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最强人生-第1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哪怕是2000万、3000万的营业额,比起今天的600万人民币的销售额,也是根本不值一提。
    简单的来比较一下。
    20年之后的2005年,沪海人均薪水应该是4000块每个月。
    现在的1985年,沪海人均薪水120块每个月。
    那么按照这个比例,2005年应该是一天销售2亿人民币的额度,才能和今天的600万相比!
    2亿啊!
    在2005年左右,能一年达到30亿人民币的商场综合体,都能算是牛比的了。
    再过十年,能超过一年20亿人民币销售额的商场综合体,也绝对是独秀一枝的存在!
    至于说一天就卖掉2亿人民币的商场综合体,哪怕是一座太古里和一座万达广场和一座大悦城加起来,都没办法做到。
    除非是京西、陶宝这样的网络巨头,直接面对的是全国用户,才可以办到。
    所以难怪殷俊震惊了。
    可让他惊讶的还远不仅仅如此。
    沪海是华国内地的第一大城市,也是商业最为繁华的地方,能达到600万营业额,已经是非常出类拔萃的厉害了。
    但今天的8座麒麟商业广场的汇总出来后,接到电话的殷俊,还是忍不住感叹,这80年代的内地市场,果然是一块宝地啊!
    8座麒麟商业广场的总营业额达到了4000万!
    哪怕是营业额最低的华京的一家麒麟商业广场,也达到了400万的营业额。
    说来也吓人。
    今天营业额最高的,居然不是北上广这三大城市之中的任何一座麒麟商业广场,而是出现在临安。
    位于临安白石巷附近的麒麟商业广场,一口气拿下了650万的营业额,比沪海的华京西路这家都还要多!
    霍健宁总结了一下原因,那还是因为临安是麒麟集团进入内地的第一个基地,这里有着55000名的麒麟集团员工,包括了麒麟电子和麒麟唱片工厂。
    这么多的员工,都拿着麒麟集团的丰厚薪水,再加上效益非常好,大家的奖金很多,自然就有着极为强悍的消费能力。
    平日里他们在临安就是拉动经济的存在。
    每天临安周边的农民们运进城的菜肉果蔬,保准被会卖得干干净净,这都是他们和他们家属的功劳。
    还有那些服装、日用杂货、小家电商品等等,在这边都非常的畅销,弄得江南的许多厂子,都靠着他们发展了起来。
    这也让江南的大佬们看到了这样的港资工厂的好处,越发坚定了要引进更多的优秀企业,来促进江南的发展、拉动民众需求和消费的决心。
    今天麒麟商业广场开业,虽然工厂的领导们都没有专门说,让他们去捧场,可大家现在还很朴素,觉得这是自家的商场,应该去照顾一下生意才对啊。
    再说了,临安之前也没有这种大型的商业综合体,他们也想着去看看到底怎么样。
    于是这些生产实行三班倒的工人和职工们,就从早到晚的分批次,拖家带口的去逛了一趟麒麟商业广场,许多人还开洋荤的在里面吃饭了一顿,或者是去看了一场电影,然后买了一大堆的东西回家。
    650万的销售额,大部分就来自于他们。
    从实际上来说,这样的消费肯定不是正常的消费,因为麒麟集团的员工不可能每天都这么的买东西。
    沪海那边虽然是排名第二,但人家的民众却是按照平日的消费来消费的,并不存在特殊的人群去消费。
    所以长久的下去,反倒是沪海,或者说是北上广的消费能力更强一些。
    具体到每一个方面来看,今天的销售冠军还是超市。
    华国的民众平日里都还是在菜市场买菜,哪里看过在超市摆得整整齐齐的、各种东西一应俱全,还能让你亲自上手拿着看了再说的买卖方式?
    这种我想要选什么就选什么,拿到自己想要的所有东西后,再统一到出口的收银台付款的方式,着实是很人性化,很让大家新奇之余又感到喜欢。
    只不过这样的购买方式,很容易选一堆自己用不着的商品,直到要付账的时候才回醒过来。
    大部分的人爱面子,想着错了就错了,硬着头皮付款买东西走人。
    但也有不少的人不想要,听说超市有随意退换,而且没出场之前都能不要的规矩,便干脆的把东西放在了收银台周围。
    这样就弄得还专门有十几个人拿着他们放下的商品,分门别类的又拿回去放好。
    总而言之,超市这一天就显得忙碌得很。
    饶是已经配了许多的货物,也被巨大的人。流量给买空了,到了晚上结束营业的时候,至少有三分之二的货架是空空如也。
    剩下的大部分都是价格比较贵一点的商品,基本上价格在10块钱以下的东西,全都被卖光了。
    这倒不是说民众的消费能力有多强,而是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叫做“新奇消费”的观念,或者说是“冲动消费”也是一样。
    哪怕是四十年之后,一个路易威登的皮包、一身阿玛尼的西服,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得好几个月的工资才能买到的奢侈品。
    但在特定的条件之下,不也一样的被人疯抢,像是不要钱一样的么?
