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最强人生-第4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这事儿到此,也已经被上面的人盖棺定论了,既然殷俊说他是鄂北伍汉周围的人,那他就是,不要再去查,也不要再去深究。
    因为没有用。
    殷俊现在已经是香江人了,他之前在内地做了什么,有什么经历,都和国家无关,国家在意的是以后,以后殷俊会怎么样。
    就目前来说,殷俊喜欢内地的倾向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驻港办和章泓兵要力求争取殷俊的善意的最大原因。
    争取到这么一个潜力无限的年轻大富豪的支持,对于内地处理香江事务,有着莫大的好处!
    “殷先生,今天恰好能遇到你,我还没恭喜你把佳艺电视台收入囊中呢!”章泓兵真诚的道,却是绝口不提殷俊之前几次都拒绝接电话和见面的事情。
    “他们可都说我是冤大头,花了两倍多的价格,才买到佳视。”殷俊耸耸肩道。
    “那是他们不懂得占据新闻媒体的好处。”章泓兵道,“做一个集团公司,拥有自己的宣传渠道是最好的,这样随时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说的也是。”殷俊点了点头,“对了,章主任,咱们国家的火箭卫星发射事业怎么样了?能进行商业化运作吗?”
    章泓兵一愣,“殷先生是准备做这个方面的生意?”
    “这怎么可能?”少年哈哈一笑,“这个行业是需要一个国家的科研力量来推动的,我一个商人,怎么可能涉入其中?实不相瞒,我准备把我的电视台上星,弄成卫星电视。现在卫星发射都是欧美公司垄断,如果咱们国家自己就能做,这个钱完全可以拿给自己人赚嘛!”
    章泓兵听得精神振奋,“我回去问一下。不过殷先生,咱们国家10年前就已经发射了自己的卫星东方红一号。您要买卫星,也可以考虑一下自己人吧?”
    殷俊哑然失笑,“不行,现在国内的卫星制造技术还是差了一些,特别是电视发射信号的通讯卫星,这一点真比不上美国人和欧洲人。等到咱们自己的卫星足够优秀的时候,我自然会毫不犹豫的买它的。”
    殷俊说得这么直白,章泓兵脸上有些挂不住。
    可他也知道,殷俊并不是看不起国内的卫星产业,而的确是这样,许多技术都处在科研和军用范畴,商业化什么的,根本没有考虑过。
    倒是卫星发射,这个的问题都不大,从东方红一号到后面的一些卫星,华国已经发射了不少次数,经验应该是足够了。
    虽然章泓兵不知道卫星发射的费用是多少,但想想这发射到外太空的东西,肯定是不便宜,能为卫星事业拉到这么一笔生意,可绝对不是小事儿。
    想着可能价值一两千万美金的生意在自己手中促成,绝对是一笔亮眼的政绩。
    更重要的是,这就把殷俊拉上了和内地合作的船,意义更加重大!
    思量至此,章泓兵恨不得马上回去给国内打电话,把这个事情汇报回去。
    “对了,章主任。”殷俊此时却不经意的道,“你说我如果想要做一个收录机的工厂,在哪个地方合适一点啊?”
    “天水围那边……”
    章泓兵浑身一颤,迫不及待的改口道:“当然是内地合适啊!我们内地各种电子零部件工厂众多,配套设施完善,土地资源也相当划算。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便宜,工资水准就是香江的三十分之一啊!”
    第一时间章泓兵都没有反应过来,可他转眼就想到了为什么殷俊会没头没脑的问他这么一个问题。
    如果这都反应不过来,他就不是千挑万选来香江做事儿的驻港办副主任了。
    殷俊想要做卫星电视,一两年都不一定能成功,但如果是工厂的话,从一开始立项,平整土地、修建工厂,就能产生各种效应啊!
    “华国现在做收录机的工厂,最大的有多少产量?多少人?”殷俊没有答复,而是继续问道。
    “这一点,我还真不大清楚。”章泓兵的脑子飞快的转动着,尽可能的拿出自己记忆中的东西,“但是金陵的熊猫电子厂,工人有4000多。前两年的收音机年产量超过了30万台,收录机好像也有好几万的产量。”
    少年颌首道:“那好,你说如果我做一个8000工人的收录机工厂,收录机年产能在100万台左右,又在哪里合适?”
    8000个工人!?
    年产能100万台的收录机!?
    章泓兵觉得自己呼吸都快呼吸不过来了。
    这就算是放在内地,也是数一数二的电子工厂了吧?
    直接解决这么多人的就业,还能拉动无数的附属零配件厂商,还能创造出那么多有价值的商品……
    不管是华京、沪海还是粤州、南湾,都得为此抢破头的吧?
    为什么殷俊会抛出这么大一个惊喜来呢?
    他是不是在开玩笑、试探风声呢?
    不不不!
