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育儿百科-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里有任性的孩子,就会为一点儿小事而争吵,这对家庭的和睦有影响。因此,只要孩子的要求并不很过分、经济上也能承受得了时,一般可以满足他的要求,不必引起激烈的家庭纷争。 
孩子的要求满足到什么程度?什么样的要求要拒绝?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由母亲酌情来决定。最了解孩子的是母亲,母亲的作用在于用母亲的能力,像即兴表演的艺术家那样去决定。决不要采取向孩子哀求的方法。 
503。“体弱儿”和“学习障碍儿” 
大约半个世纪前流行“体弱儿”这个名词。看起来虚弱的孩子、瘦孩子、脸色不好的孩子、经常感冒的孩子、扁桃体肥大的儿窳、胖子上长瘰疬的孩子,都被称为“体弱儿”。之所以称他们为“体弱儿”,是因为人们认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易患结核病,如果儿童时期锻炼,长大后就不会患结核病。强壮剂的制造商、教育委员会和报纸带头宣传说,带着“体弱儿”到海滨学校或去山上露营可以预防结核,医生也表示赞同。这只不过是种认识而已,作为学术问题还没有被证明。以日本结核病作为课题开始研究的青年医务人员发现,日本的结核病人,大部分是到了青年时期才发生感染的。 
预防结核,防止感染是最重要的。因此,便建造隔离结核患者的疗养所,接种即使感染结核菌也不会发病的具有人工免疫作用的卡介苗。这时,把“体弱儿”作为重点的想法,就成了预防的障碍。 
当时,为了证实“体弱儿”与结核没有关系,我进行了调查,结果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体弱儿”感染结核的几率与健康儿相同,他们虽瘦一些,但没有任何疾病,虽然脸色不好,但血液检查并不贫血。 
作为科学还没证实的事情,被企业和学校老师们想到便进行了宣传,并对每年的“健康优良儿”进行表彰。给身高和体重都特别突出的孩子颁发了“表彰奖牌”。牛奶制造商最先站出来宣传,接着大学老师和报社也参加进来。这对牛奶制造商来说也许是件好事,但却让那些天生就食量小的孩子的父母们叹气,而且“优良儿”上学时,会因肥胖而变得十分辛苦。 
一般为了向孩子和父母推荐什么新的东西时,必须对使用了的孩子和未使用的孩子进行追踪调查,直到他们成人为止。 
近来,人们对在幼儿园老师中间广泛传播的“学习障碍儿”也感到畏惧。虽
然小儿科医生不认为存在那种特别的精神异常,但在美国精神医学会编的《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中出现了学习障碍这一说法。把不能很好地接受学校教育的孩子分成一般、阅读障碍、算术障碍、作文障碍等几类。并且解释说这个分类,是对那些不能很好接受学校教育的孩子,只是为了方便才进行的。 
我的担心是从一封孩子母亲的来信开始的。信中写到:“我有1个5岁的男孩,半年前因搬家而换了幼儿园,这个幼儿园提前开始了学校教育,在运动能力方面分为5个级别。我家的孩子因不善于运动而被定为最低一级,孩子做事不够灵巧而常落后于其他的孩子,因此,经常被能力强的孩子骂傻瓜、迟钝、笨蛋等,有时孩子会大声地哭,像发生了什么突发事件似的。老师说这孩子与一般的孩子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是不是学习障碍儿呢?现在幼儿园里设置了学习障碍儿研究会,劝我们去参加。” 
由幼儿园的早期学校教育引发的虐待,如果这样放任下去,真担心孩子被定为障碍儿会流行。 
504。“像男孩样、像女孩样” 
过去日本的教育,是孩子一满6岁后,男孩和女孩就严格区分开了。因为男孩子将来注定要成为一家之主,而女孩子只能做伺候丈夫的顺从妻子。当然,那种生活方式现在已不适用了。现在的生活方式是男、女具有平等的生活权利。古人所说的“男女7岁不同席”,是因为孩子到了6岁就必须教他们将来的生活方式。现在的孩子到了6岁,我们也必须教他们将来男女要作为平等的人生活。因此,男女平等的观念,必须从这个年龄就开始灌输。必须让他们了解女孩同男孩一样,能画画、能唱歌,也会投球、会跳绳等。现在的保育园和幼儿园的集体教育,不把男孩和女孩分开,正是为了这个目的。 
现在的日本社会,宪法虽然规定男女权力平等,但实际上,还是男性霸气。为了给予女性符合其能力的地位,希望下一代能够真正地执行宪法。因此,现在的男女平等教育,不只在幼儿期进行,还要贯彻到更大年龄的人。在日本人的家庭生活中,男、女的地位与以前相比有了变化,但还没达到废弃男、女分工的程度。因为生理作用的不同,这种分工暂时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吧。 
在母亲是专职家庭主妇的家庭中,父亲如果一点也不关心家里事的话,就会让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即男性比女性了不起。如果父亲有自己工作养活妻子的想法,就会变得不尊重母亲的人格。父母是具有平等的人格的,所以要共同理家。在看着像从前的军队中长官命令士兵的态度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即使在学校学习男女平等,他也会认为那只是一种主张而已。 
