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都市藏真-第7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魏时期?这个也能研究明白?”黄山有点不信。

    张美道:“我们通过对新发现古城遗址以及楼兰、方城、且尔乞都克古城、米兰古戍堡、土垠等18个古建筑物样品的碳14年龄分析,结果表明:这里的古城城墙年代,大约在公元440~500年左右,这个时间段正好是北魏时期,所以这座古城应该是形成于北魏时期。”

    韩孔雀看着这片新遗址,西北距营盘古城(可能是墨山国都城)约80公里,东距楼兰古城约110公里。

    这个地方到底是历史上的哪座城市,应该不难考证,毕竟这座城市不小,如果真是一座古城。应该很有名。

    想到这里,韩孔雀心中一动道:“你们应该知道这是哪座古城吧?”

    张美再次赞许的道:“我们初步猜测,这应该是注宾城。”

    “注宾城?丝绸之路上那座名城?那么说,我们下面就是注滨河了?”韩孔雀稍微一想,就想起注宾城的出处。

    韩孔雀博学强记,自然知道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里对注宾城的记载:“河水又东经墨山国南。又东经注宾城南,又东经楼兰城南而东注。”

    这说明注宾城与注宾河用的是同一名字,也说明了注宾城与西北边的墨山国和东面的楼兰国的相对位置。

    “以河命城,或以城命河,这是古今一般的通理,从新遗址的年代、地理位置及古文献记录,推测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的注宾城,是可以说得通的,因此。我们将新遗址暂定名为‘注宾河古城遗址’。”张美道。

    根据年代、地理位置和文献资料,来推测新发现的古城到底是哪个古城,是可行的,但韩孔雀认为,最终的结论,还有待发掘工作来证明。

    “那是注滨河?孔雀河的支流?”韩孔雀指着一处看着像干枯的河道的地方问道。

    随着韩孔雀和张美交流的深入,张美身边的一名老者忍不住道:“那应该是注滨河,关于注宾河。根据我们先前考证,认为小河墓地西边的小河古河道。作为孔雀河的支流,就是注宾河。

    由于遗址邻近丝绸之路古驿站阿拉、干,处于丝绸之路东西和南北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上,因此,无论该遗址最终是否是‘注宾城’,它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毋庸置疑的。”

    “这位是顾成亮顾教授,我们请来的顾问。”张美给老者做了介绍。

    “你就是韩孔雀?魔都科技大学因为你而名闻全世界,想来你也是博学之人,应该根据这里几条河的位置,判断出这座古城的来历。”顾成亮说完。率先走进了古城。

    韩孔雀笑道:“你们应该证实了吧?”

    “这个张老板应该跟你说过了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碳测年的手段,再次确定了罗布泊地区的楼兰、方城、且尔乞都克古城、米兰古戍堡、土垠遗址的具体年代。

    5个遗址的年代分别为:楼兰佛塔(约公元100~230年)、方城城墙(约公元230~300年)、且尔乞都克城墙(约公元200年)、土垠(约公元100年);米兰遗址古戍堡内房柱年龄约公元370年,古戍堡西门北侧墙基年龄最为年轻(约公元770年),属于唐朝时期。

    通过对新发现古城遗址以及楼兰、方城、且尔乞都克古城、米兰古戍堡、土垠等遗址18个古建筑物样品的碳14年龄分析,结果表明这里的古城城墙年代,大约在公元440~500年左右,形成于北魏时期,相对于其它5个遗址的建筑时间年轻约100~300年。

    根据墙体年代和初步发现的文物类型及地理位置,新发现的古城遗址有可能是北魏文献中记载的‘注宾城’,因此,我们已将遗址暂定名为‘注宾河古城遗址’。

    虽然‘注宾河古城遗址’的隶属、职能,还有待详细地考古发掘工作,但由于遗址临近丝绸之路古驿站阿拉干,处于丝绸之路东西和南北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上,因此,无论该遗址最终是否是‘注宾城’,它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毋庸置疑的,这样一来”

    “顾老,您该工作了,小韩想知道的,我告诉他就好了。”顾成亮还没有说完,就被张美打断了。

    不过,顾成亮想要说什么,韩孔雀已经大体猜到,一座城市的建立,自然不是那么简单的,在古代,如果想要建城,资源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一座城市的人口有什么来养活?

