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梁山终结者-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前面,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赵宋宣和三年,县丞易魅献毒计焚城,县令许韵从之……”

    地点到达,张苟喝道。“各位,战犯公审开始!”

    百姓们又激动起来。

    张苟喝道:“提战犯许韵、易魅。”

    这两人自知必死,被擒获后开始绝食绝水,试图自杀。

    他们成功了。

    上路之初,两人同样被串进了战俘队伍里。

    两人几日未进水米,本来又是养尊处优的,如何行的原路,早就累晕了。

    张苟只当不知道,让队伍拖着走。

    从镇江拖到无锡,三百里路,两人的腿都被磨没了。

    看着残缺不全的尸体,张苟喝道:“把两人用铁水浇灌,铸成跪像放置遇难者坟墓前,以警醒世人。”

    百姓纷纷拜下,喝道:“义军万岁!”

    没有比这个办法更好的了。

    直比挫骨扬灰还让人解恨。

    只是这样需要一些时日才能办妥,百姓们也只能耐心等待。

    两个罪魁祸首处理完毕,便是其余帮凶。

    没有一个无辜的。

    但凡心里有些怜悯,哪怕不敢阻止放火,也能帮助百姓逃生吧?

    一个都没有。

    张苟喝道:“带县尉那吉!”

    面如土色,双腿如筛,两个士兵一左一右提着那吉走了上来。

    “那吉,无锡县尉,带兵放火,并阻止百姓救火……杀害百姓无数,罪不容赦!

    判处剐刑,其残骸以水泥浇灌,铸成跪像,永世赔罪。”

    百姓又拜:“义军万岁!”

    主犯全部剐刑,铸成跪像赔罪。

    重犯一律炮烙,残骸填进地基,就地建立纪念堂,以纪念、告慰死伤百姓。

    同样的事情,在丹阳、金坛、延陵同时上演。

    百姓无不抱头痛哭,对义军感激万分。

    于此同时,此次战犯处理办法,方天定让冯喜做成传单,在各个城池广为传播,以警戒赵宋官员。

    方天定希望通过这种办法,告诉赵宋官员,打仗归打仗,不要波及无辜平民。

    毕竟,双方都是华夏后裔,实属内战。

    多损伤一个百姓,便是消耗一份国力,百姓死伤太多,只能让金辽得了便宜。

    所以,为了震慑天下,方天定不惜做了一回暴君。

    …………

    我不知道哪位朋友替我发了推荐票红包,瞬间加了五十推荐票,非常感谢。

    但是,其实没必要,浪费钱。

    现在抢红包的基本都是挂,增加的书友有效,效果基本是刷票,这也是作者没发红包的原因。

    不过,再次感谢。

    最后,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爆肝四更。

    其实想加更,只是臣妾做不到,白天上班,下班回来带娃,码字时间有限,手速又不像单身时那么快,真的有心无力。梁山终结者

    zj190128g

 六十 朝堂震动

    “知江宁府,兼宣抚使,臣卢襄泣血谨奏:

    去岁九月,睦州方腊起,十月破清溪县,十一月占睦、杭、歙三州,十二月下越州。全本小说网,HTTPS://。m;

    除夕夜下秀州,又下湖州、宣州、广德军,元宵下苏州,二月下常州,三月破扬州并镇江府。

    芜湖即日失陷,太平州危急,江宁府危在旦夕!

    臣泣血拜求援兵!

    否则,臣杀身成仁以殉国,然大宋危矣!”

    宦官念完,大殿内鸦雀无声,犹如被冰封了一般。

    赵佶操起一叠奏疏扔到王黻面前,喝道:“你念!”

