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之崛起1646-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本小说网,HTTPS://。)

    张沧海闻言忙又低声询问工部尚书宋应星几句,旋即露出震惊之色,向天子揖道:“陛下,臣方才询问宋部堂得知,这木轨道每百里需要五万多两白银。全本小说网,HTTPS://。.COm;从北京至沈阳卫和扎木图两地,合计近两千里。也就是说,这两地的木轨修好,起码要花去百万两之巨!

    “这,户部眼下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啊……”

    “百万两?”朱琳渼摇头,“这是在关内建木轨道的价钱,我估算,修到关外的花费得翻倍,朝廷先预备两百万两为宜。”

    张沧海闻言如有泰山压在肩上,咬牙道:“陛下,臣定竭尽全力,两年,不一年半之内从府库中挤出这笔银子!”

    按天子所说,这可是永定北方边患的百年大计,整个过程必然也是以五年八年来规划的,故而张大人思忖能用一年半筹齐所需银两已是极快的了。

    不料朱琳渼却微笑道:“江北尚有河南、山西未曾大定,湖南亦有乱军为祸,加上山东、北直隶等地需要安抚百姓,户部花销可不在小数。张部堂入能敷出已是不易,北伐之事再不能用户部的钱了。”

    张沧海眼都直了,两百万两!不从户部拿一钱银子,难道天子的私帑这般厚实?!

    朱琳渼遂望向黄宗羲,“黄部堂,我要商部在半年内拿出一百七十万两,你是否能做到?”

    他琢磨着,这两千里的木轨项目,从民间筹集四五十万两的股银应该不难,稳妥起见,只按三十万两算。

    黄宗羲当即出列拱手道:“回陛下,眼下远洋商队半年获利便在一百二三十万两。前番龙江那边建成的飞剪船已去了趟吕宋,行驶起来如掠海而飞,来回耗时比以往短了四成!臣估摸着,若日后大量使用此船运货,商队岁入百五十万两不成问题。

    “此外近来民间出海经商者及夷人前来的商船大增,出入关税岁入百万两不止。还有几内亚殖民地,每年所采金、铜、铁矿亦有四五十万两。如此,商部年底前抽出一百七十万两当非难事。”

    其实他还没提到台湾的木材和矿产收入,由于台湾暂时还未建立布政使司衙门,故而这一块暂由商部管着,一年少说也有五六十万两。

    另有澳洲新开发的殖民地,眼下虽已经大有进展,不过短时间内还没有太多收益,于是他也没有计算在内。

    大海绝对是十七世纪的聚宝盆,入大明这般的大国,一旦将目光投向海洋,金银简直立刻滚滚而来。

    朱琳渼满意点头,“好,那便由商部按月拨付银两给工部,以充修筑木轨之资。同时户部也要配合组织民壮,兵部那边的俘虏都紧着工部调用,东西两处木轨一起动工,但首重辽东,务必在半年内修完至宁远的一段!”

    黄宗羲、张沧海、余新、宋应星等人立刻郑重道:“臣,领旨!”

    殿中其他朝臣见天子修木轨北伐之意如此坚决,也都不再多说什么。

    而朱琳渼却似嫌对众臣的“刺激”还不够,又接道:“待木轨道铺至长城,便将山海关和宣府一段全都推倒。

    “往后,大明将永不躲在长城后面守御!胆敢犯我之敌,必挥师而诛之!”

    拆山海关?!挖开长城?!永不防守?!!众臣皆是震惊无比。

    若是其旁人在国家刚刚收复了大部分失地之际,便豪言壮语要主动伐灭大明立朝至今都无能为力的鞑虏,他们定会嗤之以鼻。

    但眼前这位是什么人?

    三千人马自江西南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起兵,横扫江南,克复江北,杀得几十万建虏如丧家之犬,缩回辽东不敢动弹。

    若是他说要一举铲除边患,却没有一个人会有丝毫的怀疑!

    众人心中不由冒出相同的念头,或许,当朝天子不止会带给大明中兴,而是亘古未有的辉煌!

