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细节决定成败(全本)-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弥补手下员工的失误,里森将自己赚的佣金转入帐户,但其前提当然是这些失误不 

能太大,所引起的损失金额也不是太大,但乔治造成的错误确实太大了。急于想挽回损失 

的里森开始从蓄意隐瞒走向另一种错误:冒险。  



铤而走险,加大赌注 



   为了赚回足够的钱来补偿所有损失,里森承担愈来愈大的风险。他当时从事大量跨式部 

位交易,因为当时日经指数稳定,想从此交易中赚取期权权利金,但如果运气不好,日经 

指数变动剧烈,此交易将使巴林承受极大损失。里森在一段时日内做得还极顺手。到 1993 

年 7 月,他已将“88888”帐户亏损的 600 万英镑转为略有盈余。当时他的年薪为 5 万英镑, 

年终奖金则将近10 万英镑。如果里森就此打住,那么,巴林的历史也会改变。  



   其后,市场价格破纪录地飞涨,用于清算记录的电脑故障频繁,等到发现各种错误时, 

里森的损失已将近170 万美元。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里森决定继续隐藏这些失误。  



   1994 年 7 月,“88888”账户的损失已达 5000 万英镑。此时的里森成了一个赌徒,他 

一边将巴林银行存在花旗银行的 5000 万英镑挪用到“88888”账户中,一边造假账蒙蔽巴 

林银行的审计人员。他幻想着以一己之力影响市场的变动,反败为胜,补足亏空。  



 36  

 Page 38
  第 3章 1%的错误会带来 100%的失败ID2002 



   里森买卖的是一种最简单的衍生金融工具——日经指数225 的期货指数。这是日本225 

种股票的价格指数,类似于美国的道琼斯指数。这种交易并不复杂,里森对价值几十亿美 

元的日本股票和债券设定一个可随时兑现的赌注,这种方式类似于拉斯维加斯那种被称之 

为“过或不及”的足球赌博,即赌球赛的结果超过或不及某一比分,而里森赌的是日经指 

数超过或不及某一点数。所不同的是,在美式足球赌博中,如果他输了,只赔掉他的下注; 

而在期货市场,交易者只需拿出一个很小的比例(这一比例为 6%)压在桌上,所以得失可 

能超出赌注的许多倍。  



   巴林自以为没有什么风险,因为里森宣称他所做的巨额买进是根据客户的指令进行的, 

而且被认为是使用客户的资金。此外,使巴林感到高兴的是,里森在该行持有的日经指数 

业务上还赚了一些小钱。巴林的一位职员说:“我不想告诉你有多棒,但这确实是一盘好 

生意。”巴林所不知道的是,这些交易是通过私设的 88888 号帐户进行的,而且不受任何 

约束,结果是致命的。  



   1994 年 11 月下旬或 12 月,里森决定要赌日经指数不会掉到 19,000 点以下,这似乎 

是一个安全的下注。日本经济在 30 个月的萧条后已开始复苏。私设的 88888 号帐户还有一 

个便利之处:里森在伦敦时已学会把现金转入适当的户头,不论是在大坂还是新加坡,都 

要求在交易日结束时即时交割交易合同的差额。由于 88888 号帐户名义上归巴林银行所有, 

看起来巴林似乎自动地得到支付。  



   1994 年 12 月和1995 年的 1 月,日经指数225 向19,000点下跌。1995 年1 月17日, 

7.2 级地震毁坏了日本城市神户。以往曾坚如磐石的日经指数在一周内下跌了 7%多。尽 

管如此,里森在之后的三周内已买进了几千手期指,把宝押在日经指数将稳定在 19,000 

点上。在 2 月份的头一周,里森赚了1000 万美元,巴林银行高层欣喜若狂,梦想着里森每 

周都能为他们赚进这么多。但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和它的收益是相等的,此后里森 

开始了最后的疯狂,他完全逆市场趋势而动的大额交易使损失越来越大。  



   没有这种套头或对冲,也没有另外的押注可以使巴林免遭巨额亏损。里森试图买卖日本 

政府债券,但这又造成新的巨额亏损。显然,巴林的财务已经失控,巴林银行总部一直为 

里森的疯狂举动供给资金,4 个星期内达 8.5 亿美元。  



   1995 年 2 月23 日,是巴林期货的最后一日,这一天,日经指数下跌了 350 点,而里森 

却买进了市场中所有的合约,到收市时,里森总共持有 61039 份日经指数期货的多头合约 

和 26000 份日本政府债券期货的空头合约,而市场走势和他的操作完全相反,里森带来的 

损失达到 8。6 亿英镑,这是巴林银行全部资本及储备金的 1。2 倍,最终把巴林银行送进了 

坟墓。  



将里森奉为英雄 



   从20 世纪 80 年代起,随着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一些银行,特别是美、日银行在金融 

