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明不南渡-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雪橇是什么?”

    “雪橇,就和咱们得马车差不多。”

    “可是马车用马拉,牛车用牛拉,为什么不叫狗车呢?”

    “呃。”朱慈挠了挠脸。

    世界地图让昭仁一下痴迷起来,指着问东问西,但凡有问题,朱慈都会一一解答,回答不上来的,也能编出来解答。

    而正在给昭仁上地理课的朱慈,亦是也是抱着一颗好奇心,去仔细的打量着这一张,史上最早的世界全图。

    通常来说,主流的观点认为这地图是由利玛窦编纂完成献给万历皇帝。

    但实际上……这地图基本在明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时期就已经定型。

    地图上许多标识都可以作证。

    在西班牙所在的位置上还有“去中国八万里,自古不通,今相通近七十余载云”等字。

    而根据马可波罗入中国计算,七十余年后,正是郑和下西洋时期。

    在地图上的教皇所在地标注在了法国,这是明初时候的事情,明末的时候,教皇已然搬家到了意大利。

    作为一个坚定的传教士,如果利玛窦懂地理,并且亲自编纂的话,显然不会犯这种巨大的政治性错误。

    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要么是利玛窦根本不懂地理,只是为了迎合明朝内部西学东渐的风气,进行的外交活动罢了。

    要么是这图根本就和利玛窦没半毛钱关系。

    不过前一种的可能性大一些。

    和汤若望一样,利玛窦来中国的本质原因,是为了传教,但活生生的被大明掰弯成了科学工作者。

    说理都没地方说理,要是对大明人说,俺什么都不会,就是个神棍,第二天就会被丧心病狂的大明官员摁到大海里喂鱼。

    所以作为一个外国人,想要在大明混,不懂科学也要装作一副很懂的样子。

    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打压大明的科学成就,将坤舆万国全图算在利玛窦头上,真不合适。

    这是郑和几次下西洋后的成果,甚至于说,图上所标注的澳洲,美洲如此的详细,谁敢说这是欧洲人发现的。

    就是大明发现的,根据谁发现谁拥有的选择,澳洲美洲都应该是大明神圣不可侵犯的殖民地。

    当朱慈和昭仁一起赏玩着世界地图的时候,朱慈的内心,突然觉得有种念头在蠢蠢欲动。

    在他的有生之年,待天下平定之后,又能否将大明的版图推进的更广?

    不过,这似乎并不容易。

    首先是国力的问题,继而是观念的问题,体制,以及等等各方面的陈旧的思想,束缚着汉人王朝开疆扩土的精神。

    如果,没有大的变革。

    这一切不过痴心妄想而已。

    大明需要一次由内而外,自下到上的转变。

    朱慈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穿越者,而是还是不带系统的穿越者,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那就是远比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更加了解这个世界。

    一个国家,乃是亿万人民思想聚合体,转变一个国家,则是转变一个国家所有臣民的思想。

    老一辈的人,思想已经定型。

    你去跟那些读书人讲变革,讲创新,那实在没有任何意义。

    你去跟那些脸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的老百姓去,讲封建迷信不可信,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他们也不会鸟你。

