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梁山终结者-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初泗阳城中,以区区降兵,击杀宋军大将刘延庆,得以高升。

    攻打会宁府时,随手一枪干掉了完颜宗望,得以封王,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

    “……册封祝小弟为福星郡王,封地虾夷岛,因战残疾,其国土由中枢开拓……”

    “谢主隆恩!”祝小弟拜道。

    摇身一变,降兵成郡王,真的是做梦也不敢想啊。

    陈朕鹏,展天神,袁朗等人的王国,皆在东瀛之地。

    面积肯定是不足的,然而成熟的地方好开发,也说不上是吃了亏还是占便宜。

    毕竟,东瀛仰慕汉化已久,人口又多,建立统治不难。

    而且在这个时代,相对王国来说,其上的资源也是相当的丰富了。

    挨个宣读下来,总共封了十六个亲王,二十二个郡王,七十二个公爵,一百零八个侯爵,伯子男总计一千又三百。

    简直骇人听闻。

    周朝大封诸侯,也不过八百之数而已。

    饶是如此,许多大将与文臣也未分封。

    便如杨沂中、韩世忠、张宪、岳飞、吴玠等这些年轻的,并未分封外出。

    根据条例,分封既定,这些人就该外出就国,并不再担任国内职务。

    全部都分封,显然不合适。

    毕竟,贺兰山以西,会宁府以北,已经西域和高原,还有大理以及东南半岛,都是要拿下来的。

    只要用兵,大将肯定缺少不得,必须留下一些。

    这些人虽然年轻,却都天赋卓绝,完全能够吊打周边异族。

    还有刘韐、沈寿这些文官,任期未满,肯定不能随便就放走了。

    当然,众人都是明白,这些人以后都是王爵。

    而且过几年再封王,也不是没有好处。

    统兵打仗,有天赋便够了,治理地方,还需要经验和手腕。

    说实话,此次分封的其中也少不了关系户,便如陈益、梁青龙得封国公,若是没有方天定的关照,陈益最多也就是侯爵,梁青龙一个伯爵就顶天了。

    不过,这无伤大雅。

    基本上,这次封赏都是从厚从松的。

    毕竟世界那么大,不多封一些如何全部占据呢。

    所以,皆大欢喜。

    因为人数太多,大朝会一直从从早间持续到半夜时分,方未结束。

    宣读完最后一份圣旨,方天定起身,道:“尔等就国,须得遵循以下原则。”

    “恭候陛下训示。”众人拜下,

    “各国之语言风俗,务必遵从帝国本土,货币仍然由帝国国内发行,其对外军事行动、外交策略,亦要符合中央之规定。”

    “若有违背,天下共击之!”方天定斩钉截铁地补充道。

    “谨遵上谕,必不弃故国本土,永为藩属!”

    不管未来怎么样,此刻都表了忠心。梁山终结者

    zj190128g

 五百五十 国之将亡

    五星红旗烈烈招展,无数军兵列阵待命。(全本小说网,https://。)

    城头上,段誉看着明军已经准备好了攻城,只是唉声叹气。

    此时距离高氏叛乱,已经过去了五年。

    毕竟是有民心基础的,经过长期的拉锯,段氏还是平了高氏,然而国内也被打的稀烂。

    为了剿平高氏,段氏真的是倾尽所有。

    百姓流离失所,经济毁于一旦,基本上,没有三二十年的休养生息,休想恢复元气。

    其实战争中,段誉也想和高氏休战,以保存力量,好防备明国。

    可惜,一旦他提出罢兵来,明国立刻无条件支援高氏一波。

    为了保持高氏的斗志,明国把火枪火炮都搬了过来。

    直到年初,高氏几近山穷水尽时,妄图劫杀明国神机营,获取枪炮。

    只是事机不密,被明国挫败。

    于是,支援高氏的一万明军顺理成章地接收了石城郡。

    其后,张宪领兵五万支援而来。

    段誉尽起国内大军二十万,与明军会战与善阐府。

    结果?当然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二十万大军,投降者不下十五万,可谓全军覆没。

    两个月不到,大理国都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下。

    段誉一退再退,半年时间便退到了永昌府,妄图据守澜沧江。

    事实证明,哪怕有天险,在绝对的技术优势下也没什么卵用。

    如今,明军三万大军,已经兵临城下。

    看着城外明军已经架设好了火炮,段誉不禁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哀叹道:“亡国之祸就在眼前,为之奈何!”

