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要做皇帝-第9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四百六十八节 细柳兽

    许九回到家里,久久不能平静。

    他的所有诉求,都被驳回了。

    但他却不得不上路。

    元德七年夏五月甲子,刘彻正式下诏,拜宋子侯许九为安东都护府都督,假节钺、都督安东境内大小事宜。

    以绣衣卫都尉王温舒为安东都护府绣衣卫都指挥使,全责安东境内监察之事。

    拜渔阳郡郡守领燕国中尉事李广为广武候,食邑两千五百户,拜为护濊将军。

    任命尚书左仆射郑当时为安东都护府屯垦大使,假节、全权处置屯垦团大小事务。

    封安东都护府都督薄世为新化候,食邑五千户,拜为京兆尹、长安护军使,秩比中两千石。

    同时,升仁川港楼船都尉徐季为元海都督,总督朝鲜海峡、东海、黄海、渤海大小事务,掌握全部的朝鲜半岛的舰船,并且第一次在仁川港设置了一个名为‘海关’的衙门,由主爵都尉衙门控制,所有进出仁川港的商船、民船,都必须向‘海关’报备、交税,不然就可以禁止其入港,甚至扣押船舶。

    宋子侯许九受诏,与新任的安东都护府绣衣卫都指挥使王温舒一同踏上了前往安东的道路。

    他们先是花了一个月时间,从关中经雒阳、荥阳,然后顺河而下,从淮河抵达齐国的胶东港。

    然后在胶东港乘坐楼船,前往安东。

    一路上,风浪颠簸,许九和王温舒都被搞得上吐下泻,几乎都要怀疑自己会死在船上。

    但好在,半个月后两人就习惯了这样的旅途。

    而安东都护府的陆地,也渐渐在望了。

    …………………………………………

    与此同时,另一艘楼船,则运载着数十个犯官、游侠和罪犯,颠簸在夏季的元海之中。

    方胜趴在船舱里,看着在波涛之中,如同一片飘萍一般的楼船,叹了口气道:“吾从未知,海疆之险竟至于斯!”

    他的家人,则都忐忑不安的围坐在他身边。

    在两个月前,方家还是长安城之中人人羡慕的官宦世家,自三十年前,方家就一直富贵不衰。

    但哪曾想,长安改造一案,就让方氏瞬间从天堂跌落到地狱。

    但方家人不敢埋怨,更不敢怨怼。

    因为,他们知道,其实他们的下场已经算好了。

    至少,一家人还在一起。

    至少,他们还被准许可以携带二十万钱的家訾离开。

    至少,虽然名为流放,但其实一路上,还颇受照顾。

    甚至,他们可以被准许在这楼船之中自由活动,这可比其他一起被押送的人幸运多了。

    当然,方胜现在也明白,这是为何了。

    安东都护府西北都尉,隆虑候陈嬌需要他的造船才能,所以特地向天子要来了他这个人。

    “方先生,还有半天就可以抵达承恩岛了!您要不要出来看看风景?说不定,还能见到捕鲸盛况呢!”此时,船舱外传来一个低沉的男声。

    方胜闻言,连忙上前,打开船舱,对那人拜道:“校尉相邀,敢不从命?”

    这一路上,多亏这个名为张戎的楼船校尉照顾,不然他和他的家人,怕是要受罪!

    跟着张戎走到甲板上,方胜依然有些不适应这海况。

    毕竟,相比于人类目前所建造的最大的舰船——福船而言,这大海的波涛,依然是不可抗拒的力量!

