五万两,这紫禁城不过修了区区两小块,就已经填了四万两进去!

    “那不是还有一万两左右,仅能撑三天?”

    “这……殿下有所不知,这御窑京砖每块造价一两银,琉璃金瓦一片值四钱银,漆料每罐……”

    朱琳渼忽而想起后世曾有故宫的地砖拍卖出八十万的高价,原来这东西在明代就不便宜。他遂摆手道:“明日我再拨银给你,切记要省着用!”

    “下官谨记,绝不敢铺张……”

    几人边说边走,此时正从神武门下经过,朱琳渼忽闻头顶上咔一声轻响,随即石霖高喊一声,“小心!”纵身将他撞出六尺开外。

    下一刻,随着嘭的巨响,一根水桶粗的木梁正砸落在朱琳渼刚才站立之处,若非石霖眼疾手快将他撞开,明天大明可能就要为辅政王出殡了。

    朱琳渼大惊之下抬头去看,就见夕阳余晖之下似乎有一道人影从房梁间跃过,转瞬便没了踪迹。

    石霖从地上挺身跃起,急忙上前扶起朱琳渼,“大人没事吧?”却见其盯着头顶上方,眼神不善,又道,“上面可是有什么?”

    “似乎,有人影闪过。”

    夏原闻言吓得跪在一旁,忙道:“这怎么会?!下官已清点过,神武门这边的匠人都已收工……”

    石霖立刻对旁侧的亲兵使了个眼色,“搜!”

    “是!”

    然而亲兵连在紫禁城北侧搜了好一阵,却没有发现任何异样。朱琳渼见天色已暗,想来或许是自己的错觉,于是令石霖停止搜索,又叮嘱夏原留意工匠们莫要发生意外,便上车返回应天府衙而去。

    等他车马走远,紫禁城旁的一堆木头中忽而钻出一个人来,似乎有些惋惜地摇了摇头。这人又四下望了一圈,而后身姿轻盈如猫一般的几个起落,便消失在对面的街道中。

    ……

    朱琳渼忙着在南京搞基础工程的同时,多尔衮却在龙椅上望着一众朝臣发呆。

    自他掌权以来,主持朝会都是他最为痴迷之事,那种指点江山、生杀予夺的感觉,每每令他如飘云端。

    然而刚传回了南京失守,十数万主力尽丧江南的消息,中原战局极为不妙,他已和心腹大臣连续两天商议要如何应对,通宵未眠。

    今日朝会,他预料必是哀鸿遍野,本欲将朝会取消,还是范文程进言,说大军新败之际,殿下应表现出镇定的姿态,以振朝臣们的信心和士气,他这才勉强同意临朝。

    “臣有本奏!”众人叩拜之后,刘正宗率先站了出来,高声道,“臣要弹劾礼部右侍郎钱谦益钱大人!”

    多尔衮抬了抬眼皮,打起精神道:“刘大人要弹劾何事?”

    “回殿下,臣弹劾钱谦益勾结南明,以劣质军器害我大军!”

    感谢:黑咲隼,恩洁快乐小黑哥,食猫鱼,十一月的smile给我的慷慨打赏!在下感激涕零,合十拜谢!祝你们国庆节快乐!

    在下新人一枚,因为写作之路艰辛,希望可以得到各位书友的厚爱与支持。请大家不吝手中的月票、推荐票、收藏、点赞、书评、章评及五星好评,在下不胜感激。

    因在下想跟大家更好交流,故创建了《大明之崛起1646》的书友群,群号683142639。欢迎各位书友的加入。在下还会不定时在群里发放红包,希望大家不要错过!

 第537章 漠北和议

    (全本小说网,HTTPS://。)

    因句容之战在平原上进行,明军很难尽数俘毙敌人,有不少虏兵设法逃回了江北,故而详细的战斗经过早已传开。(全本小说网,HTTPS://。)

    刘正宗接道:“据勒贝勒麾下所述,句容之役,正红旗火器营所配新铳纷纷断了机簧,致使大军与南人对射之时骤然吃了大亏,最终因无铳可用而溃败。

    “臣没记错的话,当初正是钱大人主张购买南人玩物,拆出簧轮改制成铳机,他乃是句容败绩的罪魁祸首!”

