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太宗李世民-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孙皇后很高兴,连声赞道:“好!好!” 
李泰满脸得意之色,望着有些懊丧的承乾,开心极了。 
李承乾回到东宫,见到一直在等候的叔父李元昌,便忍不住气愤地述说起来。李元昌一听,故意火上浇油道:“魏王分明是故意炫耀给殿下看的,殿下不必生气,否则,岂不正中了他的下怀吗?” 
承乾更是气愤,激动地拍着桌子:“李泰凭什么要当着母后的面强调父皇对他的器重?他到底安的什么心?他总是与我比高低,这不是存心要取我而代之吗?” 
元昌干笑着说:“殿下,谅李泰不致于有这种妄想……” 
“叔父,你不知道,”承乾激动地站了起来,“从小到大,只要有机会,李泰是绝不会放过我的。他不是硬要把我给比下去,就是要争着讨父皇或母后的欢心。他处心积虑这样做的目的,不就是想取我而代之么?”由于过于激动,承乾因腿脚不便差点儿摔一跤,元昌急忙上去扶住,并乘机执着他的手说: 
“殿下,我李元昌绝不同意任何人抢走你的太子之位。你是长子,继承皇位是当然的事,其他人不应有非份之想。” 
承乾对元昌的一番表白大为感动:“多谢叔父,侄儿的事,叔父要多襄助才好。” 
“我只比你大几岁,你以后就叫我元昌就行了,别再叫叔父。”元昌装做很诚恳的样子。  
承乾十分高兴,也说:“好,元昌,那你也别再叫我束手,就叫承乾好了。” 
“好,承乾,我们去轻松一下。”元昌建议道。两人高高兴兴地来到庭院。 
他们将东宫侍卫分为两队,元昌率领执竹枪的一队,承乾率领执竹刀的一队,在庭院玩起“对阵厮杀”的游戏。枪刺刀砍,双方嘶喊着,好像真的在战场一般。承乾和元昌看得哈哈大笑,还不停地对自己的“人马”嚷着:“快冲!快冲!” 
一名内侍被竹枪刺到脸上,血流满面,躲到房檐下。承乾大怒,一跛一跛地走到他跟前,斥道:“临阵脱逃,该当何罪?” 
受伤的内待惊恐万分,跪到地下求饶:“殿下恕罪,小的……” 
承乾两根一瞪,打断他的话道,“我的规矩是什么,你也知道,快去!”内侍极为恐惧地走到一棵大树前,紧紧抱住了大树。承乾跟了过去,随手拿过一把竹刀狠狠地抽打起来。内侍双手死抓住大树,咬紧牙关,不敢叫出声来。 
其他的人都中止了厮杀,恐惧地望着太子。承乾手的每一起落,都加重了他们的恐惧感。 
承乾挥舞着竹刀,疯狂地渲泄着内心的积愤。这一切被远处的太子妃丽儿看在眼里。 
元昌陪承乾玩得兴尽才告辞。承乾回到书房,拿起一本书读着,脑海里远不时翻腾着李泰得意的笑脸。他有些恨恨的,不明白为何身为太子,却事事让李泰占先。论武,自己显然不行;论文,虽也勤奋苦读,再李泰却偏会在父皇面前炫耀显能。想着在母后宫中的事情,他越发感到不快,唯有元昌的话能让他感到高兴些。如果这位年轻的叔父能够鼎力相助,也不用害怕李泰了…… 
“承乾!”正想得入神,丽儿在身后叫他。 
承乾一听是丽儿,眉头一皱,回身问道:“你来干什么?我正忙着。” 
丽儿仍关切地说:“承乾,我觉得,你以后不能再玩对阵的游戏,身为太子……” 
承乾把书一摔,打断她的话,厉声道:“丽儿,我早就说过,你别管我的闲事!” 
“承乾,这不是闲事……” 
“怎么不是闲事?”遂安夫人边说边走了进来,把端来的参汤放在书案上说:“太子妃未免小题大作了,殿下只是消遣一下,又何必大惊小怪呢?” 
“但是……” 
“殿下也够累了,要念那么多的书,还要学习做一国之君,偶尔消遣一下,又有什么不好?” 
