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剑圣-第3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莫要以为大儒廉价,刘先生却无高才,但不只是在下,在我娘的记忆中,在村里最长者的记忆里,刘先生二十岁于县内教书育人,一直至某离开幽州时,还在学堂讲学。后来我高中状元,将母亲接到了长安,与其闲聊,还特地说过他,他还在。我相信此时此刻,若他身体安好,一定在学堂里育人,导人向上。”

    “在我的记忆里,刘先生家境一般,勉强度日,可他从未提升一点学费,一直都以清苦人家都接受的价位教学。五十年如一日,一直如此。他的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唯独他一人,始终坚持着岗位。就在十年前,有一位孝顺的学生有了出息,不忘师恩,意图接他去安享晚年。却为他拒绝了,他说‘他走了,这些想识字的孩子怎么办?’这个学生你们应该听说过,就是左丞相徐国公刘幽求……”

    这说道刘幽求,瞬间引起了一阵轰动。

    刘幽求的大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在病故之前是当今皇帝李隆基的第一心腹,唐隆政变驱逐韦后、武氏余孽,拥立唐睿宗这壮举就是他一手策划的。

    刘幽求不但多谋善断,还有一身的好文采,为士林敬仰。却不想他的启蒙恩师,竟然是一介无名之辈。

    “不为名利所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五十余年如一日的导人向上,诚可谓师德无双之士。如此人物,试问有谁比及的上?在做的诸位,又有哪一个自问能够做到刘先生这样的?”

    “评价一人,在下以为不能单以才华论之,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为人如何!才华再高,如杨雄者,又用何用?不过是世间多一背主逆臣而已!刘先生教化之功,凭何当不得大儒之名?”

    裴旻激昂的说着,洞中诸人莫不是一阵默然,无言以对。

    读书人追求名利之心,比之武人更重。

    是以古来即有文人相轻一说,真的如此比较起来,他们哪里能跟刘兴这品德高尚的无名之辈相提并论?

    甘旭倒是听得一脸激动。

    他未有刘兴那不追求名利的品德,可对“教化”一到,别有重视。

    裴旻的言论,深得他心。

    裴旻续道:“孔圣人一生成就无数,孔门七十二贤,弟子盖三千。但他真正的弟子又起止这三千人?他是第一个提出有教无类的大贤,第一个传播教化的圣人,第一个将知识公之于众的导师。他将学问布于门下三千弟子,而他的三千弟子又将文化布于三千,三千又三千,才有今日儒门盛举。”

    “是以在下以为,才学固然重要,但教化之重,理应更在之上。两者兼顾,那就再好没有了。私以为有才之人,可谓名儒,才名显著嘛!但是真正的大儒,理当如孔圣人一般,身怀教化之功。而不是高高在上,触不可及!”

    “今日是士林聚会,那在下就开以彩头!就以歌颂那些默默无闻却身怀教化大德的大儒!”

    “四度春风化绸缪,

    几番秋雨洗鸿沟。

    黑发积霜织日月,

    墨笔无言写春秋。

    蚕丝吐尽春未老,

    烛泪成灰秋更稠。

    春播桃李三千圃,

    秋来硕果满神州。”

    这是后世裴旻背过的一首《教师颂》,作者何人,他已经忘记了。作者集合了李商隐、杜甫、陶行知这些诗人、名家的诗句,改编的一首诗。

    这首诗未必有多高明,但是意义深重。

    裴旻这话音一落,瞬间引发了轰然叫好。

    尤其是张九龄、王昌龄、王维这些人,他们都知道裴旻接下来的打算。

    现今的河西,充斥着胡人风俗,西方文化,自己大唐的文化却相对疲软,有失衡之态。

    作为大唐的疆域疆土,自己的文化都做得不足,又如何去影响周边,同化周边?

    河西教化重中之重,也是河西行政的下一个目标。

    有这一首诗,外加今日这一番话,河西的教化之路,将会一片平坦。

    几人想着裴旻的开场白,不会说话,这哪叫不会说话,说的不要太好。

    从反映即可看出,几乎所有人都让裴旻这番话征服了,均想着自己或许一辈子都成不了名士,为何不向大儒进发,指不定自己就教出一个刘幽求,那就是功成名就了。

    名士集会,无非就是饮酒作赋。

    河西这边文化的综合水平并不高,做出的诗赋自然参差不齐。

    相较之下,张九龄、王昌龄、王维、王之涣、王翰这些人就有了鹤立鸡群的感觉受到了大多人的推崇。

    裴旻对此自是喜闻乐见。

    裴旻这里走走,那里逛逛,也体现了自己亲民的一面。

    这时王之涣拉着一人来到裴旻的面前,道:“裴帅,给你介绍一人,方刚结识的。高适,高达夫……”

    裴旻原本以为有一个王翰以是不虚此行,却不想又来了一个高适。

    高适可比王翰更加的了得,他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当然他说的了得,并非是文学上的成就,而是军学。

    高适是唐朝著名诗人中为数不多通晓军略的人物,还担任过淮南节度使,领兵讨伐永王璘。

    而今他的幕僚张九龄、王昌龄、王维、王之涣这些人多是行政人才,军略的表现平庸,唯有颜杲卿、袁履谦二人在这方面有些建树,总的来说,两人还是长于行政。

    高适若是能进入他的幕府,将会弥补他这方面的不足!

