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说书人-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现在老夫子说的话,可以很清楚的样在场所有人感觉到他心中的悲壮!

    更能感觉到他心中的呐喊:为了这个国家,为了大宋!

    在场的所有学子看向陈进才的眼神变了,看向在场所有和平谷的士兵的眼神也变了!

    如果说前一刻,他们看向陈进才的目光是尊重和敬畏。

    那么现在,就是一种看透一切伪装的厌恶,以及愤恨,当然还有警惕!

    就连宋徽宗看向陈进才的目光也变了,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傻瓜被耍的团团转,月姫也是,难道嫁出去了就一定要随着自己的夫君,来骗自己的父亲吗?

    (大年初一的想大家拜个年,恭喜财,红包拿来!

    感谢,马路上的杀手还有sherrys两位的打赏支持!)(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65章 东西多了就挑了

    (全本小说网,。)

    “老夫子现在气急败坏,实在是全无必要,进才只是说出一个事实!”

    陈进才对于赵佶的质疑目光视而不见,作为一个皇帝,不会权衡形势,那么也就再没资格做这个位子,免得以后死得很难看。

    “帝王之道,在于道家之阴阳之论,亦是平衡之术,在于朝堂之上设文武两方官员。

    相互监督相互制衡,少一方则势大,势大则难制,难制之则皇族危,皇族危则国殆矣!

    然大宋立国以来,文官一方势大难制,武将少有与之抗衡之辈,皇帝更是在文官势大之后还偏向之,更是压制武官到了极点。

    此等阴盛阳衰之举,导致文官将国之权柄视为囊中之物,不舍得与之旁人。

    家国天下,家在国前无可厚非,为了家族之利益,士大夫互为朋党,置国之兴衰于不顾。

    只因为就算是改朝改代,只要家学不败,新朝还得用他们!

    前提就是,这块肉不能让太多人分!

    于是他们便将目光投向先贤之教诲,比如……”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陈进才笑说:“这句话出之论语泰伯篇,因断句问题在七八百年后被解释成了若民可日使便由他去,不可让民智之!”

    意思是百姓可用就可以了,不可以让他们得到智慧。

    “而因为这句话,让你们的至圣先师孔仲尼在那个时代被天下人唾弃!

    儒家学说也在那时候差一点点断绝,尔后式微,所为者何也?

    还不是尔等前人之所做所为,让后世人在精读史书之中,找到尔等些许士大夫之误天下生民之原由,方有此结论!”

    这句话可是狠狠击在在场所有读书人心里,儒家在几百年后道统差点断了?式微?

    这……不可能吧!

    所有人傻傻地看向陈进才,

    “胡说八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言,并非如此解法,此乃天大之谬误也!”

    老夫子气得大叫道:“此言意为,古之以来,读书人少之又少,明理者更甚。

    然天下之道,世人通常是走一步看一步,然圣人因明理,通常走一步看五步,看十步之遥。

    世人愚昧者多也,圣人之意如何可与之分说,若想分说明白,怕是要费天大之功夫!

    是以,为上者使民,使其便可,无需使其知之此事是何道理!

    此乃圣人言之原意,后人岂能误我士大夫也!”

    其实,还真是如此,就跟现代人说的,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这话是没错的,就像是治病,你去医院,医生会告诉你得了什么病,然后吃什么药,要做什么辅助治疗的运动。

    而不会告诉你,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病原子是怎么样繁殖寄生才让你得了这个病,为什么用这个药,用这个药是什么作用,为什么用这个份量。

    然后还告诉你,从哪个案例里有你一样的病症,对方用的什么药,与你这个案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个不同之处又导致治疗方案的哪些改变。

    这些都不会告诉你,医生告诉你的就是,好好吃药,没什么大事,放松心情配合治疗。

    因为告诉了你,你也不懂,还会瞎猜,最后有自己错误的理解。

    要是这么容易做医生的还用去学几年,再跟几年医师实习才能正式获得职称?

    就如一个士兵,上面军令下来了,要去守某个城池,士兵说不去。

    你还没有告诉我,为什么要守这个城池,守这个城池有什么好处,对国家有什么意义,对战略战役有什么意义,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你不说我就不去!

    这样行吗?

    那不是你了解的事,你想了解,是可以的,但需要很多时间去学习才会理解上层决策之人为何会出这般指令。

    而不是决策层每一个指令都要对你解释一番这个命令的全部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个指令。

    这都是多余的。

    圣人之意让百姓听之则可,不用去解释完了才令之行事。

    这才是此言之愿意,却不是**百年之后,批孔之时对此言之解释。

    不过,陈进才拿出这句话的目的却并非辩论此言之正解为何,而是为自己接下来的话作一个引申。

    他说:“正解与原意如何并不重要,重要者,不外乎言行而已。

    夫子敢扪心自问,你刚刚站出来质疑陈某,并非出乎对士大夫阶层之维护,而是出自为国为民之公心?”