    或许只要保证住汉人江山不动,随着逐渐的西学东渐,并不会发生近代的屈辱,不过对于朱慈来说,那都是之后的事情了。

    是不是应该在有生之年,干一些穿越者应该干的事情。

    首先便是要从教育下手。

    孩子是一张白纸,也是人格形成的最初阶段,基本在这个时期所受到的教育,决定了他以后几十年的性格和走向。

    良好的教育和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优秀的人才。

    不良的教育和不良的环境,则是给社会生产了一个垃圾。

    所以说,如果想要颠覆整个大明,颠覆整个封建王朝陈旧的思想。

    靠不断地清洗,只能解决短暂的矛盾,只能保证帝国暂时的一统,但等到他百年之后,随着没有更加强势皇帝的出现。

    所谓的帝国,早晚还会因为这种或者那样的原因分崩离析。

    而到了那个时候,即使女真被消灭了,还会有男真,女假,修真等乱七八糟的种族重新踩在大明的头上。

    更加彻底的转变……只能依靠一种方法。

    那边是教育。

    从娃娃开始的教育,昭仁是一方面,朱慈自然不想让她长大后只能成为男人的附庸。

    同时,还要让更多的人,接受到新的思想,成为推动大明前进的动力。

    将那些陈旧的老一辈,拍死在沙滩上。

 第二百八十章 南京

    开始时候,迫不得已只能依靠武力强行维护大明统续。

    当表面上已经渡劫了之后,现在则需要用治本的方法,来为大明逐渐煨火续命。

    利用教育的手段,培养出朱慈需要的人才。

    同时,因为知识阶层基本都是酸腐大儒,想要彻底向这个阶层宣战,并且毫不留情的清洗,则考虑以新的阶层替代。

    那便是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后,新生的知识分子。

    中国古代的王朝,最多不过东西二周八百年,但实际上有一个王朝统治了中国两千年之久。

    孔家王朝经历了多少历史兴衰,却仍然屹立不倒,五胡乱华,蒙古鞑清,完全无法将其动摇。

    如果说紫禁城是最为庞大的宫殿群,那么处于曲阜的孔家大院,基本上是仅次于豪华宫殿。

    先不论儒学的合不合理,孔家王朝之所以能存在数千年之久而不倒,成为华夏的势力操控者,说明了一点。

    武力永远只是暂时的,只有思想才是永恒的。

    只有成为一个能让大家伙都认可的圣人,并被顶礼膜拜的供奉起来,大明想要传万世,并非不可能。

    实际上儒家并非一无是处,最为精粹的是忠君爱国的思想,实在是每一个王朝最需要这个思想,也,才被各大王朝推崇成为国教。

    好的东西需要保留,阻碍前进的落伍思想则需要抹除。

    综合起来,便是需要让新的知识分子阶层,推崇新的学说和思想。

    要想做到这一切,首先要继续去折腾文官们。

    “招方以智来。”

    ……

    另一方面。

    南京的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永王和定王已经被抵达了南京,猴急的东林党人,很快把璐王撸了下来,换一个更具有说服力的人充当傀儡。

    永王……被称帝,以明年为明光元年。

    一大串仪式之后,懵逼的永王就发现自己当了皇帝。

    按理说,即使推人当皇帝,按照伦序,周皇后的亲子,定王应该更加适合称帝。

    但是……在了解了二王之后,文臣们发现,定王虽然年长,但却十分刚强的不太配合,相比而言,永王那软弱怕事的性格,实在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所谓的伦理道德,只是文官们表面上的遮羞布而已,在真正的利益面前,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其撕碎。

    北边的消息,逐渐的传到南京,让张慎言等人坐立不安。

    二刘的覆灭,让他们早已吓破了胆,对北伐的事情基本彻底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如果不能纠集更强大的武力阵容,北伐还是不要痴心妄想了。

    鞑清入关对他们来说是好事。

    他们本来还心里期盼着鞑清直接把辽宁皇帝撸穿,若是辽宁皇帝一死,或者跑到南边,哪怕他再英明神武,也挡不住他们这群老阴b。

    不过那鞑子竟然如此不争气,在辽东跟开了挂一样,把明军打的抬不起头,这一入关,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清虏竟也败在了逆子手中。”

    “清虏不过尔耳罢了,若不是当初那几个蠢货养寇自重,为了盘剥辽饷,不尽力剿贼,清虏又如何在辽东猖獗。”钱谦益说道。

    这样的话,或许只能找到些许安慰,如今的局面有些尴尬。

    本以为振臂一呼,派兵北伐,可以妥妥的将那辽宁皇帝扼杀,不过接连的失败,让他们实在难以继续保持着自信。

    不过现在,似乎有些骑虎难下,这反的已经很明显了,这个时候,似乎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

    左良玉是他们最后的依仗,如今南京也只有左良玉一个军阀而已。

    也就是说,他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左良玉手中而已。

    北边的消息传来不久之后,左良玉就上书,吵着要封王。

    趁火打劫。

    毫无疑问,左良玉也并非傻子,虽然他内心倾向于东林党,但这并不妨碍他想着为自己捞取利益。

    那就是成为大明的异姓王爷。

    当初二刘还在的时候,他们也想要封王,不过那个时候,南京军鼎盛,还不至于沦落到放弃祖制,封外人为王的地步。

    不过现在,似乎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如果失去了左良玉的依仗,那就不是面子的问题,那将是性命的问题。

    “封其为宁南王吧。”二字王比国公高一等,比一字王低一等,但也是第一次敕封给了非朱姓的活人。

    想来也足以暂时安抚左良玉,将其捆绑在南京的大车上。

    不过,如果这样继续等死的话,也不是事情。

    张慎言和钱谦益觉得应该做些更充足的准备。

    “郑芝龙那边还没回应么?”

    南边的大军阀,除了左良玉之外,便是福建的郑芝龙,在二刘覆灭之后,他们需要更多的武力,来支持南京政府的权威。

    所以想尽办法的和各地的军阀联络,收纳,这是自然而然的。

    “郑芝龙那边还没回应。”

    “莫非,他心向着逆子?”

    “那倒不至于,郑芝龙不过是个水寇罢了,那懂得忠孝之道,怕是想着在福建观望,不愿太早的表明态度,如果当初咱们北伐成功,绞杀了逆子,他或许早已纳表归服了。”

    “是。”其他人都认可这样的说法,纷纷点头。

    “但如今如果福临不愿归服于南京,只靠着左良玉恐怕。”

    “牧斋先生,听说郑芝龙的儿子拜学于您,那么是不是……”

    “你是说郑森啊。”

    ……

    钱谦益也在为南京的事情竭尽全力。

    当他们决定想尽一切办法拉郑芝龙下水后,钱谦益便通过他的力量来影响局面。

    郑芝龙对自己的儿子郑森很好的,让他拜钱谦益为师。

    也因为此,郑森一直生活在南京。

    这个时候,钱谦益将郑森找来。和他商议此事。

    “如今国中局面危难,汝父在福建亦不可能置身事外,此事本与你无关,然为师教你数月,你也应该明白,身为国之臣民,当以国家为先。”

    “学生自然省的。”郑森低声道。

    “所以,你可愿意回福建,劝说汝父,为国出力气?”