    汉室自元德四年开始量产福船及其各种改进型以来,已经有十余艘福船沉入大海。

    其中多数是因为波涛颠簸,舰船倾覆。

    作为曾经参与过舰船设计的官员,方胜知道,这是因为福船在设计上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陷。

    毕竟,汉室从前,从未建造和设计过用于海洋航行的船舶。

    所以,只考虑到了稳固性,却没有去考虑大海情况的复杂程度,尤其是缺乏抗风浪和抗颠簸的设计。

    所以,后续的福船和捕鲸船,都经过了针对性的调整。

    譬如,如今大部分舰船都加装了类似鱼鳍一样的装置以及专门用来减少摇摆的水舱,来平衡舰船,适应风浪。

    在经过这样的改进后,船只的安全性大大增强,如今便是楼船这样的老式船舶,在经过加装这种装置后,船舶在波涛之中的颠簸度大大减小,抗风浪性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而这减摇的平衡水舱的设计,方胜也曾贡献过一些力量。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方胜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感慨道:“海疆广大啊……也不知这大海究竟有多宽……”

    张戎闻言,也是感慨了一声,道:“去年,都尉曾经令一支舰队,向西远航了一千里,舰队回来后报告:大海无边无际,不见陆地……”

    “为何不走得更远?”方胜疑惑道。

    “因为再远就要迷路了啊……”张戎说道:“海中无边无际,没有参照物,若远航太远,舰船容易丧失方向,迷失方位……曾经有捕鲸船,在海中航行数日,偏离航道,竟找不到归路,只能在茫茫大海之中随波逐流,所幸其有天倦,最终得到一群细柳鲸的救助,跟随细柳鲸,终于在粮水皆尽之前回归了正确航道……”

    “细柳兽?”方胜闻言,奇怪的问道:“那是何兽?”

    “一种黑白相间,颇有灵性的鲸类,因为与细柳营战旗上的食铁兽颇为类似,故名‘细柳兽’……”张戎说道:“如今已到元海,先生应该很快就能看到这些神奇的鲸类了……不过,在下提醒一句,在大海之上,千万莫要伤害任何细柳兽,不然的话,恐怕会有天谴!”

    “天谴?”方胜不太理解:“这细柳兽不是鲸类吗?天子曾诏,嘉许天下人深入多捕,为我诸夏士民食粮,何以独细柳兽不能捕?只是因为它长的像细柳营战旗上的食铁兽?”

    张戎却是谨慎无比,似乎敬畏着什么,连忙道:“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这大海航行的人都知道,若不幸落水,周遭有细柳兽在,那就有很大概率可以活命……”

    “燕蓟之战时,一艘满载军械的楼船在仁川外海一百里左右沉没,全船军民两百余人皆落水,本是必死无疑,幸其附近有十余只细柳兽,得细柳兽之助,最后竟然有百人生还得救!”

    “说出来,先生可能不会相信,这细柳兽,乃是海中虎豹,它们可以捕食这海上和岸边的所有生物,但独独从不冒犯任何汉人,曾有汉家民夫在承恩岛边戏水,一只细柳兽以为是猎物,于是冲上前去,但发现是我汉人,于是欢叫一声折返回了大海……”

    “陆上有虎豹,能食人,但这海中的细柳兽,比虎豹大数十倍,比虎豹更加凶猛,但却从不对我诸夏之民有任何恶意,反而多次救助和帮助我诸夏落水军民……”

    “这岂非乃是天授?神命?”

    说到这里,张戎压低了声音,悄悄的告诉方胜:“先生可知,天子曾经有密诏给陈都尉,密诏之中曾经晓瑜都尉:海中所谓细柳兽,盖虎鲸也,其为我诸夏先烈英灵之转世……”

    方胜听了,却是笑了起来,觉得这大约是以讹传讹。

    英烈转世为海中鲸类,这说出去也得要人信啊!

    张戎看着方胜不相信,连忙说道:“吾起初也不怎么相信,但在海中来往久了,却是不得不信!”

    “怎么说?”