    旁边,董福道:“陛下,大厦将倾,无可奈何,或可乞降以保全性命。”

    他的声音里,带着颤抖。

    自从善阐府外被明军轰了一顿,他便经常在睡梦中被惊醒。

    枪炮的犀利,就是大理上下的噩梦,萦绕心中久久不散。

    段誉也没好到哪里去,颤着声音道:“朕承袭国祚至今,已有二十余年。

    朕继位,夙兴夜寐,不敢稍有懈怠,终得国内安泰,百姓乐业。

    却不想,明国先是挑动高氏造反,祸乱我国百姓无数,其后又是出兵,要灭我大理国祚。

    诚惶诚恐,毕恭毕敬,并无怠慢之处,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说到后面,段誉已经泪流满面不能再言。

    他确实挺委屈的。

    明国立国,他当机立断,上表称臣并进贡无数。

    其后,也是约束国内,给予明人优待,深恐惹的明国不喜,发兵来打。

    即便如此,还是没能躲过这一劫。

    他也明白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眠,只是这委屈,确实难以承受。

    “陛下!”董福不耐烦地打断段誉的感怀,道:“士有战心,然不可守,还请早做决断。”

    段誉环顾左右,只见文武军兵都眼巴巴地看着他。

    讲真,若非段氏施政仁义,颇得人心,怕是明军刚到时,就有人提着他的脑袋去请功了。

    只是事到如今,大理之亡已经注定,上下都是没了战心。

    打倒是能打,只是打不过,基本同送死无异。

    否则,善阐府外,也不会有十五万人投降了。

    沉默片刻,段誉道:“明国作为凶恶,但凡捕获百姓,尽皆发卖为奴。

    若是不把条件谈妥当,朕实在是不放心投降。”

    这话,听着莫名耳熟。

    正是因为担心城中百姓被贬为奴隶,耶律南仙不惜阖城具焚,要与方天定谈条件。

    不得不说,虽为女流,耶律南仙的手腕和魄力,比段誉要强上那么一些的。

    “陛下,或可遣人出城,与明军大将谈一谈,或可保全满城百姓。”董福建议道。

    “众卿,可有愿意出城者?”段誉环顾左右,问道。

    各文武都是低头,避开了段誉的目光,沉默不语。

    实在是明军太凶,把他们吓坏了。

    其实真不怪明军见人就抓,实在是那么多的封王,缺乏人口都快疯掉了。

    便如沙岛之上,当地土着稀少,若是要开发起来,没有百万人口,如何能够?

    因此所有人都盯着大理国,大把撒钱,要从大理国内买入足够的人口。

    若不算将士阵亡与伤残,只是从军费方面考虑,明军灭大理,大约能赚五百余万贯。

    打仗打到这份上,大约也是蝎子拉屎了。

    见无人应答,段誉更觉伤心,不由垂泪道:“国之将亡,人心尽失,实乃朕之过也。

    罢了,准备白服,朕亲自出城乞降,以求得满城百姓活路。”

    “陛下不可!”董福劝道:“若是条件不谈妥,万一明军扣留陛下,文武将士并满城百姓,再无活路矣。”

    顿了顿,董福咬牙道:“老臣替陛下走一遭,定要谈出个好条件来。”

    说得咬牙切齿,其实没什么底气。

    城中有兵十余万,城外明军不过三万。

    然而,三万人包围十万人,还让城内人心惶惶。

    所有人都知道,明军不动则已,动则雷霆万钧,东昌府是万万守不住的。

    唯一的不确定,就是能够还明军造成几百杀伤。

    不错,按照双方战力估计,东昌府能够击杀三五百明军,那就是了不得的战果了。

    如此,拿什么去和明军谈呢?

    段誉却不管那么多了,只拉着董福的手,道:“万千罪过皆由朕一力担之,朕之结局待遇,无足轻重,紧要的乃是百姓不为奴。

    只要达成这点,哪怕把朕磔成肉泥,也是无怨无悔。”

    “陛下,若是明军不能赦免陛下,臣定当与明军拼到死。”有大将跪下叫道。

    “陛下仁义,愿为陛下效死。”无数军兵拜下。

    “诸位请起!”段誉抬手虚扶,道:“只要我等勠力同心,何愁明国贬我等为奴。”

    “大理人永不为奴!”满城百姓齐齐高呼。

    声音之大,城外尽皆听得清楚,明兵都抬头来看。

    城外,乐和笑道:“城中百姓军兵,士气还是很高昂的啊!”

    张宪冷笑道:“若是口号有用,我等大力研发枪炮作甚?

    每天对着太阳嚎两嗓子,岂非能全踞天下?”

    乐和哈哈笑了一阵,道:“怕是大理上下要降,未知中枢如何定夺?”

    “纳降,善待段氏。”张宪没好气地说道。

    纳降,自然没有战俘,如何能够赚钱?

    可是没办法,段氏深得人心,还需要留着当牌坊,安抚周边蛮夷呢。梁山终结者

    zj190128g

 五百五十一 段氏投降

    “禀平南将军,热气球已经准备就绪,请求起飞!”燕青行礼道。//全本小说网,HTTPS://。)//

    “准!”张宪挥手道。

    得了命令,最近刚就任热气球指挥使的燕青喝令道:“点火~”

    呼~

    火盆点燃,炽热的火焰不断跳跃,发出阵阵热浪。

    以包铁皮木架为骨,火浣布为皮的气囊,缓缓鼓了起来。

    不一刻,吊篮缓缓升了起来。

    固定木桩被粗壮的绳索带动,发出咯吱一声响。

    吊篮一震,微微摇动。

    “解开缆绳,升空!”