    老夫子竟无言以对,他没有出去做官,就是没有将脸皮修练到家,所以对陈进才之质问,他只有铁青着脸不一言。

    陈进才又继续说道:“夫子刚刚用以质疑陈某,便是将大宋打下来之后也无法掌控,这便是你们士大夫掌控一个国家之手段!

    打天下,守天下需武将,可治天下却是缺文官不可!

    于是你们便是掌控了读书人之升迁,名望,以及学识,此等手段一出,便是皇帝,亦惧尔等三分!

    至圣先师孔仲尼,有教无类,三千余门生七十二弟子十贤人于门下问道,士农工商皆有,为的便是教化万民,与天下人以智慧。

    孔仲尼拜于老子门下学礼,老子曾言,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而孔仲尼一生亦尊师之言,不贵难得之货,此难得之货便为智慧。

    有教无类,方是儒家之道,人人拥有智慧方是不贵难得之货。

    你们而今之士大夫,仗着身为治国之不可或缺之读书人,为一己之私纵横朝堂之上。

    若天下皆是读书人,你们却有何尊贵之处?

    许是你们明白此等道理,才会将先贤之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曲解成现在之言行。

    物以希为贵,读书人亦如此,士大夫亦如此,如此皇帝才不敢随意将尔等更换!”

    陈进才说到这里,赵佶哪里又会不明白是何意。

    他的意思是,其实找个给自家当官的读书人不难,只要天下都是读书人。

    东西多了,就有得挑了!

    其实他已经认可了皇帝的利益就是百姓的利益这一点,刚刚陈进才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大臣们的利益却不一定是国家的利益。

    “真是如此吗?”(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66章 每一个大宋皇帝都是炎黄子孙的罪人

    (全本小说网,。)

    “在8oo多年后,一个王朝的太祖爷曾说过那么一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陈进才冷声说出这么一句话来,从来没有过一个新生的政权找不到读书人去辅助治国。

    只要自己有强大的攻击力,长刀所向挡着披靡!

    那就谁也挡不住自己建立一个国家,至于说在中原大地建立一个国家之后找不到治国的人才,那就是一个笑话!

    “若是我想用武力打下大宋,平了天下之后,谁敢反我?

    用得着跟你们再走弯弯绕吗?”

    陈进才说这些话的时候,满脸不屑,这是他应该摆出来的态度。

    他现在摆出来的姿态就是,一个极为高端的姿态!

    因为他把自己摆到一个先知的位置。

    而一个先知是不会对世俗的皇权动心的。

    他本来就没打算,当皇帝。

    “在后世华夏逐渐堕落,每一个清楚的知道以后的历史走向的炎黄子孙都会为此而痛心,

    轩辕一族从世界之中心,到了七八百年后,居然,被西方蛮夷称之为,蛮荒之地。

    要知道,现在西方那些白人们还生活在黑暗的教廷底下,像猴子还处于蒙昧之中!

    可是几百年后,他们居然用枪炮敲开了我们的国门,带给了我们无尽的羞辱。

    顺便还带给了我们,长达百多年自卑的心态,从此世界的中心,不再是中华大地。

    而本来以文明而自傲于世界炎黄子孙,居然被别人看成愚昧的民族,何其之悲哀也!”

    陈进才说到这个时候已经有点激动了:“你们都说我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其实我不止前知五百年,我还前知九百年。”

    “从现如今到九百年后的事我都可以前知,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别人都在进步,都在探索中进步的时候我们炎黄子孙都在固步自封。”

    陈进才走到台上,找到其中一幅世界地图上面。

    那是一幅南宋地图,那上面清楚地标示着南宋的疆域,金国的疆域,西夏的疆域以及蒙古人的疆域。

    那时候的蒙古人只有一点点,没错,只有一点点!

    “蒙古人崛起,他们什么都不会,只有一腔血勇,还有跟草原上狼群学来并经过多次战争验证的战术!

    他们打赢了金国人,赢得了金国的土地。

    知道蒙古人是怎么打的过金国人吗?

    是南宋的君臣都跟你们一样傻蛋,他们就像你们现在资助金国一样,资助蒙古人好的兵器弓箭。”

    “而蒙古人就像现在的金国人一样,现南宋人就是些懦弱的包子,于是他们也是毁了盟约,悍然南下。

    现在的金国,也就是明天的蒙古人!

    相信现在没有耶律大石坐镇的燕京城已经被金国人拿下了,而正在与他们接触的童贯应该不知道对方正准备拿下辽国之后顺便南下把大宋给灭了。”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因为我在这里,说绝对不会让历史重演。”

    陈进才悍然说道:“其实要灭金国人,对我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

    但是这也不是重点,我能灭他们一次,在你们不认识到自己的,错处之前,纵然我每次都把危险灭于萌芽之中又如何?

