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宇宙的边缘世界-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起合作,攻克这个问题。”原晧宸沉默许久之后提议道。

    “明白,我们会尽快采取行动的。”安吉丽娜答道。

    原晧宸心里很清楚,如果能够解决材料科技以及工业制造的问题,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安吉丽娜,你们联合基地的其他科学家先尝试设计一个能量转换桥,保留外星科技的核心部件,并利用转换桥将外星科技设备和我们的科技设备连接起来吧。”原晧宸补充说道。

    “好的,如果只是这项任务,我们很快就会完成的。”

    安吉丽娜以及其他项目组成员都明白,这种简单粗笨的取巧方法并花费不了多少时间。

    “这样处理,即使我们暂时无法大量复制这些外星科学技术,至少我们还可以将它作为一个工具来使用。”

    原晧宸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在为不久的将来,发射激光帆微型太空望远镜做准备。

    必要的时候,他可以将人造黑洞系统中的激光发射器运送到宇宙空间站中,并用其发射的强大激光源在太空中为激光帆微型太空望远镜进行加速,并最终将其送到半人马阿尔法星系统。

    这样操做,虽然很繁琐,但是这确实是目前最为可行的方法。

    虽然人造黑洞动力系统也具备将微型太空望远镜加速到接近光速的能力,但在短时间内,地球文明是肯定没有办法完全将其掌握和熟练运用的。

    “微型太空望远镜的发射工作不能等太久,不然黄花菜都凉了!”

    想到这里,原晧宸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真的十分羡慕和敬佩外星博士的文明世界。

    因为,他们的文明世界显然已经掌握了运用黑洞能量的超级科技,而地球文明目前的技术水平却还停留在理论阶段。

    地外文明项目组通过研究和分析推测出:外星博士他们先利用人造黑洞动力系统建造出亚原子级别的微型黑洞,然后再让微型黑洞迸发出的高能伽马射线转换成的电子和正电子对(正电子对属于反物质)等高能粒子,通过电磁场偏转形成一个类似喷射引擎的动力装置。

    所以,他们可以利用亚原子微型黑洞能量源来支持足够长时间的星际旅行,并将宇宙飞船加速达到相对论允许的最高速度……无限趋近于光速。

    和所有天体物理学家一样,原晧宸明白,自然界的终极能量源是黑洞,尤其是能量充足的黑洞。

    基于数十亿倍于太阳的质量,超大质量黑洞可以在遥远的太空成为强大的信标,巨大的引力场能够允许质量与能量发生转换。

    对于宇宙中的超级文明而言,甚至可以制造出如普通电池大小的“黑洞”。

    宇宙超级文明可以通过发射强大的伽马射线激光束形成一个球体辐射,并在自身引力场的作用下进一步聚集能量,最终发生坍缩,从而诞生了一个人造黑洞,这个黑洞可能就像一个电池一样(根据黑洞科学家的计算,一个质量为100万吨的黑洞,甚至可以被束缚在只有一个原子半径的空内)。

    此外,如果某个宇宙超级文明一旦建造出第一个大型的黑洞,他们就有可能使用黑洞的能量来引导能量生产,并形成庞大的子黑洞群作为该文明的能量源。

    但是,要能够高效利用黑洞能量却并不是一件容易。

    黑洞学家曾经设想微型黑洞能量源需要具备一个球形屏蔽场,或许某些宇宙顶级文明,他们甚至可以创造一种超乎人类想象的黑洞能量源启动关闭系统。

    如果能够拥有这样的能量源,那么该宇宙文明几乎与上帝别无二处。

    星际旅行将成为该外星帝国的副产品之一,他们将会得到几乎难以想象的丰富能源,使之可以定居在星系的任何一个地方。

    虽然有些科学家认为以反物质作为量源来对宇宙飞船进行加速,才是恒星际旅行的最佳途径。

    但是,反物质技术和黑洞能量源比较起来却具有很明显的劣势。

    首先,制造反物质的的难度和危险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制造黑洞能量源(目前,我们在高能物理实验室里已经可以通过基本粒子的碰撞来产生反物质,但反物质一产生就瞬间与正物质接触后湮灭,形以成光子形式的状态,只能存在10的负20几次方秒)。

    其次,如何束缚储存反物质是一个大最大的问题。相比之下,黑洞因为其自身具有强大的引力场,所以可以牢牢的“束缚”住自己。

    【反物质:比如,你在照镜子的时候,镜子里面的你就和你相反的。在物理学上反质子(正常的质子带正电,反质子带负电)和反中子组成反原子核,反原子核和正电子(正常的电子带负电)组成反原子,各种反原子组成各种反物质。反物质是正常物质的反状态。当正反物质相遇时,双方就会相互湮灭抵消(正反消失不见),发生爆炸并产生巨大能量。能量释放率要远高于氢弹爆炸。】

    。。。。。。

    对安吉丽娜等人的工作稍作交代之后,原晧宸便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原晧宸刚推开办公室的门,就看到参与外星人工重力场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的三位成员李跃卿、白凯瑞、海瑟薇,早已经在会客室里等候着他。

    “组长好!”看到原晧宸进门,他们三人便立即起身问候。

    “坐吧,各位久等了。”原晧宸示意他们三人坐下,并直奔主题地问道,“回旋加速对撞实验有性发现吗?”