    看到若有所思的韩孔雀,又看了看不想让他继续说下去的张美,顾成亮苦笑了一声。

    他还想着跟韩孔雀探讨一下的,毕竟盛名之下无虚士,韩孔雀段时间内获得了那么大的名声,自然是有点本事的。

    而他有很多疑问,想要弄明白,可这里的人,大多数都是外行,并不能给他提供什么启发性的意见。

    “下面的古城到底是不是注宾城,等一会你下去看看就知道了。”顾成亮遗憾的摇了摇头,还是走了。

    在远处韩孔雀就看清楚了,这座遗址是由古城和住宅址组成,分布范围约六七十平方公里。

    以古城为中心,西北3公里是古城、8公里接住宅房址。

    靠近了,韩孔雀发现,城址城墙为夯土建筑,从一些发掘出来的,已经破碎的城墙上看,这些城墙修建的及其原始,因为韩孔雀能够看到城墙内部的红柳和胡杨枝。

    真正走进了这座古城,韩孔雀才发现,这里已经被张美他们发掘出来了大半,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在这里待了很长时间了。

    也许就是因为发掘时间太长,所以张美的资金才会匮乏,要不然韩孔雀也不会有机会跟着她过来。

    “张老板是怎么发现这里的?”对这个韩孔雀还真是很好奇。

    张美笑着道:“那只能是个意外,当时我在家里用笔记本电脑,调取小河遗址、米兰遗址、楼兰遗址等的卫星影像资料,在对小河遗址周围20~30公里范围,进行高分辨率扫描时,我突然发现,在小河墓地西北方5~6公里左右,古河道西岸河曲中心部位,由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明显的白色条带组成的直角形。

    直角在东南,像一个反写的L形,无论近南北向还是近东西向的条带,都与风向控制的沙丘延伸方向和雅丹地貌分布的方向完全不同,南边的东西向条带有暗影,似有凸起,我怀疑是人工形成的,所以组织了人手,过来查看,没想到这里还真就是一座古城。”

    对这个说法,韩孔雀是半信半疑,毕竟这也太幸运了,看看卫星图片,也能够发现一座古城,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看这座古城的面积,看这里发掘的进度,韩孔雀知道,如果真的是一座从未发掘过的古城,只是这么一次发现,张美的收获就足够惊人。

    看到韩孔雀有点不信,张美也只能苦笑,说实话也没人相信。

    张美很忙,所以在韩孔雀走进古城遗址之后,她就离开了。

    其实韩孔雀不知道,张美还真是没有说谎,她发现这里之后,忍不住心中的激动,组织了一个探险队,当他们到达这座遗址的第二天,即向L形可疑点进发。

    向东走过沙漠,在离可疑点以西1。5公里左右的沙丘间平地上,他们发现了纺轮、陶片、动物骨骼等,并发现两枚五铢钱。

    到达可疑点后,首先看到的是一片面积几平方米的红烧土,向东出现一堆大小在10~20厘米左右的石料或石器。

    然后发现由红柳和泥土筑成的南边墙体一直延伸到东端,在中断墙体近顶部采集红柳枝样品。

    东边南北方向的墙体只暴露了墙基的底部,宽约6~8米,由人工堆积的泥土构建而成,相对平坦。

    在墙体内侧,分布着断断续续的红烧土,在多处红烧土中发现木炭,在南端和中端红烧土中采集了两块木炭样品,另外墙体上及周围散布着一些陶器的碎片。

    在北边的东西向墙体上,考察队测得墙体顶部宽6米。

    在西边分布着许多沙丘,没有发现西边墙体,证实了这个可疑点是一个由3个边长约220多米墙体,组成的大型古城遗址。(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青铜镞

