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他从末世来-第3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重檐翘角,台楼环廊的正门西侧赫然矗立着一尊汉白玉龙钮巨印,边款为已故西泠印社社长的七个大字“华国印学博物馆”。有“天下第一印”之美誉,是印学博物馆的馆标。

    博物馆后面依山势建回廊连接西泠印社孤山社址,与印社原有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是国内独特的园林式博物馆之一。

    柳熏当前拉着云落由正门步入大厅,迎面是一扇花岗岩浮雕玄关,上面镌刻着数枚细腻精致、典雅富丽的印章,浓缩了印学三千年的历史,这便是“历代玺印厅”。

    一方方雕刻精美、古朴雄劲的印章,在蒙蒙的光线下,显得更加神秘和悠远。精品展示柜和展示橱窗却分外明亮,恰如众星烘托的“秦时明月”,使人置身于华国印学发展的时空长廊。

    随着脚步的挪动,历史从远古的商殷时代开始流淌,那一件件弥足珍贵的实物,向人们娓娓诉说着印章伴随着文字的出现。从捺印纹样到作为凭信器物的演变过程,随着历史的变革,玺印在形制、印材、情趣及铸凿工艺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现出的迥异风貌。

    云落细细看过,和柳熏步入二楼的“流派印章厅”,这里名家汇集,流派纷呈。明清时代。由于作者审美追求、书法修养、刀法技巧的各异,遂形成了风格不同的印学流派,并各有千秋、各领,印章艺术由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对古文字的研究和引用、印谱的集录编纂,逐渐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立的艺术样式——篆刻,与此相适应的印史、印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印学。

    印章,它从“信物的凭证”和“权威的象征”。发展到篆刻艺术,历经三千七百多年漫长的演变过程,如今已发展到了繁盛时期,在方寸之间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艺术享受。

    所谓篆刻艺术,乃于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质材之上雕刻以篆体文字之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作为国粹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厚重的悠久传统。

    篆刻工艺的材料有水晶、玉、金属、兽角、象牙、竹、木、石料等。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石料。华国的篆刻艺术之所以丰富多彩、流派纷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入印文字的形体美在起作用。

    由于千百年来的演变和发展,华国文字的书体复杂多变,具有丰富的艺术性。从体式来看,分为真、草、隶、篆;从艺术来看,各种体式又有不同的书写风格。

    正因为华国文字具有这些特点,才使得篆刻这门以文字书写形式为表现内容的传统艺术。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入印文字的采用,一般以大篆、小篆和汉篆为主。宋元之后,用字范围渐有拓宽,隶书、楷书,甚至行楷等。有时也被引人印章。即以篆书入印而言,流派印章兴起之后,所取范围也日趋广泛。

    诸如甲骨、兵器、石鼓、诏版、泉布、瓦当等实物上的文字,无一不在篆刻创作的文字取资之内。特别是明清之际,流派作家中的几位巨将,能成功地以自己独具风貌的篆书入印,使篆刻入印文字的借取空前广博,而这也正是形成印章各家各派的基因之一。

    以真、草、隶、篆中的一种——篆书来说,就有好多门类。秦以前的统称大篆;秦统一后的文字,称小篆,汉代则出现了一种专用于摹印的书体称缪篆。属大篆范畴的,有金文、石鼓文、籀文;秦篆类的包括诏版、权量书体;汉篆则还有汉砖、碑额书体。

    而且在篆书中,一个字往往出现多种写法,有的甚至多达百余种。但是不论篆书有多少类别和多少写法,归根结底却“万变不离其宗”。

    篆刻艺术是书法和镌刻相结合的工艺美术,用印章特定形式表现的一门工艺美术。是将汉字书法的美,与章法表现的美、刀法展现的美及金石自然美为一体,以独立欣赏的表现性艺术,篆刻艺术从明清流派算起已有五百年的历史。

