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克里特迷宫-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06年,这位伟大的前希腊文明的发现者的孙子——保罗·谢里曼博士(Dr。PaulSchliemann)发誓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这个信封所包藏的考古事业中,遂决定打开信封,了解里面的内容。几年以后,他将这段尘封的历史之谜签名授权在纽约和伦敦的一些报纸上公诸于众,'1'就此,他祖父生前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馈赠终大白于天下。
第一张纸上这样写道:
无论是谁开启这封信,他都必须向上帝庄严宣誓要继承我这项未竟的事业。我已经断定,亚特兰蒂斯不仅仅是位于美洲与非洲、欧洲西海岸之间的一片巨大土地,而且,它也是我们今天人类文明的摇篮。关于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已经引发了不少争论。有一些人认为,亚特兰蒂斯的传说纯属虚构,它是人类对发生在基督纪元前数千年的一场大洪水的支离破碎的记忆残留。另一些人则宣称这个传说完全是史实,但却不能拿出足够的证据。

第五章 克里特:遗失的亚特兰蒂斯(2)

谢里曼博士的这封书信页数甚众。概言之,里面主要公开了他在特洛伊的发现,其中包括:一个装有陶器碎片的青铜瓶、一些雕塑和用“一种特殊金属”制成的硬币,以及“一些用骨骼化石打造的器物”。他继而补充道:“其中的一些骨器和那个青铜瓶上面刻着一个用腓尼基人的象形文字书写的一段话。这段话读起来是,‘不朽的亚特兰蒂斯王’。”
十年以后,在巴黎的卢浮宫,他展出了从中美洲的蒂亚瓦纳科(位于玻利维亚与秘鲁交界处)文化遗址挖掘的一系列器物,“在‘普里阿摩斯的财宝’中有一个青铜瓶,在那里面我发现了一些陶器碎片,而且这些陶器无论在外形还是质地上都完全一致,另外我从那里发现的骨器也都是如此”,谢里曼这样写道。在这些器物中有一个猫头鹰形状的古瓶。此外,他还表示自己曾经读过保存在圣彼得堡博物馆的埃及蒲草纸抄本中有关“亚特兰蒂斯之地”的摘记,其中提到“3350年前”,埃及人的祖先从那而来,以及“亚特兰蒂斯的先人类”在“13900年”前曾鼎盛一时。在迈锡尼的狮门附近,他又发现了另外一块碑文,上面讲述了透特(埃及神话中的月神)是“亚特兰蒂斯的一位牧师”之子,“他在漫游了许多地方后在埃及停留下来。他在塞斯建起了第一座神殿,并在那里向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传道授业。”
保罗·谢里曼博士在巴黎开启了那尊“猫头鹰瓶”,里面记载着他祖父生前的最后笔录,述说了他在那个瓶里发现的一枚硬币或者称之为“类似银的金属”,上面用腓尼基文字刻着:“来自透明墙的神殿”。他也声称,自己在埃及、墨西哥以及其他一些地方的发现已经验证了他祖父的理论。“我有理由证明,”他这样写道,“这些奇特的金属是四千年前的亚特兰蒂斯的钱币。”
而针对后来的这位谢里曼博士的理论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遗失的亚特兰蒂斯”在事实上真的存在过吗?对于这点詹姆斯·盖基教授这样写道:
“地质学家们常常推测新、旧世界之间的联系。事实上,毫无疑问,在地质年代的近期,在欧亚两块大陆之间一定连接着另外一块大陆。而且很可能,在欧洲与北美之间的法罗群岛(Farö;eIslands)附近也曾存在过一个陆桥。'2'但另一些人认为,这个已经消失的陆桥可能是在更远的南方。他们猜想,今天的北大西洋原来很可能是一片干燥的陆地——自西向东横贯地中海——现在的地中海与墨西哥湾便是被它分割后的部分。但现实却是,所有这些猜想都被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解释。无论如何,至少有一点是明确无误的,那就是确实曾经有一片相当大的与欧洲有关的陆地消失了。今天的大陆从前是更加向西延展的。但我知道,并没有地质学证据能够否认亚特兰蒂斯盘层就是那块沉没的大陆。与之相反,我们更愿意相信一直引导我们的那个信念,即如同太平洋海底一样的亚特兰蒂斯盘层,就是我们一直所追寻的那个原始文明的发源地。”'3'
而另一位经验丰富的地质学家——爱德华·赫尔教授,则对此问题持完全不同的态度,他这样写道: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任何现实依据的话,那种认为亚特兰蒂斯‘位于赫拉克勒斯之柱(PillarsofHercules)附近’的传说会无端从人类的思想中诞生。在北大西洋的中心海面,亚述尔火山群岛突兀而起,这群拔海而起的岛上山峰分别与欧洲大陆、美洲大陆遥相呼应。根据英国海军部绘制的海底平面图显示,目前这片海域的洋底平面已经从海拔7000英尺上升到10000英尺,在过去的若干年中,这片大洋的深度已经大大缩减,并且裸露出越来越多的陆地,这也使得这两块大陆的早期居民使用小船横渡大洋抵达亚特兰蒂斯成为可能。根据我们的研究'4',我们知道这种海底陆地的上升是发生于第三纪以后时期,'5'也就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9000至10000年期间。如果给我们的时代再增加1000年,那么就会有这样的问题被提出来:是否可以用时间的流逝来解释这种地区的沉陷现象,即是否只有用时间才能使陆地与海洋回复到它们现有的标尺呢?当然了,这也要看下沉的速度。但是,无论如何,结果都会像亚特兰蒂斯一样,迟早要沉陷到大洋之下,除了目前的那些岛屿。距离我们今天最近的一个冰川期时代,也就是欧洲大部分地区及英伦三岛都被冰雪所覆盖的那个时代,最多也就是在10000年前,而这个时间也正是推测中的亚特兰蒂斯帝国存在的时间。”
都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馆长沙夫博士(Dr。Scharff)也是一位“遗失的亚特兰蒂斯”理论的支持者。他在对美洲和欧洲大陆之间的动物迁徙活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得出这样的结论,'6'曾经有一块陆桥跨越大西洋,将南部欧洲与西印度连接起来。“在迈锡尼时代,”他说,“这块大陆很可能被分离开了。但在那以后,它曾再度与我们的大陆连接起来,尽管可能连接得不是那么紧凑,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更新世时期。它在第三纪早期与西印度和中美洲的连接,可能一直持续到渐新世时期'7'乃至更晚,然后才部分地下沉,最后只留下个别孤岛独自矗立在浩瀚的大洋中央。”
你会发现,对于这个所谓的位于大西洋中部的大陆的存在问题,在科学界至今仍众说纷纭。但是,即使赫尔与沙夫的观点被接受,他们也不能证明柏拉图所说的亚特兰蒂斯就是位于“赫拉克勒斯之柱”附近。而谢里曼的假想,根据他孙子的解释,则认定这个假想中的业已消失的国家确实存在的必然性,“它使用古代金属作为劳动的等价交换物,他们的流通体系甚至比我们今天还要发达。”不过倘若果真如此的话,那看起来的确有点不可思议,怎么那么高度发达的文明竟然没在留存至今的那些海岛上留下一些痕迹呢?要知道,它们可是这块沉没大陆露出海面的为数不多的山峰啊!
