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梁山终结者-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犹自不知进退,威逼小人等向前,因此受辱不过,径自私来献纳,投拜大国。”

    一番话很好好强大,足够作为投效的理由。

    只是听着耳熟。

    可不是李俊诈降时,对娄敏中说的话。

    沉吟片刻,方天定道:“汝三兄弟来投,孤不胜欢喜,只是初来乍到,不好安排,容我三思。”

    李俊拜道:“太子勿忧,便为一卒也甘心。”

    方天定叫来燕顺,道:“尔等皆为旧识,你先带三人熟悉军中情况。”

    燕顺应下,恰好柴进也在军中,便先带三人探望去了。梁山终结者

    zj190128g

 二百三十九 李俊南下占城

    目送李俊三人离开,庞秋霞道:“三将来投,太子虽然接纳,却有犹疑,是何道理呢?”

    方天定道:“李俊此人,实难收心,若我安排其上船,怕是要驾船叛逃。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庞秋霞柳眉一竖,伸手做了个劈斩的动作,道:“即如此,索性杀了了事。”

    方天定摇头不语。

    “就知道你舍不得!”庞秋霞得意一笑,道:“想我海军活动范围,北至高丽、东瀛,南至爪哇、吕宋,随便把三人派出去走一遭,三五月也过去了。

    到时候大局抵定,若我国败了,当然万事皆休,也不用管他叛不叛。

    若是我国得胜,以李俊之智,定然会做出选择的。”

    方天定哈哈大笑抱住庞秋霞,在她脸颊上亲了一口,道:“不错,确是我钻牛角尖了。”

    庞秋霞的话,让方天定豁然开朗。

    李俊只有三个人,在江河上当然可以横行无忌,出了海,除非三人都是三头六臂,否则是绝对操作不了一艘海船的。

    派其出海,三人学习航海知识、收服船上海军官兵,没有三两个月定然不能成。

    等到叛逃准备齐全,这场战争早结束多时了。

    到时候,就如庞秋霞所说,大局已定,个人已经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以李俊的才智和志向,肯定不愿意与赵宋陪葬的,十有八九诈降变真降,就此安心留下。

    再不济,就算让赵宋获得了海船又能如何?

    没钱没粮,赵佶还能变出船来?

    心情放松,方天定开始认真思考李俊的安排。

    短时之内,肯定不能把他放进水军里的,假如其阵前叛变,极易导致溃败。

    只能放进海军里,还要给个长期任务,让他无暇他顾。

    而且,这个任务要合情合理,确实所需的。

    若只因不放心而随意打发,怕是李俊会记恨一辈子,永远不会归心。

    认真思虑了半晌,时值宿营,方天定终于敲定了方案。

    宿营完毕,方天定召来李俊,开门见山地说道:“实话告诉你,孤对你的忠心十分疑虑,因此踌躇,难以安排。”

    李俊心中一突,拜下道:“太子容禀,小人来投,绝无半分虚假,所有……”

    方天定摆手,止住李俊话头,道:“孤有一图,且观之。”

    不一刻,有亲卫展开全球地图。

    这是根据后世记忆画出来,十分粗略,然而用作参考却是足够。

    方天定点在南方一角,道:“此地乃是占城,你听过否?”

    李俊道:“小人听过占城稻,产量颇高,再多便不知了。”

    “不错,占城便是占城稻的原产地。”方天定微微颌首道。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占城稻从福建推广于江淮、两浙等路。

    其性早莳、早熟、耐旱、粒细,宜于高仰之田,对防止东南各地的旱害有一定效果。

    在江南东、西路和两浙路,占城稻与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使谷物产量大为增加,这也是江浙能成为天下粮仓的原因之所在。

    方天定继续道:“孤所言,于占城稻关系不大,而是这国可伐!”

    “啊?”李俊讶异地抬起了头。

    这碗里都没吃完,就看着锅里了,不怕吃不了兜着走?

    方天定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占城之地虽然距离我国甚远,却关系我国百世基业,不可不早做筹谋。”

    西汉时,占城属交趾刺史部日南郡。

    东汉末年,占族人区连杀死汉朝日南郡象林县令,从中国独立,占据了原日南郡的大部分地区,以婆罗门教为国教,建立占城国,和中国以顺化为界。

    这是占城国的由来。

    方天定当然不是因为两汉的旧账才要发兵占城的,而是想获得征伐、占领东南的支点。

    东南半岛地处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相当丰富。

    半岛上蕴藏大量有色金属矿藏,铅、锌、银、铜、锡、铁、煤储量十分丰富,且盛产柚木、水稻、甘蔗、油棕、椰油、胡椒等。

    矿产不论,以当今技术条件和需求,国内的足够用。

    水稻却关系重大!

    民以食为天,谁掌握足够的粮食,谁就能掌握天下。

    甘蔗炼糖,油棕出油,都是民生之必备之物,胡椒这玩意更贵,一直都是香料之一。

    柚木,实乃造船的良材,在国内大树难寻的情况下,自然要把目光投向海外。

    讲真,这的确是一块宝地。

    也只有那些懒、馋、刁的土人,才能据有宝地而困窘不堪。

    若是华夏人占有此地,能把全世界的粮食缺口给补齐了。

    方天定看向南方,道:“握有此地,我国再无缺粮之忧,此乃全民温饱的基础!”

