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都市藏真-第8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古都开、封,名胜古迹众多,“汴京八景”是古都名胜的精华。

    早在明代《明成化河南总志》一书中对“汴京八景”就有记载。

    即:“艮岳行云,夷山夕照,金梁晓月,资圣熏风,百岗冬雪,大河春浪,吹台秋雨,开宝晨钟。”

    随着历史的变迁,明人李濂又重新编写“汴京八景”:“繁台春晓,铁塔行云,金池过雨,州桥明月,大河涛声,汴水秋风,隋堤烟柳,相国霜钟。”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撰修《祥、符县志》时,把“汴京八景”中的“大河涛声”删去,增添了“梁园雪霁”,把“金池过雨”改为“金池夜雨”,把“汴水秋风”改为“汴水秋声”,把“繁台春晓”改为“繁台春色”,修改过的“汴京八景”一直流传至今。

    这些现在都是当地出名的旅游景点,但这些要整合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当然,如果真要下决心整合,也不是没有可能恢复古代旧观的,毕竟这八处景观,到现在还没有修复的,也只有州桥明月和金明池,其他或多或少都在使用。

    像繁台春色位于开、封城东南,禹王台公园的西侧,那里原是一座长约百米自然形成的宽阔高台,因附近原来居住姓繁的居民,故称为繁台。

    早在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在此曾修建了一座寺院,叫天清寺。

    元末毁于兵火,清初重建,称为国相寺,于1927年废毁,现仅存一座建于北宋开宝年间,公元968—976年的繁塔,是开、封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

    北宋时期,每当清明时节,繁台之上春来早,桃李争春,杨柳依依,晴云碧树,殿宇峥嵘,京城居民郊游踏青,担酒携食而来,饮酒赋诗,看舞听戏,赏花观草,烧香拜佛,人们尽情地享受春天的美景。

    北宋诗人石曼卿春游时写诗云“台高地回出天半,了见皇都十里春”。

    赞美在繁台春游时,还能欣赏北宋皇都春天的景色,“繁台春色”也由此而得名。

    这个地方要修复说麻烦很麻烦,说简单也简单,其实就是一个钱的问题。

    而铁塔行云就简单了,铁塔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的一座铁色琉璃砖塔,俗称铁塔。

    位于开、封市城内东北隅,今日的旅游胜地铁塔公园。

    铁塔原系北宋开宝寺内存放佛舍利的宝塔,塔身为等边八角十三层,高55.88米,通体遍砌铁色琉璃釉面砖,砖面图案有佛像、飞天、乐伎、降龙、麒麟、花卉等50多钟。

    塔身挺拔、装饰华丽,犹如一根擎天柱,拔地刺空,风姿峻然。

    白云轻轻擦顶而过,悬铃在空中叮当作响,站在塔下仰望塔顶,可见塔顶青天,腰缠白云,景致壮观。

    塔身内砌旋梯登道,可拾阶盘旋而上,直登塔顶。

    当登到第5层时,可以看到开、封市内街景,登到第7层时看到郊外农田和护城大堤,登到第9层便可看到黄河如带,登到第12层直接云霄,顿觉祥云缠身,和风扑面,犹若步入太空幻境,故有“铁塔行云”之称。

    这个到现在还是当地的名胜,连修复都不用。

    梁园雪霁所在就是梁园,又称梁苑、兔园,遗址位于现商、丘市睢、阳区东南,现存遗址有:睢、阳城旧址、清凉寺、三陵台、平台、千年银杏树等。

    值得注意的是,梁园也不在开、封,而是在商、丘,但由于开、封历史上曾长期称大梁、汴梁,故使很多人产生误解,以致以讹传讹,把梁园也列入开、封范围。(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八十章古墓群