在家庭中,男性和女性采取怎样不同的生活方式,才能使家庭成为轻松的场所,这是现在的父母们每天正在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家庭愉快,父亲要对男孩子进行男性应该什么样的教育,母亲则要教女孩子应该怎样。脱离自己家庭实际生活而教授孩子何为“像男孩样”、“像女孩样”是不行的。 
只有在言行、起居、服饰等方面进行“像男孩样”、“像女孩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性教育。父母不能逃避这个责任。性教育的场所是家庭。 
505。技艺教育 
现在很流行对幼儿进行技艺教育。上日本舞蹈班、芭蕾舞班、音乐班、绘画班、英语会话班等的孩子很多。附近的孩子都上技艺班了,你家的孩子不去吗?这种邀请的机会多了起来。怎么办好呢?对这样的问题最好不要考虑得太多。孩子喜欢舞蹈,就让他学芭蕾,并不是想让他成为日本一流的芭蕾演员。对孩子来说,技艺学习是玩的一种。即使英语会话,也是在表演会的剧中,背熟台词叙述一下,与平时的说话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把演出当成一种快乐而已。如果让孩子学好英语,希望她能成为外交官的夫人,而让她去英语会话班学习,那一定会失望。孩子方面也一定会中途感到厌倦而要放弃。如果有随时可以让孩子放弃的思想准备,可以让他上各种学习班。是向画家方面发展,还是向音乐家方面发展,这样的事5岁的孩子是不懂的。但是,哪种艺术都可以。孩子是否具有天分,试着上各种学习班是好事。 
大人不了解孩子的能力在哪方面,如果孩子自己也说学什么都可以的话,就可以让他学父母擅长的方面。如果母亲曾弹过五六年钢琴,就可以让孩子学钢琴。因为这样可以容易识破不正规的教授方法。但是,如果以行家自居,孩子一回到家,就让他进行严格的练习也是要谨慎考虑的。因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严格的关系,在父(母)子之间保持着的话,就会破坏了本来亲密的父(母)子关系。 
从开始就应该让孩子知道,技艺学习是一种游戏,游戏就会伴随着浪费。想在自己的流派中坐上高位的老师,会自作主张地让孩子在其流派举行的表演会上演出,而在与乐器商有关系的音乐班里,就会让孩子买他们的钢琴。请不要把孩子卷入这种大人们的经营算计中。孩子要上技艺班学习时,最好是先从知情人那里获取一些情况后,再决定是否让孩子去。 
506。小学校的选择方法 
有被称为“名牌”的小学校。从这样的小学毕业后,进入“名牌”初中的人很多,从“名牌”初中再进入“名牌”高中,从“名牌”高中出来后就容易通过有名大学的入学考试。让孩子跨学区或通过激烈的选拔考试,让孩子进入“名牌”小学的父母,被认为是热衷于教育的父母。但是,这种勉强把孩子送入名牌小学的做法,我认为并不那么高明。因为设备完善、学费低廉的大学数量有限,所以存在竞争,应试学习也是十分必要而不得不做的。但应试学习是以入学考试为中心的,与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应试学习为了进入上一级的学校是必要的,但它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我们希望把他的这种缺陷缩小在最小限度内。 
现在日本的教育因为是应试教育,所以它歪曲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本意。学校的好坏差别是由考试的合格率来决定的。学校的老师也为使学校成为“好”学校,而把力量放在应试学习上来。教育委员会也对此视而不见。人的价值由他出身的学校决定,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比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育出优秀的人才。不管你知识多么广博,但不懂得应该如何和父母、兄弟、朋友愉快相处的话,是很难在
一起生活的。如果社会上都是只顾自己出人头地而不管他人怎样的人,那么世间就没有快乐。 
把孩子送进只注重应试学习的所谓名校,孩子就会成为只考虑排挤别人的人。从小学到大学,如果一直在这样的学校生活,孩子恐怕就会成为对别人的痛苦、悲哀毫无感觉的人。 
跨学区上学,从幼儿园开始就上课外班、上名校这样的事情是不正确的。孩子在所住学区上学是理所当然的,也是最好的事。在学校高兴地交朋友,能和朋友在放学后或暑假一起玩耍,这是因为上了本地学校的缘故。被从很远的地方搜罗到名校的孩子,放学后和暑假就不能和自己附近的孩子一起玩耍。实际上是被排除在地域之外的人,而自己却具有一种特权意识。这多少会把孩子宠坏。 
如果在区域内的学校上学,学校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以应本地居民的意见向好的方面改进。要把学校办好,必须把本地区治理好;把自己居住的地区,通过自身力量建设好,这是一种地方自治精神。假如靠本地人的力量把学校建设好,那么孩子也会加深对本地区的热爱。这与很多有志于上名牌大学,离开自己居住的地方,想在他乡出人头地的人有相当大的不同。热爱自己居住的地区,打算继续在这里居住的人,应该把孩子送进当地小学。 
