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不是教你使坏-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力。 
倒是要提醒你,面对眼泪攻势时,切莫动摇你的意志,流露出你的同情心,因为一旦你成为一个容易同情别人的人,你的特质就会成为人们想利用的弱点。小莉就是被她丈夫抓到了弱点,所以才被她丈夫一再软化。 
如果她硬起心肠,采用铁血政策呢?当然也有可能使问题更加恶化,再度挨丈夫的拳头。但如能在收放之间取得平衡,或许可以多少压抑丈夫的赌性——但要记住,不可能去除丈夫的赌性。因此利害得失、现实与爱情,就要靠自己的抉择了。 
或许小莉抱着一丝希望,但愿有一天丈夫能洗心革面,事实上,这也是人性中的一种自我欺骗。  
 
 
 
 
 

  
 第四部分青蛙的鼓噪吓不死狮子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因为各自的利益不同也就会有着与你相斗的恶人,高手应该理智面对他们,懂得“油条也会有老的一天”这个道理。 
在他人面前说某人坏话叫做“谗言”;无中生有,毁人名誉,捏造事实冤枉人,栽赃陷害叫做“诽谤”。在茫茫人海中,既有白浪滔天,也有浊浪翻滚,人在海浪中,要求得心安、身安,就不能不多练黑白功夫。 
“白脸”对谗言,是使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方法。一个人的生活是否安宁愉快,与他能否和大家友好相处有密切的关系。生活在团结友爱的群体中,人往往精神愉快,积极向上,干劲倍增;生活在冷漠、猜疑、互相攻击的群体里,人们整天疲于提防冷枪暗箭的伤害,往往是精神压抑,神经过敏,心绪不宁,工作无精打采。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首先要求自己以诚待人,不进谗言,也不听信谗言,相信自己,相信公众,相信组织。 
一个人养成了不进谗言、不信谗言的良好道德品质,自然就不会为一己私利凭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可是,生活并不是完全按照人们的愿望发展的,你不进谗言,不诽谤他人,有人却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对你进谗言或诽谤你,破坏你的名誉,对于这种事,我们该如何对待呢? 
(1)当别人的坏话对你的名誉和工作并无太大的影响也构不成危害时,可以保持从容,不予理睬 
宋代著名的宰相吕蒙正被任命为副宰相,刚要上殿接受职务并感谢皇恩时,有人在帐下对他指指点点地说:“这小子也能参知政事,治理国家吗?”吕蒙正装作没听见,下朝后,有的同僚非要查出说这话的是谁不可,吕蒙正坚决不同意。他说:“一旦知道了是谁说的这句话,便一辈子忘不了这件事,倒不如不知道为好。”吕蒙正这么一做,不但没降低他的威信,反而显得说他坏话的人不地道,更赢得了大家的敬重,私下里说他坏话的人也会对他感激不尽,今后会牢牢管住自己的舌头,死心塌地为吕蒙正做事。如果吕蒙正不知“白”的奥妙,非要查个水落石出,人查出来了,多为自己树了个敌人,也让周围的人自危,说不定背后说你坏话骂你的人会更多。所以当听说背后有人埋怨你或发泄不满情绪时,不管是出于误会、嫉妒还是私怨,只要对你无伤大雅,就不必急于去针锋相对。笑脸以对,宽大为怀,谣言不攻自破,这样更有助于大家全面了解你,信任你,为自己赢得较高的威信。 
(2)假如对方不仅仅是发泄私愤,而是要用舌头到处鼓噪传播,也要承受得起 
《伊索寓言》中“狮子和青蛙”一则说:“狮子听见青蛙高声鼓噪,心想这一定是什么庞然大物,便转过身去,对着那个声音。 
狮子等了一会儿,看见从池塘里爬出来的是只青蛙,就走过去把它踩个稀烂,说:‘在亲眼看到之前,千万不要被别人搅得心慌意乱。’”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不要听到鼓噪便心慌意乱,心平气和地观察一阵子,就能看出破绽,不费力地就能将鼓噪的根源彻底消灭;如果按捺不住,一听到鼓噪声就满腹委屈,或暴跳如雷,则对解决问题丝毫无补,只是一种没有任何意义的自我消耗,反而对鼓噪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对那些心怀歹意,凭空捏造罪名非要把你搞垮搞臭,置于死地而后快不可的诽谤之人,更要注意给“白脸” 
这种“白”不是束手待毙,不是向恶势力低头,而是忍住一时的冲动和蛮干,忍住悲观失望,沉着迎战,手拿证据以后,或当场揭露,或诉诸法律,给诽谤者以致命的打击。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利用法律的武器来讨回清白。法国影星佳妮被诬蔑染上艾滋病,她不吵不闹,马上去电视台亮相,使谣言迅速销声匿迹,这都是抵制诽谤的好办法。 
(4)最不可取的是,有人受了诽谤诬陷后,或只知吵吵闹闹以泪洗面,或悲观失望一死了之 
前者不能解决问题,有时还适得其反,越抹越黑;后者没有承受力,正好中了坏人的奸计,连申辩抗争的机会都放弃了。 
我们的社会尽管有黑暗的阴影,有喜欢进谗信谗的小人,有以诽谤为乐事的恶人,但光明、正义是占主导地位的,大多数人是正直的,我们的法律也是公正的,只要你正大光明,善于持“白”,总有水落石出战胜邪恶的那一天。  
 