    由于商、丘、开、封两地相近,故把商、丘的“梁园雪霁”也列入了汴京八景之一。

    这个很有修复的价值,但由于遗留下来的景观不少,所以也不用耗费太多资金,而其他几个,更不用花费太多,所以李达的提议还是很有建设性的,因为他也害怕把韩孔雀吓跑了。

    当然,现在投入几个亿是绝对吓不跑韩孔雀的,就算投入几十个亿,韩孔雀也认为很值得。

    接下来的几天,除了跟市政府的人沟通,韩孔雀就是跟着李达在开、封市周围四处查看。

    而有了李达的带领,韩孔雀的探查就比较有针对性了,经过这几天的查探,他对这次的发掘已经有了明确的计划。

    不过,这次过来,韩孔雀并没有想要占便宜,所以在一笔一百亿人民币的款项打入一个专门账号之后,韩孔雀提的一些条件,开、封市政府就同意了。

    只要韩孔雀不想把本地出土的各种古物划拉走,其他方面就全都不是问题。

    而韩孔雀对那些景观性的遗迹并不热衷,他只是对能够发掘出古玩的地方,才感兴趣,而这些东西被发掘出来之后,肯定是在当地建立博物馆展出。

    而当地有关部门就更高兴了,现在他们不用自己发掘,而发掘出来的东西也不用他们保管,甚至连建设博物馆的钱都省了,这种好事可不容易碰到,他们自然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现在韩孔雀已经根据李达提供的图纸,开始建造博物馆了,这让很多人看的直摇头。

    虽然不相信韩孔雀能够立即有所收获,但人家钱多,所以也没有人说什么。只不过人傻钱多的外号,肯定要落在韩孔雀头上了。

    “你就这么确定这边有好东西?”李达这几天跟着韩孔雀四处跑,可没有发现他怎么对地下多做探测,所以对韩孔雀的信心有点不足。

    “这里肯定是北宋东京城新郑门遗址。”韩孔雀肯定的道,先这样的小型发掘现场,韩孔雀已经启动了不少。而这些多少都会有点收获。

    他们刚说完,在发掘清理了平均堆积3。5米厚的淤沙层后,北宋东京城新郑门遗址发掘区内第二个关键文化层终于部分展露,目前揭露出来的遗迹现象有道路、水井、田地等。

    “这些东西可没有展出的价值,也没法送进你的博物馆。”李达看着道路遗址,应该是北宋东京城新郑门遗址,可这东西对韩孔雀来说,可没有多少价值,最后只能是便宜了当地政府。

    “那四个方向仔细发掘。”韩孔雀指了两处地方。让人小心挖掘。

    那片发掘区最西侧南北向的四个探方内,自北向南依次清理出了田地、水井、道路及排水沟等重要的遗迹现象。

    田地位于发掘区的最北侧,暴露出来的部分约有60平方米左右。

    遗迹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0米,东西宽约6米,其平面被均匀的划分为6垄,每垄宽约1。8米,暴露出来的西、南两侧围有田埂。

    田地表面呈灰黑色。土质稍硬,地表散落有砖、瓦、陶瓷碎片等。

    另外。在田地的西北角还有一颗椿树,椿树仅余外表呈灰黑色的、高约1米、直径约17厘米的树干直立于当时地表。

    水井位于田地的南侧,开口直径约0。6米,开口处一周用废弃的石磨盘、石块、砖等加固。

    井壁用蓝转砌成,呈口小底大的袋装,深度不详。目前清理深度为6。1米。

    这个时候,谁都没有想到,在井内居然有了新的发现。

    已清理的井内填土可划分4层,填土内包含物丰富,有石器、砖器、木器、瓦、陶罐、陶壶、瓷罐、瓷瓶、瓷杯、锡壶、铁钩、琉璃管、铜烟袋。还有瓷哨子等很多小玩具,另外还有3枚铜钱。

    这些出土物不仅丰富了遗址的内容,还为地层的断代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证据,更是能够给韩孔雀的博物馆增加色彩。