她的话无懈可击,丽儿一时竟无言以对。她不再说什么,委屈地含回寝宫去了。 
尹德妃对元昌把筹码压在承乾身上,感到有些疑虑。皇上和皇后如果一旦获知此事,他们会怎么做?何况承乾真的能靠得住么? 
正胡思乱想着,元昌回来了,高兴地向母亲问安。尹德妃说出她的疑虑,明显地流露出不安。 
元昌宽慰她道:“任何人都有优势和劣势,承乾也不例外。他的优势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别人奈何他不得。当然他也有许多劣势,这些劣势逼得他不得不依赖我们,以保住他的太子地位。” 
尹德妃点点头,但仍有些犹疑:“你讲得虽有道理,不过我们也应早作准备,未雨绸缪才是。” 
元昌没听明白,等着她继续往下说。 
尹德妃重重地叹了口气:“我是说应记住建成的教训,不应重蹈覆辙。” 
“孩儿明白。目前,对承乾太子地位最大的威胁并不是魏王李泰。”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20   回复此发言
 

 
273 回复 :【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尹德妃不解地问:“李泰才华出众,受到皇上宠爱,怎么能不足为虑呢?” 
元昌一阵冷笑,道:“李泰恃才傲物,受到皇上宠爱,这个致命弱点足以让他难成大事。” 
“难道是李治?他才八岁!”尹德妃不以为然地说。 
元昌道:“对太子最大的威胁应是吴王李恪。” 
尹德妃一听愣住了。 
吴王李恪已年近十五,是李世民的第三子。因长像与父亲十分相象,而且又是世民爱妃吉儿所生,故世民多多少少有些偏心。只是李恪言语不多,且又谦恭有礼,颇受朝中大臣好评。他看似文静,其实弓马艺精,深得马上皇帝李世民的欢心。有一次在校场习武,李恪驱马奔驰中连射三箭,连中三元。在场边观看的众多武将也啧啧称奇。李世民更是得意,当时即把自己喜爱的良马赐给李恪。 
李世民越是喜爱李恪,吉儿越是担心,尤其是皇子们渐渐长大,权力欲也日益膨胀起来,她不愿让李恪陷入手足争斗之中。 
这日,吉儿用过午膳,摒退左右,正想歇息一下,李恪兴高采烈地进来,兴冲冲地对母亲说: 
“亲娘,今天父皇看了孩儿的文章,夸赞孩儿越来越像父皇了。” 
吉儿听了不但不高兴,反而轻轻叹气道:“恪儿,从小到大,我一直不断叮咛你,一定要敬重你的大哥承乾、四弟李泰和九弟李治。” 
“是呀,”李恪感到奇怪,亲娘怎么说起这些?“孩儿听从了亲娘的叮咛,也一直这么做。” 
“父皇越是称赞你,你就越应该敬重友爱兄弟们,明白吗?” 
李恪越听越糊涂,“亲娘的意思是……?” 
“但愿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吉儿笑得很勉强,“我担心你越是受到父皇的夸赞,越会遭到有心人的猜忌和疑虑。原本你是无心,却会被别人误会以为你刻意想要做什么,有所企图……” 
李恪终于明白了母亲的担心所在,说:“孩儿认为亲娘的担心是对的。孩儿丝毫没有存心去争取不该是自己的名份和地位,别人……又为什么要随意猜忌呢?” 
吉儿不禁又叹了口气说:“这就是身处深宫内院的可悲之处了。所以我们要不时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卷入无谓的纷争之中,明白么?” 
“孩儿明白,亲娘尽管放心!”李恪虽不能完全明白,但为了不使亲娘担忧,他懂事地点点头。 
离长安不远的武功,是李世民的出生地,他继承皇位后,在这里修建起庆善宫,年年夏天他都与群臣来此避暑。 
今年夏天,长安城酷暑难耐,李世民提率群臣又来到庆善宫。 
庆善宫依山傍水,清风徐徐吹来,再伴以丝竹之乐及舞伎的婀娜舞姿,使李世民感到十分舒坦。宴会时,不时举起酒怀,示意各位文臣武将饮酒。一时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魏征只是抿了抿酒,他在任何场合都不会过量。他认为喝酒在于适意,只要感觉到愉快就行,比如现在的情景,群臣同乐,喝酒的本身就是享受。而程咬金、尉迟敬德、李道宗、侯君集等一干武将则不同,他们大碗喝着酒,大口吃着肉。他们多年浴血奋战,常常是朝不虑夕,养成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豪放气概。 
李世民又一次举杯示意,全场一片肃静。他望了望众人,微笑着说:“各位爱卿随朕多年,出生入死,功劳甚伟。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富足,大唐的江也就由朕与诸位爱卿共享。”说完一饮而尽。 
气氛一下热烈起来,众人饮着酒,观赏着歌舞,还不时议论着当年征战时的趣事。 
尉迟敬德听了李世民一席话,对坐于他上座的魏征有些不满起来。他素来不喜文士,况且自以为战功远盖他人之上,况且又多次救当今皇上出险境,怎么能容忍连刀枪都扛不动的魏征坐在他的上首?他黑着脸猛喝起来,后来终于忍不住用胳膊肘碰了碰魏征,向:“今天的席位,始陛下安排的么?” 