    “您走的这几天,我和海瑟薇一直不间断地进行对撞实验,但是很可惜,还是没有特别的收获。”回答的是中国籍项目组成员李跃卿。

    “或许我们这一次的设想在方向上就是错的吧。也许引力子根本就不存在。”

    原晧宸若有所思地说着。(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八章 艰难的工作研究

    经过这一段时间针对外星人工重力场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原晧宸由内心深处感受到,人类文明对宇宙的了解确实还太肤浅了

    就拿万有引力来说,它虽然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的身边,可是我们却无法真正的理解它。

    众多粒子物理学家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用一揽子数学模式解释全部四种基本力的作用方式(大统一理论)。

    包括科学泰斗爱因斯坦,在发表了他最为得意之作——广义相对论之后,便开始了他的“统一之梦”。

    他这一“统”,就是三十余年,到死方休。

    在爱因斯坦刚建立广义相对论的年代,弱相互作用力和强相互作用力还没有进入科学家的视线。

    爱因斯坦当时对“统一之梦”的前景应该是颇为乐观的。

    他也许会想:”电磁力和引力是如此相像,它们同样是远程起作用,都符合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率,只要能将电磁力融入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框架中,不就大功告成,统一起来了吗?”

    令人惋惜的是,爱因斯坦的“统一之梦”时至今日仍然没能实现。

    和爱因斯坦一样,外星人工重力场理论与应用研究项目小组的研究工作也遇到了难以翻越的屏障。

    所以,在得知原晧宸回到星际探索联盟太平洋基地的第一时间,几位项目组成员便迫不及待地相约而来。

    “虽然,我们目前还无法发现引力子的存在。但是在量子理论中,力(或相互作用)由粒子携带(或传达)。目前,除了引力子外,其他三种基本力的载体都已经被证明存在。而且,弦理论(文末有注释)也曾经预言了引力子的存在。”

    【其他三种基本力的载体:电磁相互作用由光子传达而在带电粒子间交换;弱相互作用由叫做中介矢量玻色子的粒子传达而在轻子间(有些情况下在一个轻子和一个强子之间)交换;强相互作用由胶子传达;引力由引力子传达。】

    虽然,项目小组经过长期的实验观察,仍然没有发现引力子的踪迹,但是李跃卿认为引力子应当存在。

    “和其他三种基本力相比较,引力实在是极度的微弱,这使得我们对它在粒子间交换方式的探测工作,成为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海瑟薇补充说道。

    确实,四种基本力相对强度的差别极为悬殊。引力的微弱如此惊人,致使它在粒子对或几个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

    “但在四种基本力中,人们最先加以科学研究的却是引力,而且牛顿还建立了圆满的数学理论来描述它。引力是一种与时空基本结构紧密关联的普适力,我们应该将它视为最基本的力。在绝对意义上来说,引力不是微弱的——应该说它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原晧宸对他们的观点稍作评价,又看向白凯瑞,“你的研究方向和大家不一样,有没有新发现?”

    白凯瑞认为万有引力就是质子与电子间电磁力的外延,这并不难理解,有很多科学家也持相同的观点。

    如果能够证实该理论的合理性,那么万有引力就很自然地和电磁相互作用力融为一体,大统一的梦想便得以实现!

    只是暂时还没有人能够用实验和数学模式来验证这个理论的真实性。

    “这几个月我已经建立了12种不同方向的数学模型,但是还没有得出可靠的结论。”白凯瑞一脸遗憾地答道。

    “继续努力吧。”原晧宸鼓励道。

    “各位,最近我们关于引力的研究确实举步维艰。”原晧宸神情凝重地望着众人说着,“杜鲁尼克他们已经发现了半人马阿尔法aa行星。安吉丽娜她们虽然遇到了很大的技术困难,但是也已经基本搞清楚人造黑洞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确实,我们这个项目小组是所有项目小组中进展最为缓慢的一个。”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家不够努力。目前我们的科技实力,认知水平有限,人类还无法站在一个更高的纬度去解释这些超越现阶段人类认知的现象,例如引力产生的原因。但是,我相信,随着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我们一定会不断突破人类对宇宙认识局限!”

    现场的气氛有些沉闷,原晧宸稍作停顿,微笑着给大家打气说:“不要气馁,连爱因斯坦穷尽毕生之力都没解决的问题,哪有那么容易揭开谜底。如果我们的研究工作获得成功,这成就绝对是可以载入人类文明史,彪炳千古的!”

