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美色 (江山)-第6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年他们月余打不下雁门,就是明证。如今草原可汗更迭频繁,人心不稳。利此刻急于出兵,却是想将去年的雪灾所造成的损失嫁祸给中原。”

萧布衣微笑道:“得道多助,看起来就算老天都帮我。利想要挽回损失,只怕不能如愿。”

“去年雪灾,突厥损失惨重,急于南侵弥补,但他们是掠财,而非真正的想要一统天下。据我所知,利可能雄心壮志,但突厥人却少有这种远志。更多的抱着捞一笔就走的念头,所以只要我们如当年雁门一样,能抗得住他们凶猛地一击后,只怕坚持下去,损失的不是我们,而是李唐!”

萧布衣笑的像个老狐狸,“李渊指望突厥,我们也可以利用突厥。事情只要换个角度来看,说不定对我们也有利。”

尉迟笑道:“西梁王从井|出兵,一路打到太原东。沿途七县尽数落在你手,坚壁清野,让唐军颗粒无收。又在蒙山、燕岩以及现在地黄蛇岭下寨,深沟高垒,弃城不理,眼下广储粮食,就是想要和他们依据地势持久抗衡。我们粮储充足,突厥兵不事生产,若是南下,只怕所有的粮食都要唐军提供!”

萧布衣笑道:“正是如此,突厥兵虽是人多势众,可人越多,吃的越多!我就让他们吃穷唐军,然后搞的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到时候再击突厥,尽取山西。”

“西梁王明在山西,暗击突厥,再借突厥,拖垮唐军,此计大妙。”尉迟恭钦佩道。

萧布衣大摇其头,“你若真地以为是我的计谋,那可大错特错。此计明里执行是我,可出此计之人却不是我。”

尉迟恭眼前一亮,“是李将军?”

萧布衣点头,“李将军出了个大概的计策,世绩、魏征、如晦等人详细研究,这才制订明攻山西,拖突厥兵下水的策略。突厥兵不打,我们就重攻太原,突厥兵若攻,我们就弃城依山抵抗。粮草充足,只要抗住突厥兵的攻打,就能拖住他们步伐。突厥人久不获利,必定急躁,虽强,可也不见得比始毕强到哪里,他不见得能约束住手下!突厥兵必定转向李唐索要财物供给,李唐一方面要应付我们的攻击,另外还要被突厥兵所拖累,必定国力疲惫。到时候我们击突厥、取关中,均是水到渠成之事!”

尉迟恭赞叹道:“李将军大才,不但领军犀利,分析形势也是直指要害!西梁王只要按计实施,何愁天下不定?”他回想当年刘武周得太原后,所施之政甚至还不如李渊,也怨不得民心不稳,不由感慨万千。

萧布衣道:“计谋虽不错,可要以几万人抗对手数十万地骑兵,谈何容易。突厥已到天池,若真的南下,不过是一两天地事情。”

“再如何艰难,总比雁门要强。更何况……我们并非孤立无援。”尉迟恭眼中闪动睿智的光芒。

萧布衣一笑,“尉迟将军果然名不虚传,有你和我携手并肩,突厥兵就算四十万又能如何?”

二人埋首展开地图,指指点点,商议攻防之策。突厥兵胜在马力,若不能发挥骑兵地优势,无自废武功。他们依山抵抗,实在不行,可撤到山内。多加陷阱埋伏、以蒺藜鹿角阻敌,用弩箭强弓射杀对手,所有一切,早在筹划,如今不过是在细节方面讨论。

成败在于细节,不经意的一个细节,或许就能挽救几人地命,甚至可以改变大局。

正商讨中,有兵士赶到,急声道:“启禀西梁王,河北有紧急军情。”

萧布衣双眉一扬,接过军文看了眼,脸色微变。

尉迟恭知道有事发生,问道:“不知河北发生了何事?”

萧布衣皱眉道:“河北没有事情发生,但最新消息,辽东王高建武却不甘寂寞,出兵数万到了怀远,也要抢一杯羹喝。李世民已让出一条路来,看来要和高建武联手攻击河北!”

