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智慧谋略:权谋书-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桓公说:“是要选举贤能而重用他,但没有你来协助我,也就不会有奇异之士亲自上门来见我了。”
宁戚回答道:“那是你做领袖的察访不够清楚,荐举得也不够明确,用他又不信任他。官位低了,待遇差。国家不能获致人才,有五个阻力:做领袖的不欣赏人才,还有拍马的人在旁,这是第一个阻力;提供平常的意见,未曾被重视,这是第二个阻力;阻塞蒙蔽,一定要利用人主近亲的关系,才有机会被人主知道,这是第三个阻力;审问罪犯要逼对方无话可答,然后治之以法,这是第四个阻力;左右的人,为满足自己的欲望,任意专权,这是第五个阻力。去除五种阻力,豪迈英俊之士,才会同时兴起,贤能才智的人才会来投靠;五种阻力不去掉,官吏和人民的意见,无法反映到上层;对下来说,也阻塞了贤士进身的机会,所以英明领袖治理国家,好像江海一样能容纳众流,永远做百川的领袖;英明贤圣的领袖能容纳一切,所以才能安乐而长久。从以上这些看来,要使国家政权安定,人民生活幸福,不仅仅是一个士人所能办得到的。”
桓公说:“好,我要记住五种阻力,以为警戒之本。”
19。 辅佐之臣最重要
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听从你的意见,治理好齐国。”
晏子答道:“我听说国家一定要配好官,然后政治才会好。”
齐景公严肃地说:“我齐国虽小,还缺官吗?”
晏子答道:“这不是我所该答覆的。以前死去的桓公,身体不好,精神松懈,说话也慢吞吞地,可是有隰朋随侍他;左右的人过失多,惩罚得不恰当,可是有弦章随侍他;平常行为放纵随便,左右的人都怕他,就有东郭牙随侍他;荒废农业,人民生活不安定,有宁戚随侍他;文武百官懈怠,战士们不肯效命,有王子成父随侍他;行为不能合乎德义,又不重视信用,有管仲随侍他。桓公能够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取别人所具备的来补自己所缺少的;所以他的话到达远方而仍受欢迎,出兵###有罪的人,而不会遭到挫折;所以诸侯都钦慕他的德,而天子也送祭肉给他。现今的领袖缺少的太多了,没有一个士人肯去告诉他,所以我说没有配好官。”
景公说:“是的,我听说高缭同你交往,我也请求去见他。”
晏子说:“我听说为争夺土地而发动战争的人,不能成为天下的领袖;争夺待遇和名位的人,不能成为政治家;高缭和我结为兄弟已很久,可是他从来就没有指正我的过错,补救我的缺失,他不过是一个推荐官吏的臣子,还够资格补救人主的过失吗。”
20。 得人才者得天下
燕昭王问郭隗说:“燕国版图小,人口少,被齐国攻下八座城,匈奴又想侵占楼烦,拙劣的我继承帝王大位,恐怕使国家招致危亡,要想让国家生存下去是不是另有办法?”
