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创业之初你不可不知的融资知识-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闳衔飧龌卮鸩皇亲钋〉钡模敲淳×坑靡恢钟薪ㄉ栊缘姆绞浇胁钩洌灰壮龈哦映稍辈灰恢碌幕卮稹H肰C认为你们是第一次讨论他所问的问题或者你们对于问题的答案不一致,此时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太明智的。你应该不会当着客户的面出现意见分歧,那么也不要在VC面前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跟VC的会面,我的原则是把它当作跟销售员召开销售会议——如果对于一个麻烦的问题,负责回答的同事没有给出答复,那么暂时沉默一会儿,让会议室里最资深的团队成员来出面解决。或者这个同事也可以简单应付,说:“我可以让Mike来回答这个问题。”
(2)CEO与员工讨论。在融资演示过程中,还会出现CEO跟员工讨论问题的情况,这个现象比内部争论更常见的。作为CEO,你要做的是在进行VC融资演示之前,明确哪些问题由你的团队成员回答,哪些幻灯片由他们来讲,并进行练习。一旦正式开始融资演示,你就要把它当作是一场“现场表演”并接受现场结果。哪怕团队成员回答错了一个问题,CEO也不要现场与他们讨论。
(3) 让“小角色”做融资演示。前不久有个很有意思的公司跟我接触,我之前在一次会议上认识了一个人,他向我介绍了他公司的情况,我喜欢他们的创意,他当时并没有告诉我他只是公司业务发展部门的负责人,而不是CEO。这也没什么,可在后来的网络电话会议上,当他演示幻灯片的时候,我看到公司组织架构图中CEO的名字不是他。我感到特别生气,为什么CEO不参加电话会议呢?我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听你介绍公司,为什么CEO不能抽点时间呢?我认为他们根本就认为我不是一个重要的VC,否则CEO为什么不参加会议?我表达了我的不满,那个家伙尽力解释说:“融资的事是由我负责,CEO不擅长这个,他让我全权处理。”这是完全错误的。CEO最重要的技能就是游说能力——说服投资人给你投钱、说服员工跳槽到你这个还缺钱的公司、说服合作伙伴与你这个还没有什么业绩公司做生意、说服记者们对公司进行报道、说服客户购买公司的产品。如果作CEO你还没有这种能力,那么你应该慎重考虑是否需要引入一个创业伙伴,这样你只能在公司里承担自己擅长的职责。
沟通、谈判博弈进行时(19)
(4)让“拎包的人”参加融资演示。还有一个常见的错误是所谓的“拎包的人”。去年我跟一家初创公司的三个人会谈,他们的产品已经完成,但还没有客户。会谈开始的时候,他们指着一个家伙说是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可是在整个会谈过程中,他一句话都没说。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就问他:“你今天为什么来这里呢?”他的回答实在是糟透了,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只是解释了一下为什么自己一直没有说话。我的原则是:如果这个家伙确实不善于演讲,要么让他提前练习一下他要讲的内容,要么不要带他去参加会议。
(5) 让兼职的员工参加。这是最后一条注意事项。我曾经多次参加过这样的会谈:有一个家伙负责市场开发、财务、销售以及其他方面,当我问他是否是全职员工时,他的回答要么说是兼职的、要么说是公司的顾问或者说等公司融资成功之后就离职。我认为这种人应该呆在家里而不是参加跟VC的会谈。如果这个人是负责财务方面的事情,而你又担心财务方面的问题,也不要这样做。自己着手研究那些财务数据,如果你不了解财务预测的细节,扪心自问一下是否适合做CEO。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你认为这个人参加会谈可以提高公司的可信度的话(我认为会降低可信度),那么你一定要提前告诉VC他不是全职的员工。如果是VC问到这个问题时才发现他是兼职的话,会严重降低VC对你的信任度。
49跟VC沟通时,应该小心的三个问题
披露是件好事,尽早披露麻烦的问题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比如,“我跟共同创始人因为公司股权问题正在走法律手续,原因如下”)。但这并不是说你在融资时应该全盘托出。
尤其是,创业者对VC提出的下面三个问题绝对要小心:
491你的账上还有多少现金,这些现金可以维持多长时间
对这种问题,不管实际上公司的现金状况多么糟糕,一定要按照这样的思路回答:“我们现在资金充足,投资人对我们很支持。”或者“我们每个月的消耗很低,可以自给自足。”而不要这样回答:“我们两个月后就会用完所有钱,企业陷入困境了。”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说你即将破产或者告诉投资人你什么时候会破产,这样不会给你带来好的结果。你应该清楚地介绍你的财务情况,每个月的开支,但我认为告诉VC公司现金能够支撑的具体时间是不明智的,这样,你就丧失了谈判的砝码,即使VC压低报价你也只好接受了。
492你同时还在跟哪些其他的投资人谈。
VC经常会问这个问题,往往也会得到创业者详细的回答。创业者会说:“嗯,红杉跟我们开过两次会,IDG快要给Term Sheet了”。这样的回答通常是不会让VC感到紧张的,除非是他没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或者特别看好这个项目。但是,你听到过多少VC为了避免竞争而跟创业者合谋的故事?