    接下来又是道路及排水沟,这些全都位于水井的南侧,其中道路位于中间,道路南北两侧各有一条与之并行的排水沟。

    道路基本上为东西方向,宽约7。2米,土质坚硬,表面呈青黑色,包含有较多得砖、石、瓦的碎片。

    道路路面上留有深深的车辙痕迹,车辙方向与道路一致,共有5条,其间距自北向南分别为1。1米、1。26米、1。1米、1。2米。

    道路南北两侧分别有一道排水沟,排水沟宽约4。2米,深约1米,沟底堆积有较多的砖、瓦、陶瓷碎片等。

    经过对地层叠压、遗迹遗物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初步认定这些遗迹现象为清代遗存。

    通过对田地和水井的清理,可以大致还原清代新郑门区域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场景。

    通过对道路的清理,可以认定新郑门作为交通要道的重要性。

    首先,7。2米宽道路在当时就已经算作是通衢大道了;其次,道路修整的坚硬、平整、排水畅通,这也说明这条道路应该是一条主干道。

    最后,坚硬的路面上至今还留有5条深深的车辙痕迹,这说明这条道路使用的时间长、车流量大。

    综合起来,新郑门在清代依然是进出入开、封的一条门户道路,韩孔雀之所以耗费人力清理出来这条主干道,就是想要道路两边的收获,那里肯定是有房子的。

    只要挖开了这里,从这里的布局,就可以弄清北宋东京城的结构、布局;三重城墙的走向、规模、建筑结构;城门及瓮城的形状、规模、建筑特点;护城壕的走向、宽度、深度、埋深,护坡的夯筑形式、夯筑厚度。

    遗址内4条河流的走向、宽度、深度,重要水门的位置、建筑结构;皇宫、相国寺、洪福禅院等重要建筑及园林的位置、规模;御街、东西街、南北街等重要街道的走向、位置、宽度。

    而有了这些推断,对韩孔雀接下来的动作可就有了指导意义。

    “潘湖发掘中清理出的大殿基址肯定是明周王府了。”进行过对比,李达高兴的道。

    “这个我们不用管,别人发现了的东西,我们就算参一脚,也不会有多少便宜可占。”韩孔雀笑着道。

    明周王府在1981年春,就被发现了。

    当时开、封市园林部门在清理龙亭前潘湖底淤泥时,意外地发现了宋皇宫和明周王府的部分遗迹,从而揭开了明周王府遗址考古的帷幕。

    一系列发掘表明,紫禁城中地面多系青砖铺地,局部房基门前等重要位置以青石条铺地,铺地地面上距湖底约1.5米至2米不等。

    在全部发掘过程中,共清理出房基12座、花坛2座、排水沟2条,且所清理出的房基均为高台建筑,有的台基高出当时地面1.6米,从中可以想见当年紫禁城内的建筑之高大。

    而明周王府萧墙却是与金皇宫北墙叠压,这么重要的地方,韩孔雀肯定是捞不着好出的。

    “那接下来我们从哪里入手?”最近韩孔雀手下的考古人员越来越多,这么多人,李达可不认为会给别人打白工。

    韩孔雀笑着道:“宋朝的皇宫我们就不要想了,但金代的汴京城我们可以考证考证。”

    “这个也肯定不行。”李达摇着头道。

    还没等韩孔雀继续说,李达就道:“截至目前,已经考古发现的金代汴京城遗址主要有以上两处:一是金皇宫北墙遗址;二是金皇宫的正南门五门遗址。

    金皇宫北墙:1986年,开、封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今开、封市汽车公司停车场院内的发掘结果表明,金皇宫北墙叠压在明萧墙之下,宋内城北墙之上,距地表4.15米至4.45米,厚0.3米。

    墙体为灰褐色土夯筑而成,夯层夯窝已不甚明显,城墙底部铺垫一层厚约5厘米的砖层,砖均为残青砖。

    1996年5月,开、封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配合基建过程中,在今开、封市东西大街一线的新街口附近探明发现的五门遗址。