郭隗说:“有的,只怕你不能采纳。”
燕昭王离开自己的座位洗耳恭听。郭隗说:“帝的大臣,名义上是臣,其实是当老师;王的大臣,名义上是部下,其实是朋友;霸的大臣,名义上是部下,其实是贵客;那些行将危亡的国家的大臣,在名义上是大臣,其实国君把他们当俘虏看待。现在你将东面而王,用一种很傲慢的态度去求才,那么那些只配当差的人将应召而至;如果你南面而王,能够以宾主的大礼去求取人才,那么那些真有资格做大臣的人才将要应命而来;如果西面而王,用平等的礼节,采用不仗权势的态度求取人才,那么,能够做朋友的人就会相约而至。如果北面而王,采用谦虚谨慎的态度去求取人才,那么有资格做师傅的人才就会应命而至。能够这样,进一步可以王天下,退一步也可以霸天下,只待你去选择了。”
燕昭王说:“我愿意这样,只是没有老师指点。”
郭隗说:“你如果真的要振兴国家,我请求替天下的士人打开一条效忠的路。”于是燕王常请郭隗坐南面。三年后,苏秦听到了,从周来到燕国;郑衍得到消息,从齐国来到燕国;乐毅听到了,从赵国来到燕国;屈景听到了,从楚国来到燕国。这四个人的到来使力量单薄的燕国并吞了强大的齐国。燕和齐并不是势均力敌的国家,为什么燕能并吞齐,主要是靠那四位谋士的力量。如同《诗经》上说:“有了那么多人才,文王的天下才能太平。”

领袖之道(5)
21。 领袖常怀忧惧之心
楚庄王既降服了郑伯,又击败晋国军队,而将军子重却多次说他不对。楚庄王得胜归来,经过申侯的食邑,申侯请庄王吃饭。太阳已经在中天,而楚庄王仍然不吃饭,申侯请求庄王原谅,庄王叹息着说:“我听说,某位领袖英明,而旁边又有人指点,他就可以王天下;某位领袖具备普通才智,而旁边又有人指点,他可以霸天下;某位领袖是才智低下的人,而大臣们还不如他,这一定要亡国。我是才智低下的人,而大臣们还不如我,我担忧国家面临着灭亡的危险。并且世上不会没有圣人,而国家也不会没有贤人;天下有了贤人,唯独我得不到,纵然我可以生存下去,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用武力降服了大国,以仁义使诸侯顺从,还忧虑自己不具备圣贤的才智,自己恨自己无才无德,想得到一个贤才帮助自己,忘记了吃饭,这样的人可以算是英明的领袖了。
22。 领袖三忧
英明的领袖有三件担扰的事:一是自己高高在上,而担心听不到别人的批评;二是处于优势地位而担心自己会骄傲起来;三是听到最好的意见,而担忧不能实行。
越王勾践和吴人作战,大败吴人,并吞了九夷之地。这个时候,他南面称王,随侍他左右的大臣有三个,被他疏远的大臣有五个,他召集大臣们说:“听到我的过失,而不告诉我,他应该受到惩罚。”这就是身处高位,而担忧不知道自己的过失的人。
以前,晋文公和楚人打仗,大胜楚人,烧毁对方的军械粮草,大火烧了三天还不熄。晋文公战胜回来以后,显得很忧虑,那些侍从他的人就问道:“你战胜楚国,为什么今天还面带忧虑?”晋文公说:“我听说能因为战胜对方,而感到心安的,只有圣人吧!至于以计谋战胜对方的人,他时刻处在危险之中,我因此感到忧惧。”这就是战胜了对方而仍恐怕骄傲的人。
以前,齐桓公得到管仲、隰朋以后,他们对齐桓公的话常加以辩正,并且把义理说给他听。正月上朝的时候,要桓公准备牛去祭祖先,桓公面对西边站着,管仲、隰朋面向东边站着,桓公赞叹地说:“自从我听到你们两位的话,我更加目明耳聪,不敢独自专权。”这就是听到天下的嘉言而恐怕不能实行的人。
23。 三件不吉利的事
齐景公出外打猎,在山上看见老虎,在沼泽里看见蛇,回去以后把晏子叫来,问道:“今天我出去打猎,在山上看见老虎,在沼泽看见蛇,这大概就是所说的不吉利的预兆吧!”晏子回答:“国家有三件不吉利的事,但和上面所说的无关。有贤人而不晓得发掘,是第一件;发掘了而不晓得去任用他,是第二件;用了他而又不信任他,是第三件。所谓不吉利就是这些。现今在山上看见老虎,山本是老虎的窝,在沼泽里看见蛇,沼泽本是蛇的洞,看见老虎和蛇,为什么要说不吉利呢!”
24。 求人三法
楚庄王喜欢打猎,大夫就劝他说:“晋楚两国是对头,楚国如不打晋国的主意,晋国必定打楚国的主意,现在大王岂不是太安于享乐了?”