    不用念,一本散开的奏疏上就八个字——“江宁危急,天下危急”。

    那猩红的字迹,腥味未散,竟然是以鲜血写就的。

    这叠文书,全部是江宁府送来的加急求援文书。

    除了江宁府,还有楚州、高邮军、泗州、滁州、婺州等地的告急文书。

    整个江南地区,全面告急。

    顾不得思考谁在背后捅刀子,王黻噗通跪倒在地,以头抢地,道:“臣死罪,臣用人不当,致使贼人做大。”

    赵佶怒急而笑,道:“年前,朕问你杭州如何,你说杭州安然无恙,今日江南诸州失陷贼手,你却说用人不当。

    来人,拟诏,王黻嚣张跋扈,欺君罔上,贬为儋州通判,蔡京权丞相。”

    王黻面如土色,瘫在地上,讷讷无言。

    他知道,他完蛋了。

    靠着溜须拍马上位,王黻非常了解赵佶的性格,知道赵佶此刻暴怒无比,根本没有辩解的余地。

    由不得赵佶不暴怒。

    江南半壁江山失陷贼手,尽是大宋精华之地。

    人烟稠密,经济发达,全国财赋大多来自江南。

    “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只这两句谚语,便可知晓江浙地区之重要。

    若是江宁再失守,贼军便有了王业根基,到时候,不要说北伐收复燕云,便是自家龙椅也坐不稳了。

    挥手让禁卫把王黻拖出去后,赵佶继续说道:“谭稹畏贼如虎,蜷缩不前,坐视贼人做大,立刻剥夺职位,赐死。

    另,查明各有司玩忽职守者,按律处置。”

    下完命令,赵佶问道:“众卿,江宁危急,可有应对策略。”

    有谏官赵鼎上前,道:“陛下,请立刻提江宁知府卢襄节制江南东路军事,务保江宁不失。

    另,请陛下停造艮岳,罢黜花石纲。”

    赵佶毫不犹豫地批准了。

    卢襄为江宁知府,熟知当地情况,在朝廷一时半会派不出援军的情况下,只能指望他守住江宁不失,当然要放权。

    不止是治理的权利,还有扩充军队的权利。

    停造艮岳,也是应有之意。

    东南没了,吃饭都要成问题,还造什么花园,造好了吃草么?

    只要能够安抚东南民心,瓦解反贼抵抗,废除花石纲理所应当。

    大不了,平了反贼再继续就好。

    又有官员上前,道:“目下大军云集汴梁,恰好可以派去江南征讨。”

    赵佶问道:“谁人可以领兵?”

    童贯刚要说话,便见到户部侍郎出列,道:“启禀陛下,淮西正在用兵,每日钱粮支出不计其数。

    若再有超过三万大军南下,户部钱粮不足以支应,除非削减其他开支。”

    听得此话,赵佶觉得自己要爆炸了,却还发作不得。

    从立国起,绝大多数的时候,赵宋朝廷的财政都是紧巴巴的。

    赵佶继位后,又是个喜爱浮华的,全凭户部拆东墙补西墙,才勉强过日子。

    东南财赋断绝,立刻周转不灵。

    没钱,便别想着发兵。

    你要是敢不给足粮饷,士兵们就敢闹饷,说不得,来一场兵变也是可能的。

    到时候问题更严重。

    赵佶问道:“诸卿,何处可筹措军资?”

    尴尬的沉默。

    除了加税,别无他法,然而加税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搞到钱的。

    总不能让大臣们自掏腰包吧?不可能的,大家都是打工的,又不是老板,凭什么老板小金库不出钱,让大家贴补呢。

    “臣有一策,或可一试。”赵鼎出列,道:“去岁年底,东京突然出现玻璃、香水、镜子,尽是昂贵之物。

    臣探知,这些物事皆是出自睦州,想必是贼军筹措军资之举。

    臣请封各店铺,所获定然不菲,或可补足军需。”

    赵佶毫不犹豫地说道:“准!”

    只要平了江南,这些东西要多少有多少,还能用来给自己赚钱,岂不是美滋滋?

    童贯出列,道:“军资解决,臣请带兵南下,征讨贼寇!”