    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发展而来的。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实用艺术的表现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所以,篆刻艺术史可追溯到三千七百多年前的以青铜质为主的“周玺”时代。殷商时代,便盛行刻字艺术。

    篆刻艺术,刻刀的刀法与书法艺术,毛笔的笔法一样,经历了一个由实用艺术转化为纯表现性艺术的历史过程。依据史料所知,古代印章中最早的是古玺,大多属于战国时期。

    古玺分官、私两类,当时不分尊卑都称为玺。古玺是由专门工匠制作,或凿或铸,玺文精细,章法生动。

    玺文分朱文和白文两种,其特征是:朱文玺边栏宽阔,白文玺有界格。内容有官职、姓名、吉语和肖形图案等。古玺的形状,大小不一,有长方形、方形、圆形和其他各种异形。

    古玺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做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反映了社会实用生活习俗和朴素的审美价值观。在殷墟曾发现三枚类似的实物,据此有人推断古玺的起源当在商代,但尚须进一步探讨。前三方只有图案记号,第四方为战国古陶文“甘司徒”。

    到了秦代,皇帝的印称玺,一般人的则称印。秦印文字是秦书八体之一的摹印篆,与秦小篆相近,印文庄重秀丽。在方形的官印上加“口”字格和“田” 字格,在长方形印上加“日”字格,是秦印显著的特点。

    秦印除官印、私印之外,还有以成语入印的,这种表现形式是后世闲章印的先导。汉代是玺印发展空前辉煌的时期,更明确约定除帝王印仍称玺外,其余都称印。在官印中有的称章或印章,私印中有的称信印或印信。

    汉印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比以前都更为丰富,以缪篆体入印,这种字体与汉代隶书的兴起有关系,结体简化,笔画平整方直。汉印中还有以鸟虫书入印的,装饰性很强,是古代的一种美术字体。汉印分铸、凿两种。西汉印章多为铸造,其中以新莽时期的印章制作最为精美。

    东汉印章以凿印最有特色。因社会动荡,战乱不已,文武官员常调动,封拜频繁,印章来不及铸造,就在印坯上临时刻凿,印文不加修饰,便为急就章。汉代铸印庄重雄浑,凿印健拔奇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都对后世的篆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古代使用玺印时还出现一种封泥,又名泥封。封泥初发现时,曾被误认为印范,其实是玺印使用时留下的印蜕。在纸张未发明以前,古人多在简牍上书公文、记帐目、写书信等。

    在简牍的递寄往来中,为了严守机密和防止杜伪,故在简牍的绳结处加上软泥,然后钤盖玺印,这就是所谓的缄。古时一些物品的封缄也是使用这种方法。

    由于玺印在泥上的挤压,封泥形成了宽边和套边,白文玺印在泥上钤盖后还会出现翻“白”成“朱”的特殊效果,不刻意地表现了古拙厚重的艺术特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印章,基本上是沿袭汉印的形制。纸张普遍应用,开始使用朱砂调制成印泥,封泥之法废止。因此,用新的印泥来钤盖印章,这就是所谓的“濡朱之制”。

    隋、唐、五代直至宋、元时代官印,印面增大。各兄弟民族也效法汉字书法用于官印,印文曲屈回绕,借以填补印面的空隙。但到了宋代发展成为九叠篆,却失去了传统篆书的优美法度。隋、唐、宋、元时代,书法绘画都有了长足的进展。

    出于鉴藏书画的目的和书画家在作品上钤盖印章,从而收藏印、斋馆印和闲文印盛行,这是实用的玺印向篆刻艺术发展的重要环节。

    印章与书画有机的融为一体,印章成为具有文学含义的欣赏艺术,与诗、文、书、画交相辉映,称为金石书画。

    宋、元的很多私印,出自文人之手,很有艺术性。宋代朱记印和元代花押印,非常富有特色,它以用隶书、楷书入印,是后世篆刻家普遍重视的印章范体。古代玺印制作须出自专门的工匠之手,所用的材料质地,多为金属和玉石等。