楚庄王说:“我打猎是为了求得人才,凡是能够凭榛木去刺杀虎豹的,我知道这个人一定是个勇敢的人;凡是能够和犀牛相搏斗的,我知道这个人一定是强而有力的人;打猎回来肯把猎物分给别人的,我知道这个人一定是个仁慈的人。”楚庄王凭借这三种方法而求得三种人才,楚国得以安定。
所以说只要立志去求,就没有求不到的人才。
25。 天意与民心
商汤的时候,有七年大旱灾,黄河都干裂了,石头和沙都被烈日炙烤着。商汤就派人拿着三足鼎祝祷山川的神,并教他们祷告:“是国家太浪费,使人民痛恨吗?是贿赂的风气太盛?挑拔是非的人太多吗?大修土木的风气太盛?后官里专权跋扈的女人太多吗?为什么这么久还不下雨呢?”话还没有说完,而老天就下大雨了。所以,上天顺应人心,就像影子紧跟着人,声响与声音相随一样。

领袖之道(6)
《诗经》说:“祭天祭地奠酒埋牲,没有一个神灵不受到尊崇。”说明人们痛恨旱灾。
26。 知过即改
殷朝太戊皇帝时,有桑谷生长在朝廷里,晚上才发芽,等到早上已长到合抱那么粗了。史官请求到汤朝祖先庙里去问卜,太戊帝同意了。占卜的人说:“我听说,好卦是福的预兆,见到好卦而作坏事,那福仍然不会降临;坏卦是灾祸的预兆,见到坏卦而作好事,那么灾祸仍然不会来到。”于是太戊就勤于政事,慰问有病患的人,凭吊死者,三天之后,桑谷就自动死亡了。
27。 存亡继绝
高宗就是武丁,他人品极佳,众人归顺他,所以叫做高宗。成汤以后,先王的大道废驰,背离国法,桑谷都生在朝廷里,七天之后已粗大得一个人抱不过来了。武丁向他的宰相询问这件事,宰相说:“我虽然知道原因,但我不能说。听祖已说,桑谷是野草,现在生在朝廷里面,是不是表示国家将要灭亡了呢?”武丁害怕了,开始整饬自己的身心,培养自己的品德;仰慕古圣先贤的政治,复兴将要灭亡的国家,继续将要断绝的朝代;举用隐逸的士人,对于年高德劭的老年人,明确规定奉养的办法。
三年以后,远方的蛮夷辗转而来朝贡的有七国,这就是存亡继绝的国君,所以大家推崇他,尊敬他。
28。 改过能复兴
宋国发大水,鲁国人去慰问,说:“老天总是下雨,小溪和山谷的水都满了,连你们的土地也受到影响,当政的人担忧,所以派我慰问你们。”
宋君回答说:“我没有才干,斋戒不谨慎,封的食邑,也不加以整理,差役人民不是时候,老天将要降下灾害,既让帝王担忧,又有辱使命。”
君子们听到了说:“宋国差不多要兴起了吧!”
有人问道:“为什么?”答道:“以前夏桀和殷纣不承认自己有过失,所以国家很快灭亡;成汤、周文王和周武王知道自己的过失,所以国家复兴也很快;知过能改,好像不曾犯过错误。所以说宋国差不多可以复兴起来了。”
宋君听到以后,早起晚睡,很早就上朝,很晚才退朝,吊念死者,慰问生病的人,经过三年的努力,国内年成丰收,政治稳定。如果宋人没有听到君子们的告诫,那么年成也不会丰收,国家也未见得太平。
《诗经》上说:“帮助我担负这责任,告诉我应该注意的行为。”
29。 天道
楚昭王病了,占卜的人说:“是河神作祟,大夫请用三牲的祭礼去祭河神。”昭王说:“且慢,以前先王分封土地的时候,亦不过举行望祭;江汉睢漳这些河流是楚国举行望祭的对象;降祸降福,也不过如此。我虽然不好,并没有得罪河神,因此不用祭河。”
孔子听到了,就说:“楚昭王可以说是知道天道的人了,他不丧失他的国家,是有理由的啊!”
30。 在自己身上找过错
楚昭王的时候,有像飞鸟一样的云夹着太阳飞了三天。昭王担忧,便派人骑驿马向东去问太史州黎,州黎说:“这灾祸将要降到你身上,派令尹和司马去解说就可以了。”令尹和司马听到之后就斋戒沐浴,将要以自己洁净的身子代替昭王获罪。昭王说:“且罢,楚国之有我,好像身体有胸肋一样;有令尹司马,好像身体有股肱一样。胸肋有毛病,怎能转到股肱上,为什么要他们去承受灾祸?”