 第二百八十一章 动荡不安

    “家父既以投效朝廷,自然当为国出力。学生身为明人,亦当以大明为先,国家有难又怎能推辞?”郑森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仿佛对于钱谦益单独找他的原因已然了然于胸,更是对自己该如何回复钱谦益也有所准备。

    钱谦益听到郑森的回答,心里稍微松了一口气,若是郑森的态度是倾向于南京,那么让郑芝龙更加明确的支持南京,也有了更大的希望。

    只是郑森接下来的话,却不由的让钱谦益皱起了眉头。

    “但是先生,心中又可有国否?”

    郑森直言不讳的诘问道。

    直到这个时候,钱谦益才明白,郑森所谓的为国出力,并不是为他们南京的这个国。

    他们南京仍然称自己为大明,但北京又何尝不是,并且在实际的正统上,北京那边才是直系。

    似乎远比他们更有说服力,就比方说,在南京的内部,就很不安分,因为他们得势而自愿去职的官员,很多很多,史可法,黄宗曦等人,宁愿放弃高官厚禄,也不愿意参与拥立新皇的行为。

    钱谦益自认为,自己也算是为了国家,逆子皇帝统治大明的话,不但有悖于孝道为人所不齿,并且为人暴虐,膳杀忠良。

    如果承认这样的皇帝,大明二百余年的基业,都讲毁于一旦。

    这也是他们东林党人敢冒天下之大不违于暴君抗争的原因。

    但是钱谦益也不傻,郑森的诘问实际上已经很明确的表明了他的态度。

    他口中的国,并非指的是南京的大明,他更倾向于北京……

    想到此,钱谦益不由的捏了捏拳头,旋尔又松了下来。“这么说,你是想着助纣为虐么?”

    “学生只恨不在北京,无法为国建功立业,又何来助纣为虐?”

    “如今圣上功高垂世,内平贼寇,外服鞑虏,天下已有咸服之兆,先生又为何操动兵戈,令百姓困苦?”

    郑森平时笑不露齿,很少有太多的活动,但钱谦益似乎还真小看了他。

    不但说起话来不卑不亢,并且胆子还挺大,这里怎么说也是南京,他竟然敢如此旗帜鲜明的表达自己的立场,就真的不信将其治罪下狱?

    不过,那毕竟是下策。

    “逆子暴虐,不忠不孝,人人得而诛之,若天下臣服,则伦理不服,我等身为国士,又怎能坐视不管?”

    “所以先生便趁着清虏入关,助为羽翼,毁我家园?”

    钱谦益有些恼火。“清虏为祸,天下贼寇并起,实乃逆子残暴,不修德政所至!”

    “那么请问先生,崇祯皇帝可修德政?”

    “那是自然。”崇祯至少没如今的辽宁皇帝暴虐,而且得位很正,在他们眼里,自然要比辽宁皇帝好的多。

    “但崇祯之时,天下又是否安稳?”

    郑森完全没有所谓的师生之念,毫不保留的怼了起来。

    这让钱谦益想起了辽宁皇帝,这种完全不把纲常当一会事的人,倒和辽宁皇帝还真是一路人,现在他敢当着面违背作为老师的意思,他日便有可能违背自己的父亲。

    简直太放肆了。

    钱谦益,有种想把茶壶呼到郑森脸上的想法。

    “我没你这样的学生。”

    这种人,说是师从于他大名顶顶的钱谦益,都觉得丢不起这个人。

    这段日子以来,大明内部的纷争,郑森也是看在眼中。

    天下风起云涌。

    内有农民军为寇,李自成兵围北京。

    外有鞑虏为祸,多尔衮攻入中原。

    以至于现在,东林党人举兵为叛。

    郑森虽然只是个廪膳生,既没有政治影响,也没有实际的军权。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对目前的局面有着自己的思考。

    实际上,郑森的思维很难受到其他人的影响,简而言之,郑森的性格偏向于固执。

    尤其在大是大非面前,郑森哪怕是宁愿和父亲的想法相左,也丝毫不会动摇他的决心。

    钱谦益的确是他的恩师,大概在年初的时候,拜他为师,读书学习。

    虽说如此,那还远远无法左右他的想法。

    尤其是亲眼看到,东林党在南京搞出来的闹剧,他实在不明白,这些表面上把忠君爱国看的如此之重的鸿学大儒,竟然会干出此等悖逆反叛之事。

    但不管怎么样,郑森是不打算和他们沆瀣一气,如果有可能必须要和他们划清界限,又是是作为叛首的钱谦益,原本还倾慕于他的德学,但在这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