    钱谦益闻言不禁心中冷笑,早在锦衣卫徐飞虎让他向建虏献策购买“南人的好钢”之时,对眼前局面便已想好了对策。

    他故作惊慌状,跪倒急道:“殿下明鉴!下官确是曾建议购入南人玩物以制铳,首批所造的六钱铳如今仍有些在库房中,殿下可令人取来验视,只要有一支铳的机簧有问题,臣甘愿伏法!”

    他说到此处,瞄了眼一旁的蔡士英,接道:“然,这办法虽是下官所想,但购买南人的玩物皆是蔡大人一手经办,火铳也是他与汤大人所造,下官实不知情……”

    蔡士英吓了一跳,扑通跪在地上,“钱大人,你可不能乱说!那些铳下官都验过,并无异样……”

    立于旁侧的御史吴达看钱谦益不着痕迹地给自己使了个眼色,立刻心领神会,出班揖道:“臣,弹劾佥都御史蔡士英,贪墨制铳银两,以次充好,致我大军所败。”

    一干南党官员见自己人朝蔡士英“开火”了,立刻紧跟着站了出来,“臣弹劾蔡士英勾连南明……”

    “臣弹劾蔡士英渎职、贪墨、通敌……”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因事涉洪承畴十几万大军之败,故而一时间就连与蔡士英交好的官员也无人敢出来为他说一句话。

    多尔衮眉头紧皱,心中猜测多半是南人的诡计,但这么大的窟窿总得有人填进去才行。

    他抬手示意众臣安静,斟酌片刻才道:“蔡士英,负打造军器之重任,却未认真查验,贻误我江南军机,着……革职听参。”

    蔡士英面如死灰,嘴张了几张却不知如何自辩,很快被人当众扒了官服拖出大殿。

    南党众人见一击即中,当下更为兴奋,又有人跳了出来,“臣还要弹劾招抚南方总督军务洪承畴!

    “他坐拥十五万大军,却畏战不前,虽朝廷反复催促,却仍龟缩钱塘北岸不敢进兵,以至错失战机。后南贼偷袭江宁,他又守城不力,臣还闻听他竟与南明私下议和,如此昏聩无能之将,当负江南战败全责!”

    “臣附议!”

    “臣附议,另请查抄洪承畴府邸。”

    他们“群情激奋”,大有当场将洪承畴打倒在地永世不得翻身的架势,却不知道洪承畴此时已死成了数千片,根本无需他们如此费劲。

    冯铨虽知洪承畴此番是绝对保不住的,但却也不能看着南党如此嚣张,当下干咳一声,出班道:“王大人此言差矣,实则洪大人早就做好了举兵南下的准备,只是前有钱塘水师轻敌招败,后有郑芝龙增援不力。洪大人纵有天大能耐,难不成插翅飞过钱塘江去?”

    随即便有北党朝臣接道:“臣弹劾郑芝龙,轻慢军令,进兵迟缓,致使江南大军久未得到急需的战船……”

    “一派胡言!”郑芝龙现下已投身南党,故而许作梅马上反驳道,“郑总兵接到朝廷调令之后,立刻火速南下,只是眼见已近苏松,却遇上了暴风。此乃天灾,人力怎可逆之?”

    除了南北两党利用洪承畴兵败“良机”相互攻讦,另也有趁机搅水“刷存在感”的,“殿下,臣欲弹劾太常寺少卿汤若望。他主持铸造的六角炮阵前炸膛,重挫我军士气。”

    马上有人接道:“臣要再举蔡士英一罪,这六角炮便是他一力坚持,才开始倾全军器局之力以制……”

    多尔衮见朝廷上如菜市场吵架般乱成一片,就觉得脑袋都要炸了,心中怒骂道,弹劾弹劾!弹到南蛮过了江,我把你们都送去前线充军!

    他忽而有些同情起崇祯来,这小子面对此等朝廷过了十七年,真不知他是怎么挺住的……

    多尔衮正烦闷间,忽见有侍卫快步进殿,高声禀道:“殿下,豫亲王率大军凯旋,此时已至城北五十里处!”

    “好!”多尔衮顿时来了精神,自龙椅上跳起,兴奋道,“朝会暂停!诸位随我出城迎接豫亲王!”