31。 利人即利已
邾文公要迁往绎,就去卜卦,史官说:“迁往绎对人民有好处,对你没有好处。”邾文公说:“只要对人民有利,就是对我有利,上天生下人民而给他们一个领袖,这就是对他们有好处,人民既然有了好处,我一定也有份。”随侍的人说:“可以延长生命的事,你为什么不做?”邾文公说:“我的任务是治理人民,生命的长短,听之于命,只要对人民有利,就是最大的利益。”于是就迁往绎。
32。 居安思危
楚庄王看到天上没有出现灾象,地上没有出现妖孽,就向山川的神祷告说:“老天忘记我了吧!”这就是能够向上天找自己的过失的人,这样的人不会拒绝别人的劝告。所以说,居安思危能建立霸业。

领袖之道(7)
33。 用思想求道
汤说:“药物先由地位卑下的人尝过以后,再送给地位高贵的人去吃;善言先献给地位高的人,然后再让地位低的人知道。”药物先要地位低的人去尝,然后才让地位高的人去吃,这就是教;把善言贡献给地位高贵的人,然后才让地位低的人知道,这就是道。所以先让别人尝过味以后再去吃,他吃得的味就多;使别人进善言,然后再去听众人的意见,那么他听到的话也就比较少。所以,一个英明的领袖,他的话必定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必定是从别人那里选择的,一定是自己收藏的,一定是自己施行的。所以道根据定数来取舍,叫做明,根据定数来实行叫做章,把定数表现在万物上叫做藏;所以求道的人,不用眼睛而用思想,得道的人不用手而用耳。
34。 为人要厚道
楚文王有病,对大夫说:“管饶拿义来干涉我,拿礼来约束我,跟他相处常常要提心吊胆,不见他也不想他,然而他对我有好处,我要封他一个爵位;申侯伯这个人,我喜欢做的,他劝我去做,我愿意做的,他已经先替我做好了,跟他相处,感到很自在,不见他还想他,可是他对我没有好处,我要请他离开我。”大夫赞成,于是就任命管饶为大夫,赠送申侯伯一些礼物,请他走。
申侯伯将要到郑国去,楚文王说:“一定要小心,你为人不厚道,还想要夺人家的政权,不要到鲁、卫、宋、郑这些国家去。”
申侯伯不听,于是就到郑国去,三年而夺得郑国的政权,但才五个月就被郑国人杀了。
35。 赵简子明智
赵简子和栾激在一起戏水,快要沉入水中,赵简子说:“我曾经喜欢声色,而栾激为我获得;我曾经喜欢华丽的屋子,而栾激帮我达到目的;我曾经喜欢那些驯良而又好骑的马,而栾激能满足我的欲望。但是我渴望人才已经六年了,而栾激从没有向我推荐过一个人,这是增加我的过错而减少我的善行。”
36。 赵简子正视过失
有人对赵简子说:“你为什么不改正过失?”简子说:“好的。”
左右大臣们说:“你根本没有过失,要改正什么?”
赵简子说:“我说好,不一定就表示有过失,我是想得到能规劝我的过失的人,现在我回绝了他们,是回绝能规劝我的人,能规劝的人望而止步,我的过失将永远无法改正。”
37。 匡心之臣
韩武子出去打猎,车子和兽类,都已经准备好了,忽然传来消息说:“晋公去世了。”武子告诉栾怀子说:“你也知道我喜欢打猎,所需要的车子和警戒用的兽类都已经准备好了,我是不是可以打完猎回来再去凭吊?”
栾怀子说:“范氏被智氏灭亡,是因为多辅助之臣,而少匡正之臣。我对于你,是辅助的臣子;对于你,是匡正的臣子,你为什么不去问呢?”武子说:“你想要匡正我吗?如能匡正我,又何必要呢?”于是就停止打猎。
38。 用琴警戒自己
师经弹琴,魏文侯闻琴声起舞,并且说:“不要违背我的话。”师经拿起琴去撞文侯,没有撞到,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