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种田之童养媳-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生事。”

杨老三对柳四娘说道:“四娘,你把向南的那间大房子收拾出来给爹娘住吧。”

柳四娘年轻的时候被杨老爹和杨陈氏折腾得够呛,见到丈夫和女儿都同意了,面上也只得同意了,心里不平的去收拾房子。

杨初月看到杨老爹和杨陈氏现在的样子,心里没多少同情他们的心思,不过人到老年了,也许就是杨陈氏这个样子。想起上辈子的外婆,以及这辈子自己年老以后的样子。杨老爹和杨陈氏已经六十多了,当年泼辣爽利的狠劲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苍老和对命运的屈服。人年轻的时候,还是少作恶的好。

杨老爹现在背驼了,走路还得拄拐杖,杨陈氏的听力下降,眼睛也快看不见东西了,走路都得摸索着。杨初月本来想赶他们走,但看到这对夫妻的老态,还是摇摇头对自己说算了。

反正当年那些事都过去了,这两个不安生的长辈再想耍威风也狠不起来了。杨初月还是决定收留他们,直到他们入土为安为止,就当是为自己这辈子积德。

杨老三一家,杨初七和她的三个儿女,加上杨老爹,满满的十一个人。一张桌子还不够坐,得两张桌子拼在一起才行。杨初月看着有那么多张嘴巴吃饭,心里肉疼银子,这以后得多花心思挣钱,她有那么大一家子要养。

家里养了两只花猫,杨老爹和杨陈氏在杨宅真正开始养老,每天吃了饭就在院子里逗一逗猫,拿着剪刀剪一剪花盆里的花枝。没事的时候就老两口相互搀扶着到镇上的茶馆里喝茶,和同龄的老人磕牙吹牛,晚上回到家里,就和外曾孙说当年的故事。偶尔精神好了,还会跟着杨老三和杨初七一起到菜地里扯草,帮着喂猪。

第65章 杨兴年回家

杨初月见到他们老两口安分,终于放心了;以后这样过日子也不无不可。所谓的生活;大概就是每天有点儿小钱赚,够一家人用;下班回到家,还能吃上现成的饭菜;晚上;还可以搬着凳子一家人坐在大树下唠嗑摆龙门阵。

在镇上的日子就这么过了,现在一家操心的无非就是三个女儿的婚事。杨十九还有一个杨兴年可以期盼,杨初月和杨秋月还没着落。

杨初月年后四月就十八岁了;在乡下已经是老姑娘了。因为杨初月现在有手艺,在镇上有铺子;还有几十亩天;也不妨碍有人派媒婆上门来求亲。

不过来的都是那些三十多岁的没娶媳妇的穷汉子,或是死了媳妇的鳏夫,或者是给隔壁乡里地主当填房。杨初月一个也看不上,也不想嫁,成了名符其实的剩女。杨老三和柳四娘见了着急,杨初月不能一直拖着,再不嫁就真的成了老姑娘了。

杨秋月还好些,但她同样看不上那些乡下汉子,镇上人家的儿子也看不上,一心就想找个更好的。所以姐妹三人的婚事就一直拖着没解决。

新年后的四月玄成皇帝驾崩,这个的消息传到这个山间小镇,已经是一个月后的事了。这事就像地震一样,靠京城越近,影响越大,离京城越远,就越平安无事。

玄成皇帝的死有各种版本,例如是太子谋杀的,例如是突然暴毙而亡的等等,反正官方的解释是,皇帝是寿终正寝的。杨初月在京城的时候,听邱振晔说皇帝的精神的确不怎么好,随时都有殡天的可能。皇帝是怎么死的关她家什么事?只要能好好过日子,谁当皇帝也一样。杨初月如此想到。

新皇帝登基后大赦天下,不过杨大也没从县里的监牢里出来,这事杨初月不解。不过杨大不出来,对他们一家来说是好事。那种贪得无厌仗势欺人的人,就该多吃几年牢饭。

终于接到杨兴年的书信,在今年春闱的时候,他考上了二甲一百三十八名,到江州的梧北县当县令。听到杨兴年要回家的消息,杨老三和柳四娘别提多高兴。

杨初月听到这个消息振奋了好久,杨兴年终于熬出头了,她的投资也有了回报。好几年没见到大哥,也不知他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虽然她一向支持自由恋爱,但现在她开始动摇了。杨兴年为了自己的官途娶一位高门府第的小姐无可厚非,但杨十九等了他那么多年,若是杨兴年不娶杨十九,杨十九要么埋没,要么嫁给那些老男人。一时间,杨初月心情复杂,也许杨兴年会娶杨十九吧。