    这些印材虽有耗损极慢和垂诸久远的优点,但硬度高,坚涩难刻。早在古代的玺印中,曾发现有石质印章,在唐、宋私印中也有石刻的印章。

    云落随身带着的这一方蓝翡印章,不过扳指大,却是要比这里九成之上的印章更是昂贵的,竹茶印贵倒不是贵在三个甲骨文上,秦仁的书**底也就一般了,就贵在蓝翡上。(未完待续。。)

第四八六节 猎杀九级之旅

    午后阳光正好,云落和柳熏就如神仙眷侣,在西湖边享用了一顿美餐,坐看西湖风景,闲聊着柳熏喜欢的末世二百三十七年这本小说,若非云落是此书的作者,也许两个人就不会结识了的,想起那一天的相遇,也是有趣。

    云落和柳熏玩得开心吃得开怀,那一边颜沉鱼、安初遇,面对着香初纯子摆弄的一桌水煮明虾一类简单烹饪好菜却没胃口,小女仆倒是吃得饱饱的,香初纯子还把哈士奇爵爷、黑猫黑炭、红鼠糖糖都给喂饱,才不管颜沉鱼安初遇吃不吃的。

    饱食之后,柳熏与云落踏上白堤,两旁皆是盈盈的湖水与金色的残荷。

    白堤横亘于湖上,全长一千米,东起断桥,经锦带桥而止于平湖秋月。把西湖划分为外湖和里湖,并将孤山和北山连接在一起,是将西湖市区与风景区相连的纽带。白堤在唐朝称白沙堤,是为贮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兴建的,以风光旖旎而著称。

    宋时因此路是通往孤山的唯一的道路,故称孤山路。明朝修筑后,杂植花木,广植桃柳,景色绚烂,亦名什锦堂。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西湖市任刺史时,常到白堤漫游,并曾作《钱塘湖春行》一诗云: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在治理西湖市时,兴水利,建石涵,疏浚六井,开拓西湖。政绩昭然,有德于民。后人对这位贤明的地方官充满怀念,故称白沙堤为白堤。实际上白居易任西湖市刺史时,曾在旧日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修筑了一条堤,称为白公堤,如今已经无迹可寻矣。

    白堤旧日以白沙铺地。今已改为柏油路面,宽阔而敞亮。靠湖边密植垂柳,外层是各色的桃花。每到三四月份垂柳碧绿的窄叶挂满柔软的柳枝在湖风中婆娑起舞,柳枝飘飘荡荡的垂进湖面。垂柳与湖水让人感觉到了大自然那天衣无缝的和谐与浓情。

    云落和柳熏随意的走着,欣赏着两岸一树杨柳一树桃,粉碧交错,桃花盛开,红白相间,芳草如茵。柳丝垂线呈现一片生机盎然,映射在西湖里的倒影都是活灵活现的美,走在白堤路上,仿佛在的画里在神仙的梦里穿行。

    白堤上有两座桥,东面一座是断桥,大名鼎鼎,西面一座是锦带桥,知者寥寥。实则锦带桥的风景并不亚于断桥。因为站在锦带桥上,既可左瞰里湖。右挹外湖,又可近眺平湖秋月的露台,而孤山则近在咫尺,绿树掩映楼台,夏时荷香醉人。

    锦带桥得名由来,一是桥在十锦塘。二是改筑石桥后桥平如带。白居易谓白沙堤“草绿裙腰一道斜”,这桥宛如束在裙腰上的一条锦带,使西子更添光彩。以前云落和安初遇颜沉鱼安青桔骑着自行车,就经常在锦带桥休息拍照。

    断桥离苏堤六桥稍远,锦带桥离西泠、六桥均近。所以说“锦桥春接六桥烟”。锦带桥旧称碧涵桥,虽然名声没有断桥那么响亮,但自有一种动人的情趣。锦带桥之佳佳在里外西湖的一桥相通,碧波相连,却里外有别。