    放在今天这个环境,其实也是同样的。
    故而今天8座麒麟商业广场4000万销售额,肯定不可能持续下去,以后每天能达到总共2000万人民币的销售额,便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哪怕只是每天1000万,在殷俊来说,都不算什么。
    赚钱什么的放在一边,因为地盘和采购都是自己的,所以成本其实很低。
    现在麒麟集团也只是要培养民众们的消费观念,让他们从小农经济的消费理念,变成现代化的消费观念罢了。
    以这些超大型的一线城市来讲,让他们的消费观念现代化,那是很容易的事情。
    随着他们的收入不断增加,那种菜市场的模式,肯定不可能一统天下,还有那些买东西的模式,娱乐休闲模式,也同样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按照现在的发展方式,20年之后,那些老式的百货商场都不会过时,而且会照样生活得红红火火。
    而且这些百货商场的失败和没落,都不完全因为30年之后的网络时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高房租的阻碍,才让他们没办法继续的。
    麒麟商业广场这样50年都不会落伍的商业综合体模式,自然就是最符合他们生活习惯的。
    哪怕是现在稍微的营业额低一点,等到三四年之后,价格。闯关再次来临,人们的工资薪水每年以15%左右的程度上涨,那么最迟90年代开始,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麒麟商业广场,便会彻底的发展起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殷俊可没有乱说话。
    人们的习惯性消费是非常根深蒂固的。
    不是说那种有强迫症的人,就是一般的人,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一般都会在熟悉的店铺、熟悉的摊位,甚至是熟悉的人手里买东西。
    大家都不愿意今天在这边买,明天在那边买。
    哪怕是在网络时代,也都是如此。
    也不仅仅是我们华国人,全世界的人都是这样的。
    不信你自己回想回想,你是不是也是这么的购物生活的?
    这是因为潜意识中,我们对于熟悉的人,会有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
    虽然这种感觉不少情况下都不是怎么的准确,但大部分的时候,它还是不会出错的。
    哪怕是小商小贩,在你每天去买菜的情况下,他们都不会把质量最差的商品装进你的袋子里。
    所以这种潜意识的行为,非常的有意思。
    从更大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和谐稳定的邻里关系的保证。
    一个固定的积极发展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就承担了这样的责任。
    一旦人们把在麒麟商业广场消费娱乐当成了习惯,那么这种习惯就会影响许多人。
    在他们带着孩子们来吃饭、来买东西的十几年过程中,孩子们不会对麒麟商业广场产生了熟悉感和信任感吗?
    当然会啊!
    所以等到他们长大了之后,哪怕是背井离乡,但去了其它的大城市,只要看到了麒麟商业广场,也肯定愿意去那里消费的。
    因为那不仅仅是一种消费习惯,更是承载着他们的记忆。
    这么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能影响许多的年轻人和小孩子。
    哪怕是在网络时代,一二线城市的万达广场、大悦城、银泰中心等等,都能每天宾客盈门,非常的热闹,其原因不就是因为这些吗?
    否则要论方便,要论价格的便宜,货物的货比三家,哪个商场能比得上琳琅满目的网络商城?

第1967章 下一步
    哪怕知道了这些麒麟商业广场以后会继续发展壮大,殷俊也不会昏了脑袋,把麒麟商业广场往小城市去发展。
    在少年看来,万达广场往三四线城市发展,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败笔。
    第一个是降低了万达广场的格调,让它在民众们眼中成为了一个遍布全国的商场综合体,仅此而已。
    在档次上面,它没办法和大悦城比,也没有办法和银泰中心比,更不可能比得上太古里。
    后面的这三个模式,逼格就非常的好,人家只在繁华的一二线城市才开设。
    特别是太古里,人们一提起来,就是高大上的存在,许多大型的集团公司,宁愿多花钱都要去这里开店。
    消费的年轻人更是如此,想要买东西吃饭和娱乐,太古里格调这么高,干嘛不去?难道去那种土鳖一样的万达广场吗?
    万达广场开向了全国的三四线城市,表面上看起来是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增加了自己的营收,但真实情况就是许多三四线城市的万达广场,并不能支撑它的运营,弄得不上不下,反而是一个麻烦。
    要不是万达广场照例在他们的商城后面会修建一大堆的房子,恐怕这个模式早就已经完蛋了。
    第二个是这样牵涉了大量的资金,背负了极重的债务,大大的摊薄了万达广场的总体利润。
    本来在00年代开始,万达广场向着全国的一二线城市扩张,就是一笔妙招。
    他们那时候拿到的土地价格很便宜,往往是还没有修好房子,土地价值就已经涨了一倍以上,再等到商场开业,消费人群的火爆,让租金不断的上涨,也让万达广场尝到了巨大的甜头。
    同样获得丰收的还有万达广场背后的那些商铺和住房,也是一样的遇上了房价暴涨的年代,于是修出来就赚得盆满钵满。
    与此同时,这些中层消费人群也给万达广场的商业体本身,带来了许多的人流量,支撑着万达广场的商业进一步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在10年代的前几年,王首富成为首富的重要原因。
    顺应了这个时代的发展,紧跟着时代的脚步,你就能发财!
