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设想罗斯福没有对任何人说,因为这个假设,全世界平均一万人中找不出一个相信的。就是拉个华人,估计也都不会相信,现在的中华在经济和工业方面已经超过美国了。但这个问题始终让罗斯福寝食难安,他老是有这样的直觉,让他不得不时刻去注意。

如果要是让陈绍知道此时罗斯福的想法,那估计陈绍会对映像中的罗斯福改观很多。也会把罗斯福放到一个更高的位置,更加认真的去对待。因为此时中华各方面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至于公布出来的东西,嘴长在自己身上,喜欢怎么说就怎么说了。真实情况,有本事在间谍的监控下,自己去刺探。

罗斯福始终在关注中华各大城市的建设情况,中华国内交通网和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结果和数据,都让他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几天一小变,几十天一大变,这样的速度已经不是用飞快来形容,而是可以划为神话般的速度。一张一年前的照片,一张是现在的照片,同样的地点,可完全看不出多少相似之处。

中华这十多年的发展,在罗斯福看来,已经创造无数个神话。变不可能为可能,变可能为更加可能。

或许正式他时常关注中华的建设,所以在罗斯福心中,老是有中华已经超过美国的感觉。在他心中,也时常在问自己:“到底是华语中的杞人忧天,还是相信自己的感觉。”

当年中华建国之初,世界局势和现在判若两然,所以美国和中华展开了许多商贸合作。可结果一看,美国人并没有获得多少利益,除了解决不少就业问题外,并没有多少利益可图。并且在经济危机时,中华拒绝美国商品流入中华,这件事始终是罗斯福心中的一根刺。感到很不爽。

利润没有了,那只有一个解释,大头被中华拿去了。这点不需要质疑,而是必然的。不过美国借助和中华的商贸合作,的确是更快的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这点也是看得到的事实。基于这点,罗斯福心中的那根刺小了不少,但世界局势变得微妙起来,中华这些年又是动作频频,这让他心中的那根刺又变大了起来。

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更是让罗斯福感到极度不安,那就是中华的军事实力。看到那份中华军力报告,罗斯福便又想起中午和陈绍之间的对话。

“陈先生,中华拥有两百多万正规军和一两百万的预备役部队,总兵力突破到了四百万,这样的数字是不会太庞大了?”

“罗斯福先生,你要知道,中华拥有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且和多国接壤,保持一定的军事实力是必然的。并且四百万军队,要面对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你觉得会多吗?要知道,中华的邻居苏联,可拥有六百万大军,双方接壤的边界线达到几千公里,试问我们保持四百万军队会多吗?要是中华和美国一样,周围没有天然的敌人,那中华也可以像美国一样,保持几十万军队就可以了。毕竟军队多了,开支也就多了,也会影响到我国的基础建设。所以部队的数量并不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而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

“可贵国现在不是和苏联签订了和平协议,这一年多来也没有发生什么摩擦,保持这样的军队规模,有必要吗?据我所知,苏联已经把大部分的军队都调往欧洲,这样以来,那对贵国的压力不就不存在了吗?”

“这点说得是没有错,可战争有时候来得很突然,不是吗?难道要等侵略者打开国门,入侵我的国家,我才叫士兵重新拿起武器反抗吗?以前就是我们的国防实力太弱了,最终才变成东亚病夫,可以任人欺凌。从我执政以来,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再让他发生。既然说到这里,罗斯福先生,我可以向你表明我们中华的态度,那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而在中华军事实力之外,还有一件事让罗斯福感到很郁闷。

“既然如此,那我也相信贵国发展军事的目地,守土卫国,这点谁都理解。但对拉美各国的军事援助,也是贵国军事政策的方针吗?”

“这点我想罗斯福先生是误会了,中华拥有一切合法主权,拉美国家也一样。主权国家相互间的军贸交易,再正常不过了,至于说军事援助,也是要钱买的。我中华也没有那么多的钱去挥霍,中华和拉美各国的军事贸易是属于正常合法的贸易,应该和第三方无关吧!”

“美国很珍惜和贵国相互间的友谊,但贵国频繁将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卖给拉美国家,这样的举动,难道贵国不怕破坏两国间建立起来的友谊吗?”

“罗斯福先生,其实我们两国都一样。就好比两个商人,都是打开门做生意的,既然有客户上门,哪有不做生意,把客人赶出去的道理。而且我想罗斯福先生也很清楚,中华正在努力发展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金钱。大家都是生意人,也都清楚,军火生意的利润有多大,中华也实在不可能放弃到手的利润。至于这样会伤害到美国和中华之间的友谊,那只能说是没有办法,因为我一点都不想失去美国的友谊。既然这样,要是美国不想让我们把武器给拉美国家,那就买下我们要卖给他们的武器。至于违约的事情,全由我中华一人承担。这样你看怎么样,要知道我们已经做出很大的让步,连生意人最基本的诚信都可以舍弃,可见我们的诚意了。”