衍生市场进行大手笔的买卖,肯付给那些明星交易员前所未有的高薪,外加更多的红利。 



  37  

 Page 39
  第 3章 1%的错误会带来 100%的失败ID2002 



巴林稳健的财务作风也随之改变,自然将里森这种年轻而又野心勃勃的交易员视为财富。 

它对里森通过套利保值交易赚钱的期望,远远超过了对他的监督。  



   巴林银行认为,从新加坡的期货公司赚来的利润主要是内部交易中的套汇,即在东京和 

新加坡各交易所之间的转手掉期,他们还认为这种交易对巴林银行并不构成真正的危险。 

在 1994 年,里森被认为曾为银行创下了巨额利润,并在新加坡被非正式地封为日经指数之 

王。他的这一声誉是因为他有本事察觉日经指数微小的变化,无论是在新加坡还是大坂, 

他总是在价低的地方买进,在价高的地方卖出,从中赚取数百万美元。  



   所以,尽管里森缺乏约束的行为已经给巴林银行带来了巨额损失,但由于这些损失没有 

暴露,结果在巴林银行内部,竟被看成是一个经营明星。在 1994 年 12 月,即巴林破产的 

两个月前,于纽约举行的一个巴林金融成果会议上,250 名巴林银行在世界各地的工作者, 

还将里森当成巴林的英雄,对其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巴林伦敦总部的一位高级职员于 1995 年 2 月 8 日飞往新加坡,找里森及其班子核查情 

况。2 月 20 日,东京地区总部的领导要求李森减少银行持有的日经指数期货,但谁也没有 

想到一个私设的帐户 88888 正在给公司造成巨大的危害,到公司的内部审计有所觉察时, 

它的透支金额已超出公司的资本。  



   2 月 23 日傍晚,已经赔光了整个巴林银行的里森,无法继续隐瞒,只好携妻子踏上了 

逃亡的旅程。他们相继辗转文莱、马来西亚,最后抵达德国,1995 年 3 月 2 日,里森和妻 

子在法兰克福机场被警察捉拿归案。这位曾被视为英雄的人后来被引渡到新加坡受审,被 

判处有期徒刑6 年半,并在新加坡监狱服刑。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 



   一个银行的区级职员就能将一个世界级银行毁灭?对管理细节的忽略是导致这家古老 

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  



   巴林银行没有将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竟然允许里森既作为首席交易员,又负责其交易 

的清算工作。在大多数银行,这两项业务是分立的。因为让一个交易员清算自己的交易会 

使其很容易隐瞒其交易风险或亏掉的金钱。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但早在 1992年 3 月, 

巴林银行的一份内部传真就提出如下警告:“我们正处于一种可能造成灾难的危险境地。 

我们的制度缺陷将造成财务亏损或失去客户的信任,或两者兼有。”遗憾的是,这份报告 

没有受到重视。银行 8 月份的一份内部审计报告认为,尽管里森的做法有风险,他的部门 

将加速侵蚀巴林期货的获利能力……但少了他(指里森),巴林的期货业务就将缺少一个 

具有适当综合能力的交易员。”即具有经验、关系、交易技巧和熟悉当地情况等品质的人。 

在新加坡,里森既是期货交易部经理又是清算部经理。自己监督自己,自然给了里森瞒天 

过海的机会。  



   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极其松散,在损失达到 5000 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 

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 



 38  

 Page 40
  第 3章 1%的错误会带来 100%的失败ID2002 



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此外,他在新加坡有一批追随者。一位交易员说:“当 

所有迹象表明应当卖出时,他却把行情抬得更高,而本地的交易员都跟着他走。”每天开 

市前,所有的交易员都会打听里森将会如何做,然后学着做。他在新加坡的顶头上司对他 

是如此信赖,以至于放弃了对他的任何监察。里森用剪刀、胶水和传真假造花旗银行有 5000 

万英镑存款,也没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  



   里森对巴林银行总部报喜不报忧,将“88888”账户中累积的亏损隐瞒,只将获利的交 

易上报。1994 年,在巴林集团税前营业利润的 3700 万英镑中,有 2850 万英镑来自里森的 

套利业务,他因而被银行高层视为明星交易员,银行高层尽可能地满足里森的需求,使得 

原有的内部审计对里森失效。  



   1995 年 1 月11 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的审计与税务部致函巴林银行,提出他们对维持 

 “88888”号账户所需资金问题的一些疑虑,而此时里森每天要求伦敦汇入 1000 多万英镑 

支付其追加保证金。可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引起巴林银行高层的怀疑。监管不力不仅导致了 