    但在10年之后,万达广场就开始了向三四线城市不断蔓延扩张的步伐。
    他们的规模从一百多座,直接扩张到了五六百座,声称还要在2020年之前达到1000座。
    再加上拿的大块土地,修建的大量房地产,这就使得万达背上了沉重的银行贷款负担。
    高额的利息和还款的压力,使得直到2020年,万达广场的整体利润,都还是一个非常低的数字。
    而且再等七八、十几年,哪怕是万达广场的债务还清了,它们也会遭遇实体经济大滑坡的最严重阶段。
    客流量减少、租金下调等等,都是一个个巨大的难题,横在了万达决策层的面前。
    能不能趟过这一关,绝对是对万达的巨大考验。
    所以你看,如果万达不去追求大而全的全国布局,只是加强自己在一二线的五十来个城市里面布局,该有多好?
    他们不但会拿到这么十几年的丰厚利润,还能牢牢的将周边民众的消费习惯固定在自己这里,还不会背负那么庞大的债务。
    哪怕是十几年之后的实体经济寒冬,他们也可以从容的面对。
    毕竟如果他们在一二线城市都支持不了了,就代表着经济情况非常严峻,华京方面肯定要使出办法来,帮着大家渡过难关。
    殷俊现在就是吸取了万达的经验教训,只要牢牢的把控着麒麟商业广场的规模、老老实实的在一二线深耕发展就足够。
    另外,为了应对30年之后的实体经济寒冬,殷俊还特意给麒麟商业广场加上了太古里的模块,这么两相呼应之下,肯定能比别的商业综合体过得滋润许多。
    回到眼前来。
    今天麒麟商业广场销售冠军是超市,但其实它的百货区域销量照样的不错。
    要不是许多衣服鞋子等价格还是有点贵,恐怕购买的人会更多。
    谭国富对此有点失落,但殷俊倒也没有什么好在意的。
    谭国富毕竟是一个香江人,对内地如今的时代背景并没有深入研究,也没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
    在1985年的现在,内地虽然已经开始了改革开放,一些人们身上的服装,也摆脱了以前30年的黑色、灰色、白色为主的颜色和样式,街上也已经出现了不少鲜艳的色彩,但总的来说,这群人的占比还不到总人口的10。
    不要误会,不是全国总人口,是北上广和省会城市这样的大城市人口。
    如果放在全国总人口范围内,恐怕也就是2…3左右。
    占比太少,民风太过保守,也是如今这个年代,漂亮的衣服鞋子都不怎么好卖的重要原因。
    当然了,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不是这个,而是人们的收入水准,还有他们的消费观念问题。
    一个月的工资存起来买自行车,两三个月的工资存起来购买家用电器……这些他们都能舍得,但是如果一个月、甚至是半个月的工资拿来买一件衣服、一条裤子、一双鞋子,他们是绝对不愿意的。
    衣服裤子去供销社扯布,找缝纫社的师傅做一套不就行了?
    鞋子稍微麻烦一点,但那种白网鞋、布鞋平日里也能穿,如果真正有需要,一双二三十的皮鞋也就顶天了,太贵了的真的舍不得。
    他们都是从困难年代过来的,大部分人都知道什么叫节约和存存货,需要买的肯定要买,但是能节省的,还是认真节省的好。
    所以今天去买衣服鞋子的,差不多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40岁以上的一个都没有。
    殷俊没有告诉谭国富,如今40岁以上的人,哪怕是三十年之后,他们的财富都足够了的时候,仍旧是舍不得买东西的。
    他们身上穿的、家里用的,差不多都是他们的晚辈买给他们,他们自己是舍不得消费的。
    因此,麒麟商业广场的着重之点,并不是这群消费习惯已经固定的人,而应该是30岁以下,甚至是20岁以下的年轻人。
    他们才是未来消费的主力。
    他们的命很好,正好赶上了这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变革,会经历工资从50到100,500到1000,3000到10000甚至更多的巨大变革。
    当民众们的收入足够多,拥有了足够多可以支配财富的时候,当然就舍得去花费,去买各种衣服鞋子了。
    这还是50、60年代出生的人们。
    要是换了70、80年代出生的人们,花钱会更加的舍得。
    90、00后的小孩子们……
    呵呵,他们就更是用钱的专家,未来坑人无数的网络平台贷款,坑的主力就是他们,你什么时候见到70、80年代的人大规模的陷进去了?
    这些孩子们花钱就更多都是在购物享乐上面,父辈、祖辈们舍不得买的几千块的衣服、上万的皮包,都被他们毫不畏惧的拿下,还美其名曰“生活就要及时享受”。
    好吧。
    李超人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在他们那个年代,已经很少有人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