    我能帮你们一次两次,难道还能帮你们十次百次。

    人总要自强的!但是我现自宋以来,炎黄子孙,自强不息的心就死了。”

    陈进才说到这里时,面容严肃,这才是重点,这才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的重点。

    他为此而来!

    “大家来看看,这几幅世界地图。南宋时期蒙古势力的扩张与变化。

    你们看,蒙古人在吞并了金国之后,次年攻宋,同时兵分两路,一路西征!

    你们来看这个版图,蒙古人西征并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障碍。

    那个时代,没有什么可以挡得住蒙古人的马刀,他们一直打到这,这里是欧洲这条河叫多瑙河。

    可是他们攻打南宋的,居然打了足足四十五六年,刚开始打的时候居然还损兵折将。”

    “4o多年了,蒙古人不得寸进尺,而且还失败过不少。

    最厉害一次就是,蒙古人的大汗被南宋的兵,给干掉了!

    为此,蒙古人还内乱了几年,可是南宋朝廷却没有抓住这个机会,他们已经没有进取之心!

    等蒙古内乱平息之后,南宋就被蒙古人给灭了,知道为什么灭得如此轻松吗?”

    “是因为南宋朝廷有一个相爷,那位叫贾似道的权臣,曾经跑到蒙古人面前求和,然后蒙古人同意了!

    既然有了和约,他们觉得安枕无忧万无一失了。

    却不知道和约就是拿来撕毁的!

    还有一个就是,打了四十五年仗了,居然没有半点进步!

    到最后,南宋朝廷的兵器收藏器械,居然还没有蒙古人的精良。

    这除了作死还能怎么说?”

    “四十五年呐!难道就没有人想过去改良自己的军械,难道就没有人想过去进攻。

    难道就没有人想过先贤有一句话叫做久守必失。

    结果他们承担了苦果,南宋被灭啦!”

    “从这一点可以看得出来,炎黄子孙已经没有半点进取之心,蒙古人的攻城器械,改良再改良。

    从最初的投石机改良成威力更大的,回回炮。

    经过改良之后,杀伤力猛增,南宋的很多官兵就是死在回回炮手上。”

    “然而论智慧,汉人天生要比异族人要更早接触书本上的知识,先辈智慧的传承,难道就没有人想过用这些知识去改良那些用来保家卫国的武器?

    难道没用吗?难道没有这些书吗?难道没有这些知识吗?

    《武经总要》《梦溪笔谈》这两本书在辽国就很受重视,可在大宋呢?

    有几个士大夫会去看它?是这两本书没有用吗?

    都不是!是士大夫的天性里从来就没有进攻这两个字。

    炎黄子孙的进攻性到了宋朝开始,就已经被泯灭啦!

    这也是,后世子孙最恨宋朝皇帝的原因之一。

    没有人愿意低人一等,但是一个没有强大武力的民族天生就会低人一等。”

    “从大宋王朝开启崇文抑武的开端那时候开始,炎黄子孙的进攻性就被阉割掉了!”

    “所以后世人认为,每一个大宋皇帝都是炎黄子孙的罪人,因为他们阉割掉了,炎黄子孙的进攻性。”

    (今天晚上还有一章,两个小时后)(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67章 老山长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全本小说网,。)

    一番话,把赵佶震得摇摇欲坠,他的骨子里是个文人,大宋的皇帝除了开国的那两位之外,剩下的都可以算是文人。

    文人好名,重名,对身后名誉看的非常重!

    而陈进才一句九百年后炎黄子孙都恨大宋皇帝,差点就把他给击垮了!

    “其实,若不是你确实算是我的泰山大人,大宋的皇室早就不存在了!”

    陈进才淡淡的说:“不过现在这一切都不会在生了,我会将炎黄子孙的进攻性,再一次给激出来。”

    “在家里守着门户吃屎的是狗,在外面驰骋千里吃肉的是狼!

    我只愿炎黄子孙是吃肉的狼,而不是吃屎的狗。”

    陈进才这几句话很重,重到让人听起来像是有金石之声。

    重到那本来拄着长枪守护在宋徽宗身后的岳飞听得脸色,涨得通红!

    重到底下那四五千学子鼻息粗重到形成了一个声音,一个很大的喘息声!

    一个艰难的声音响起,是蔡京,他终究还是忠心的,他的忠心对象是赵佶。

    “先生啊!兵者不详!

    兵凶战危之下,于国于民皆不是好事儿!

    兵圣孙武曾说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

    汉武穷兵黩武,累万民之生息,秦皇不也二世而亡!

    最重要一个是,前唐旧事藩镇之祸犹在眼前,我大宋行那崇文抑武又有何过错?

    后世之人如此评价,实在令人寒心!”

    本来还想再说点什么,赵佶制止了他,惨笑一声道:“事实俱在,却如何还能扺赖?”

    说完向陈进才拱手行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