杨十九尤为兴奋,她盼了这么多年终于盼到头了。杨秋月一直在张家长大,没见过杨兴年,不过她也曾听张家夫妻提起杨兴年的事,说他的样貌在乡里尤为出众,是杨老三家的养子,后来杨初月出钱供他上学,现在考上了,被派到江州梧北县当了县令。

杨秋月好奇那位没见过面的大哥长成什么样子,问柳四娘说道:“娘,大哥是个怎样的人呀?”

说起杨兴年,柳四娘乐得心花怒放,当年她没看错人,杨兴年是个有出息的,当年不仅帮她家脱困,还当了官光耀门楣。如果杨兴年娶了自家的闺女,以后便可把他拉得更牢,“你大哥呀,长得可好了。不仅模样长得出众,人也好,有出息。”

听到亲娘夸那个没见过面的大哥,杨秋月心里对杨兴年十分憧憬,迫不及待的想见到大哥,一直在盘算着杨兴年什么时候到家。

杨兴年回来那日,杨家全家出门迎接。杨兴年只骑了一匹马,带了一个小厮,和一车家当回来。四年不见,杨兴年越加成熟稳重,眉宇间更显其英气。

杨十九见到杨兴年早就羞得低下了头,杨秋月很直接的盯着杨兴年看,心里想着大哥比娘说得还好,她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英气的男人,见到杨兴年走近,她的一颗心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

杨老三和柳四娘早就迎了上去,紧握着杨兴年的手激动得流泪了。杨兴年和二老说话,杨秋月抱着杨初月的胳膊,悄悄地问她说:“五姐,这就是大哥呀,他长得好高好俊啊。”杨初月笑而不语,杨兴年确实是个难得的好男人,也不知以后谁有那个福气嫁给他。

杨宝弟站在门口,看到今天的杨兴年,更是肠子都悔青了。若当年他好好跟着阮先生学习,也许今天衣锦还乡的人就是他了。不过他已经错过了读书最好的年纪,再想去私塾上学已经不可能。正因如此,杨宝弟就越后悔。

“爹娘,都进去说吧,别站在门口。”杨老三和柳四娘还拉着杨兴年的手不停的说话,杨初月出言提醒说道。

“好好,进屋去说,进屋去说。”杨老三激动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杨老三柳四娘和杨十九有一大堆话要说,杨初月跟着杨初七到厨房做晚饭,杨秋月一会儿跑厨房一会儿跑到堂屋去听爹娘和大哥说话。

杨初月白天买了大鱼大肉回来,青菜在宅子后面的菜畦里新摘的。厨房里就姐妹两人在忙活,杨初七烧火,杨初月掌勺。

杨初月把锅洗了,说道:“姐,火烧大一点儿,我要做葱爆羊肉。”

杨初七往灶膛内塞了一大把豆杆,火“噌”的一声就点燃了豆杆上的豆壳。大铁锅里的水汽烧干后,杨初月往锅里倒了菜籽油,等到油烧热了后,把切好的羊肉倒进锅里翻炒,等到羊肉片陆续变白后,杨初月把白瓷碗里的葱丝翻炒均匀。再放酱油白糖和盐,很快厨房就弥漫着羊肉和葱的香味儿。

杨初七也没见过杨兴年,杨兴年到杨老三家时,她已经嫁给刘一郎了。柳四娘常说杨兴年是家里的福星,没有杨兴年,家里的日子不会那么好过,若是杨兴年早些到杨家就好了。直到杨初月再次提醒她把火烧大些,杨初七才回过神来。她已经被刘一郎毁了,再想嫁个好人家都难,更何况嫁给当官的人。杨初七第一次笑自己不切实际。

杨初月认真的炒菜,还没发现杨初七那些小心思。

两张拼在一起的八仙桌上摆满了菜,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菜香飘得满院子都是。杨老三和柳四娘只顾着和杨兴年说话,早把剩下几人饿坏了。杨宝弟羡慕归羡慕,看到桌上大部分的肉菜,不由得食指大动。