    李俊心神大震,不知作何言语。

    方天定又道:“且,东南各国和满刺加王国,控制着我国海上通道,此乃如鲠在喉,不除不快!”

    便如占城,不但对过往船只征税,还经常劫掠,严重影响了明朝海商的利益。

    这不能忍。

    在路上丝绸之路被辽夏隔绝后,海路成了明宋对外贸易的唯一通道。

    占城诸国所为,造成的损失以千万计。

    资源、土地,是看得见的利益,贸易损失,是长远的利益。

    如此,安能不打?

    之所以第一个目标定了占城,概因占城常年与真腊征战,又被李朝不断摩擦,早成了软柿子。

    不挑软的捏,还去磕硬核桃?没这个道理不是。

    听了方天定的陈述,李俊拜下,道:“原来太子早备下了后路,难怪麾下大将个个奋勇。

    若是赵宋朝廷有此远见,也不会连连战败了。”

    方天定道:“没有偌大的魄力,即使看见,也做不到。

    目下,这只是个构想,想要实现,还得等到全国统一。

    当然,退守海外,也是预定下的退路。”

    李俊道:“小人服气。”

    能让墙都不扶的李俊说出服气来,太子心中也是得意。

    方天定道:“你与童威、童猛南下占城,为我军探知其地理、守备之虚实,以为后用。

    此去经年,急切难成,你可愿意?”

    李俊拜道:“愿为太子殿下效犬马之劳。”

    “善!”方天定抚掌而叹,道:“海外地域广阔,多有宜居之地,皆可为诸夏生民安生立业之所在。

    若是有机会,你可乘船一直向南,还有所得。”

    说完,方天定卷起地图塞进李俊手里,道:“此图虽然粗略,亦可供参考,你带上仔细揣摩。”

    李俊接了地图,拜下道:“多谢太子厚赐!”

    方天定扶起,道:“张顺、阮小二、阮小七之死,实非我愿。

    你可与阮小七、张横说明,若是来投,亦可出海探寻。

    沿海北上,见冰向东,可见一大陆,其处广大,可活人万万,实乃善地。

    只叹战乱未已,抽不出人手去,着实可惜。”

    李俊听到心驰神往,差点就答应写信招揽阮小七与张横,只是及时忍住了。

    他可是诈降,哪能被三言两语动摇了心智?

    饶是如此,也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到海那边去。

    如此,李俊南下占城已成定局。

    不过下海之前,他要先去应天学习航海知识,然后还要实习,才能随船出海。梁山终结者

    zj190128g

 二百四十 秋收

    中秋,阖家团圆之时。(全本小说网,HTTPS://。)

    对淮河两岸的普通百姓来说,这个节日很重要,却也不那么重要。

    概因现在是秋收时节,一年中最忙最重要的时候。

    一年辛苦的成果,就看这十多天,能不能过个好年,就看秋收多寡。

    天刚蒙蒙亮,盱眙县下马背村,村民杨二正吭哧吭哧地磨着镰刀。

    屋内,浑家正忙着做饭。

    不一刻,四把刀磨的雪亮。

    “孩儿他爹,吃饭啦!”

    听到浑家呼唤,杨二洗手进了屋子。

    两间茅草房,一间是卧室,里面只有两张床,一间厨房,吃饭就在厨房里。

    饭菜已经摆上了桌子,白米饭、白菜萝卜炖肉,颇为丰盛。

    十岁的大娃,六岁的二丫都坐在桌子边,刚足月的幺儿放在篮子里睡的正香。

    看着幺儿,杨二感叹道:“这小东西算是赶上好时候了,以后总缺不了他的吃穿。”

    浑家闻言动作一顿,眼里不由自主地冒出了泪花来。

    杨二看到,自觉失言,忙道:“吃饭吧,收了稻子卖了,给娃儿做些新衣服。”

    浑家抹了抹眼睛,给家人添饭去了。

    家里三个孩子,幺儿其实排行第六。

    老二是个男孩,一岁时夭折,老四是个女娃,养不起送人了,老五是个男娃,还是因为养不起,没送出去,不得不溺死。

    但凡能养活,谁家会把亲生儿女送人或者溺死?