    殷俊从来都不是那种把正事儿当玩笑的人。
    他既然敢怎么说,那就一定是有着计划,至少至少是有着这么一个打算。
    “殷先生您认为,应该是哪个地方合适一些?”思虑过处,章泓兵略显恭敬的问道,称呼上都带上了尊称,“如果没有太大的意外,您选择哪个地方,都是可以的。我敢保证,任何一个城市,都会用最好的条件来满足您投资的需求。”
    “我选择的地方很简单。”殷俊说道,“第一,配套设施零部件的工厂多,这样做工就比较方便,不至于让工人们等着材料下锅。第二,人力资源丰富,可供我挑选的适龄的、有点能力的工人够多。第三,这个地方交通方便,南来北往运输顺畅。第四,各种电力水力饮食条件配置得当。第五,他们给我的条件最好。只要全部达成这些条件,我的工厂就可以落在他们那里。”
    章泓兵微微点头,“如果按照殷先生的条件,那么沪海肯定是第一选择,因为他们的轻工业电子最发达,全华国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轻工业电子产业在沪海。华京也不错,这里的电子科研机构众多,想要找到合适的人才和零部件工厂,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不知道章主任听过一句话没有。”殷俊淡淡的道,“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殷先生……您,这是什么意思?”章泓兵一时没有想明白,他此时可不敢乱猜测,不然让上面的人知道了,可能带来数十亿产值的大工厂被他搞没了,那就有得乐子瞧了。
    “沪海市有那么多的相关工厂,我去了也不能带来根本性的改变。”殷俊道,“华京、粤州同样如此。他们会欢迎我,但不会给我最好的待遇。”
    章泓兵一想也是,再怎么说,这几个城市都是华国最繁华的城市,华国再怎么没有现代化的工厂,也不能缺了他们的份儿。
    事实上,华国内地大部分的电子和机械工厂,还就在这么三个区域里面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殷俊过去他们固然欢喜,可一个收录机的工厂,怎么也不会到重视第一的地步。
    “那您觉得哪里合适?”章泓兵道,“您放心,内地每一个地方,都是欢迎爱国商人的。”
    殷俊笑而不语,转向了场中吃得正欢的一群人。
    “临安!?”
    章泓兵瞬间秒懂,但却是一脸的惊讶。
    就算那几个大城市不行,他还以为也应该是在伍汉、津卫等这些有工业基础的城市。
    临安……
    自古以来它就和工业没太大关系啊!

第六百九十一章 内地唱片业现状
    为什么殷俊在内地的第一个工厂,就是收录机工厂?
    少年可不是一时兴起,他是早有打算的。
    目的很简单,他要为香江的歌手们找一个出路。
    香江还是太小了,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多的歌手,一旦他们的外埠市场被断绝了,这些歌手很明显就只能全部完蛋。
    老实说,殷俊对唱歌这个行当,并不是特别的在意。
    前世他最主要的工作重点,还是在电影电视综艺这一块儿,投入的心血和感情也最多。
    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人的生活之中,如果没有了音乐,那将会减少许多的色彩。
    毕竟,电影电视你不可能随时看,但音乐你始终可以始终听。
    因此殷俊也听了太多的金曲,单是在他电脑里面循环播放的音乐就有300多首。
    当一个人听这300多首歌听了五六年的时候,基本上殷俊也是能够全部唱下来了。
    香江和宝岛歌手的歌,占据了殷俊歌单里面80的歌曲。
    在2008年以后,电脑联网几乎遍布全国之后,连周董的唱片都没办法卖到100万张以上时,实际上唱片和磁带音乐,在华国已经可以宣布消亡了。
    再到2015年以后,千元智能手机层出不穷,华国18岁以上年轻人几乎人手一台智能手机的时候,实体唱片业更是没办法做了。
    也只有在保护版权良好的欧美和日韩,才能有一张专辑再卖上百万张的“奇迹”发生。
    在华国,能在网上的云音乐上面卖几十万次,已经是大歌星级别了。
    所以基本上2008年开始,一个歌星想要赚钱,要嘛你去参加综艺活动,要嘛你就参加商演,最后就是自己开演唱会。
    开演唱会的风险还要大一些,除了张雪友、王霏、周董、陈亦迅、蔡依琳、刘德桦等等天王天后之外,其余的实力歌手们,不一定有很多地方能买你的账。
    而演出承办商只要连续亏本了几场,那么你的名气就会迅速下跌,没有什么人再请你开演唱会了。
    还是综艺活动和商演最划算。
    综艺活动的出场费是连年攀升,参加一季的报酬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再到几千万,简直跟疯了一样。
    商演也是很靠谱,如果你有名气的话,那随随便便请你去唱一首歌就是20万、50万,全国这么的跑下来,一两千万轻轻松松就到手。
    但是!
    殷俊始终觉得,一个歌手,要靠这样来挣钱,真是一种悲哀。
    可这又是没有办法的死结。
    在华国没有发展到一定的明阶段之前,盗。版绝对是没办法回避的问题,殷俊想要阻止电影盗。版还能想点办法,可对于CD和磁带这样技术含量低的东西,你想要封锁都没有太多的能耐。
    特别是到了网络时代、智能手机时代,再牛的人也没办法阻止盗。版音乐的传播。
    故而一个歌手想要生存,想要继续做自己的音乐,他就必须要靠上述的手段来养活自己。
    比如说薛知谦,为了能继续唱歌,开过火锅店、做过小生意、倒卖过房产等等,赚来的钱都来做音乐了。
    有钱了,才能继续去做音乐。
    没钱,你还谈什么音乐理想?