    很快张美组织的专家团就判断出,这座新发现的古城,很可能是历史上神秘的注宾城,而后来他们的发掘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张美走后,卫长青等人也分散了开来,走进了这么大的一座古城,所有人都带着一丝好奇,十分的兴奋。

    这可是一座古城,谁也不知道,这座遗址当中到底埋藏了什么东西,所以在进入这里之后,众人立即分散了。

    韩孔雀带着黄山和乾明远,找了一处没有发掘的地方,走了进去。

    这里很明显是一片住宅区,住宅址主要为木柱框架编排红柳枝外抹草泥的“木骨泥墙”式建筑。

    这些建筑自然破坏严重,大部分遗址半埋在沙漠之下。

    在这种地方,韩孔雀的神通十分强大,虽然这里没有多少水分,但只要有一点,他就能够感知到。

    而这里的地下,就算是沙漠,也是有些水分的,只不过十分稀少就是了。

    韩孔雀放开神通,韩孔雀就感知到周围的环境,这边属于南古城,这座南古城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东墙长163米、南墙长82米、西墙长160米、北墙长87。5米,面积约20000平方米。

    在这个范围之内,韩孔雀的神通感知能够很轻易的覆盖,所以在这种环境当中寻宝,韩孔雀的优势要比张美那一个探险队高多了。

    通过感知,韩孔雀发现,埋藏在砂石之下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夯土建筑,还有一些则是木质建筑。

    这边的城墙残损,一般残高约3~5。4米。顶部残宽1。5~6。5米,墙基厚度约7米,东墙北段局部用土块垒砌,土块尺寸为44×25×10厘米。

    城门开于东城墙南端,门宽2。3米,门道两侧壁底部有木础。其上各有9根立柱,门内一侧有两个横木与木础连接构成门框,门框是用27×20厘米的方木榫卯相连构成,方木加工平整,保存完好,但因流沙覆盖难以看清门的全部结构。

    已经倒塌的城门,木材均散乱分布在城门内外。

    在古城西南约300米处的风化土堆中,有一建筑台地,台地长约20米、宽约8~10米。高约2米,台地上散布着许多有榫卯结构的木材。

    如:完好的柱础、八角柱等,地表可见陶片、铜镞、冶炼渣等。

    东北角和东南角以至整个东墙已被流沙覆盖;南墙下是一长40米、宽20米、深约2米的洼地。

    建筑物主要保存在城的南半部,也大部被流沙掩没,但房屋仍然依稀可辨。

    主要是一组东西长46米,南北宽13。5米的房屋,其北面还有两间,长7米、宽3。5米。

    南面紧靠城门北侧有一大间。呈长方形,规格5。7×5。5米。

    房屋都是木框间夹以芦苇。外涂草泥的墙壁,框架多已倒塌,但仍有个别柱子与架底横木相连而耸立着,其间,也发现保存完好的柱础、斗拱等。

    在城北墙之上朝西北远望,在沙丘与雅丹地形之中。城的轮廓依稀可见。

    古城平面呈长方形,除西北角和东墙北段有残缺口外,城垣保存基本完整。

    城墙的筑造方式与楼兰古城相同,因城的南半部已被流沙覆盖,房屋的具体结构、布局仅凭肉眼难以判明。

    城内北墙下也有一沙堆。惟从西北角残缺口到东墙残缺口方向,因风蚀未被流沙掩埋,已不见建筑遗迹。

    韩孔雀行走的速度很快,而当他每次停下脚步的时候,总是有所收获的时候。

    等韩孔雀看清楚了整个古城的情况之后,他们两个开始一人一把军用铲,开始挖掘。

    “老板,这下面是什么?”黄山挥汗如土,身边很快堆积其大量砂石。

    刚才韩孔雀只要停下,他们总是有点收获,比如各种陶瓷碎片,但那时只是简单的挖掘一下就行了,而这次,却挖了一个巨大的坑。

    韩孔雀一边把身边塌陷下来的沙子,用军用铲扔到远处,一边道:“这边是一座冶炼场所,好像是炼铜的,不过,这边不远处,好像有个有意思的仓库。”