    只是杨二原本为佃户,没有自己的田地,租佃六亩田,只能落下一成收入。

    两口子再打些零工,勉强养活四个人。

    再多,吃的倒是能够找到,大不了草根树皮果腹,也能将就着活。

    只是丁口钱实在没办法,官府都是认钱不认人的,敢欠账,卖儿卖女关大牢,全家一个别想活。

    刚怀上老幺时,也是不想要的,幸亏明军打了过来。

    不但给他家分了十亩地,还提供了无息贷款五贯钱,生下老幺时,又给了一贯钱一旦米,十斤肉两只鸡,的的确确是救了一家人的命。

    吃了一阵,杨二说道:“如今战事激烈,也不知道结果如何,若是国朝危急,我也参军去。”

    浑家闻言一愣,叹了口气,却没有阻止。

    虽然舍不得,却也知道不好阻挡。

    若是赵宋打回来,全家又没好日子过了。

    吃了饭,一家人全去地里了。

    感谢老天爷,基本风调雨顺,稻谷产量喜人。

    一亩三石没问题,交了税,还有二十余石,足够一年裹嚼。

    两口子先割出一块空白,放下幺娃睡在那,随后腰也不抬,埋头割谷。

    老大跟在后面,把割下来的抱在一起,老二捡落下的。

    一家人分工合作,忙个不停。

    趁着换气的功夫,杨二说道:“孩子也不小了,等稻子卖了,再起两间房。”

    浑家不无担忧地说道:“今年丰收,不知道谷价跌到多少哩。”

    杨二哈哈笑道:“这却不用担心,官府保价收粮,保底一贯一旦,也可抵偿贷款。”

    “等明年学堂建起来了,两个大的都送去,也好过做睁眼瞎。”

    “二丫也去?”

    “去,家里又不缺那口吃的。”

    说着话,两口子的动作愈发快了。

    不止这两口子,江淮地区所有百姓都在忙着收割。

    收割完还要脱粒、晾晒、发卖或者存储,接着还要秋耕,前后没有十几二十天,是忙不完的。

    应天城外,侯蒙锤了锤腰,叹道:“这才割了一亩地就不行了,实在是老了。”

    刘民生哈哈笑道:“愚任老弟,你是缺乏锻炼啊,我告诉你。”

    侯蒙索性站了起来,道:“没办法,平日里只顾着写文章了,早不做农事许多年了。”

    侯蒙不过三十五六,足比刘民生小了三十。

    侯蒙文章写的好,文名满天下,所以,名士是不用下地的。

    就算他要去,他的学生也不得让啊。

    刘民生道:“愚任老弟,你要是想在仕途上有作为,这农事必须精通。

    秋收伊始,陛下亲自动镰,皇后更是收了一亩地,你看满朝上下,谁个不下地?”

    侯蒙撇嘴道:“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这收揽民心的功夫,实在是了不得啊。”

    刘民生道:“若赵宋有这心思,你我还不是在家教书,如何能到这里?”

    “也见的是。”侯蒙叹了一句,复又问道:“老兄,何故一直袖手旁观?”

    从始至终,刘民生老先生都是指手画脚,却没动镰刀一下,让侯蒙好生不爽。

    刘民生道:“我只做学问,不做官,做这些何苦来哉?”

    理直气壮,竟让侯蒙无言以对。

    侯蒙闻言十分无奈,却终究抵不过心中的功名利禄,继续埋头割稻。

    越州,古筑村,一队三十余青壮男女走了进来。

    里正黄云早看的清楚,却并不担心。

    不远处的铁矿上,有两千军兵驻守,哪个不开眼得蟊贼敢来讨野火?

    这群男女也不搅扰,径直走向田地去。

    黄云好奇他等来历,便也跟着去看。

    不一刻,到了天里。

    白花花一片,好似天空的云朵,煞是好看。

    古筑村四百多亩地,全部租出去种了棉花。

    看这群男女开始采摘,黄云急忙阻拦,道:“各位,这可是有主之物,何故采摘?”

    为首一人笑道:“好教长者知晓,我等都是受雇而来,非是盗采。”

    “黄里正,都是我带来的,不用担心。”

    黄云回头一看,原来却是这片田管事的余温。

    看了一阵,黄云按捺不住问道:“余管事,这棉花产量如何?”

    余温笑呵呵地回道:“像这等山地,亩产五十斤吧。”

    黄云诧异,道:“如此低的产量,能有收益?”

    余温笑容不变,道:“黄里正有所不知,这棉花产量不高,价格却不低,能有粮米的八倍呢。”

    嘶~黄云倒吸一口凉气。

    如此算来,一亩地收益四五贯,直比上等水田啊。

    余温解释道:“现今棉布销量打开,棉花价格一涨再涨,非得有千万亩地栽种才够用。”

    黄云听了,暗暗咋舌,旋即想到自己穿的衣服便是棉布,又觉得释然。

    只是按捺不住好奇,问道:“不知何人如此大的手笔,租下了如此多的田地用来栽种棉花?”

    余温道:“其实这不是秘密,我等都是为皇后效劳的。

    因为宫中用度紧张,太子便给皇后出了这个主意,一共一百三十万亩土地,能收棉花二百万石哩。”

    皇后,百万亩,二百万石,只听得黄云头晕目眩,不能自己。

    本来他想把田地收回自己种的心思,也烟消云散了。

    只是,这么厚的利润,真的舍不得啊。

    余温似是看出黄云的心思,笑道:“待到三年期满,皇后便不会再种棉赚钱了,黄里正若是有心,早做准备才是。”

    黄云立刻心动,连问是否属实。

    比珍珠还真,全无虚假。

    丰厚利润的诱惑,让无数人想改种棉花,然而,必须先学习种植技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