巴林银行的倒闭,也使其 3 名高级管理人员受到法律惩处。  



   1995 年 1 月份,里森看好日本股市,分别在东京和大阪等地买了大量期货合同,指望 

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赚取大额利润。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日本坂神地震打击了日本股市的回 

升势头,股价持续下跌。巴林银行最后损失金额高达14 亿美元之巨,而其自有资产只有几 

亿美元,亏损巨额难以抵补,这座曾经辉煌的金融大厦就这样倒塌了。  



   金融衍生产品像一把“双刃剑”,它既是风险管理工具,把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汇 

率等风险通过市场转移出去,也可以把它作为冒险的筹码,寄希望于赚取巨额利润。如果 

控制不当,这种投机行为就会招致不可估量的损失。里森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操作无度使巴 

林银行成为了牺牲品。  



   巴林银行的毁灭还在于不熟悉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一些国家的 

金融主管机构便发现当时的金融法律和规范不能有效地约束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行为。更 

重要的是,某些金融衍生产品设计的目的,便是规避法律上的约束,以降低其交易成本, 

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但“素以经营保守名声卓著”的巴林银行,其高层在面对里森所假 

造出的高额获利面前,没有看到变幻莫测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中蕴藏的巨大风险,相反却 

认为“赚钱是令人惊异地简单”。结果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悲剧。  



   ●一些被忽略的细节  



   1992 年 3 月,巴林银行的一份内部传真就提出警告:“我们正处于一种可能造成灾难 

   的危险境地。我们的制度缺陷将造成财务亏损或失去客户的信任,或两者兼有。”但这 

   一警告没有受到重视。  



   1993 年英格兰银行允许巴林银行在大坂的股票交易中突破规定不得超过 25%的限制。  



   里森在到 1993 年 12 月截止的 15 个月中,新加坡期货公司的交易活动造成和未造成的 

   损失为1900万英镑。它报告的利润是 900 万英镑。如此谎报利润竟未被发现。  



  39  

 Page 41
  第 3章 1%的错误会带来 100%的失败ID2002 



   从 1993 年底开始,对里森的专门交易负有责任的罗思·贝克和作为股本产品部门负责 

   人并对股本产品的风险承担责任的玛丽·沃尔兹,两人都对新加坡期货公司的交易性质 

   或是否可能获利等都不真正了解。  



   1994 年 7 月至 8 月巴林内部审计报告提出了职责分开的具体建议,但这些建议未得到 

   实施。  



   1995 年 1 月11 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的审计与税务部致函巴林银行,提出他们对维持 

“88888”号账户所需资金问题的一些疑虑,而此时里森每天要求伦敦汇入 1000 多万英 

   镑支付其追加保证金。可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引起巴林银行高层的怀疑。  



   里森为隐瞒损失,曾假造花旗银行有 5000 万英镑存款,但没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 

   的账目。  



   1994 年 7 月,在里森的损失达到 5000 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 

   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 

   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  



   1994 年 3 月巴林董事长彼得·巴林发表过一段评语,认为资产负债表没有什么用,因 

   为它的组成在短期间内就可能发生重大的变化。  



   1995 年 2 月,巴林银行在日本大坂股票交易所承受的风险已高达 73%,在新加坡高达 

   40%。  



   1993 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 亿英镑,1994 年税前利润高达 15 亿美元; 

   而到1995 年巴林银行倒闭时,只以象征性的一英镑被荷兰银行收购。  



3。“一个连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是管理不好一个部门的”   



   细节能够表现整体的完美,同样也会影响和破坏整体的完美。  



   我看到《武汉晨报》有这样一份报道,江汉大学应届毕业生陈某因为一份简历而使他在 

应聘时栽了跟头。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参加招聘会的那天早上,小陈不慎碰翻了水杯,将放在桌上的简 

历浸湿了。为尽快赶到会场,小陈只将简历简单地晾了一下,便和其它东西一起,匆匆塞 

进背包。  



   在招聘现场,小陈看中了一家深圳房地产公司的广告策划主管岗位。按照这家企业的要 

求,招聘人员将先与应聘者简单交谈,再收简历,被收简历的人将得到面试的机会。  



 40  

 Page 42
  第 3章 1%的错误会带来 100%的失败ID2002 



   轮到小陈时,招聘人员问了小陈三个问题后,便向他要简历。小陈受宠若惊地掏出简历 

时,这才发现,简历上不光有一大片水渍,而且放在包里一揉,再加上钥匙等东西的划痕, 

已经不成样子了。小陈努力将它弄平整,递了过去。看着这份伤痕累累的简历,招聘人员 

的眉头皱了皱,还是收下了。那份折皱的简历夹在一叠整洁的简历里,显得十分刺眼。  



   三天后,小陈参加了面试,表现非常活跃,无论是现场操作 PHOT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