    “先生可知,这细柳兽,极为聪慧,且至情至孝?细柳兽终生侍奉其母,终生听从其母亲之号令,独非忠臣孝子之转世,安能如此?且细柳兽族群兄友弟恭,便是偶有细柳兽残疾、受伤,其族人也会捕食鱼类和鲸类供养其终生……”

    “吾从亲眼看到过一只受伤的细柳兽,为其族人照料和养育……”

    方胜听得目瞪口呆。

    张戎却是接着道:“说出来,您可能不信……如今,西北都尉隆虑候麾下,就有着两群细柳兽,专门为隆虑候的捕鲸船队指引方向,引导捕鲸,其聪慧宛如人类,且有喜怒哀乐……”

    “是以,如今,出海之人,若遇细柳兽,必以鱼虾以酬……”

    说话间,远方的海面,忽然喷出阵阵水柱,数头黑白相间,看上去可爱无比的巨兽浮出海面。

    它们非常拟人化的抬起自己的头颅,露出水面,然后就看到了楼船。

    接着,有巨兽将整个身体腾出水面,其他成员马上仿效,高高跃起,嘴中更是发出一阵阵清脆的叫声,就仿佛人类遇到了自己的老朋友,要打个招呼一样。

    张戎一看,脸上就露出笑容,说道:“先生,这就是细柳兽!”

    同时,楼船上的水手们,也发出了阵阵欢呼声。

    方胜甚至看到,有军官从船舱之中拿出几条硕大的海鱼,这些海鱼是船只在路上捕获的,足足有丈余长,这军官麻利的将这些海鱼用刀子砍断,然后用绳子串起来。

    “这是为何?”方胜问道。

    “此乃酬谢细柳兽……”张戎解释道:“出海之人,最是信奉鬼神,也最是渴望受到先祖与神明庇佑,而若路上遇到细柳兽,这就是最好的兆头!因为有细柳兽之在,必无鲨鱼!且细柳兽还能引导人们捕猎鱼群,危急之时,更可救命!”

    “是以如今,楼船将军下属各舰只以及各方出海者,都以为细柳兽确为英烈之转世!”

    “以鱼肉殇之,既是酬谢,也是祭祀……”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一千四百六十九节 在安东(1)

    很快,楼船就被那一群所谓的‘细柳鲸’或者又叫‘虎鲸’的兽群包围。

    这些巨大的海洋生物,根本就不怕人类。

    甚至于,它们探头探脑的排队浮出船舷一侧,张着嘴巴,就像一群在骚姿弄首,企图讨好主人的歌姬。

    一块块鱼肉被丢到了它们嘴里。

    接着,让方胜这辈子都难以忘怀的事情发生了。

    这些细柳鲸用嘴接住鱼肉后,并未立刻吞下去。

    相反,它们叼着鱼肉,向着远方航去。

    不远处,蔚蓝色的海水之中,一大三小四只细柳鲸浮出了水面。

    这些讨得了鱼肉的细柳鲸,叼着鱼肉,来到这些细柳鲸身边,然后将肉分别喂给它们。

    特别是那头大的细柳鲸,得到了更多关注和照顾。

    方胜亲眼看到,有好几头细柳鲸,在这头巨兽面前撒娇。

    那模样就像汉人家庭里的小孩子,做了一件好事情,在家长面前撒娇和讨好。

    挠了挠头,方胜也只能相信了张戎的说辞。

    这细柳鲸,确实聪明、孝顺。

    而一个孝字,就足以让它们拥有一块免死金牌,受到人们的喜爱。

    因为,对中国来说,一个孝顺的人或者动物,绝对不会是个坏人/坏动物。

    既然不是坏的,那就应该允许它们生活、繁衍,且受到特殊照顾。

    在海上,与这群细柳鲸遭遇后两个时辰,远方的海疆之中,终于出现了陆地的踪影。

    影影绰绰之间,能看到炊烟的踪迹。

    “承恩岛就要到了!”张戎对方胜说道:“先生准备一下罢,可能西北都尉陈公会召见先生也说不定!”

    张戎话语之中,对于陈嬌充满着崇拜和敬仰。

    这让方胜诧异不已。

    陈嬌?在方胜印象之中,不过是个仰仗着父祖遗泽,在长安城里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

    但方胜哪里知道如今,在整个安东地区,陈嬌都是一个标杆,一个榜样。

    他甚至被一些文人士大夫吹捧为‘安东精神’的化身。

    什么叫‘安东精神’?