尉迟恭一拳砸在桌案之上,“李渊联系突厥也就罢了,难道真地为了江山,还要和辽东扯上瓜葛?”

萧布衣冷哼道:“他越是如此,只能意味他心中无底。他联合突厥、辽东搅乱中原,看似一时得利,但长此以往,百姓必定厌恶,到时候损失远比所获要大。”

“只凭秦将军、程将军和舒展威等人,是否能抗的住辽东军加上唐军呢?”尉迟恭不由有些担忧。

萧布衣道:“不用担心,辽东狼子野心,其实亦和突厥一样,早就有心南下,不过实力不济而已。我们早就准备了对策,只要深沟高垒,避而不战,耗也耗死他们!河北的我军有强大的后援,我只怕最后扛不住的是他们,而非我等。再说……唐军太原若败,危急河东,幽州的唐军必定心乱,到时候秦将军就有机可乘!”

尉迟恭见萧布衣说的沉稳中带有张扬,内心钦佩此人居高不傲,虽打下诺大的疆土,却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萧布衣说完策略后却想,萧大鹏一直在百济抵抗辽东,这次高建武出兵,萧大鹏会不会有什么举措?萧大鹏能用百济牵制辽东最好,就算不能,东都也有应对辽东之法,李渊饮鸩止渴,已现败象,只要自己稳扎稳打,不出差错,应无大碍。

一想到辽东,萧布衣不由想到了思楠,那

般秀地女子,那个身世凄惨、却还执着寻找答案的个无数夜晚,陪伴在他身边,让他无限温馨的女子。

他承认,他在感情上很是被动,更多的是随遇而安,蒙陈雪、裴蓓若非坎坎坷坷,终和他不离不弃,也不会和他结成良缘。娶了袁巧兮,更多是因为渗透了结盟的因素。眼下就算是姻缘,都染上了功利色彩,别人不说,他也知道自己变了很多。他变的冷酷、变地决绝、变的为了大业不择手段。

改变,不经意之间。他已分不清是他改变了历史,还是历史改变了他。

这些,其实已无关紧要。

他虽改变了很多,但不知何时,那个沉默的吃白饭地女子,已默默的让他牵挂。他虽从来不说,但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头望去,望不见那一泓秋水般的双眸,就会若有所失。

风起,初夏地风,卷走了春意暖暖的缠绵,带来有些炙热的感情,萧布衣听着风声,突然想着,思楠……也在想念自己吗?她……一切可好?

**

辽东已出兵!

这个消息迅疾传遍了河北、东都和关中!听到这消息的人,反应各异。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喜忧参半。

欣喜的是,辽东出兵,当然增强了唐军地实力,或许能改变河北的战局也说不定。可忧愁地是,前门拒虎,后门来狼,辽东人绝非易与之辈。

李世民现在有苦难言。

萧布衣实在太了解他,先用铁甲骑兵挫其锐气,然后用秦叔宝死死的抗住了李世民,消磨他地雄心壮志。

秦叔宝实在太稳,稳如泰山。秦叔宝带兵,在易水、巨马河一线和李世民交手,几经拉锯,互有胜负,唐军终究还不能南下,甚至不能回转太原。

兵士常年在外不能回转,士气大削,都是归乡之心。李世民看在眼中,急在心头,却是束手无策。

这一天得知辽东出兵的消息后,与众将商议和高建武联手之事,良久没有结果,不由心烦意乱。等众将离开,独留房玄龄在营帐,问计道:“房先生,你觉得眼下我们有何良策扭转河北地局面?”

房玄龄一直都是谋略过人,从容自若,这时候也忍不住皱起眉头道:“秦王,眼下形势极为不妙。”

李世民苦笑道:“我当然知道不妙,但……总得想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房玄龄道:“眼下我军十万困守幽州,被西梁军断了回转之路,长此以往,只怕军心涣散。这幽州虽下,已成鸡肋,眼下除非能全占河北,兵危河南,才能说威胁到萧布衣。逼他退守东都,可秦王觉得,此事可能吗?”

