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科技狂人-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建这个电话机厂,恐怕税率不会低。

至于李红军,这个名义上的承包人,此刻已经被张智化给忽略了。

这么高,李建咂舌不已,原本以为百分之二十的个人所得税就不低了,这样看来,是从营业额的百分之二十五来征税,恐怕把原材料采购和工人工资都包括在内,这样看自己不是赔死了。

“咳咳,那个,小李啊,你别气馁,我们张书记考虑过你现在是事业的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积累进行设备改造和原材料采购,还有技术研发,所以,他专门组织人员对你这个电话机厂进行了研究,现在似乎有一条很好的路在你们面前,可以免税,甚至还可以从财政给你们补贴!”

罗容光适当的时候打破了尴尬的气氛,李建在肉疼,张智化有些话就没好接着说下去,只能他按照事先张智化的安排,当个托了。

“免税,算了,我还是老老实实交税吧,国家现在也不容易,多交点钱给财政,也能修路啊,改善人民居住环境,还能多点基础设施建设。”

李建对于交税没有任何抵触,不管是前世今生还是国内国外,就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经营而不交税。

第三十三章 免税

他担心的是税率不明确,征税不正规,而且税款流向不确定,别被人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投进那些濒临破产的什么企业,而后被人敲骨吸髓,进了个人腰包。

所以才特意点明,基础设施建设,起码你得把路修好吧。

“基础设施的钱你放心,以后你们晨光收录机厂的产能跟供货量上去了,向外运输肯定不能用小三轮车,如果没有一条能够走大卡车的路,这不是给我们自己找堵么,按照你们的营业额估计,你们晨光收录机一家,纯利润就比咱县里其他所有轻工的利润都高咯。”

罗容光对张智化提的免税条款其实也不太感冒,要知道,按照晨光收录机厂的产能在生产线来了之后翻三倍算,一个月三千台,一台电话机两千五百块,这光百分之二十五的税就是一百八十七万税款,年纳税额是两千二百万,这在当时,是多么惊人的一个数字啊,这只是一个县城的普通工厂,总人数目前还不到五十人。

“我说的免税,不是没有条件的,你知道我们国家目前工业底子薄,很多东西比之国外,都是人家五六十年代的水平,而且人家很多东西都不对我们供应,巴统就是巴黎统筹委员会,专门对我们国家限制很多东西的出口,其实他们不限制,很多东西我们也买不起,没有钱。”

张智化叹了一口气,身为官员,了解的东西比之普通群众要多的太多,怎么能不忧国忧民,国家的综合实力上不去,军事实力上不去,连他这个市委书记面对一两个来到江州的外商,都没有底气,比如说江州要上马的万门交换机,那些日本企业的态度,就让张智化气炸了肺。

我们买的是产品,不是来请大爷的,张智化不想买这些拽的二五八万,看中国人跟看原始土著一样的日本人的产品,但是他们的产品便宜啊,而国家当前,就是缺钱。

不是人民币,是美元,绿油油的美元。

1984年国家外汇储备八十个亿多点,可是今年年初就已经花掉了一半,而要买的东西,连一小半都没有买全。

高精度机床,石油炼制设备,工程塑料的生产设备,矿山设备,汽车加工设备,太多太多,国家落后的太久,从1979年到现在这短短的五年多时间里,想走完人家几十年的道路,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怎么办,加大外汇储备,那就需要国内的企业走出去,不是去卖资源,而是销售我们的产品,手工艺品,艺术品这些东西不能大量生产,换回来的美元少的可怜。

眼前的李建,就是一个转变这种情况最好的妙招,张智化专门托外交部的熟人打听过了,这种无绳电话,目前国际上也还没有,而老外的生活水平要比国内强上百倍,起码人家家里谁没有个电话机,电冰箱什么的,只要这东西卖出去,就是大把大把的美元换回来啊。

张智化甚至已经开始幻想美元到了江州之后,他用来买些什么东西,江工的那几台车床给换了,六十年代的苏联产品,自打中苏交恶以来,就没什么更新换代,想要提高加工精度简直是难如登天。

要不然张智化也不会明知道晨光收录机厂要购买生产线,也不帮江工拦这个活,没有那个金刚钻啊。

“你们厂现在生产的这种无绳电话,我专门找人问过,在国际上也还是首创,完全可以卖到国外去,而我们国家对出口产品是有照顾的,免税,全额免税,你就可以省下百分之二三十的利润。”

张智化适时的收口,省下百分之二三十的利润,剩下的还需要说么,你是扩大再生产,是改进技术水平还是自己想去享乐,那就是你的事情了,这件事情于国于民都有好处,你还不想干?