    数十人当即跪伏,齐声道:“圣上英明!”

    实际朱琳渼算得很清楚,花大价钱修筑连通关外的木轨道绝对是稳赚不赔的。

    不提木轨道作为大动脉可以稳固朝廷对塞外的统治的意义,光是蒙古、辽东的各种矿产、皮毛、马匹等物资,用不了几年就能赚会这两百万两。

    更为重要的是,他知道百年之后,大明的主要威胁再不会来自北方,而是海上。

    新兴的西方海洋强国已完成了对整个世界的利益分割,开始对东亚这个庞大的国家虎视眈眈,最终他们定会按捺不住,以巨舰大炮来犯,带给华夏百年耻辱。

    所以在这之前,他必须一劳永逸地先解决北方的心腹之患,再集中精力扩建海军,从西方列强的口中抢出美洲、非洲的富饶资源强大国力。

    而后还要抢在西方国家之前完成工业革命,令大明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金字塔顶端!

    xb1806091

 第773章 蒸蒸日上

    (全本小说网,HTTPS://。)

    待说完了自己对塞外的战略安排,朱琳渼对宋应星道:“宋阁部,对于木轨道的铺着规划,你着人议定之后写份奏表给我。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对了,还要相应的轨道用车也当提早打造。”

    “臣,领旨。”

    “至于对关外的具体兵马调动,明日兵部召集参谋司会议,还有山西、河南两地的战事,也都一并部署。”

    余新、张家玉等人一齐揖道:“末将领旨。”

    随后诸臣才开始禀奏具体朝政。兼任吏部尚书的杨廷麟最先出言道:“臣启陛下,如今陕西、山西、山东、北直隶等地初定,臣与内阁同僚对地方官员的委派之事大致议了个章程,还请圣上过目。”

    说着他将一份名册捧给马文晟。

    朱琳渼大致翻看一遍,见他安排得倒也算妥当,却将那册子放在一旁,道:“暂且就按杨阁老所举荐之人委任吧,毕竟地方上也不能长时间没人管,只是这所有八品及以上官员都冠以以‘暂代’,朕随时会做调整。”

    这些新收复的地方可都是大片的实缺,而格致科的会试很快就要开始了,朱琳渼此举就是要给格致科的学子们留着位置,来逐渐平衡朝中的“文科生”势力。

    杨廷麟躬身称是,继续道:“陛下,另有新几内亚新拓之土,眼下虽仅有不到一千大明子民,然臣以为,此地物产丰富,往后定将日渐繁盛,当早设署官为宜。”

    朱琳渼点头,“杨阁老所言极是,澳洲那边也进展极快,是得早点安排如何管理了。不过这些海外之地主要用于供给大明物产、资源,当地又多是未开化的土人,不宜照搬中原的州、府模式。

    “暂派总督一名为首,统管土地,下设兵、商两司,辅助总督。施政仍以当地土民自理为主,方不至拖入朝廷太多精力。具体官员上下级如何设立,着吏部和商部一起商议,而后表奏给我。”

    “臣,领旨。”

    杨廷麟拱手退后,张沧海立刻上前,说了江北新复之地土豆、番薯的种植情况,末了,他又道:“陛下,臣前番使人在山东一带实地探访,发现济宁以北更适于种植玉麦,便令人备了些种子,不知可否……”

    玉麦?朱琳渼大为疑惑,又仔细询问,根据张大人的描述才终于搞明白,他说的应该就是玉米了。

    这东西在大明已有种植,不过范围极小。张沧海是因为搞土豆、番薯推广立功,才得以步步高升,故而对新作物极为上心,得知玉麦在北方产量非常高,便毫不犹豫地推荐给了天子。

    朱琳渼也是大为欣喜,玉米也是宝啊!不但可以作为日常口粮,而且还是优良的军马饲料,当然,是作为特殊情况下改善马匹体质用的。

    他当即拍板,“这是好东西,既然张部堂已做了准备,那便放心去推广。对了,”他转头问冯康,“山东那边皇庄土地丈量得如何了?”