李世民缓缓摇头,“西梁军换兵得法,总以生力军作战,再加上秦叔宝、程咬金均是能征善战之辈,要破他们,并不容易。”

房玄龄道:“秦王这时还有清醒的头脑,实为不易,我们既然暂时不能在河北大胜,威胁萧布衣河南的心腹要害之地,那决定这天下之争就不在于我们。”

李世民皱了下眉头,“那在于哪里?”

“应在河东!”房玄龄道:“圣上若效仿当年对付刘武周之法,坚壁清野,坚守河东,不急于和萧布衣一决胜负,当可维持两分天下地局面。徐徐图之,尚能挽回颓势。可只怕……”

“只怕什么?”

“属下不敢讲。”

李世民四下看了眼,“玄龄,你我到现在,难道还需说话遮遮掩掩?我信你!”

房玄龄犹豫再三才道,“只怕圣上求助突厥,空耗国力。突厥人贪婪成性,难以满足,兵虽多,但难以约束,这给整个河东战局带来太多不可控制的因素。若是倾国力而战,只怕……只怕关中难保。”

李世民愁眉紧锁,这时候见有兵士入帐道:“启禀秦王,长孙无忌求见。”李世民心中微动,道:“房先生,我一定将你所言好好斟酌,启禀父皇。若有问题,我来承担。你回去休息吧。”等房玄龄走后,李世民将长孙无忌召到帐中,迫不及待的问道:“无忌,事情是真的吗?”

长孙无忌满脸忧色,点头道:“圣上已命卫王出征河东,此事千真万确。”

“这么说……玄霸真的没有死?”李世民失神的坐下来。

长孙无忌苦笑道:“他领军过黄河,当然没有死。”

李世民喃喃道:“那他为何……不来见我?甚至在郎山传出消息的时候,也不到幽州找我,我和他……毕竟是兄弟呀。”

“或许当初卫王另有目的,或许因为他很忙。”长孙无忌低声道。

“你撒谎,你明明知道不是这样。”李世民霍然站起,情绪激动,“他把战局搞到河东,若能击败萧布衣,就可以骑在我头上,是不是?”

长孙无忌吃了一惊,慌忙道:“秦王,眼下大局为重!”

李世民激动过后,也觉得不妥,转瞬摇头道:“不会,绝对不会!玄霸不是这样的人,他对我极好,他是我兄弟,他不会想要压过我!”

长孙无忌见李世民情绪激动,只能好言安慰,李世民疲惫道:“无忌,你先回去休息吧,我想一个人静静。”

长孙无忌告退,回转营帐休息,屁股还没有坐热,就有兵士过来禀告,说长孙恒安来找。长孙无忌大为诧异,也有些焦头烂额。长孙恒安一直都和叔父长孙顺德在草原,他来找自己什么事?

心中陡然有了不详之意,长孙无忌迎兄长回转,见他愁容满面,问道:“二哥,怎么了?”

长孙恒安缓缓坐下来,沉痛道:“叔父在赤塔失踪,到现在……生死不明!”

五八五节 再战突厥

到长孙顺德失踪的消息。长孙无忌大惊。“叔父怎?叔父失踪。你怎么不去找。反倒回转中原?”长孙顺德是长孙家的主心骨。长孙无忌虽也有自己的主意。但大事小情还要向长孙顺德请教。听他失踪。一时间惶惶失措。

长孙恒安无奈道:“叔父不让我找他。让我回转就好。”

长孙无忌有些摸不着头脑。催问道:“到底怎么回事。你赶快说说。”

长孙恒安道:“我和叔父去草原和利可汗商议出兵一事。利本有心南下。自然一拍即合。”

“这些我当然都知。”长孙无忌不耐道:“二。你捡重点的来说。”

“圣上让叔父协利出兵。是希望以叔父的心智。能将突厥兵的任性约束到最小。所以让叔父就一直跟着可汗。无忌。也知道。叔父对引兵南下。不以为然。



长孙无忌皱;道:“不引突厥兵。又如何能抵抗西梁铁骑?眼下关中偏居一隅。萧布衣破武关出井关。已对关中成…围之势。若再下了河东。关中大势去。”

长孙恒安道:“这天下之势。难以说清。即有…|…上。何来萧布衣?眼下形势不妙。圣苦苦挣扎。”

“噤声。”长孙无忌四下了眼。低声道:“二哥。你怎么能说此大不道之言?”