“张书记,你说的很对,可是不知道你想过没有,我们的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如果现在贸然出口国外,被日本人仿造之后,你说这些老美,老欧,是买我们的产品,还是买日本人的?”

“怎么能让日本人仿造,日本人比我们的技术好,怎么会仿造我们的,不对,这个是我们的技术比他们的技术好,以前我们仿造的时候他们怎么说来,专利,对了,我们不是有专利法么,我们申请了专利,他们就不能仿造了。”

不得不说,关乎到利益,张智化这个时候也知道了专利垄断的好处。

“不行啊,张书记,我们现在的起步太晚,用的都是国际上基本上已经停止使用的电子元件,而这些东西他们都有更先进的替代品,人家想要绕过我们现有技术的专利门槛很低很低,所以我们必须在国内获取一定量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才可以用最新的技术去申请专利,其实技术只是一个方面,我还有个更先进的设计方案,但是我们是中国的企业,想在国际上申请专利,恐怕面临很多困难,不是我一个小学生能够左右的。”

李建长叹一声,关键是没有海外关系,没有人帮他去跑这些申请专利的事情,也没有美金,人家老外是不以人民币结算的,除非是从一些国家绕道才行,但仍然需要有关系。

李建说完,张智化也陷入沉思,李建说的没错,以他一个市委书记都没有什么海外资源可以办这件事情,别说李建一个高中生了。

找那些政府公派出国的留学生帮忙?李建放心把这些机密交给他们吗?别说是李健,就是张智化自己也不愿意。

只能回头向省委汇报,如果一切顺利,这可能是整个江淮省几年时间内最大的外汇增长点,甚至可以比原本所有的外汇收入还多,省委一定会想尽办法支持的。

当然,张智化不知道李建心中的构想,如果知道,肯定会吓得连坐都坐不稳,并在心里轻骂,这小东西狂的没有边儿了。

第三十四章 进门

“叔叔,李建在家么?”

林晓丹今天是来给李健送奖状的,市联考第一名,春江一中多少年都没有过的盛况,校领导原本坚持要开一场庆祝仪式,可是主角李建根本不在,他们只能在升旗仪式上简单宣布了一下,重点表扬了获得联考第七名的林晓丹一下,就草草收场了。

于是李建的奖状,就由林晓丹代领,林晓丹趁着今天放学早,就给李健送来,顺便看看李建,跟他请教几个问题,连试卷组的出题老师都没有李建厉害,在林晓丹心里,李建就是个天才。

不过也只限于天才而已,至于李建是不是有钱,有钱到什么程度,现在整天在忙什么,她都没有概念,包括李建从哪儿弄到的无绳电话,帮李老师装电话,林晓丹也都当做耳边风一样,根本没进脑子里面。

她所关心的,就是能考什么样的大学,能有什么样的工作,能带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

“这小子,又出去了,说是去什么b市邮电,也不知道整天忙个啥。”

李红军不知道李建到底是去邮电部还是北邮大学,所以只是这么一说,不过他言语之中的骄傲,那是只要不傻的人都能够听得出来。

“啊!又不在家啊,这是李建的奖状,老师让我帮着给送来,您拿好吧,李建准备考什么学校呢?上什么专业,他这样每门功课都挺好的,其实考什么都无所谓了,就是不知道我应该上什么学校。”

林晓丹递过去奖状,骑着自己的破旧自行车,回家去了,她有些好奇,李建到底在干什么,李建是怎么学习这么好的,甚至有一次林晓丹都想,把李建的脑袋切开,看看里面装了什么宝贝,怎么能突然之间从名不见经传变得如此耀眼,甚至于不需要如何认真应付就能甩她们这些拼命学习的人一大截。

当然,几年之后,她真的实现了愿望,却已经没有了探究的心思,取而代之的是紧张,甚至她只敢在旁边观看,却不敢上前一步。

“李建怎么说的,他还请假不来么?”