    冯公公忙道:“回皇上,这时日着实太短,只来得及收拢了投虏犯官的田产及无主地,详细亩数还未能统上来。不过奴婢担心误了春耕,便安排了人手先召集承包户,定契约、发种子、农具让他们耕种,等丈量到了具体地方,再补契约上的土地尺寸。”

    这太监倒是挺懂得灵活变通,朱琳渼颇为满意,又吩咐道:“皇庄土地如有还没完成播种的,尽可种些玉麦。”

    说到这儿,他忽然想起,玉米这东西不是非常适合套种吗?套种可是能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的利器,怎能不尝试一下?!

    土豆、番薯、玉米加上套种,农业方面的“金手指”很快就会全部出现在大明,往后即便是小冰河期,华夏的土地上也再不会有严重饥荒发生!

    当然,朱琳渼也只知道套种大概是怎么回事,具体操作却一无所知。但他相信,凭大明百姓的实践能力,只要知道了这个概念,必然很快就能摸索出可行的方案。

    于是他望向张沧海,“等会儿你留在乾清宫,我教你套种之法。乃是用玉麦和大豆种在一起,比单种产量提高甚多。”

    而后诸位朝臣又接连将朝中重要事宜禀奏一番。

    刑部递上了俘获的投虏犯官名册,一共两千三百多人,除了为祸极大的百余名判了诛族或斩立决,余者全部是举家流放。

    说是流放,其实就是派去台湾、几内亚、澳洲等地做苦力,不过方才天子定下了塞外方略,这些人又有了新的地方可去——修木轨道。以这个时代的劳动和医疗条件,不论是去哪儿,他们基本也都是劳作至死一个结局。

    接着是礼部转述朝鲜两位使节都要求大明册封,并明确谁才是朝鲜正统一事。

    眼下有忠贞营,啊,现在应该称为大明海外驻军的三千兵马进驻朝鲜,李倧和李瑛都不敢轻举妄动,只隔着明军大营对骂而已。

    朱琳渼自是不急,这种局面对于大明最为有利,往后就看他们两边谁对大明更恭顺了。

    再后面是宣部禀奏江北的宣教府建设情况……

    商部禀奏改建莱州港为商业港口之事……

    兵部禀奏新兵补充及新型步兵铳装备情况……

    大明经过前番建虏的肆虐,此时正是百废待举之际,刚回到南京听政的朱琳渼直忙到酉时,期间在乾清宫中传了两次膳,才与朝臣们堪堪将大事说完。

    待其他人都没了动静,徐尔路这才迈步上前,揖道:“臣启陛下,三日后便是我朝首次格致科会试开科之日,陛下先前忙于军务,这考题尚未御批。”

    他说着向杨廷麟、宋应星等人点头示意,有官吏在禁军的护持下抱了一口小木箱而来。

    内阁的三个人,加上礼部两人及宋应星,前后六把钥匙齐用,方打开了箱子。

    徐尔路从箱中取出十多页纸,恭敬呈给了天子,“陛下,考题乃是以格致学府课本为纲,由宋阁部主笔,臣与工部方侍郎从旁相助,以便陛下选用。”

    xb1806091

 第774章 科学兴国(求月票)

    (全本小说网,HTTPS://。)

    其实按照惯例,科举试题早就该出好了,而且出题之人应当从一开始便“与世隔绝”,以防泄题。/全本小说网/https://。/

    然则大明立朝二百多年,这格致科还是头一次,从负责出题的礼部到实际更会出题的工部都没有经验,同时因为收复北京期间事务繁忙,出题这几位都是一身朝政缠着,也无法回避他人。