    站在桥边,云落和柳熏看着小船咿呀过桥洞,从万顷碧波渐入藕花深处,水天一碧变成了闹红一舸。那清新,那热烈,让人感受天地间的蓬勃生机。

    倘若逢上细雨蒙蒙的天时,如珠的雨珠便“大珠小珠落玉盘”似地敲打着游船的雨篷,更有一种“锦带桥边听雨眠”之幽趣。

    锦带桥高不过盈丈,但由于它已经深入到了湖水的中央,成了西湖之中的一个制高点,所以锦带桥是湖中观赏风景的绝佳地。柳熏和云落站在锦带桥上,四面的美景扑来,有种亦真亦幻,心摇神荡的感觉。

    在这里,保俶塔,城隍阁,雷锋塔尽收云落眼底,能看到平湖秋月,孤山近在咫尺,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半遮半掩。柳熏牵着云落慢慢的一步一步走上桥顶,眼界豁然开阔,心灵为之一振,胸中块垒荡然无存。

    从锦带桥西行不远,云落和柳熏就到了西湖十景中排行第三的平湖秋月景区。平湖秋月背靠孤山,面临西湖的外湖,景观沿湖一排敞开,包括御碑亭、水面平台、四面厅、八角亭、湖天一碧楼等建筑。

    凭临湖水,登楼眺望秋月,在恬静中感受西湖的浩淼,洗涤烦躁的心境,是平湖秋月的神韵所在。西湖是个广大的立体山水景色,有景在城中立,人在画里游的美誉,不论站在那个角度,看到的都是一副素雅的水墨江南图卷,平湖望秋月更是楼可望,岸可望,水可望。

    平湖秋月景址是康熙确定下来的,当时将这里原有的龙王堂为御,楼前铺建跳出湖面的石平台,台周围以栏杆,旁构水轩,悬挂康熙御题“平湖秋月”匾额,后人又勤石建景碑亭于其左。遍植四季花木,点缀假山叠石,亭台楼阁错落其间。

    华国古代文人曾对观赏西湖胜景有过一段绝妙的评说,提出观赏西湖胜景,晴天不如雨天、雨天不如月夜、月夜不如雪景。因此,西湖景观的观赏特点之一是月夜观赏胜于白日。

    “平湖秋月”景观特征为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西湖秋月之夜: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众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融,置身于月光笼罩之中,产生身处月宫之上的幻境。

    云落觉得在精神层面上,以四季中最为平静清澄的秋季湖水、最为洁净无暇的秋夜明月景观为代表,象征追求人格高洁的审美精神。

    平湖秋月包括水院空间、御、碑亭、观景平台、曲桥、碑刻等建筑和构筑物遗存,以及荷花、垂柳、西府海棠等传统植物;景域包括:外湖水域及三岛,西湖西、南环湖群山和东岸沿湖景观,以及孤山南麓景观。

    水院整体建于湖水中,由中部的长方形水池和四面环绕的建筑物构成。水池的北界即为湖岸,建有围墙;南界为御;东界为东区桥和御碑亭;西界为西曲桥和月波亭。

    御在水院南缘中部,座北朝南,北面入口临水,南、西、东三面临湖。建筑形式为重檐歇山顶的两层木构建筑,楼面阔三间、外环檐廊、面湖开敞。御与北面的湖岸之间以中部入口梁板桥和西、东各一座曲桥相连。楼南有架于湖边之上的长方形观景平台。

    月波亭位于御西曲桥头,是水院的西界建筑,现为清代风格歇山顶木构敞轩。亭座西面东,面阔三间。敞轩架于湖面之上,柱间设美人靠坐栏,用于临湖观景。

    平湖秋月自始建至今,一直保持以湖中荷花、临水种植的西府海棠、桂花树、以及拂岸的垂柳为植物特色。每当秋季,水岸间呈现花影绰约、绿柳飘拂的植被景观。

    西湖秋夜之月,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