 
 
 
 

  
 第四部分好话过三必隐企图
 
人心叵测,人前说好话的人,能肯定他的内心没有鬼吗? 
一个人只要有权或有财,他的周围必定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拍马奉承的人,正所谓“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他们的目的无非攀龙附凤,借你的权力及财富之便,谋取个人升官发财的机会。有的更借此招摇、敛财、敲诈等,不一而足。当你拥有财富或权力时,对此辈之应付,不得不小心。尤其有强敌环伺时,你更应懂得“忠奸之辨”,奉承之徒的不义谰言,很可能会害得你倾家荡产、走投无路。 
自古以来,忠臣多半不为皇帝所喜欢,因为忠臣具有刚直不阿、指逆直言的性格,大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滥杀忠臣的皇帝,历史上也不会留下褒语,他的天下也无法垂之久远。皇帝周围那些谄媚、结党为恶的小人,却深得皇帝的喜爱与依赖。这些人每天饱食终日,言不及义,时时观望皇帝的脸色,处处逢迎皇帝的喜好,希旨承颜,弄得“君不君,臣不臣,国不国”。这时的皇帝实际已沦为被人使的枪,与傀儡无异,他已经完全上了小人的当。 
为什么多数人都喜欢巧言令色的奉承之徒呢? 
我们可以不谈高深的动机理论,而代之以简单平易的说明来解释,那就是“心里越空虚,越没有信心”的人,越需要奉承之徒。因为心里空虚的人,多半会有所不安与恐惧,需要奉承之徒来加以填补,以求得暂时的勇气与信心。 
如何才能摒除你周围的奉承之徒呢? 
(1)培养自己的实力 
对自己所经营的事业,一定要下苦心去钻研,不让属下有丝毫能够蒙蔽你的机会。 
(2)接受忠告,采纳诤言 
批评你的人,不见得就是你的敌人,必须先了解他的动机。好话人人会说,马屁人人会拍,就要看你有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谏诤之士的话多半不会很顺耳,你有接受的雅量,奉承之徒也就没有可乘之机了。 
(3)公平公正,对事不对人 
如此,有意以奉承博取你欢心的人,也就不得不实心办事,而不敢再以钻营奔走为能事了。 
那么,你如何辨别一个人是否为奉承之徒呢? 
(1)他做的事,是否与当初对你的承诺相符? 
如果不符,那你就要特别当心,他可能是个花言巧语而事后反悔的人,人前说的是一套,背后做的又是一套。 
(2)他说话做事的目的,是否对他个人有某种利益? 
这要依靠你敏锐的洞察力去辨别。人都有自私的本性,可是一个人如果处处都为自己打算,时时都有自私的本性,丝毫不顾虑你的立场时,他的用心就值得怀疑了。 
(3)他对你所说的话是否伤害其他的人? 
有些奉承之徒,不独要博取你的好感欢心,也借机打击忠贞之士。此时,你万不可接受他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应以客观超然的态度,分别加以评鉴,了解他伤害忠贞之士的意图何在。 
(4)他是否都说些动听的话? 
完全动听的话,听了固然舒服无比,但是对你并没有任何帮助。你倒是应该主动请他说些不动听的话,例如对你个人及公司有哪些不满,有什么改进的建议,那样你才能知道他说动听话的目的何在。 
(5)他说的话是否会对你的事业造成某种损害? 
奉承之徒在阿谀谄媚之余,必然会露出狐狸尾巴,对你有某种要求。此时,你当然要见机而行,既知他的奉承是有所目的,而且这种目的会造成你事业上的某种损害,这种损人利己、以私害公的奉承之徒,最好避之则吉,从此不再信任。 
人心是世上最难测的。一个人对你不停地说好话时,我们如果已经识破他的企图,最好暗示他死了利用你的心,而不必非要黑着面孔当面揭穿,产生一个仇家。可是,高帽子的力量,除高手以外,世间能有几人承受得了呢?  
 