    “多谢组长鼓励,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听完上司宽慰的话,李跃卿、白凯瑞、海瑟薇压抑的情绪似乎舒缓了一些。

    原晧宸点了点头,继续说:“根据这段时间对外星人工重力系统的运行模式观察。虽然还无法解释其工作原理,但是,我基本可以断定,外星科技是利用了电磁力改变引力场的大小和作用方向,只是暂时还无法解释他们对其加以改变的具体方式。”

    听到这里,三人脸上都露出了阵阵惊诧的神色。

    “组长,您确定引力场真实存在吗?”李跃卿问道。

    “不错!我认为引力场是真实存在的,虽然我们目前还无法解释引力场的原理。”原晧宸十分肯定的回答,“外星文明或许已经窥破了引力场的真谛,又或者他们只是单纯发现了改变引力场的方式而已,就像麦克斯韦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相互转换的奥秘一样。”

    “您认为,外星文明对于引力的认知也只是刚刚跨入门槛吗?”海瑟薇疑惑地问。

    “关于这一点,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只是猜想而已。”原晧宸瞳孔微缩,沉默了一会儿又想起了一句话:“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便是我们现在的尴尬之处吧。”

    (最近这部分章节比较烧脑,需要大家多花费点时间,慢慢去读。因为只有大体解决这些技术问题,人类文明才会具备恒星际旅行的能力。)(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章 发现类地行星

    (书友们,马上就要向半人马阿尔法进军啦!!!记得来起点帮我投票啊,谢谢。)

    三个月后,从夏威夷毛纳基山天文台再次传来令人振奋的小心。

    又有一颗目标行星在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双星系统内被发现!

    这是一颗围绕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轨道的行星,地外文明项目组将其命名为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b1,并与之前天文学家发现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b加以区别。

    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b1的发现过程颇具戏剧性。

    原晧宸在一份杜鲁尼克项目小组传回太平洋基地的工作汇总里,意外的发现了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双星系统的两颗恒星运行轨道数据存在不同寻常的地方。

    原晧宸判定他们一定是受到了其他临近星体的引力影响,所以便要求杜鲁尼克再次搜集汇总了更为全面的观测数据给他。

    经过连续两周庞大工作量的演算,原晧宸利用计算结果模拟推演出在距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1。3亿~2。1亿公里的绕行轨道范围内,至少存在两颗较大质量的天体。

    后来项目组成员果然在距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大约1。7亿公里的绕行轨道处观察到了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b1的信号。

    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b1的发现立刻轰动了整个天文界。

    之所以如此受人瞩目,除了它是第二颗太阳系外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之外。

    最为关键的一点,它是一颗处在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双星系统宜居地带的行星。

    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b1有可能存在生命,甚至孕育地外文明。

    。。。。。。

    在星际探索联盟太平洋基地核心区域的一个会议室里,原晧宸正在给基地的各位大佬们做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b1的研究工作汇报。

    “和之前发现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aa一样,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b1也是一颗岩质行星,体积大约是地球的212%,质量大约是地球的5倍,大气层情况尚不明确,预计地表气温在…60~40摄氏度之间,其重力加速度会比地球略高20%。”原晧宸一边将bb1行星的全息立体模型投影在会议室中央,一边介绍着详细的情况。

    “相当了不起的发现,一颗处在宜居带的类地行星!这是总部高层最希望看到的。”新晋基地副指挥官克里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这会不会就是地球造物主的故乡?”科学组指挥官瓦特兴致勃勃地猜测道。

    “有这个可能性!”

    “终于找到了吗?”。。。。。。

    其他大佬们也立刻提起了兴致,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确实有这个可能性,但是在我们观测到它的实际景象之前,尚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或许它只是一颗类似火星环境的行星。”原晧宸继续说道。

    “在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双星系统中(比邻星的影响十分之小),存在着十分复杂的情况。”原晧宸言谈间已经展示出另外一幅关于半人马座阿尔法双星系统的全息立体模型。

    原晧宸指着半人马座阿尔法星a的空间立体模型说:“按照我们所搭建模型进行推算,在双星体系中,一颗行星围绕恒星的运行轨道只有在一个天文单位(au,约1。5亿公里)以内,才会被这被这颗恒星的引力所牢牢统治,它的绕行周期也会相对恒定。半人马座阿尔法星bb1的绕行轨道处在临界点,它很有可能在将来某一天受到双星系统的引力影响离开当前的绕行轨道。“

    “那bb1行星会跑哪去呢?”瓦特指挥官好奇地问道。

    “双星引力系统比较复杂,可能会出现很多种情况。”原晧宸继续介绍,“如果一颗行星离双星系统中的恒星较远,将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