 第十四章 不虚此行

    高适年岁不大,今年正好二十,之前由长辈行了冠礼。

    如高适这般人,他对于自己的人生有着一定规划。

    他打算先四处游历一番,增长自己的阅历,然后在一适当之处,安心下来耕读,充实自己,等到时机成熟,再行出仕。

    历史上高适游历长安之后,选择了在宋城定居,躬耕取给,直至开元十九年,动身北行,打算投奔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禕或者幽州节度使张守珪。

    但今时不同往日,高适游历长安后,耳中听到的莫不是裴旻之名,以及陇右的巨大变化。

    乌鞘岭山道与陇山古道的开通,不只是便利凉陇之地,关中长安才是最大的得利者,丝绸之路的终点,始终是长安。

    就算裴旻不在长安,长安依旧对他百般赞誉,留有他的传说。

    高适心血来潮,往陇右一行,见见传说中的神迹……乌鞘岭山道与陇山古道。

    看着已经畅通无阻的乌鞘岭山道与陇山古道,高适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另一个壮举秦直道。

    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北至九原郡,穿越十四个县一千六百多公里,堑山堙谷,两年成功。

    对于如此壮举,世人大多以谩骂诬蔑,劳民伤财。

    高适的祖父是安东都护高侃,因故高适自小接触过军事方面的知识,在军事上有着一定的见地,却知秦直道是那种过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壮举。

    若是无秦直道,秦汉朝想要控制朔方、九原、云中,无异于痴人说梦。

    乌鞘岭山道与陇山古道跟秦直道有着异曲同工的妙用,加深了唐朝对于西方的控制力度。更为难得的是还促进了商道的发展,让凉州、陇右、关中大为得利,这一点即便是秦直道都不具备。

    最为难得的是因为技术的提升,唐朝拥有了一种叫“轰天雷”的神物,将开山修岭的损伤降至了最低。

    与修秦直道时白骨于野的景象,截然不同。

    高适于此对于那个就在不远凉州的裴旻充满了无限敬仰,情不自禁的就来到了凉州姑臧。

    正逢裴旻文章的盛传,高适心底更是崇拜,从而改变了历史选择,在姑臧城郊定居,耕作读书。

    在这里生活了半月,也结识了当地的一些文人墨客,相约着一并来参加这士林盛会。

    是金子终究会发光的。

    裴旻带张九龄、王昌龄、王维他们几人来此,一方面是让他们接触河西士林,为弘扬大唐文化,教化当地百姓打下扎实基础,另一方面也是想物色物色一些人才,看看是不是有蒙尘的明珠等着发觉。

    高适此刻远不及历史那般优秀,却已经开始初露锋芒,谈吐之间,颇有见地。

    王之涣发现后,与之交谈了会儿,见他气度从容,说话言辞皆是不凡,引荐给了裴旻。

    见到自己的偶像,高适心底有着小小的激动,作揖道:“见过裴国公!”

    裴旻笑得跟大灰狼一般,道:“无需多礼,此刻无尊卑之别。能得季凌青眼,想必达夫不同凡响……”

    他一句话,既赞了王之涣,又拉近了与高适的关系。

    王之涣道:“之前在一旁听高兄谈论,听极高兄谈论河西教化,有很深见地。”

    裴旻感兴趣道:“达夫不妨说说?”

    高适作揖道:“国公推崇教化,先前就有人说理当全面推广。晚生这里却有着不同的意见,河西古来皆是西方荒芜之所,能够有今日之盛,与接纳西方,东西交流,戚戚相关。若无西方商贾的投资,我中原东方的商贾也不会在偏远的河西投资。一但双方商人离去,河西经济将损失惨重,甚至影响到长安。何况河西乃边陲之地,民风彪悍并非坏事,一方面提升兵源的素质。真有战事来临,非常时刻振臂一挥,所有百姓皆可成军。此二点乃河西特色,放弃特色,一味求改,诚乃舍本求末,非明智之举。”

    裴旻听得不住点头,道:“那你有何高见?”

    高适道:“高见不敢当,只是觉得过激不美。这个中的掌控,在下才疏学浅,不敢妄言。”

    裴旻微微移动着还未好的右臂,抚掌道:“好一个过激不美,道出了我心中所想。这古语即有云‘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边陲重地,若兵不勇,将不强,民风不彪悍,如何镇服周边。推文绝不能弃武,这是古来大忌,达夫说的在理。”

    “至于西方文化,也不能排斥,固步自封,只会陷入井底之蛙的困境,与大局长远无利。努力发展自身固然重要,吸取他人的精华,也是提升自己的方式。不过,有一点你说的不对……”

    高适正容道:“还请国公指点。”

    裴旻笑道:“我裴旻就算在怎么差劲,也不至于混到将强迫境内百姓充兵上阵的地步。”

    这强迫百姓上阵,历史上屡见不鲜,但那都是在逼不得已的时候出现的事情。而且百姓未经训练,战斗力低下,士气也极差,领他们上阵,与让他们送死,没多大差别。

    裴旻觉得自己手握十四万大军,真要混到这个程度,还不如抹脖子自杀干脆一些。

    他这话说的极为自信,配上他战无不胜的功绩,特别有说服力。

    高适莞尔笑着作揖赔礼:“是晚生说错话了。”

    裴旻开门见山的道:“现在我正缺人才,不如达夫过来帮我吧!”