    大喝中,有军兵解开了缆绳。

    没了束缚的热气球,缓缓向天空飞去。

    “嚯~真的飞起来了~”

    明军惊叹万分。

    这是第一次用于战场试验,看过的人没几个,是故都是好奇惊叹。

    也不管是不是战场之上,明兵只把眼光递过去。

    飞行啊,一直是人类的终极渴望。

    虽然自己不在上面,却不妨碍羡慕地围观。

    随着威风,巨大的热气球缓缓地向着建昌府飘去。

    “哪……哪……哪是什么?”段誉牙齿打着架,惊恐万分地问道。

    “估……估计……计是孔明灯吧……”董福下意识地回道。

    他是知道,也看过孔明灯的。

    只是这么大的孔明灯,已经是在挑战大理人的想象力极限了。

    这是什么样的怪物啊!

    圆形的气囊高有六七丈,最粗的地方能有四五丈。

    下方吊着硕大的渔船形吊篮,可见里面的军兵在上下观望。

    这玩意,不论是扔石头射箭,都是难以抵挡啊。

    “陛……陛下……那物事正往城中飞来……”

    不需要说,众人都看得清楚。

    慢悠悠,颤巍巍,好似随时会掉下来一样。

    然而并没有,一直坚定不移地望着城池上方飞来。

    “陛下,还要出城么?”董福问道。

    不止是他,其他人都是牢牢地扶着城墙。

    实在是被这庞然大物给下的腿软,不扶墙站不住啊。

    定了定神,段誉扶额叹道:“我等偏居一隅,不知天下变化,实在是自取其祸啊。”

    “陛下,此时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到底如何定夺啊!”董福哭丧着声音说道。

    到底还出不出去,倒是给句话啊。

    呼~

    长出一口气,段誉叹道:“准备白衣白旗,朕亲自出城乞降。”

    如此情况,谈个屁的条件。

    是死是活,听天由命吧。

    想开了,倒也不觉得那么怕了,然而周围的百姓军兵还是双股战战。

    “陛下快看,那物事扔东西下来了。”

    段誉抬头一看,只见热气球已经到了城头上。

    三五十丈的高度,确实不低了,起码弓弩不能及。

    上面,有军兵探出半个身子出来,把一捧捧的东西往下扔。

    尚未离开吊篮范围,就片片散落开来。

    也就是许多大理人未曾看过下雪,否则定然以为大雪飘扬。

    见此,段誉不惊反喜,舒了口气道:“大体是劝降书。”

    恰好有落到头顶的,段誉不由伸手接住,仔细看了起来。

    果然是劝降信,只见上面写到:“明国圣君皇帝晓谕大理国上下:秦汉之时,大理疆土本为中国故土,前有南诏国不服王化,抗拒王师,后有大理国遗独一方。

    兹皇明立国,誓复故土,以使各族尽沐皇恩,得享汉家荣光。

    若降,段氏国主誉封安乐侯,各级官员择能任用,当地百姓各安其业,并无滋扰。

    若一味抵抗,阖城尽灭,一个不留。

    以上,尔等三思,勿谓言之不预也!”

    最后面,还有一行小字,“半个时辰后便行攻城”。

    段誉大喜过望,喝道:“来人,准备衣饰旗帜,开城纳降!”

    “国主英明!”众人拜服。

    城外,张宪等人各自举着望远镜,盯着热气球看。

    第一次飞行,众人都怕出事故呢。

    好在,热气球顺利地越过了建昌府城,到了那边,自然有围城明军接应。

    看城头那么多守军,乐和不由叹了口气,道:“如此多上好的移民,就此错过,着实可惜。”

    “大理国运走的人口,怕是不下五十万,只是也不能全部运走,否则这片地方,如何开发?”张宪笑道。

    “也见的是。”乐和点点头,复又摇头叹气,显然难以释怀。

    他来了大理时间不断,地理人情都探听的明白,因此随军担任参谋。

    待大理全部拿下,他也就功德圆满,可以带着爵位去封国了。

    “禀主帅~”游骑飞来,道:“建昌府门大开,段誉亲领城中守军并百姓,前来乞降!”

    “哈哈哈~神器一出,果真效果不凡。”大笑一阵,张宪道:“来啊,随我迎接安乐侯,莫要怠慢了。”

    段氏颇得人心,留着当牌坊,有利于统治大理,是故才有劝降信而不是直接落炸弹。

    不一刻,段誉到了张宪近前,径自拜下,道:“罪臣段誉不识天时,妄图以螳臂之力抗拒上国天军,罪莫大焉。

    尽蒙圣上感化,幡然悔悟,领上下来降,望上国将军不计前嫌,原谅我等。”

    张宪扶起段誉,道:“国主幡然悔悟,未为晚也。

    且随我入营,稍作休息后,自有军兵护送入京,面见陛下。

    以圣上仁义慈爱,定不责难,国主切勿担心。”

    “陛下仁义无双,罪臣拜服!”段誉向着东南应天府所在方向拜道。

    虚情假意,不必细说。

    段氏投降,大理国内或有一些部落继续顽抗,然而不会难成气候。

    总之,大理国基本上已经亡了。

    这边来回客套,天上,燕青紧张着看着越来越近的地面,说道:“慢点,慢点,不要太快了,防止坠落。”

    语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