另外,那支所谓的来自亚特兰蒂斯的特殊民族至今仍没有得到证实。会是欧洲早期的阿布维利民族吗?阿布维利民族的“手斧”已经被从法兰西追溯至南非,穿越亚洲,跨越“陆桥”抵达北美,然后继续向南贯穿整个南美。当然,也有这支民族从未涉足过的地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但有一个事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此前在考古学界一直认为,阿布维利人是一支野人部落,事实上,他们的文明发展程度并没有比塔斯马尼亚人(Tasmanians)高出多少。另一方面,克罗马尼翁人确实曾经取得过更高的文明发展程度,但可惜的是,从现有的在新世界发现的考古学证据中,我们既无从判断他们所属人种的类型,也无法从他们的岩洞壁画中追溯到更多的史前线索。此外,在现代考古学面前,克罗马尼翁人的文化发展轨迹业已渐趋明朗——从阿布维利文化开始,然后历经阿舍利与莫斯特两个文化发展阶段。正因如此,自然也就不能将他们宣称为亚特兰蒂斯的居民了。至于地中海民族,同样不具备这种可能性——早在金属时代以前,他们就已广泛散布于埃及和北非海岸,并在西欧、南欧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长久定居下来,尽管在美洲并无此种类型的土著居民。
难道是亚特兰蒂斯的居民在进入新世界(或旧世界)以后就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吗?他们是否也同墨西哥、印度、巴比伦、希腊以及爱尔兰等国史上那些神秘的古老民族一样从这个世界上销声匿迹了呢?

第五章 克里特:遗失的亚特兰蒂斯(3)

另一个困扰考古学家的问题是这样一个事实,即在史前同时期的埃及与中美洲,都还没有使用铜器的历史。埃及人与苏美尔人直到大约公元前3000年的时候才开始使用这种金属。在克里特,铜器时代大约是始于公元前3000至2800年,而在大不列颠岛则更晚——公元前1500年上下。美洲人开始使用这种金属的时间则一直等到欧洲人已经用铁器代替了铜器之后的若干年间。“大部分考古学者都同意这样的观点,即墨西哥人与秘鲁人的铜器并不能算作‘伟大的古物’之列,在铜器开始在新世界兴起之前,中国的铜器时代都已经结束了。”'8'
在海因里希·谢里曼博士的时代,中美洲的文明史曾经在考古学界中名噪一时。我们现在都知道位于墨西哥高原上的玛雅文明在公元8世纪前并没有获得多大发展,而阿芝台克人(Aztecs)更是直到大约公元1200年的时候才来到那里;后来的墨西哥联邦在被考特兹人(Cortez)'9'击溃之前只有过区区一百年的“发迹史”。总而言之,透过存在于埃及和中美洲之间众多的相似之处,我们或许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其实它们的历史也是同样的“浅薄”。
柏拉图关于“遗失的亚特兰蒂斯”的传说起源于埃及。这在他的两段对话录《克利蒂亚斯篇》(Critias)和《蒂迈欧篇》(Timaeus)中均有所提及。一次,希腊七贤之一的梭伦(公元前638一558年,为古雅典立法家)来到塞斯,在那里他受到崇拜奈斯女神的神父们的“非常尊贵的礼遇”。在谈到希腊文明时,这群垂垂老者中的一位对其嗤之以鼻,甚至将其比作是“愚蠢幼稚的谎言”,他说:“你并不了解其实史上最高贵、最优秀的民族就曾经住在你们的国家,你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他们的遗产,尽管在这支令人景仰的民族中只有一少部分延续到今天。”他又继续说道,根据埃及的编年史,雅典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当时“一股异常强大的势力”从大西洋席卷而来,然后以近乎不可阻挡的势头迅速蔓延,传遍整个欧洲和亚洲大陆。他这样描述道:“当时那片大海(大西洋)是能够航行的,在出海口的正前方有一座岛,也就是你们所说的赫拉克勒斯之柱;利比亚和亚细亚加在一起都没有它大;当时有一条水上通道能到达周边的其它岛屿,并且从那些岛屿上翘首望去,可以看到在滨海之央有一块大陆……在这座大西洋中的海岛上,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权力联盟,而这些王国连同其它许多海岛上的政权一起,都依附于那块大陆;此外,臣服于它的还有利比亚的内陆地区、埃及、欧洲大陆以及提伦尼亚(Tyrrhenia)。所有这些力量,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军事同盟,对你们和我们两国以及位于他们势力附近的所有邻国发动猛攻。