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6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卦党们又一次胜利了!

    但,他们没有证据,他们的声音注定要被埋葬,而且,他们知道的也不是真相。

    只是接近真相!

    当然,史书上的记载,偶尔也会暴露出真相和事实。

    譬如,后来太史公著史记,就不小心在《外戚世家》里就写漏了:代王王后先后生四男,及代王更立,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注意是先后病死,而且是太宗来到长安在长安先后病死的。

    他们为什么会先后病死?

    还有,那位代王的王后,哪里去了?

    她姓什么叫什么?

    她的儿子们叫什么?

    死因是什么?

    史书上一个字也没有!

    这段历史,毫无疑问,是被强权,而且是强大的连皇帝都要低头的强权强行从历史长河中截取出来,然后抹杀掉了的。

    她们的名字,永无人知晓,她们的故事,随风消逝。

    但,在唯有皇帝能接触到的,深藏在未央宫深处,被严格保护和保密的一间密室里。

    堆满了这些被抹去和抹杀的历史。

    其中,有着韩信之死的真相,有着彭越被诛的事实,还有着完整的高帝起居录、孝惠起居录以及吕后起居录。

    自然,也有有关这段历史的真相。

    刘彻的四个伯父,不是病死。

    而是被毒杀!

    下毒的人,就是眼前的这个老将军冯敬。

    而且是他亲手将毒酒,灌入四位王子的喉咙里,看着他们咽气的!

    但,他们的父亲,刘彻的祖父,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

    因为,这就是代价。

    即位为帝的代价!

    因为,那四个儿子的母亲,姓吕!

    吕后当年,为了永葆吕氏富贵,于是,推行了刘吕联姻。也就是所谓的‘吕氏有女,不以他配,而适刘氏。’

    所有的诸侯王的正妃,都是吕氏!

    代王刘恒,自也不例外!

    而当代王要变成天子。

    那么,王后和王后的儿子,就不能留下,必须去死!

    这就是为什么,史书上会记载,太宗孝文皇帝,在代国,听说了大臣们推举他为帝,却犹豫,却迟疑,没有马上启程的缘故。

    根本不是担心局势。

    而是……

    诸侯大臣的条件是——王后及王后子,皆不得留!

    冯敬作为亲自下毒毒死了太宗皇帝四个儿子的人,哪怕他只是个执行者,真正的命令,是陈平周勃灌婴等巨头所下。

    但他也因此被牵连。

    在陈平病故,灌婴逝世,而周勃被驱逐甚至下狱后。

    他的御史大夫,自然也要罢免。

    不止被罢免,还要被长期排斥在决策圈之外。

    一个大臣,连皇子都敢毒杀。

    就问皇帝怕不怕,心里面发不发毛!?

    皇帝在这样的大臣面前,当然会感到恐惧,也当然会心里发毛。

    但,这些都是陈年往事了。

    当年,联合起来诛灭了吕氏集团,控制了天下的诸侯大臣贵族联盟,也早已经支离破碎,所有的巨头,全都死了。

    留下的不过是三五只小猫小狗。

    他们再也构不成对皇权的威胁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刘彻知道,眼前的这对父子,在曾经的历史上,成为了英雄,为了对抗匈奴入侵,保护百姓,捐出了自己的生命。

    冯敬也是历史上整个汉匈战争中,汉室战死的最高等级的军官。

    而他的儿子,现在刘彻眼前这个年纪不过二十四五岁的冯勇,更是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

    他一个人,在雁门关的城门口,阻挡了匈奴铁骑整整一刻钟。

    让匈奴骑兵,根本无法越过他的屏障。

    从而使得雁门百姓,能够有序撤离。

    他一个人,至少挽救了数百人的命运!

    这是西汉版的许褚、典韦。

    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强大武力。

    现在,汉室自然不需要再担心雁门关的问题了。

    马邑之战后,匈奴人大概再也没有勇气敢走马邑、雁门这一条线了。

    而且,汉室也已经从战略防守,转向战略进攻。

    刘彻觉得以冯勇的勇气和武力,应当成为他的一柄利剑,为他攻取单于庭。

    至于,他老爹曾经的黑历史?

    刘彻和他的父亲以及祖父,连当年下令之人的后代,也能包容和使用。

    区区一个执行者,又算的了什么?

    再说了……

    换个角度想想的话,假如冯敬没有毒死那四位伯父,那刘彻还能坐在这里吗?

    讲道理的话,其实刘彻还应该感谢他。

    这虽然听上去很残酷,很残忍。

    但,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皇室内部倾轧的残酷!

    比起那四位伯父。

    少帝兄弟的死状,那才叫惨!

    他们被夏侯婴砍成了肉泥!

    杀了人,还要说他们‘非刘氏子’,是野种!

    年轻的冯勇,自然根本不知道自己家的这些黑历史,他的长辈也永远不会跟他说。

    这些秘密,注定要随着老臣们的消亡,而永远被抹去。

    冯勇兴高采烈站起来,然后,规规矩矩的跟着剧孟,站到刘彻阶前的台阶上。

    他高大的身材,强壮的体魄,足以让他哪怕在肌肉男成群的侍从官群里,也显得鹤立鸡群。

    刘彻也非常满意。

    这么一个保镖,哪怕是体型也足以震慑许多人了。

    更何况,他的武力值,还是冠绝三军的。

    是真正的百人敌!