 
 
 
 

  
 第四部分警惕“朋友”的陷阱
 
“最危险的地方是最安全的地方,最险恶的敌人也许会是最贴心的朋友”,交友时,请看清你面前的“朋友”。 
朋友有时往往是你最危险的敌人,在你以之为友,放松戒备的时候,对方却已经早早为你设下了欺骗的圈套。 
张医生就被一位“朋友”弄得惨透了。自己以之为友,没想到却落得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被狠狠地“宰”了几刀。 
一年八月,张医生在桂林进修,碰到一个叫毛玉凤的女人心脏病发作。救死扶伤为张医生的信条,她马上组织抢救,这以后,两人自然结成朋友,毛玉凤戴金丝眼镜,文质彬彬,常说要报救命之恩。毛玉凤说自己所在的深圳公司给她分了四个股份,每股2500元,三个月后可获利2万,并表示让两股给张谢恩。此等朋友,此等友情,张医生不由不信,立即将5000元交给毛。 
第二年春节后,毛玉凤对张医生说:“上次股红没分,是公司用股红做了一笔大生意,三个月后每股回报3万,因为是老朋友,亲戚我都没给,再让两股给你,每股3000元。”话与情热乎乎的,张医生又把父亲多年积攒的6000元交给毛,毛说她这个朋友“爽”,不久,又把她介绍给自己的儿子小李。 
小李对张医生说:“你是我妈的朋友,我就算你的干儿子,我一定要在经济上帮你。”又说:“我和北京一个朋友在内蒙古办了个山羊养殖厂,做羊皮出口生意,年纯利几十万元,冲你是妈妈的朋友,把一个3万元的股份给你吧,半年赚10万元。” 
张医生心想友情难却,况且利大,借了3万元交给了小李。 
她天天盼分红,不料,这年七月的一天,得到的消息是双方的生意都亏了,张医生只觉得五雷轰顶。 
莫非毛某是骗子?不像,因为她的儿子小李又来了,晃一晃100元一扎的现金,拿出一张4万元的欠条,说马上要去买一只价值连城的古瓶,买回后卖150万元,还她张医生后还有多的。 
人家举债设法还钱嘛,张医生再次为朋友之情感动,跟着小李去取那价值连城的古瓶。 
谁知取到手小李说有事要先走,走后她又给自行车撞了一下,古瓶应声粉碎。 
到小李那里去时,小李拿着菜刀要她赔偿古瓶,张医生因此分文未得,还给小李开了欠债20万元的欠条。 
这以后张医生病倒卧床,好在病后向公安局报了案。 
公安局说这叫“杀熟”,一种当前极其普遍的宰朋友手段。“杀熟”?张医生闻所未闻,她搞不懂朋友之道何以变得这样险恶。 
人们记忆犹新的传销活动害得多少亲朋好友倾家荡产,走投无路。 
帮你租门面的朋友也许在当赚过手钱的房东,帮你资金的朋友也许要收你的高利贷,帮你介绍生意的朋友也许要狠狠杀你一笔回扣,帮你装电话的朋友也许要带走你一条烟或酒。 
当然,并非所有的朋友都是假仁假义之徒,只要你细心观察,仔细体会,就能剔除朋友中的“假冒伪劣产品”,找到真正的朋友。  
 