当初罗斯福听到陈绍的话,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无奈的把这个话题岔开。

就到了现在,罗斯福都还不知道该怎么去决解这件事情。中华和拉美国家之间的贸易,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美国也多次向中华抗议,但都没有实质有效的结果。

早在罗斯福上台之初,在其就职演说中声称:“在世界政治领域里,我将使本国遵循睦邻政策。”随后,美国对拉美政策作了某些调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政治上,主张任何美洲国家不应干涉另一个美洲国家的内政;在经济上,则要奉行美洲国家之间互惠贸易协定。

1933年12月,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举行的第七次泛美会议上,美国政府首次签字同意美洲各国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表示要放弃对美洲各国的“干涉权”。

值得指出的是,罗斯福推行的“睦邻政策”并没有真正停止对拉美国家内政的干涉。所谓的“睦邻政策”,也是美国敛财的一个幌子而已。

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就是对所谓“睦邻政策”最好的诠释。所以对于中华把先进的军事武器卖给古巴、乌拉圭等国,罗斯福十分不满。

第三百四十三章 中立以及军贸协议

要是说到,美国为了不让中华把武器卖给拉美国家,从而接下原本中华和拉美国家的军火单子,这种事情美国更是不干了。本来就是国际军火贩子,到头来还有购买武器,这叫什么事。

罗斯福政府的“睦邻政策”为美国资本进入拉丁美洲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美国垄断财团在拉美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据有关数字,从1930开始,九年中,美国垄断组织在拉美以利润、利息和其他方式获得的收入达到23。1亿美元。

到如今,美国在拉美进出口份额上已大大超过英国;美国在拉美的投资额已接近英国;美国垄断组织控制了拉丁美洲很大份额的铁矿、铜矿、白银、锌及石油的开采。

而这些年来,美国也深感拉美国家武装力量变得越来越强大,有种要脱离美国控制的地步。要是战火在南美洲燃起,那对美国来说,就是后院失火了,并且很有可能烧到大房子。

这对美国和罗斯福而言,是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事情。所以在两人会晤时,罗斯福才提出了这一点,想要陈绍放弃对拉美国家的军事援助。

然而回答还是千篇一律,这让罗斯福也相当无奈。中华在亚洲根本没有一个可以构成威胁的敌人,美国就是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没有办法。至于支持现在和美国有些不对路的日本,也只有等罗斯福和美国议会的议员出门时都被砖头砸到脑袋再说。

至于陈绍为什么要这么做,根本就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必须要这么做。美国要打造一个和谐的大后方,陈绍哪会让他们如意,只要不是过多去刺激美国的神经,又能让美国不上不下郁闷着,这种事情陈绍很乐意去做。

让美国觉得一方面和中华翻脸不值得,一方面让美国觉得这样下去很危险。就像是把美国逼到一个三岔口,并且走哪条都不合适。

也是陈绍不想去触及美国的神经,不然像主力舰这种战争利器,陈绍也会卖给拉美国家。而美国就是因为海上力量的强大,才出现了这样的情形。

罗斯福此时手上的那份《中华对外军事援助国家列表》中,就详细记录着中华这些年对拉美国家的军事援助,也就是陈绍口中的正常军贸。

里面记录了很多的武器清单,但就是因为上面的详细数据,让罗斯福陷入了两难境地。清单上都是轻武器,只有步枪和手榴弹之类的武器,连一门大口径火炮都没有。这让罗斯福一时间也找不到更多的理由去向中华抗议,毕竟这些东西都不是什么战略威慑武器,从根本上也无法动摇美国在美洲地位。

郁闷、不爽也没有办法,抗议就抗议,人家也不鸟你。

摇摇头,把这些不必要的想法抛开。罗斯福从上衣口袋中拿出一份英文资料,这份资料是晚宴结束时,陈绍给他的。

等罗斯福把这份资料都看完,他便又陷入了沉思。

资料的内容很短,里面的内容和罗斯福之前的想法不谋而合。

欧洲上空这些年来的硝烟味越演越烈,火药桶也有随时被点燃的可能。罗斯福怎么会感受不到,当年拒绝张伯伦的邀请,罗斯福就打定注意,和一战一样,隔岸观火。至于现在战争是否会爆发,规模会如何,这点在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

如果一战美国的态度是英明的选择,那现在的局势,就是必然的选择。因为后面还有中华,不知道中华的态度,美国绝对不会提前涉险,就算面前的利益是如何的巨大,美国也不会加入进去。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道理罗斯福懂,美国国会议员们也都知道。

这份资料,就是此时双方最好的选择,罗斯福不是看不到里面的含义。在他看到,要是战争真的爆发,并且持续下去,那美国和中华都必须保持中立,任何一方参战都有可能把另一方拉下去,这就不符合两国的利益。