杨初月摆好碗,见到他们三人还说个没完,提醒说道:“爹娘,吃了饭再说吧,说话的时间多得是。”杨老三和柳四娘这才松开杨兴年的手坐下吃饭。柳四娘不停的往杨兴年碗里夹菜,“你在外这么多年没吃什么好东西,家里现在日子好过了,来,多吃点。”杨秋月也热心肠的给杨兴年夹菜。

杨兴年看到碗里堆成小山似的猪肉羊肉鱼肉等肉食,对柳四娘说道:“娘,你别一个劲儿的往我碗里夹菜,你也吃菜,你看我的碗都放不下了。”

柳四娘这才说:“好好好,大家都吃,五妹做的菜最好吃了,你多吃点儿。”

杨兴年每样菜都夹了一点儿吃,夸奖说道:“五妹的手艺比从前更好了。”

杨初月端着碗,“熟能生巧,做多了就会了。”杨秋月在饭桌上最活跃,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总能把杨初月或者杨十九的话叉很远,抢着和杨兴年搭讪。

杨十九肚子里冒酸:“六妹真是活泼。”

杨初月见到刚才那番阵仗,知道杨十九心里看不过杨秋月处处引杨兴年的注意,“六妹,少说几句吧,小心吃饭噎到了。”

杨秋月还往杨兴年碗里夹菜,对杨初月的提醒深不以为然:“五姐,我小心着呢,不会噎到的。”

杨兴年见到小妹对自己大献殷勤,好心地说道:“六妹,你把好菜都夹到我碗里了,爷爷和爹娘他们吃什么呀?你五姐做的这些菜好吃,你也别只顾着帮我夹,你也吃吧。”

被杨兴年拒绝了,杨秋月讪讪的收回了手。这顿饭一直吃到大半夜,杨初月先烧水给杨老爹杨陈氏和三个小的洗澡,让他们先去睡觉。

等到剩下的几人下了饭桌,杨初月才开始收拾桌上的碗筷和空盘子拿到厨房里洗,杨初七负责收拾桌子和院子。等到众人都睡下后,杨初月忙完洗了澡才到院子里乘凉。看到满天繁星,莫名的想起在京城的邱振晔。

自从她回到丰莱镇后,就和邱家断了来往。邱振晔现在有娇妻美妾在怀,哪里还会想起她这个乡下老姑娘。杨兴年睡不着觉,在院子里散步。

看到杨初月站在荼靡花树下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问道:“这么晚了,你还不睡觉?明天是赶场的日子,你还得早些去开铺子。”

杨初月看着月光下的杨兴年,“还不想睡。你赶了几天的路也该早些睡。”

杨兴年淡淡地说了一句:“睡不着。”搬了两张矮凳到树下,“我看你也睡不着,要不一起说说话吧。”

杨初月摆好凳子,坐下说:“今天爹娘对你说了五姐的事吧。”

杨兴年拿着折扇扇凉:“你不问问我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吗?”

杨初月拿开落在身上的树叶,说:“今天爹娘都问了,想必你也说得烦了吧,我也不问你。我相信你的为人,也相信你在京城没做什么坏事。”

杨兴年笑了笑,有些失望。杨初月没多问,杨兴年也不多说。等到杨初月说要回房休息了,杨兴年才在她后面叫住了她:“五妹,你希望我娶四妹吗?”

杨初月停下,想了想,说:“从我个人来看,我希望你娶一个你喜欢的姑娘为妻。但从四姐和爹娘的角度看,我希望你娶了五姐。五姐已经十九岁了,她已经等不起了。再若是再等上三年,她就凋谢了。女人能有多少个三年可以等一个人,她们总是比男人老得快。”

“那你呢?”