    赵佶立刻同意。

    说道打仗,他还是最放心童贯了。

    毕竟,童贯在西夏打的还不错。

    宿元景又出列道:“臣听闻方腊造反,乃是因为花石纲酷逼,不得不反。

    陛下既然罢黜了花石纲,当同时撤销应奉局、造作局,同时,或可遣使招安。

    若是方腊愿接受招安,朝廷只需高官厚禄安置,也免了大军交战,各地生灵涂炭之苦。”

    仔细考虑一番,赵佶又同意了。

    杭州苏州落入贼手,应奉局造作局名存实亡,现在废除只是追认。

    至于招安,大家都是习惯。

    想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这可是绿林中一直流传的真理。

    且看高俅征讨梁山时带的十方节度使,有几个不是绿林出身的。

    “卿曾经于招安宋江中立了大功,且去江南走一遭,若是招安了方腊,朕必当嘉奖。”

    宿元景拜道:“为陛下效力,臣不敢居功,只愿天下太平。”

    话音刚落,一御史出列,道:“臣弹劾蔡京玩弄权术,霍乱朝政,蒙蔽圣听,至有今日之祸。

    臣听闻,蔡京族侄,两浙路都监蔡遵战败被擒,不思报国,反而帮着贼人诈开建德,实乃大逆不道。”

    蔡京大怒,刚刚弄翻了王黻,居然就有人上眼药,不把这人弄出朝堂,宰相脸面何在?

    蔡京身份高贵,当然不会亲自下场,免得锦衣华服糊了烂泥。

    不需要有表示,便有小弟出阵,对着这御史一阵狂喷。

    这御史也是有同伙的,纷纷出阵狂开地图炮。

    高俅、童贯、李邦彦、梁师成、蔡攸,全部被弹劾了一遍。

    便是已经被贬斥的王黼,也被要求处死。

    死了的朱缅,棺材板同样没压住,被喷成了狗。

    高俅等人的羽翼当然不会干看着,纷纷撸起袖子下场。

    来啊,互相伤害呀。

    一时间,朝堂内唇枪对刺,舌剑互砍,唾沫星子横冲直撞,比菜市场还要热闹。

    赵佶听的头疼,大怒,喝道:“够了!”

    “臣死罪。”

    见到赵佶发怒,众大臣齐齐请罪。

    赵佶喝道:“江浙未平,尔等还有心思党同伐异,真是够了。

    拟诏,督促宋江早日平了淮西,准备平叛东南。

    宿元景,即日出京,送去招安诏书,试行招安。”

    说完,赵佶一甩袖子离开了大殿。

    生气是真的生气,这帮臣子就不能听话一些,此刻,赵佶真的有些后悔贬斥王黻了。

    只是江南失陷,总要有个背锅的,毫无疑问,身为少宰(右宰相)的王黻是最好的背锅侠。

    “等江南平定,还是得找机会把王黻给调回来。”赵佶暗暗想到。

    他倒不担心无法平定江南叛乱,大宋国泰民安,兵强马壮,怎么会让一帮草寇反了天了。

    赵佶离开,泾渭分明的两拨大臣,你瞪着我,我盯着你,终究顾忌着君前失仪,按捺住了动手的欲望。

    互呸一口,众臣公各自散去。

    蔡京几人互相打了个眼色,一路同行。

    路上,不免要商量如何打压对头,最好能把那帮所谓“清流”全部给清了。

    清流也是同样,暗暗合计发动更猛烈的弹劾,誓把奸党扳倒。

    至于方腊?谁在乎呢!