而这份协议就是像是一个枷锁,让双方都不要失去理智,坚持中立政策。

军火方面,两国也需要一个互惠的协议,省得把原本赚钱的买卖变成亏钱的买卖。

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先把钱赚到手再说。

其实现在战争并没有爆发,而陈绍和罗斯福都已经把后面的事情都安排好了,这只能说是眼光的问题。在他们眼中,战争仿佛已经开始了。其实这并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因为结合诸多情报,战争爆发只是时间问题。不然罗斯福哪会一直向国会要求增加军费预算,他也在为战争做准备。

中兴十四年,8月3日。

两天后,在紫禁城内,陈绍和罗斯福正式秘密签订了这份简短的协议。

协议的主要三项内容是:

1:中美两国对今后任何国际问题,始终坚持中立的立场,绝不偏袒任何一个国家,也不对哪一个国家进行直接的军事或者经济援助。

2:中美在今后国际军火市场上,保持共同进退,可以向任意国出售武器装备,也可以为其生产武器装备。前提,必须是正常的军工贸易。不得无偿援助任何一方,否则视为违约,此协议也就此作废。

3:统一武器运送机制,任何国家购买武器,都必须自己运回去,双方不得帮助其运送武器。

没有暗中条款,一切都很明了,并且这份协议,不会公布出去,至少在战争正式爆发前,不能公布出去。

协议签订完毕,本来罗斯福是要立即离开,毕竟来到中华三天了。但被陈绍挽留了下来,因为奥运会在明天就要开始了。陈绍希望罗斯福能和他一起举行奥运会开幕式,对此,罗斯福也欣然同意。

而罗斯福离开紫禁城后,便亲自接见了这次美国参加汉京奥运会的运动员,为他们加油大气。

此时各国奥运会代表队已经都抵达,同时各国也派来了很有分量的官方代表,军政都有。就连积极备战的日本,也派出了由几十人组成了奥运队伍,看起来也很有“和平”的意愿。

和上一届柏林奥运会不一样,这一届奥运会规模要大了不少,主要是参赛人数多了很多,特别是中华方面,有近两百人参赛,更是历史以来第一次。

奥运会是陈绍用来散发和平意愿的平台,也是用来证明,华人并不比其他民族弱,并且是在各方面都是如此。

然而和平的面纱下,总会掩藏着许多不为认知的事情。就在陈绍亲自接见各国来华代表时,远在西南防城港这里,可以说是热闹一片。不过这种热闹是忙碌的机器和身影,并不是喧哗的那种热闹。

八十万德国士兵在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已经回去了一半,如今这四十万士兵,也将会在今天一次性离开,并且带走所有向中华购买的武器装备。

和士兵一样,很多武器装备都已经悄悄的运回德国,留下来的只是一小部分。至于海军方面,这就需要一起出发了。

在夜色的掩护下,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驶出防城港,在中华南海舰队的陪同下,往南海驶去。他们将会经过海道繁忙的马六甲海峡,所以一旦出了南海范围,将不会再继续保密下去,而是大摇大摆的会到欧洲。至于为什么这里要保密,这点是中华的要求,在人家的地盘,德国人只能遵从。

夜色弥漫的南海上,德国委托中华建造的俾斯麦级战列舰首舰俾斯麦号上,德国海军总司令邓尼茨和陆军元帅曼斯坦因正在舰桥上品着香醇的黑啤,天南地北的聊着天。

两人聊着聊着就无法避免聊到中德间的关系,这是德国军官间最常见的话题。

“也不知道和中华的这种友谊能够保持多久,真希望能够长久下去,我还打算以后来中华养老。”邓尼茨道。

“我们自然都希望长长久久,但国与国之间,有的只是利益。不过我相信,就是到了发生争端的那一天,我们也看不到了。希望那是下个世纪的事情,现在就要回去了,真怀念这个国度。淳朴的华人比那些势力的家伙好多了。”曼斯坦因道。

“希望你的话能够成真,我也能圆了来中华养老的梦想,下个世纪的事情,就让后人去烦恼吧!”邓尼茨忘了远处海面上闪烁的灯光,若有所思的说道。他知道远处的灯光是中华南海舰队舰船发出来的,只有了解了这个国家的军队,他才真正明白这个国家军事力量有多厉害。陆军不知道,但海军而言,在邓尼茨眼中,此时的德国海军就好像是中华海军的徒弟。这点在近些年来,越发的明显。

“也必须要成真,要知道我们脚下的战列舰和身边的所有军舰,就是一颗铆钉都是人家中华建造的。而这支舰队还是我们如今最强大的舰队,要是遇到这样的对手,或许我们的海军会直接损失殆尽。”曼斯坦因说道这里,也想起这些年运回去的装备,心中有自豪也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因为那些装备也都是中华生产的。

邓尼茨没有反驳他的话,而是陷入了沉思。

不可否认,这些年中华对德国的帮助很大,但就是这种帮助,让德国人在内心深处感到一股莫名的危险气息。

第三百四十四章 德国舰队回国

中兴十四年8月4日中华**万人空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