魏征聚精会神地观赏着歌舞,被他一问,并不在意地回答:“陛下并无安排。” 
“既然随意而坐,你凭什么坐在我的上首?我浴血奋战,征战疆场,你又躲在何处?”尉迟敬德已有了几分醉意。 
看见他动了肝火,魏征感到莫名其妙,但又不便说什么。 
紧挨尉迟敬德下首的李道宗有些看不过去,好意劝道:“尉迟将军,魏大人敢于直言进谏,多有大功,你就坐在这儿,观看歌舞吧!” 
尉迟敬德一听,扭头瞪眼大骂道:“李道宗,你这阿谀奉承之徒,也敢教训本将?” 
这一骂,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李道宗皱紧眉头,也有些恼意,心想我是好心劝你,却挨你的臭骂,但仍强忍着,劝道: 
“尉迟将军多次救驾,玄武门之变更居首功。但功劳越大,越要戒骄戒躁,虚怀若谷。今天陛下高兴,大宴群臣,将军如此行为,岂不扫兴!” 
尉迟敬德一听,当即暴跳如雷:“功劳大,难道反要坐在功劳小的下面?你说扫兴,今天就让你先扫兴!”话音刚落,就挥拳打去。李道宗猝不及防,被**在地。 
群臣一时慌了,不知所措。 
李世民脸色铁青,站了起来:“放肆!” 
尉迟敬德也意识到闯了祸,呆呆地立着。魏徒见状,急忙求情:“陛下息怒,尉迟将军喝多了酒,不慎失言,望陛下开恩。” 
群臣也纷纷为其求情。这时,尉迟敬德酒意全消,头上竟然渗出了冷汗。 
李世民对大家说:“众位爱卿请自娱自乐。”然后对尉迟敬德说:“你随朕来。” 
二人来到庆善宫书房,尉迟敬德“扑通”一声跪了下去。李世民扶起他,语重心长地说:“朕读汉史,对汉高祖诛杀功臣很不以为然,所以总想与你们这些功臣共享富贵,延至子孙。但你身居高位,却数次触法,一点儿也不知收敛。这使我明白了当年韩信、彭越被杀,并不全是汉高祖的过错。治国之道,只有赏和罚两种办法。你过去有功,朕赏了你;你如有罪,朕也不能不罚。特殊的恩情是有限度的,你以后若再不谨慎,只怕悔之无及!”说到最后,李世民竟有几分动情。 
“臣知罪,”尉迟敬德再跪下去,“臣绝不再犯……” 
李世民扶他起来,说:“今后一定要善自为之。去饮酒吧!” 
望着尉迟敬德的背影,李世民陷入沉思。随着大唐的安定和日趋繁荣,自己越来越依赖魏征、房玄龄等文臣,而征战多年的武将,哪一位都有赫赫之功。但过多依赖文臣,就必然有些冷落他们,难免会发生此类不愉快的事。敬德醉酒闹事,也许是早已积怨。看来,今后还得多加注意与他们的关系才是。  
 
  
 作者: 在火一方   2006223 12:20   回复此发言
 

 
274 回复:【转贴】唐剧原版小说(长)  
 第四十五章 
退位多年的李渊年已古稀。他整日呆在大安宫内,对外界的事不闻不问,只是由窦姨娘陪伴着下棋、散步、观赏歌舞,日子过得还算舒畅。李世民抽空也去大安宫探望请安。 
这天,李渊与窦姨娘又在对弈。下了一半,李渊弃子投降。窦姨娘奇怪地问:“才下了一半,太皇怎么就弃子认输了?” 