    于是宋应星便建议,拟了个“题库”,供大明格致学最为精通之人——当朝天子从中选择。

    朱琳渼遂吩咐众朝臣各自散去,返回御书房开始整理试题,几乎是熬了一个通宵,总算在次日一早从上千道题目中挑出二百多道作为格致科举之用。

    而后徐尔路带了一众礼部官吏进宫,领了题目,开始在文渊阁誊抄,天黑前总算才将数百份试题备妥……

    南京城中正人山人海,行人笑谈穿梭,路旁商贩高声叫卖,其中不乏金发碧眼的夷人。货物更是琳琅满目,各种稀罕物随处可见。

    正值朝廷鼓励海上通商,王师又在北方打了大胜仗,加上新设格致科即将开考,各地商贾、学子齐聚,端的是热闹非凡。

    顺天府的警察为保证治安,也加派了不少人手,虽使街上更显拥挤,却始终井然有序。

    两名身着青衫的中年人沿街而行,不时高声交谈着。

    “杜兄过谦了,你虽未入格致学府,却曾师从梦阁先生,此次定能高中!”

    他说的梦阁先生便是著有《武备志》、《九学十部目》等书的大家,茅元仪。

    姓杜的举人忙摆手道:“钱兄过奖了,区区不过是在茅大人手下做些誊抄之事,远比不了钱兄在格致学府所学专精。说实话,若是早知朝廷对格致科如此重视,小弟早就入学府求学了。”

    钱氏也感慨道:“我当初乃因家中贫困,闻格致学府包吃住,打算去学些谋生之技。哪知如今格致学也得入大雅之堂……”

    二人正说着,忽闻路旁有人叫卖,“上等的精制钢笔,堪比苏记珍品行所出,只要五钱一支!结实耐用,快来看啊……”

    钱举人闻言驻足,“我们江西那边一支钢笔少说要卖到二两银,南京这边竟如此便宜!”

    杜举人笑道:“钱兄有所不知吧,朝廷在东番、几内亚等地开了铜矿,铜价降了数倍。加上制笔的匠人日渐多了起来,这笔价自然就低了。”

    他拉着同伴拨开购买钢笔的学子进了店中,对掌柜的道:“给钱兄取一支来。”

    钱举人接过那笔,不禁眼前一亮。

    黄铜笔尖做工极为精良,开缝紧致,几乎密不可见。笔身前半段也是铜制,上面刻了丛竹子,笔杆则是耐潮的榉木,打磨得极为光滑。

    得益于各种精致测量工具以及科学加工方法的普及,如今大明工匠的精加工能力已极为高超,仅是这支钢笔便可看出一二。

    钱氏拿着钢笔爱不释手,虽说竹笔也能凑合用,但肯定没有这钢笔好使。

    他咬牙取出半个月的生活费,却见杜举人已付了账,忙道:“这如何使得?”

    “我与钱兄一见如故,些许馈赠,不足挂齿……”

    他忽闻身后有人嚷嚷道:“真不知道朝廷为何开甚的格致科,连笔店都挤这么多人,却是些连经史都不懂之辈。”

    那人身旁有人附和,“就是,没想朝廷还专为此新修了贡院。”

    “哼,指望那些只懂奇淫巧技的家伙为官,天下还不乱了套?”

    钱氏大怒,便要上前争辩,却被杜举人一把拉住,悄声道:“经史科的士子恨我们抢了他们的缺,发发牢骚而已,犯不着跟他们一般见识。”

    他却没说,如今仍是经史科——也就是传统考经史子集的科举——人数绝对优势,万一起了冲突,他们这些格致科的定讨不到好去。

    “可这厮!”

    钱举人还要挣扎,就见店外走进来一人,朗声道:“这位兄台所言差异。当今圣上都说了,‘格致乃强国之本,富民之要,不可轻慢’。”

    “哪儿轮到你说话了……”先前嘲弄格致科是奇淫巧技之人皱眉转头,却当即一愣,来者他识得,正是新科进士第八名的林遥岑。

    “林,林大人。”

    “学生见过林大人。”

    林遥岑上前拿起一支钢笔,笑道:“诸位可知,若无格致之学,又如何造出这等精制的笔来?

    “便是造了出来,若无依格致学所建盖伦海船,朝廷也难夺下东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