    南北党众闻言对视冷哼一声,却只得暂停互掐,随多尔衮朝城外而去。

    多尔衮一直迎出了三十多里,摆出全套天子仪仗,几乎所有文武官员全都到齐,又裹挟了数万百姓,排场搞得极大。

    无他,盖因多尔衮太需要一场“大捷”了!

    博洛和洪承畴接连两次栽在南明手中,使他入关时连战连胜所积攒的人望已被抵消得所剩无几,于是此番多铎率军撤回北京硬是被他说成了“凯旋”。

    一众朝臣们虽然都心知肚明,但如同皇帝的新装一般,他们也皆是一副欢天喜地的模样,却未有谁胆敢点破。

    远见一骑当先,马上之人周身红甲,显得颇为威武,又有数十名巴牙喇队列整齐紧随其后,正是满清豫亲王,多尔衮的胞弟——多铎。

    多尔衮立刻迎了上去,行至近前,多铎忙勒缰下马,单膝跪地,“臣弟拜见摄政王殿下!”

    多尔衮立刻将他扶起,满面笑意道:“豫亲王击退苏尼特与喀尔喀叛军,战功赫赫!不落我爱新觉罗子孙的威名!”

    待众臣依序逐次向多铎道贺已毕,多尔衮拉着他上了车驾,笑容骤失,凑近了低声问道:“漠北如何议和的?”

    多铎神色凝重,拱手道:“回十四哥,允诺我大清承认喀尔喀部为蒙古黄金家族正统,具有对蒙古统治权,大清往后不再插手漠北事宜。另土默特北部属喀尔喀势力范围。

    “至于苏尼特等察哈尔部,许其五年免税贡,往后每年税贡减至两成。封腾继思为多罗郡王……”

    感谢:十一月的smile,哈霍给我的慷慨打赏!十分感谢你们长久以来的支持,祝你们国庆节快乐!

 第538章 多铎的拼死一搏

    (全本小说网,HTTPS://。)

    多尔衮闻言不禁脸色发黑,痛苦地闭眼长叹,这哪里是议和,分明是向蒙古人投降!此后大清的势力就算彻底退出了漠北,同时喀尔喀部以蒙古正统的身份兼并漠西,大清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全本小说网,https://。)

    就连原本就是大清势力范围的土默特也割了一块给喀尔喀人。耻辱,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多尔衮用尽全力才压住了心中怒火,没办法,形势比人强,当下最大的敌人乃是南明!

    如果不能在长江以北构建坚固的防线,一旦南蛮携胜势挥军渡江北上,山东、河南等地立刻便会受到极大震动。他非常清楚,这些地方原本都是汉人的土地,上面居住的百姓也都是汉人,只要朱明政权抵达这些地方,必然一呼百应。

    太祖呕心沥血打下的中原,届时很可能便会丢在自己手上……

    多铎见他发愣,轻咳了一声,“咳,十四哥?”

    “啊,你继续说。”

    “代价虽然不小,但喀尔喀三部已经盟誓,往后绝不染指我们在土默特及察哈尔的地盘。随着苏尼特部退兵,察哈尔各部也都稳定了下来。蒙古那边在没有什么能牵制我大军的了。”

    多尔衮脸色稍好了些,忙又叮嘱道:“切记,与喀尔喀部的和议内容绝不能透漏出去半个字!对朝中只说漠北蒙古慑于你的军威,自行退兵,察哈尔那边也是同样说辞。”

    “臣弟明白。”

    多尔衮又重重叹了口气,“唉,如今失了江南的粮米、税赋,科尔沁诸部元气大伤,察哈尔那边的税贡也减去八成,这仗愈发不好打了啊,难道……”

    他下意识地说了这句,惊觉不妥,忙收住了下面的话,心中却仍自默念,难道我大清仍得回到辽东那苦寒之地吗?

    “十四哥这是说哪里话?”多铎立刻接道,“想当年我大清仅建州一地,不仍能横扫天下,打得蒙古、南蛮丢盔弃甲?

    “如今我们虽是受了些挫折,不过依旧拥有江北六省,外加辽东、漠南等地,不论人、财、物,依旧实力雄厚!”

    他向车外示意,“此番臣弟带回了所部三万精锐,另携七千科尔沁骑兵同行。

    “有这支大军,加上已经进驻扬州的吴三桂部,再征调山西、河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