    这样的事实,非常的残酷,但歌手们却不得不面对它。
    不过呢,殷俊以领先这个时代40年的经验,在现在这个根本没有网络的年代,却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办法有且只有一个。
    降低价格。
    拿90年代流行的音乐磁带来说,星华书店和正规音像店卖的是10块一盘,效果、封面和歌词单,都非常的好。
    这时候的盗。版磁带,效果最多只有正版的60,但他们的价格是6块,甚至5块都有。
    而且盗。版的人还挺有想法的,经常还搞点什么精选集,就是把一个歌手的好听的歌全部集中起来,或者把七八个歌手好听的歌集中起来特别是后面一种,这可是正版绝对没办法做到的。
    90年代,别说学生们兜里没几个钱,就是大人们也都是300500块左右的工资,10块钱和5块钱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于是,盗。版磁带至少分润了一半的销量。
    但这个时代,歌星们基本上还是能吃饱的。
    嗯,只能说是吃饱,因为大头的全都被三大集团给瓜分了,只留了点给歌手和所属唱片公司。
    华国唱片总公司、华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中影音像出版社,它们以及他们下属的数十个地方音像公司,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包办了所有正版的唱片、磁带和CD。
    国内的私营唱片公司还好一点,至少能有两三成的收入。
    国外的和港苔的除了给他们授权分成或者卖断之外,没有任何自己卖的权力。
    他们也够厉害,甭管你什么大明星,价格浮动都很少,基本上也就是100500万一张专辑买断,爱卖卖,不卖我不稀罕。
    分成方式的话,卖1000万盘磁带,最多给人家报100万盘,甚至二三十万盘的都有。
    所以才说,国内的勉强能吃饱,人家国外和港苔的,来华国最多只能吃点残渣而已。
    最典型的例子是有一次任贤棋说过,他在内地的首张专辑心太软,红遍了大江南北,正版加盗。版卖了1亿多盘,但他一分钱都没有拿到。
    不仅仅他没有拿到,就是唱片公司,拿到的也不到500万。
    而华国的这三大公司,赚取的利润数以亿计。
    甚至更夸张的,如果专辑太有名,支持度太高,我想要发行,但价格谈不拢,你不给我授权,那我就自己转录自己卖,不管你了
    牛吧?
    就这,你还没有办法管!
    因为华国政。府不会接受这种投诉和控告,这些公司都是国有企业,你拿他们没办法!
    这就是90年代发生的事儿。
    可是呢,现在是1980年,情况又有些不一样。
    首先第一个,华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是84年成立的,中影音像出版社是86年成立的,如今在运营的就只有华国唱片总公司,要对付的“对手”,可就要简单得多。
    然后,80年代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淳朴的年代。
    这个年代的人们,除了不知情的情况外,对于盗。版的意识并不强。
    另外几次狠狠的严厉打击,也让那些想要作奸犯科的人吓破了胆,那种成规模的盗。版音像制品的现象,还没有发生。
    而且从技术上来说,他们这些土包子,没有香江和宝岛的人来帮忙,想要做盗。版也是做不出来的。
    90年代,宝岛和香江的不法商人把技术设备引进过来,盗。版磁带才迅速蔓延的。
    至于说大批量进入华国的盗。版光碟这种东西,一开始的产地也在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方,都是宝岛和香江商人干的。他们也聪明,在本地生产是犯法的,所以转移到别的地方去做,只不过等后来内地人掌握了技术,盗。版市场就没他们的份儿了。
    正因为80年代的这些条件,才有了甜歌美。女李铃玉动不动磁带就买五六百万盘,费祥磁带卖到上千万盘,小姑娘朱小琳一张童声专辑就能卖到200多万盘的壮举。
    当然了,这些人的专辑卖得好,还是和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
    李铃玉的奖励不过就是每次几万块钱,朱小琳获得的更少每张专辑一两万就顶天了,唯有费祥这个海外同胞得到的多一些,因为怕引发国际争论嘛。
    等一等。
    是不是觉得李铃玉的几万块在80年代很多?
    90年代小城市买房子也才一两万呢!
    这钱的绝对价值还真不少!
    可你知道80年代的磁带卖多少钱吗?
    79年开始,卡式磁带从日本和香江进入华国,迅速的开始流行起来。
    但这价格可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便宜。
    国产歌星们,比如李铃玉、蒋大伟、程林、毛阿敏他们的,20块钱左右一盘。
    外国的那些知名歌星的,起码30块一盘起,最贵的40块一盘也有!
    吓住了吧?
    这么贵的卡式磁带,比起2000年之后的正版CD都要贵啊!
    但人家就卖这么贵!
    在这个凤凰18型自行车都能卖168块钱一辆,比得上人家差不多两个月工资、松下电视机敢卖3000多,当于寻常人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