 
 
 
 

  
 第四部分防范别人背后的悄悄话
 
人心险恶,在纷纷扰扰的社交中,若不想哭丧着脸,狼狈而退,切莫忘了要带着一颗防范对方的心。 
商场也好,职场也好,竞争都是在所难免。大家靠本事吃饭,靠业绩说话,能够从竞争中胜出的话本也无可厚非。可偏偏有一些人,也可能知道自己正面竞争难有制胜的把握,就要动些歪点子。表面上他对你的想法一百个赞成,让你平添一份信心而更加有恃无恐,但转过脸就对上司说你的坏话,而且上司最讨厌什么,他就专门把这些讨厌的东西跟你挂上钩。你卷铺盖卷走人的时候还在念念不忘他给你的“无私”的支持呢。 
唐玄宗时,李林甫、裴耀卿、张九龄同为朝廷重臣。张九龄以直言敢谏著名,渐得朝廷大臣尊重。李林甫因此怀恨在心,寻机置张九龄于死地。 
这时,宠妃惠妃与太子有隙,诬陷太子私结党羽,图谋不轨,求玄宗将太子废掉。枕边风吹多了,玄宗动了心,提到朝廷上讨论。张九龄坚决不同意,并说因一个女人之言就废立太子,实非圣君之所为。玄宗听了,不悦而退。李林甫乘机来到后花园,拜见玄宗,说张九龄亦为太子一党,故有此谏。自此,玄宗对张九龄产生了坏印象。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玄宗听从郡州之举,想加封郭觚人牛仙客为幽国公。张九龄认为此人不过善使谨慎保身之术,并无大功,不宜封此重爵,便相约了李林甫一同去进谏。李林甫当面表示同意,但到了玄宗面前,张九龄固陈谏辞之后,玄宗和张九龄都看他的反应时,他却装作沉思之态,默然无语。玄宗仍坚持封牛仙客。张九龄坚持己意,说牛仙客目不识丁,非科举出身,不过省俭而已,不宜重封。玄宗不悦,退身回后宫。李林南又寻机会潜来,告诉玄宗:“张九龄固谏逼上,有不敬之罪,在用人问题上处处与皇上作对,只不过谋图树立太子党群,为自己留条后路而已。” 
一句话说得玄宗大怒起来:“我还没到该死的年纪,九龄就怀此心,怎可重用”当即令李林甫代拟诏书,将张九龄贬官外放。 
李林甫眼珠一转,怕这事情疑到自己头上,在朝廷大臣中站不住脚,忙说:“张九龄固谏之后,皇上即把他贬斥外放,显得皇上没有气量,不如冷冷再说。”玄宗听听有理,便没让李林甫写诏,不过,玄宗对此事却耿耿于怀,终于瞅个机会罢去了张九龄的宰相之职。 
李林甫使的是个小把戏,但这样的小把戏却偏能办成大事,说明两面三刀这一套还是能吃得开的。比张九龄更倒霉的还有一个吴起,他被一个更加精心设计的装好人的圈套圈中,只好另寻出路。 
魏国武侯即位后是个昏君,他对臣子忠奸不分,还用旧的血统观念来衡量臣子,任命女婿公叔为相,推翻了李悝的某些新法,以维护贵族利益,这样一来,力主变法的吴起与公叔便有了矛盾。 
吴起是个死犟筋,不会见风使舵而明哲保身,每当公叔废除一条旧法时,他便据理力争,把公叔气得咬牙切齿,最后终于下定了赶走他的决心。 
公叔明白,要赶走立有大功的吴起,还得国君发话。于是他设计了一个陷阱,让吴起上当滚蛋。 
公叔先找到魏武侯,闲扯中把话引到吴起身上,当时,魏武侯在军事上对吴起还是倚重的,夸奖了一番吴起的功劳,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