    既是杂家所推崇的白手起家,披荆斩棘,依靠自己成就事业,光宗耀祖,让天下瞩目。

    总结起来,就是六个字:开拓、努力、进取。

    这很符合安东地区的人民和移民的思想,也很符合在如今环境下的安东人的诉求。

    所以一经抛出,就广受推崇。

    特别是那些加恩封国里的列侯子侄们,就差恨不得跳起来,大讲特讲自己是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在这陌生的安东,冒着风雪和严寒,筚路蓝缕,一点一滴的建设起如今的封国的辛酸和苦楚。

    商人和游侠们就更是如此了。

    一个个天天逢人就说自己如何如何辛苦,如何如何才有的今天,吃了多少苦,克服过多少危险。

    而下层的移民甚至是那些‘派遣工’,对这些说法,无比相信和信服。

    因为杂家和杂家控制的舆论圈,无时无刻不在制造心灵鸡汤,无时不刻不在麻醉和洗脑。

    在这个氛围下,安东上下,无论是移民还是游侠,不管是列侯还是官员,基本都相信,只要自己能够努力工作,认真、踏实、有一定的冒险精神,就必定可以成功,为家人为妻小,建立一个温暖幸福的生活环境。

    因为,杂家在过去数年,熬制了至少数百碗香浓的鸡汤,并成功的将它们灌给了全安东的人民。

    喂人民喝汤的技能点,几乎已经达到了时代所能达到的极限。

    而在这些鸡汤里,味道最浓郁的,莫过于陈嬌的财富神话了。

    安东人人皆知,隆虑候陈嬌的发家史。

    他第一个开拓了倭奴群岛的航行,带来了皮实耐c的倭奴,广受各地欢迎。

    他又第一个带起了捕鲸浪潮。

    如今,在安东,两个最大的产业,分别是捕鲸业和淘金业。

    捕鲸业后来居上,已经隐隐有了赶超淘金业的声势。

    而兴盛的捕鲸业,甚至带动了近海捕捞业的发展。

    许多得不到捕鲸许可的人,开始先从捕鱼开始下手,结果发现,这海中资源还真是无穷无尽。

    只要操作得当,哪怕是捕鱼,一岁也可得数十万甚至百万利益!

    财帛动人心,安东地区的近海捕捞业和远洋捕鲸业由是不断兴盛。

    今年以后,安东地区的渔民数量就可能取代齐鲁地区,成为汉室渔民最多的地区了。

    有超过十万人,如今开始以海为生。

    他们每年可以捕捞数十万石各种鱼获海鲜,并将大量的海鱼干转输内地。

    方胜从前在长安尝到过的各类鱼干之中,绝大部分,都是安东渔民从海洋之中捕捞得来的收获。

    ……………………

    与此同时,仁川港内,许九和王温舒乘坐的楼船,缓缓靠近港口。

    此刻,整个仁川港,都是载歌载舞。

    来自朝鲜王国、真番王国等数个获得了长安册封的藩国国王,带着自己的贵族大臣,恭恭敬敬的排在港口两侧。

    甚至,乌恒王和鲜卑王也派来了使者,带着大量的礼物,静静的等待在一侧。

    但,他们并不能成为今天的主角。

    朝鲜君刘明才是此地的主宰。

    今天的刘明,已经是一个年近二十岁的英武青年,他在去年刚刚做了父亲,他的王后萁氏为他生下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翁主。

    当了父亲后,刘明的气质开始内敛起来。

    他现在已经不再需要韩安国和张羽的指导了。

    在朝鲜为君数年,这个当初还懵懂无知的王子,现在已经成长成为了一个想要在天下的舞台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的诸侯王。

    “都督远来辛苦……”看到许九和王温舒下船,刘明就带着自己的文武大臣迎上前去:“本君已在平壤略备薄酒,为都督接风洗尘……”

    许九连忙迎上前去,拜道:“不敢!有劳朝鲜君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