李渊话中有话地说:“虽然只有一半,可是大势已去了啊!” 
窦姨娘仔细地望着李渊,看他无精打采,气色不佳,便不无担心地说:“最近太皇的精神似乎不太好,是否请御医过来为太皇仔细诊视一下?” 
李渊摇摇头说:“没关系,只是总觉得心里闷得慌。” 
窦姨娘望望窗外,对李渊说:“今天这么好的天气,我就陪太皇散散步,好吗?”说完搀起李渊向后花园走去。 
时值盛夏,绿肥红瘦,知了不知疲倦地在深树丛中鸣叫。一条小溪自外流入,水声潺潺,清澈见底,一丝凉意沁人心牌。李渊感到舒畅了许多,抚着窦姨娘的手说:“莲妹,这些日子以来,真是劳累你了。” 
窦姨娘不以为然地说:“太皇怎么这样说呢?你我之间还有这么多的客套么?” 
李渊感慨系之:”这是事实嘛!自从我退位后,尹德妃和张妃就难见踪影,只有你真心诚意肯陪伴我…_” 
窦姨娘劝慰道:”皇上、皇后不也常来探望你吗?再说皇上能把国家治理得这么好,太皇应该高兴才对。” 
李渊点点头,默然不语。 
突然,李渊感到一阵头晕目眩,站立不稳。窦姨娘紧忙搀住,看到李渊脸色苍白,额头渗出虚汗,忙喊侍女过来帮忙,把李渊扶回寝宫。 
李世民一得到消息,就匆匆来到大安宫。李渊毫无表情地躺在榻上,两眼呆呆地睁着,对李世民的到来视若不见。 
“太皇!太皇!我是世民……”李世民望着一下子苍老了许多的父亲,好不难过。 
御医在一旁跪拜奏道:“启禀陛下,太皇不幸中风,半身不遂,一时行动不便,还须妥善照顾……” 
“出去,都出去!让朕单独陪伴太皇!”李世民悲痛中有些莫名的恼意。御医与长孙皇后、吉儿等人悄然退出。 
不知过了多久,李渊熟睡过去。李世民百感交集地望着父亲,想了许多许多。晋阳起义,挥师长安,那时父亲叱咤风云,是何等地威风凛凛、不可一世。而今已龙钟老态的父亲再也难有当年的雄姿英发了。 
窦姨娘轻声进来,对世民说:“时辰不早了,皇上该去早朝了。” 
世民望了望熟睡的父亲,慢慢站起道:“朕深深觉得自己太不孝了,平日未能照顾太皇,内心煞是惭愧……” 
窦姨娘轻声宽慰道:“皇上这么想就错了。我以为,皇上能够把国家治理得这么好,四方蛮夷一一归顺,百姓黎民安居乐业,这些就是对太皇最好的孝顺。” 
李世民闻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朕一定牢记姨娘的话,朕去早朝了。” 
窦姨娘报以一笑,算是答复,又在李渊榻前悉心照料起来。 
李渊病重的消息一下子打蔫了尹德妃,她整日一言不发,心事重重的样子。李元昌也闷闷不乐,眉头紧锁。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为父亲的病情担忧,其实他内心焦虑的是,太子承乾地位尚不稳固,看在父亲面上,李世民还不会对他采取强硬态度;一旦李渊这棵大树一倒,李世民还会认他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吗?这么想着,背上已经渗出了一层冷。 
承乾来大安宫探望李渊出来后,顺道去找李元昌。一开始,承乾对太皇的病重显得无所谓的样子,只是听元昌说起对他的太子位子威胁最大的是李恪,才显得有些吃惊。愣了半天,他问:“为什么李恪比李泰还要危险?” 
“皇上只是欣赏李泰,而喜欢的却是李恪,而欣赏远不及喜欢,你说对吗?” 
承乾还有些不信:“你凭什么这么说?” 
李元昌冷笑道:“李恪文武双全,我不止一次听皇上说,李恪越来越来像皇上了。请问这是什么意思?”他故意加重了“像皇上”三字的语气。 
承乾想了半天,猛一拍桌子,咬着牙说:“好!我这就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