就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啊,梭伦,当时你们国家(雅典)的军队为胜利和强大而举国欢庆;因为他们在国势和军事力量方面都超越了所有其他国家和民族,有时甚至会遵奉希腊的指挥和领导,当然有时也会在惨烈的战斗中濒临绝境,危机重重,但不管怎样,最终他们仍旧能够化险为夷,旗开得胜,将缴获敌人的战利品高高举起,保持国家与民族的尊严与独立,确保像我们这些位于赫拉克勒斯之柱范围之内的国家和民族最大程度的自由。但是后来,突然袭来一场灭顶之灾,一昼夜间,火山喷发,大地震荡,随后又引发全球性的大洪水,这支骁勇善战的民族瞬间全都被淹没在地平面以下;这座大西洋之岛整个陷入海中,彻底消失了;从那时起直到现在,这片海面都既不能航行也无从考古,只因伴随海岛的下陷沉积在海底的淤泥实在太深。”'10'
一封寄给时代杂志(Times)'11'的匿名投稿最先让人们注意到在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传说与克利特岛之间存在的惊人相似。柏拉图对话中关于埃及神父的言论是建立在传说中的克里特海上风暴以及考古学界普遍认可的在十九、二十世王朝时期埃及海岸的地层带曾经受到剧烈冲击的现实基础之上的。
克里特,为地中海中最大的岛屿之一,该岛长约160英里,岛宽不等,中部最宽,为35英里,在雷提莫(Retimo)与斯法基亚(斯法基亚)之间为10英里,而在米拉贝洛湾(GulfofMirabello)与希拉皮特拉(Hierapetra)海岸之间则最窄,只有6英里宽。数条深沟自东而西穿行而过,直抵葱葱郁郁的比斯洛里提山(MountPsiloriti)的腹地——古代的艾达山,山高约为8159英尺。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雷波将位于莱乌卡奥雷岛西部的小山称为“白山”(thewhitemountains)。群山向西南延伸,一直隐没在海岸边缘。那座古代都城就坐落在克诺索斯,北部毗邻坎蒂亚(Candia)。在古代,从埃及到这座岛需要四天的航程,而从昔兰尼加(Cyrenaica,利比亚东部一地区)则只用两天就可以到达。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克里特就是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在那个年月,肯定有这么一条能够抵达其他岛屿的海上通道,正如由那些海岛可以直通对面的大陆一样。”
在《克利蒂亚斯篇》'12'中,波拉图这样描述亚特兰蒂斯:
“据说,从这一地区朝向大海的地势十分陡峭,险峻异常,而这座城市(克诺索斯?)所处的平原正是在这些群山环抱中,山势突兀而起,向海边渐次回落,这一区域地质结构复杂多变,包含有三千种地质层,而在海洋中心部分也超过两千种。岛上的这片区域继而向南而去,而在与它相反的方向——北面,也同样如此。在当时,岛上周围的崇山峻岭无论在数量、大小以及峻秀程度上,与今天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自然,在它们中间会孕育繁衍出许多大大小小的村落与本土文化。”
在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或者说在克里特,这个岛上王国的繁荣都是赖于其海上贸易。他们(岛上的国王们)是“统治者”,那些神父这样告诉索伦,“在这些岛屿周围的海上(爱琴海),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这个帝国的势力一直向外延伸,触及的国家远至埃及与提伦尼亚。”
最近几年,考古学家们又发现了一个伟大文明——欧洲最早的文明——早在迈锡尼与提林斯崛起前的许多个世纪克里特就出现的繁荣。在开罗附近的金字塔被竖起前,在第十二世王朝初期的一座宫殿尚未在克诺索斯被建好前,这一文明就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第十八世王朝期间,在大名鼎鼎的埃赫那吞(公元前1352~1336年执政)还尚未出生时,克里特还是个任人宰割的岛国,正如希克索斯王朝(公元前1816世纪统治埃及,亦称“牧人王朝”)的早期被埃及法老王统治一样,这一时期的入侵者也成为本土民族的统治者。突如其来的这场灾难,给这座海上王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同时,它也令那些与这座闻名遐迩的王国有着各种商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