    区区蟊贼,不值一提。

    奸党想借机立功,获取更大的权势地位。

    清流也是有意无意地放纵,好把事情闹大,再以此为突破口,打到奸臣,整顿朝纲。

    虽然贼军发展速度快的出乎了意料,给朝堂丢了一颗大炸弹,但是平叛并不着急,先把政敌整死了再说。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只要朝堂上下同心,平叛只在反手之间。

    …………

    感谢“澹台宗”一千币打赏。

    讲真,试水推没了,挺失落的,正是大家的鼓励,我才能保持昂扬的斗志。

    多谢你们,亲爱的朋友。

    另,大家的书评我都有看到,大家提出来的意见,我会认真考虑。梁山终结者

    zj190128g

 六十一 王业之所在

    四月初一,丹徒县外。全本小说网,HTTPS://。m;

    方天定喝令道:“此去,必下江宁,以为王业基础!”

    “下江宁,建国!”

    “下江宁,称帝!”

    “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声刚停,一声又起,整齐划一,震破苍穹。

    方天定已经确认,打下江宁后立即拥戴方腊登基称帝。

    上到大将,下到士卒,等待这一天也是等待太久了。

    方腊称帝,方天定必然晋封太子,旁人官职、俸禄、荣誉,肯定都会一一落实。

    而且,起兵至今,义军势力已经足够大,然而名号未定,职责不清,上下颇为混乱。

    称帝,建立中枢,理清上下,赏功酬劳,势在必行。

    前提是,必须打下江宁。

    纵观江南称王称霸者,凡立国者无不以建康为都,否则,免不了国号前加个“伪”字。

    当然,现在建康为江宁府。

    不过这不影响方天定打下江宁的决心。

    江宁,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

    三国时,孙权自京口迁秣陵,改名建业,称帝后自武昌还都。

    西晋灭吴,改建业为建邺。后因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改名建康。

    司马睿即位,东晋正式建立,定都建康。刘裕代晋称帝,宋立国,都建康。萧道成代宋称帝,齐立国,都建康。萧衍代齐称帝,梁立国,都建康。陈霸先代梁称帝,陈立国,都建康。

    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故称为六朝古都。

    不论地理位置,还是政治意义,这是天然适合建都的地方,必须拿下。

    方天定喝令道:“出发!”

    数十骑手从他身后奔出,不断呼喝道:“出发,拿下江宁!”

    得了命令,大军陆续拔营出发。

    此去江宁,兵多将广。

    计有马步军十万,水军一万,随军民夫两万,号称二十万大军。

    大将有石宝、杜壆、邓元觉、袁朗、縻貹、庞万春等三十余。

    又有水军三万,船只五百,在费保、卜青、胡俊、胡显四人带领下,逆流而上,随时候命。

    刘子羽守扬州,邵俊暂任扬州知州。

    两人据守扬州,防御北方攻击的同时,视情况伺机取真州、和高邮军两地。

    四月乃是初夏,天气将热未热,正适宜行军。

    江宁府乃江南东路首府,领上元、江宁、句容、溧水、溧阳五县,府治在江宁县。

    晓行夜宿,大军一日五十里,第三天,大军前锋便到了句容县城下。

    前锋袁朗来到近前,只见无数百姓排在官道两侧,正翘首以盼。

    想了想,袁朗打马向前,拱手问道:“各位乡亲,何故在此地晒太阳?”

    一老者来到马前,行礼后说道:“小老儿单定,听闻义军驾到,特地组织百姓来接。”

    袁朗问道:“宋军未曾阻拦?”

    单定道:“卢相公已把城中军兵尽数收拢去了江宁城,目下城中空虚,秩序全是我等自发维持。

    义军到达,我等也放下了心来,还请将军入城。”

    袁朗颌首,令传令兵通报中军,又分派五百兵卒进城,接管房屋。

    自己则与百姓聊了起来。

    袁朗问道:“敢问老丈,卢襄收拢军兵之时,可有扰民?”

    单定笑道:“便是想,也得敢吧。

    镇江惨状,我等听闻也是心下惴惴,又听义军为民做主,我等很是欣慰。

    想那卢相公官声不错,如何肯干那遗臭万年的事情。

    当然,兵丁临走之时,顺手取走些财物也是有的,只是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