    再过二十年,当卫青霍去病横空出世时,他也依然年富力强,可以作为前辈或者助手,帮助那两位天之骄子更好更快的走上他们应该走的道路。

    想着卫青霍去病,刘彻在心里算了一下。

    现在的卫青,应该已经有八岁左右了。

    大抵在平阳县开始了他多苦多难,但却奠定了他性格的放羊生涯。

    讲道理的话,其实,再过个两三年,就可以找个借口,将他弄来长安,送去武苑培养了。

    “就用遴选武士和卫士的借口吧……”

    这样想着的时候,殿门外传来了脚步声。

    少府卿刘舍与楼船将军徐悍,带着各自的属官,走了进来。

    而墨家现在的钜子杨毅也带着两个墨者,赤脚走近殿中。

    众人来到刘彻面前,恭身一拜,道:“臣少府令舍、臣楼船将军悍,臣墨苑令毅,奉诏前来,请陛下训示!”

    刘彻站起身来,拍拍手,对左右吩咐:“将北河地图取来!”

    “诺!”立刻有尚书郎领命。

    不久后,就捧着一副绘制在帛书上的地图走了出来。

    这是汉匈和亲协议的产物。

    因为汉匈新的和亲协议规定,匈奴必须允许汉室官员进入匈奴国内,清查各部族的汉人奴隶。

    这使得汉室的使者和官员能够深入之前不能深入的地区,绘制出当地的地理地貌和山川河流的走向。

    北河、梓岭以及高阙还有阴山等地的详细情况,因此被绘制出来。

    未来一两年,借着这个机会。

    汉室还可能绘制出祁连山、胭脂山、昆仑山甚至是狼居胥山的地图。

    甚至标注出匈奴单于庭的迁徙路线!

    如此简单而轻松的就能获得这些情报。

    这让刘彻也有些意外。

    不过,既然匈奴人这么大意,那,刘彻不好好的利用好这个机会,抓紧时间,抢在汉匈全面战争前,绘制出更多的地图,查清楚更多的地理地貌,那他就太对不起匈奴人送的这份礼物了!

    北河的地图,被打开,坦露在众人面前。

    这副地图绘制的非常详细。

    详细到了,连那里的水比较深,那里的水流流速比较快,都标识了出来。

    这要多亏了匈奴奸且渠且雕难,还有那些被利益和钱收买了的休屠部族和浑邪部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水。

    在其他地方,估计再想绘制出这样详细的地图,已经不可能了。

    “请诸卿来此,就是想请诸卿根据此图及其情报,想出一个能在北河之上架设浮桥的最佳办法,并且选定最佳的浮桥架设地点!”刘彻说道:“卿等都是这方面的行家,请在三日内,拿出具体的措施和办法,然后报告给丞相!另外,墨家请根据当前的浮桥之法,尽力改良和改进浮桥,使之更便捷更坚固!”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九百六十节 匈奴的狂欢

    夏天,行将结束。

    杭爱山脚下的一个庞大的匈奴部族,正在准备迁徙。

    匈奴帝国,扩张至今,幅员数万里。

    但其本部,属于匈奴的主力和骨干,却其实一直是生活和活跃在一片特定的地区。

    从地理上看,匈奴的本部,其实是生活在一个大盘地之中。

    这个盘地,周围都有山脉围绕。

    东方是兴安岭,东北有肯特山,南有阴山、贺兰山,西有金山(阿尔泰山),西北则是唐努山。

    唐努山略取东西走向,然后折向东南,延长地段,名为杭爱山脉。

    杭爱山脉隆起在蒙古高原的西北部。

    在杭爱山的脚下,就是匈奴左贤王的夏秋驻谒所。

    此时,荒漠还没有席卷整个蒙古高原。

    这里的气候也依然温暖湿润。

    夏天的雨季降雨,又给这个草原的牧场,带来了生命的勃发。

    但气温却在夏末之时,悄然下降到了十几度。

    气温的变化,告诉匈奴人,是时候离开这里,前往更温暖的南方了。

    对匈奴人来说,他们已经适应了八月飞雪,九月气温零下,到了十月,积雪厚达数尺的极端气候。

    一般来说,匈奴部族,会在夏季来到蒙古高原的北部和西部,而在秋冬回到南方的幕南。

    这也是为什么,汉室记载的全部匈奴入侵,都发生在冬天的原因之一。

    因为春夏两季,他们的人民和牲畜,都在北方。

    当然,这是以前。

    现在,随着匈奴帝国的触角,向西方延伸。

    许多幕北部族和西方部族,会选择在后世的准格尔盆地过冬。

    那里更安全,也更温暖,而且,能获得更充分的物质和财富。

    特别是在马邑之战后,大量的匈奴西方部族和幕北部族,都不想再回南方那个伤心之地了。

    那里,既有着可怕的汉骑和强大的汉天子,而且,经济上也不划算。

    回归南方要跨越戈壁大漠,也就是匈奴人所称的瀚海。

    但左贤王的本部作为匈奴最正统也是最强大的部族,却必须回归自己在阴山脚下,河套平原的祖地。

    那里是匈奴的发祥地,也是冒顿单于鸣镝之处。

    “伟大的屠奢!”呼衍当屠带着十几个匈奴武士,来到正在骑羊玩耍的匈奴左贤王于单面前,单膝下跪:“我们该走了,大单于在居延泽等我们!”