“我?”杨初月沉默,只要能自己养活自己,她绝不随意的就嫁了。“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也许以后会遇到对的人。你不用担心我。夜深了,大哥也回房睡了吧。”

杨初月走到廊子的转角处,听到杨兴年说:“新皇登基,在京城大肆铲除前朝平叛淮南王叛乱的功臣和先前支持废太子的大臣,不久后,就轮到忠毅侯了。”

杨初月没回头,面上无波地说了一句:“国家大事,我一个小女子不怎么关心,只要一家人和睦平安,我就知足了。”

杨初月回到房里,吹熄了蜡烛,躺在床上睡下。天还没亮,杨初月起身穿好衣裳,把早饭热好了端上桌,自己先扒了几口饭,拿了钥匙就匆匆去了铺子里。今天赶场,附近所有村子里的人都到镇上来了,可以多挣几个铜板。

杨兴年答应娶杨十九了,杨老三夫妻笑得合不拢嘴,杨秋月则扁着嘴红着眼睛在屋子里待了一天。见到没人安慰她,自己觉得生闷气也没用,谁让她从小就不在这个家?有什么好事也轮不到她头上。

不过杨兴年说他既是杨家的养子,又是杨家的女婿,这事传出去在官场上说不过去,所以他要娶杨十九,必须中断和杨老三的父子关系。

当时杨老三就急了:“我养了你十多年,父子关系啷个可以说断就断?”其实他害怕的还是失去杨兴年这个有出息的养子,以后杨家就少了一个助力。

柳四娘也不愿意杨兴年终止和他们一家的亲戚关系,劝道:“你和十九不是亲兄妹,就算传出去也没什么呀?”

杨兴年耐着性子解释:“娘,这事与我同十九是不是亲兄妹无关,和我现在是你们的儿子,是十九的大哥有关。虽然有养子娶亲女这事,但一般都不会发生在官场上或者礼法严明之处。若以后我娶养父家的女儿,会被朝中的言官抓住把柄参上一本,皇上到时候治我一个乱伦之罪,连坐之罪下来,不只是我会下狱,你们也会啊,到时候我们一家努力多年的心血就白费了。”

杨老三和柳四娘还不怎么想得通这事,他们一致认为,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可以成亲,还管什么别人的看法,那些参他们家的大臣,八成是嫉妒他们了。因杨兴年要断绝父子关系才娶杨十九,所以他们两个的婚事就耽搁了下来。

杨初月在铺子里忙活了一天,赚了约一两银子,收拾好铺子关上门回家,柳四娘在烧火做饭的时候还是闷闷的。

杨初月正在炒菜,看到柳四娘神色郁郁,把锅里的鱼香肉丝盛到盘子里放进托盘里,一边洗锅一边问道:“娘,家里出什么事了?回家的时候看到四姐眼圈红红的,难道是大哥不同意娶四姐?”

柳四娘往灶膛内加了一把玉米杆,说:“你大哥同意娶十九,但要和我们断绝关系。”

杨初月明白杨兴年的顾虑,他若想以后在官场上有个好前途,就不能在家宅这块儿被人握住把柄。她一直不同意杨兴年娶杨十九这事,但看到杨十九那么执着,她也开始动摇了。

第66章 四姐的婚事

杨兴年答应娶杨十九;已经是杨兴年在让步了。要想从中得到最大的利益;断绝和杨家的关系,其实是做好的办法。杨初月洗干净大铁锅;放了些猪油进去,等到油烧开后舀了一瓢冷水参进去,再放上花椒和拍碎的姜;盖上盖子等着水烧开。

“娘;我从前听到一个典故,讲的是鱼和熊掌的故事。故事里说;鱼和熊掌都是不容易得到的美味。但两样东西不可能同时得到;得到鱼,就必须放弃熊掌,要得到熊掌;就必须放弃鱼。做人不能贪心要学会取舍,不然什么也得不到。”杨初月说着,把一块大豆腐切成小块的长方形放进瓷碗里,把水桶里的小白菜洗净了捞出来放在筲箕里。

柳四娘明白杨初月说的话,要么放弃杨兴年得到一个能干的女婿,要么放弃杨十九留住一个有出息的儿子,但她都不想舍弃。

“娘,大哥有他的无奈,他答应娶四姐已经是最大的让步。当年我一直不同意你们让大哥娶四姐,若没当年的事,也许你们今天就不会这么为难。大哥已经下定决心了,你们不能因为一己之私就不顾大哥的感受,当年你和爹收留了他,但他不是欠了你们的情就必须对你们有求必应,那些年他为这个家付出了多少你和爹比我都清楚。”

“为了大哥的将来,也为了四姐以后的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