创业者还会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VC可能会说:“如果你能让X领投,我们会跟投。”或者你在找一流VC的时候(假定是X),他会想“投资人Y和Z是很蠢的,如果他们感兴趣,不可能是好项目。”听起来很傻,但是我确实见过。
493你详细的股权结构和上轮融资的估值
这两个问题会告诉VC两点:他会让哪些投资人从这个项目中赚钱,以及会让这些投资人赚到多少,而这些可能不利于你的最大利益。管理团队的股权比例很重要,但是要含蓄一点,不要披露太多不需要披露的东西。
你要把自己的底牌盖好,保持信息的不对称。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关键还不能让VC觉得你是在装腔作势,而要保持自信:“我们正在有选择地跟一些投资人谈,他们有品牌,目前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有些VC只会整天跟其他VC沟通,不停问他们“是不是在看Y公司、怎么评价这家公司、能不能一起做这个项目。”
你要牢记的一点是:“这个信息对VC评估是否投资有没有用?对VC确定价格有没有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同时这个信息可以作为其他人的谈判筹码的话,你就没有义务回答。
再说清楚一点,我认为这些信息很有价值、很重要,你应该有选择地披露,这的确有点微妙。比如,VC应该可以在不了解你的股权结构的情况下,给你一个投资框架。但是,在知道详细股权结构之前,他是不会给你一份详细的Term Sheet的(比如,投票权的比例、董事会构成就是其中两个依赖于股权结构的Term Sheet条款)。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应该100%地把信息告诉VC。

ReachVC5(1)
ReachVC511几个术语
在VC融资中,最重要也是最受关注的条款,是所谓的投资前估值(Premoney Valuation),也就是企业在VC投资之前,值多少钱。“投资前估值”通常被简称为“premoney”或“pre”,当老练的创业者和VC讨论的时候,通常是这个样子的:“我给你pre 6个million怎么样?”“我的产品不错、有客户,我想至少应该是pre 8个million”跟pre对应的是投资后估值(postmoney valuation),简称为“postmoney”或“post”。post等于pre加上融资额。即:如果一家企业融资400万,premoney为600万,postmoney就是1000万,VC投400万就可以占40%的股份,创始人团队占60%。
还有一个对价格影响很大的条款是期权池(Option Pool)的大小。大部分企业在VC投资之后,都需要为新招募的或者是以前的管理团队预留一部分期权,这些人通常需要分配期权,发放期权就会稀释其他股东的股份。尽管是预期要招聘这些人,但很多VC会要求在投资之前,企业就把这些期权预留出来,这样,投资之后,VC的股份就不会被预留的期权稀释了。在上面融资400万,premoney估值600万的例子中(VC简称为“Pre 6投4”),如果VC要求期权池大小为20%,那么企业的股权结构为:VC的股份比例仍然为40%,20%的未分配期权,管理团队及创始人持有40%。换句话说,管理团队及创始人拿出自己20%的股份,分配给将要招聘的和一些以前的团队。
512投资后股权价值
曾看到Flybridge Partner的合伙人Jeff Bussgang介绍他们创造了一个术语,叫做“promote”,来帮助创业者了解一个项目背后的真实价值,而不是仅仅关注投资前估值或投资后股权比例。Jeff给“promote”的定义是“VC投资后创始人团队的股份比例乘上公司的投资后估值”,Foundry Group的合伙人Feld Brad将之称之为“创始人投资后股权价值(Founders PostDeal Ownership Value,即FPDOV)”。Jeff和Feld都认为创始人在与VC谈判的时候,要用“Promote”而不是“pre”作为判断的依据。
Jeff举了一个例子,他跟另外一家VC竞争一个项目,他提出的投资方案是“Pre 7投6和20%的期权池”。也就是说,Jeff会给企业700万的pre估值,投600万,占该公司46%的股份。创始人拿出20%股份作为期权池之后,还剩下34%的股份。而他的竞争对手的方案是“Pre 9投6和30%的期权池”,即pre估值为900万,投600万;占该公司40%的股份,创始人还剩余30%的股份。最后,创业者选择了Jeff的竞争对手,他给出的理由是:“Jeff,他们的价格更好,我认为公司的价值不止700万美元。”
这个创业者仅仅对比premoney的大小,就将Jeff给淘汰了,让他很是郁闷。Jeff用“promote”简单分析了他们两家VC的报价:在他的“pre 7投6、20%期权池”的方案下,创始人团队将会持有一个post估值1300万公司的34%的股份,换句话说,他们的创业成果是440万的“promote”。而在“pre 9投6、30%期权池”的方案下,创始人团队的“Promote”几乎相同:1500万投资后估值的30%,即450万。也就是说,Jeff的方案跟竞争者的没什么差别,只不过pre和期权池小些,而VC投资后创业者手中的股权价值基本相同。