507。入学准备 
作为母亲最重要的事情是调节紧张情绪。瞄准孩子入学机会的各种商人,把推销商品作为目标,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提出“在人生的转折点”时的精神准备做得好不好等问题,从而制造紧张气氛。 
但是,母亲不会忘记从孩子出生那天开始,6年来是自己悉心培养,才取得了今天的出色成果,现在,不能让不熟悉孩子的人说三道四。 
在上学前的健康检查时,町能被初次见面的医生提醒注意一些问题。即使说孩。子体重不足,但天生饭量就小的孩子达不到标准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从断乳以来,千方百计让他多吃些,已经十分尽力了,可孩子就是胖不起来,初次见面的人是不会理解的,因此总是说“必须考虑再多补给些营养”。即使被告之“请先治好鼻炎”,可是熟知在幼儿园时,去耳鼻喉科治了半年多,但鼻子仍未治好的母亲,认为到4月份也是治不好的,那也就算了。孩子能健康地到处跑,虽然鼻子有些不太通气,也不会影响孩子在学校的生活。 
入学前母亲东奔西跑想治好孩子的湿疹、夜尿症,有时就又开始去以前没有去治疗过的远处医院。 
即使提防各种事故,但从幼儿园开始还是时有发生,如果不妨碍每天的快乐生活,就不必担心。对健康的孩子来说,许多毛病会随着成长自然痊愈的。孩子正是带着这种渴望成长的心情入学的。 
即使被告之孩子“扁桃体肥大”,如果至今一直都很健康的话,也不要切除。不过疝气最好还是在孩子上学前治愈它。 
为了使孩子以一种新奇的心情上学,即使上面哥哥姐姐的学习用品仍可使
用,也要给他准备新的。 
选择书包时为了让孩子能使用到6年,就挑选结实的,但这对个子矮小的孩子则过于重了。应该以中途要替换的打算挑选。为取得孩子的欢心,书包上带有电视节目中主人公或人物的很多,但早晚会过时的,还是不要买这样的好。书桌的角也不要锐的。 
有身体残疾的孩子,可能会被建议到与普通学校不同的特殊学校。在这种特殊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人数在20人左右,老师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个孩子,且根据不同的残疾有相应的指导教师,每周进行几个小时的特殊教育(盲文、手语、说话指导)。并不是进入普通学校就好,需要仔细考虑孩子的残疾程度、学校接收的态度等,以及调查在普通年级教育的残疾儿的状况后,父母再决定是否进入。在西欧也有送残疾的儿童上普通学校的。 
508。左撇子和写字 
左手灵巧还是右手灵巧,是孩子天生的。人类如果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那么人生就会是十分快乐的。 
人群中右手灵巧的多,因此就形成了以右手为标准的习惯。右手拿筷子,左手端碗,是正确的吃饭方法。但是左撇子也具有基本的人权,当然强制他们使用右手的做法,也并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确实,如果练习的话,左撇子的人也可以习惯于用右手拿筷子、右手拿笔写字。但是,为此左撇子的人从婴儿开始到上学阶段,要受到多少指责呢?所有左撇子的人,在听到应使用右手的话便改正过来了。但是,也有无论如何用右手不会写字的左撇子。这些人虽然十分难为情,但仍用左手写字。西方人并不矫正左撇子,包括总统、女电影演员也有用左手拿笔写字的。 
在日本特别强调用右手写字,是因为写字时用左手写,字的笔画和落笔的方法要改变而不符合规则。但是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用毛笔写字的人几乎没有了。用圆珠笔写的字,笔法的不同则相差不大。这样左撇子就可以用其灵巧的左手来写字了。但十分遗憾的是,字的写法一直是右手写字的人定的,针对左撇子的写字方法尚未进行开发。十分通情达理的学校老师,虽然想让左撇子的孩子用左手写字,但却只知道用右手写字的笔法。左撇子写字与用右手写字的笔法不同,在汉字笔画多时,左撇子使用的笔法也是必要的。 
如果左撇子用的笔法发明出来,那么就可以用左手写字了,左撇子孩子的学龄时期也就会愉快地渡过,而绝不会因不断地要求他们必须用右手写字使他们烦恼了。主张幼儿左撇子可以不矫正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对写字存在矫正论者是很奇怪的。这是日本教育学的懈怠,必须尽早开发左撇子用的笔法。 
因为在幼儿园里还未教写字,故幼儿园的老师便从左撇子孩子写字的问题中解脱出来。但在家庭中的母亲,在孩子开始认字、用左手写自己的名字时,就面临左撇子的孩子写字的问题。这取决于孩子哪只手写的字好,写得快。如果是左手写的字好,就应该让他用左手。 
上学后,当老师说“我们学校不允许学生用左手写字”时,家长应该告诉老
师“在家里是允许孩子用左手写字的”来维护左撇子孩子的基本人权。如果没有这种信心,孩子是十分可怜的(的确十分可怜)。他们不得不开始进行用右手写字的练习。但随着打字设备的普及,人们就不再要求写字了。 
龋齿及其预防参阅“388龋齿及其预防”。 
孩子的偏食参阅“465孩子的偏食”。 
智力测试参阅“472智力测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