    “父单于凯旋了?”于单抬起看着迎面走来的呼衍当屠。

    “是的,屠奢!”呼衍当屠说道:“此番我大匈奴大捷,破大宛全国,获其全部人口,尽为大匈奴之奴!”

    “黄金白银,美酒粮食,无数!”

    说着这话的时候,呼衍当屠鼻孔里面都在喷气。

    此番远征,他没有参加。

    而是带着忠诚可靠的单于卫队,在此保护年幼脆弱的左贤王,匈奴帝国现在唯一的宗种血脉。

    于单太小了,也太脆弱了。

    在现在这个复杂的环境里,极有可能被害。

    过去的教训告诉匈奴人。

    百分之六十的王室宗种无法活到成年。

    疾病、意外、暗杀,都可能让其丧命。

    而在现在,左贤王最危险的敌人,就是那些或明或暗的,对他充满了敌意的挛鞮氏本部的成员。

    于单闻言,高兴的说道:“真的吗?太好了!”

    于是,在呼衍当屠的保护下,整个匈奴左贤王本部,五万邑落,随着左贤王的狼头战旗,浩浩荡荡,向着南方迁徙。

    这条迁徙之路,匈奴人已经走了几百年。

    他们要穿越划分幕南和幕北的瀚海,进入靠近长城的幕南地区。

    这是一段危险和艰难的旅途。

    好在,这支迁徙队伍足够强大。

    足足五万匈奴本部骑兵的保护,足以使得一切外敌,都退避三舍。

    但,危险,并不仅仅来外部,更多的时候,会来自内部。

    所以,呼衍当屠的主要职责,就是盯住那些蠢蠢欲动的挛鞮氏的男性。

    那些虎视眈眈的旁支!

    多亏了他的坐镇和保护,于单才能度过军臣远征后的这个危险的夏季,并且能活着见到自己的父亲。

    经过半个月的旅途后,这支迁徙队伍,驱赶着上百万的牲畜,穿过了茫茫瀚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里水草丰盛,秋高气爽。

    暖风徐徐吹来,虽然带着些许的沙子,打的人的脸有些疼。

    但空气之中,却充满了水汽和青草的芳香。

    居延泽,已然在望。

    甚至,远方的平原上,还有些星星落落的粟米田和麦田。

    当然,这些粟米田的存在,并不是说,匈奴人现在就已经学会农耕了。

    在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游牧民族都会在有空的时候,找块地,放把火,然后丢点种子。

    这是最原始的农耕方式。

    也就是所谓的刀耕火种。

    只管播种,而不管料理。

    等到收获的时候,匈奴人就会回来。

    这些粟米和麦子,是左贤王本部今年春天的时候洒下的种子。

    现在,已经可以收获了。

    这些收获的粮食,将成为匈奴人过冬的可靠口粮。

    所以,现在,一些匈奴部族已经开始转向农耕了。

    在西域,姑射王和狐涉王的部族,就是这样。

    但,他们并不是自己种田,而是驱使西域王国的百姓和奴隶耕作。

    这种方式,被匈奴人称为骑田。

    但,无论是随手播种子,还是驱使它人耕作。

    匈奴的粮食缺口依然非常大。

    它依然依靠着从汉室进口粮食来满足自己的人民的维生素的补充。

    所以,自平城之战至今,汉匈之间,尽管屡屡交恶,屡屡大战,但最终都要议和。

    议和的主要驱动力,就是粮食、食盐、茶叶。

    甚至,曾经发生过,两国打的昏天暗地了。

    但战场一侧的榷市,匈奴骑兵却秋毫无犯的夸张之事。

    当左贤王的本部狼头旗出现在地平线时。

    另一侧的一个匈奴部族,立刻就被动员起来。

    部族的贵族,带着人民,推着一辆辆的平板车——这是一种由两个轮子带动的原始简单的大车,也是匈奴最主要的运输工具。

    在实际上而言,所有的匈奴部族,都严重依赖森林。

    因为,他们需要森林的树木,来制造各种器械,也需要森林的野兽,为他们提供额外的食物,更需要森林的遮蔽来保护他们的安全。

    甚至,森林还是匈奴人最重要的军火库——几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匈奴武器,尤其是弓箭和箭矢,现在都是产自森林。

    所以,史书上,匈奴人对所有的山脉,都非常重视。

    他们很多时候宁愿放弃那些牧场,也要誓死保卫自己的山脉。

    此刻,这个部族的贵族和人民,推着这些从附近山上伐木制造的平板车,车上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