    钻探结果表明,五门遗址叠压在明周王府萧墙正南门——午门遗址之下,距地表约6.3米的深度,同时又叠压在距地表深8.3米的宋皇宫南门——宜德门遗址之上,那次钻探还出土了部分金代的文物。”

    “这个我当然知道,你认为我们需要从新发掘金代皇宫遗址?那个面积太大,也太惹眼了,就算里面还有很多宝贝,我们要是发掘,也要耗费很多功夫,现在我可没有太多时间在这里浪费。”韩孔雀笑呵呵的道。

    “那你下一个目标是哪边?”李达疑惑的问道。

    “有人居住的附近就有古墓群,皇宫我们不不想了,我们发掘周围配套的古墓群。”韩孔雀道。

    韩孔雀发掘的古墓群,在兰许高速公路尉氏段的附近,而这里也是韩孔雀建设博物馆的地方,具体地址在尉氏县大新、庄附近,而就在他们挖掘好地基之后,就有了发现。

    很快他们就勘探并清理了一批古墓葬。

    此次发掘,先后清理出10多座墓葬,共出土近百件(组)精美的文物。(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龙亭

    清理出的墓葬按形制可分为竖穴土坑墓、砖室墓、空心砖墓3种。

    竖穴土坑墓多为战国时期的墓葬,因被盗严重,随葬口较少;砖室墓的数量较少,保存基本完好,出土了部分陶罐、五铢钱等文物。

    空心砖墓数量最多,保存最好,出土的文物也最多,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组合来看,砖室墓与空心砖墓均为汉墓。

    这批墓葬从战国至汉代都有,可谓是收获丰富,其中有东汉六室砖墓,汉墓在开、封市考古发掘中已是屡见不鲜,但规格如此之高,规模如此之大,尚属首次发现,这在豫东地区亦是罕见。

    发掘出的最典型的墓葬就是宋代壁画墓,他们清理出一座结构完整的宋代仿木结构的砖室壁画墓。

    发掘结果表明,该墓由墓道、墓门、墓室三部分组成。

    虽然墓室中只剩下一件随葬品,但其完好无损的结构,典型独特的造型,色泽鲜艳、线条清晰的墓室四壁及顶部壁画已足以彰显出该墓不菲的考古价值。

    像宋代壁画墓中的菊花图和董永行孝图,都是不可多得的极具研究价值的古墓壁画。

    整个考古现场有条不絮的进行着,韩孔雀他们这边的收获不小,而其他方面,就没有多少收获了。

    整个开、封市好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所有认为有古迹的地方,全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挖掘。

    “小韩,你过来一下。”刚刚亲自下了一趟古墓,拍了不少照片的韩孔雀,被李达叫了上来。

    “怎么了李教授?”韩孔雀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抬头一看。李达的身边围着不少人,当中最显眼的就是两个老头,一看就是领头的……

    韩孔雀走了过来,李达给他做了介绍:“这位是周教授,这位是王教授,他们带的考古队现在负责整理发掘周王府遗址。”

    “怎么了?那边好像我们没有参与吧?”跟他们问了好。韩孔雀疑惑的问道。

    “你不是说要帮助他们完成整改发掘工程吗?现在人家找上门来了。”李达笑着道。

    韩孔雀也笑了:“我是说要帮忙,不过,我可没说白帮忙,如果找我帮忙,收获当中的宝物,可是要任我挑选一件的。”

    “不要紧,只要你真的能够帮到我们,在你帮助之下发掘出来的东西,你可以任选一件。”那位王教授开口道。

    “这么大方?”韩孔雀看着王教授。看样子不像是说笑,看来这次有点麻烦。

    “先说说是什么事情,如果能够帮忙,我肯定会帮的。”韩孔雀道。

    “韩先生认为龙亭湖那边是明代周王府遗址吗?”王教授没有说事情,反而先问道。

    “难道不是?根据那座遗址的位置,还有你们发掘出来的那件青花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