长孙恒安压低了声音。“无忌我是兄弟。还有何话不能说?再说事如今。何必自欺欺人?河东眼下关系关中的…。关中虽占的势但的势狭人口稀少。萧布衣现政通人和。势力已空前的强大。眼下我们剩下的的势只有潼关河东两处。河东若破。关中的势不占优势天时人和更是远逊都依关中力。还拿什么来守呢?”

长孙无忌皱眉道:“些和你我关。你赶快说说叔父的事情。”

长孙恒安看了兄弟良久绝非和你我关。”

长孙无忌不解道:“天下大势。毕竟还是由圣上和萧布衣共逐。你我身为人臣。只能说尽人事。听天意。”见到长孙恒安怪异的表情。长孙无忌吸了口冷气。“你的意思是?”

“不是我的意思而是叔父的意。”长孙恒安道:“数百年来国可倒。门阀不灭有很多门阀跨多朝而不衰。你当然也知道是|么道理?”

长孙无忌缓缓点头。“知机而已”

长孙恒安见弟弟明。不再多说。沉声道:“今日之言。无忌你要牢牢记住。这些话并非我对你说。而是叔父信中所‘。”

“信呢?”长忌问。

“烧了。”长孙恒安道。

长孙无忌知道叔父这封信。多半有什么不妥之:。兄长为求稳妥。这才烧掉。冷静片刻道:“你说话我都记住了。现在你可以说说叔父的事情了吧。”

长孙恒安道:“叔父的事情说来反倒简单。利可敦派重兵围剿赤塔的黑暗天使。中原有个祖君彦投靠了可敦。极擅机关之术。”

“祖君彦?那不是廷的儿子?是用歌谣杀了律明月那个人的儿子?”长孙无忌一连三。

长孙恒安点头道:“无忌。你说的不错。叔父见君彦擅长机关之术。说黑暗天使毕竟和他有些瓜葛。也不忍黑暗天使就此全军覆没。再加上裴翠也在。是想要暗中帮助黑暗天使。他趁祖君彦不备。一剑宰了他。然后见到了宇文芷。”

长孙无忌击案道:“叔父怎的如此糊涂?私下不满突厥也就罢了。还要帮外人。实在不可理喻。”

长孙恒安冷哼一声。“你把我方才所言都忘记了?”

长孙无忌脸色微变。|哼道:“|后来呢?”

“后来我碰见了两人。你猜是谁'”

长孙无忌苦笑道:“难道这时候。二还有闲情和我卖关子?塞外之人。我怎么认识?”

长孙恒……:“那两人你也认识。就是采玉和她的家奴马三宝。”

长孙无忌失声道:“采玉没有死?”他心中震撼。声音不免大了些。长孙恒安亦是感喟万千。竟都没有听到帐外发出“咯”的一声轻响。

“我当初见到采玉的时候。也是惊'非常。”长孙恒安苦笑道:“采玉见到我。倒还是静自若。只是问我圣上的情况。看的出。她对圣上真的很关心。我就问她为何装死。她的死讯已公布天下。圣上隆重厚葬她知不知道?说都知道。但若回转。已是不能。”

“为何不能?”长孙无忌诧异问。心思飞转。失声道:“她的死讯是绍传出。柴绍一口咬定采玉死了。难道。”

长孙恒安道:“原来你也想到了。我当初也怀疑柴绍隐瞒了什么。可采玉执意不说。我看她对那个家奴。唉。”长叹一口气。心情复杂。长孙恒安又道:“这些事情。我们当做不知就好。采玉我把消息告诉圣上。只说就当她死了好了。我就问她。既然此。为何还要见我?她说答应了叔父。要把信亲自交到我手上。她也想见。所以就来了。叔父信中说的简单。只说他目前追查当年千金‘主之死一事。生死未卜。也不用寻他。说他若还能着回转。自然会找我们。若是死了。也不必难过。但让我们谨记他说过的话。他让我见信后马上回转找你。而方才我对你所言。却是叔父和我北上的时候所说。”

长孙恒安说到这里。舒了口气。遽然脸色一变。喝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