    “仓库?这里是冶炼仓库,金矿石?”黄山双眼放光的道。

    韩孔雀笑道:“哪有那么多金矿?这边好像是座兵器库。”

    两个人使用的军用铲是正宗的工兵锹,不要说挖掘沙子了,就算铲石头,也能轻易铲下,所以他们的速度很快。

    “小心点。”就在黄山再次把工兵锹铲下的时候,韩孔雀开口叫住了他。

    “下面有好东西?”黄山的动作小心了不少,很快,他就挖出了一根棍状物。

    清理出来之后,韩孔雀拿着这个棍状物仔细查看,这好像是异形镞,前锋似蘑菇形,后接梅瓶状镞身,镞身以减地的方式雕有波折纹、弦纹等,并填以白泥状物质。

    铤截面呈正方形,外包黑色漆皮,中间亦填有白泥状物质。

    “这是什么东西?”看韩孔雀翻来覆去的看,好像很珍视这个东西,黄山好奇的问道。

    韩孔雀一边看一边道:“好像是铜镞。”

    “同族?”黄山疑惑的道。

    “青铜镞,通俗点说就是箭,铜镞是配合远射程兵器弓弩使用的,铜镞可分为大小两种类型,首呈三棱形;刃首的断面呈三角形;底有九边关。

    铤为圆形或三棱形,镞首与铤接铸一起;铤上缠有麻丝插入苛内,三个棱脊的长度几乎完全相等;铸造这个,需要工艺的精确和水平都得高超才行。”

    “这是青铜箭?听着很复杂的样子。”黄山抹了一把汗道。

    韩孔雀轻笑道:“确实不简单,镞出现在战国后期,通长5。3cm,镞之横截面作三角形,狭刃,十分锋利,青铜镞是安装在箭杆前端的锋刃部分,用弓弦弹发可射向远处。

    青铜镞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即已出现,属最早出现的青铜兵器之一,其形制较多,主要有双翼、三翼与三棱三类,随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但在战国时期,远射的三棱矢镞已改成铁铤,如果这座古城真的是北魏时期的,那么具有这么精湛的青铜镞铸造工艺,就说得通了。”

    在北魏时期,中原大地上肯定已经不使用青铜镞了,所以那个时候,在这西域古城当中,出现这种中原已经淘汰的青铜镞是很正常的。

    “这就是箭头吧?看着不像啊!”黄山终于理解了韩孔雀的话意,知道这是什么玩意了。

    韩孔雀道:“所以这个应该是异形镞,下面还有不少你说的那种箭头,那个就比较简单了。”

    说着,韩孔雀铲起一些砂石,倒在了自家身边,并且快速从里面翻检出几枚青铜箭头。

    看着箭头锋利的锋刃,黄山道:“这也算古董吧?不知道值不值钱?”

    韩孔雀道:“不算值钱,毕竟这是大规模装备军队的东西,出土的太多,所以就不值钱了。”

    “总能卖一些钱吧?”黄山对不值钱的东西可不感兴趣。

    “一枚这种小的箭头,也就值个三百元左右,而像这种异形镞,价格就不好说了,我知道的只有在安、庆博物馆中有这种异形镞收藏,那是在安、庆市大枫、乡黄、花村春秋墓出土,出土同类型器物十余件。”韩孔雀道。

    一听这是被博物馆收藏的,而且还只有十来件,黄山立即双眼放光,物以稀为贵,跟着韩孔雀的时间长了,自然知道什么东西值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