对于这个创始人来说,有一个更好的做法,他可以跟给出pre估值900万的VC说,30%的期权池太多了,我们不需要招聘那么多管理团队。如果能够将期权池降低到15%就很好了,这样创始人团队的股份比例就增加到45%,“promote”变为675万美元。那么,当然放弃Jeff就是更好的选择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ReachVC5(2)
513退出时的股权价值
Jeff的看法是对的,创业者不应该只关注公司的pre估值,因为pre估值中还包含了期权池,而期权是由董事会控制,并且是发给其他员工的。所以,他建议创业者应该关注“promote”,即VC投资后创始人自己手中的股权价值。
但是把“promote”作为对比不同VC的Term Sheet的一个重要财务指标,这是值得商榷的。Polaris Venture Partners的技术顾问Simeon Simeonov提出了一个很重要,但又常常会被忽视的一个原因:公司在做VC融资的时候,谁都没有赚到钱,因为对于早期的VC融资,创始人想套现基本是不可能的。创始人的“promote”不管是大是小,都是空头支票,是对不了现的。所以,他认为真正重要的是在公司实现退出(exit)的时候,创始人的股权价值,而不是Jeff和Feld所说的“投资后股权价值”。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公司退出时,创始人的股权价值就是“创始人当时的股份比例乘上公司的退出价值”。无论是以IPO还是被并购(M&A)的方式退出,公司的退出价值会受到很多不可预计的因素影响,所以创始人的股权价值变动范围很大。但是,在创始人退出时的创始人的股权比例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预测,比如,公司在创始人退出前还需要几轮融资,每轮融资稀释多少股份等。对于一个典型的技术性公司,平均来说创始人在退出前会稀释掉45%~65%的股份。创始人要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的股权少被稀释一些。
514期权池对创始人价值的影响
Simeon还给创始人提出了几条减少股份稀释的手段,其中一条是让创始人从一开始就留出一个大大的期权池,比如Jeff的案例中,他认为30%的期权池更好,创业者放弃Jeff是对的。他认为一个大大的期权池,就可以防止以后期权不够用,还要创始人继续拿出股份,使得创始人的股份比例再次被稀释。
仔细想想,这个逻辑好像不对。如果期权都是从创始人这一个锅里往外拿,早拿晚拿有什么区别呢?我的看法刚好相反,我认为期权池越小越好,最好为零,也就是说pre估值里不包含期权池,创始人不要单独为期权池买单。因为既然VC投资进来,跟创始人一起做股东,就没有理由只让创始人自己拿一部分股份做期权池,要拿大家一起拿,期权池在VC投资之后设立。比如,在上文VC融资400万,premoney估值600万(“Pre 6投4”)的例子中,如果期权池大小为20%,那么在设立期权池之前,VC的股份比例为40%,创始人为60%。然后VC和创始人按比例分别拿出8%和12%的股份,凑成20%的期权池,这样,投资后,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创始人占48%、VC占32%、期权池20%。
这种期权池的做法对创业者是最有利的,但基本上没有VC会答应,VC的逻辑是要让原始股东出期权。那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的话,对于后续B融资(假定现在是A轮,后续是B轮)的VC来说,A轮的VC和创始人都算原始股东,B轮时的期权池应该由A轮VC和创始人一起出。所以,A轮的VC没有理由把公司直到上市退出期间的所有期权都让创始人来承担。对于创业者来说,最好制定一个A轮到B轮融资期间的管理团队招募和期权激励计划,争取设立一个尽量小的期权池。B轮的时候再设新的期权池,这样,A轮VC就该为期权池掏股份了。
设立尽量小的期权池还有一个原因,因为对于期权池里没有分配完的期权,是不会还给创始人的,通常是注销掉,这样相当于所有的股东(当然包括VC了)按比例增加了股份比例,换句话说,VC白白捡了便宜。
ReachVC5(3)
我建议创始人最好能做一个Excel表格,将公司每轮融资及VC退出时的股份变化模拟一下,一旦落实到数字,就很容理解VC在价格上的动机了。
创业者在跟VC谈判的时候,应该花点时间搞清楚Term Sheet条款方方面面的内容,在挑选对比Term Sheet的时候,不仅仅是跟价格相关的,比如pre、post、期权池、promote,还有其他一些会影响价格的条款(参与清算权、股利等)和影响对公司控制的条款(董事会构成、保护条款等)还应该对企业未来进行通盘考虑。
52VC在估值谈判中的奥秘
创业者很清楚企业每年可以创造多少收入、多少利润,但是,他们知道自己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价格吗?
对企业的估值,是创业企业引进风险投资(VC)时绕不开的关口。一方面,VC要对企业的业务、团队、规模、发展趋势、财务状况等因素感兴趣;另一方面,VC也关注企业的估值。这和我们在市场上买东西的道理一样:消费者不仅要对产品的质量和功能满意,还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