    高适瞬间瞪圆了眼睛,他选择在姑臧这里定居,就是存着未来有机会能够成为裴旻幕府的一员,从而步入仕途。

    如今这还未定下心来充实自己,已经得到裴旻邀请了,意外之余,心底有些忐忑,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

    “怎么,不愿意?”裴旻笑着问道,他看得出来,高适已经心动了,故意如此说来。

    “不,国公误会了!”高适忙道:“承蒙国公器重,只是晚生才疏学浅,怕辱没了国公英明。原本打算在姑臧潜心苦学,待学有所成,再考虑未来,而今却……”

    裴旻笑道:“我相信我的眼光,我看人向来很准。你很有潜力,或许现在看不出来,但只要好好培养,定能成大器。何况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与其苦读,不妨来我这里实践。”

    高适激动道:“如此,晚生恭敬不如从命!”

    周边人都带着羡慕的目光看着高适。

    裴旻却知道,自己捡到宝了。

    一个王翰,一个高适,当真不虚此行。

 第十五章 人才济济

    高适的录用,裴旻自己解决了。

    至于王翰他本有相投之意,而今的裴旻可是一代文宗。

    不但诗词婉约大气,更做出了不逊于《劝学》、《出师表》这类的千古文章。对于王翰这样的饱学之士,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在王维的劝说下,王翰亦同意了成为裴旻幕府中的一员。

    看着张九龄、王昌龄、王维、王之涣、王翰这样豪华的阵容,裴旻觉得自己完全不用为河西的文治担忧了。

    儒学是一门包容性很强,同化性很重的学说,裴旻有心以儒学更好的控制河西,逐渐感染西域,乃至草原异族甚至阿拉伯、拜占庭帝国,一方面将大唐的伟大文化传播出去,另一方面可能的话他不介意将大唐的领地扩展到欧非大陆,先一步让他们感受到儒家的精髓,能够方便很多事情。

    有如此庞大的文学阵容,裴旻真不信无法提升河西的整体的文化水平。

    至于高适,裴旻依旧如历史他发展的一般,将他引导向军略,提高他的军事素养,成为他的军事参谋。

    回到了姑臧,裴旻立刻与张九龄、李林甫、王昌龄、颜杲卿、王维、王之涣、王翰等谋臣商议提高河西唐文化,巩固大唐在百姓心底的地位。

    张九龄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备案,首先道:“开办学堂是一本万利的做法,理应首当其冲。原本可能出现教书先生不好找,现在完全无需担心。经过此次集会,相信会有不少人投入教化事业。”

    裴旻正容道:“教育理应从孩子抓起,这点必须尽快处理!府库里应该还有不少钱吧……”

    张九龄笑应道:“这个国公放心,府库银钱充裕,还有诸多大商表示愿意配合响应国公的一切政策,需要他们出钱出力的尽管说。”

    裴旻也知道跟陇右的财政吃紧比起来,现在自己就是一个暴发户。

    凉州七里十万家,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作为大唐第三经济中心,凉州每月收得的赋税是一笔极其可观的数字。凉州一州的赋税,几乎能与陇右十二州相比。

    依照规矩,赋税的大头将会上缴给朝廷,小头由地方自由分配。即便是小头,也是不小的数额。

    裴旻如今作为河西按察使,无权管账,但是使用的权力却是有的。

    至于商贾豪绅资助,这是古来皆有的惯例。

    一方面能够提升他们的影响力,一方面所在的家乡越富饶发达,他们自身的得利也就越多。彼此的合作,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裴旻开陇山修乌鞘岭让凉州的大商赚的盆满钵满。

    能够当得大商这个称呼的,都不是愚蠢之辈。

    面对裴旻这样的人物,他们焉能不巴结?

    出资造几所学堂,于他们而言,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裴旻道:“每一个县至少两个学堂。两个学堂的布局位置也要合理,方便县里的每一个学生。学堂要普及至每一个地域,不论多偏远都要保证县里有学堂。同时奖励开私塾的士人,地方官府给予配合。对了,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只是文化,还要培养他们的品德,进行伦理教育。”

    他突然想到了《三字经》,《三字经》成于什么时候,他是不记得了,至少不是现在,来到唐朝这么多年,从未见过类似的书籍。

    这个时代的启蒙书籍是《六甲》,并不是什么身怀六甲之类的,而是甲、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