林晓丹向李桂枝汇报的时候,李桂枝正在跟董建交代着下一步的工作,高三毕业班,除了考试之外,一样还是有好多工作要做的。

“他爸爸说他去北邮了,也没说什么事情,估计是请假吧,真不知道这家伙的脑子里面装的什么,天天不学习还能考这么好,难道是天才啊。”

“去北邮,估计是那个名额的事情吧,这小子真是有福,以前光以为他脑子笨,可是现在人家,清华北大人大随便挑,连北邮这样毕业就能进邮电部的学校也有名额,晓丹啊,你有什么打算没有?考那个大学?如果不是有李建,你可是我们班的第一名,市里面也能挂上号的,就算上不了清华北大,人大和科大应该没什么问题。”

李桂枝没有抬头,笔走龙蛇在纸面上写着什么,这会儿正好写完,把手里的纸条交给董建,

“你拿去,按照这上面跟同学们说,像你跟晓丹这样的同学我是不担心,就是担心这些成绩不大稳定的同学,发挥的好就能考上,发挥不好,就只能回家咯。”

林晓丹和李桂枝都没有注意到董建眼角那一闪即逝的愤怒,或许说是嫉妒更加贴切,这个李建,果然是奔着保送名额来的。

这几天,因为听说李建考了市联考第一名,帮春江一中多赢了一个保送名额,董建已经不那么讨厌李建了,既然李建有自己的名额,应该对北邮这一个没那么大的需要,别人,那是肯定竞争不过他董建的。

可是现在,李剑竟然去北邮了,他难道还想一个人占两个不成,不行,一定要阻挡这个混蛋。

董建捏着拳头,拿着李桂枝的纸条离开。

吱啦,一辆警车在校门外停下,正好让下楼的董建看个正着,

“严打,好咯,李建,你等着瞧吧。”

“我不知道应该去哪儿,李老师你给个建议吧,我就想能毕业之后找个好工作,让爸妈过的好一点。”

董建走后,林晓丹对李桂枝敞开了心扉,李桂枝笑了笑,“其实你可以考虑学医,医生的待遇今后会越来越好,你这个成绩,完全可以考协和。不过李建建议你去北邮,他把这个北邮的保送名额让给你了。”

李桂枝摆摆手,

“这是你的前途问题,你还是自己考虑吧,我还有事。”

林晓丹出门而去,陷入沉思。

“你好,我们是来找谭部长的,我是江淮省江州市的市委书记。”

张智化对着门口站岗的门卫亮出了自己的工作证,堂堂一市市委书记难道连邮电部的门还进不去么。

“在那边登记,我给你联系谭部长的秘书。”

卫兵往旁边的接待室一指,根本没有让张智化进门的意思,张智化的老脸涨的通红,罗容光赶紧跑去登记,心中暗想,部位的门果然难进啊,张智化这也是实打实的正厅级,却连门都进不去。

“同志,你这里的电话能打内线不?”

登记室里面有一步黑色的拨号电话,罗容光看见,连忙咨询哪里正在登记的工作人员,

“能,你找谁?”

“是谭部长的秘书通知我们来的,你就说是春江一中的李建,邱志鸿邱组长推荐的。”

这会儿张智化跟李建也走了过来,不过罗容光已经不敢说什么江州市市委书记,春江县副县长这些官职,人家部位里面,对官员的官帽根本不理会,还是直接说算了。

“春江的李建,谭部长吩咐了,李建可以直接进去,你们两位是陪同人员,有工作证么,登记一下也可以陪着进去。”

那工作人员竟然直接站了起来,刚才还是铁板一样的面容突然灿烂起来,直接要带路请李建进去,可是却要张智化跟罗容光登记,很显然,这是哪位谭部长吩咐的。

“我等两位领导一起。”

李建的情商虽然低,可是这点小事还是懂的,现在是在邮电部你进去了,领导在外面登记,可是你回去之后,还不等着领导给你穿小鞋啊。

第三十五章 邮电部

在填写名字和职务之后,张智化的心里已经平衡了,在他之前填写名字的就有好几个副省长,这说明市委书记进不去是情有可原的。

女接待员用如花的笑容等着李建,这会儿伸出手来,做出了请的姿势,让李健他们跟着从接待室的小门进了大院,进去之后,李建发现这个小门里面,还有一个站岗的警卫,身上背着一把看不出来型号的枪,看到进来的三个人是在女接待员带领进来之后,才继续站直身体,没有下一步的动作。

“谭部长正在接待江南省邮电厅的人,不过他吩咐过了,只要李建你来到,就立即向他汇报。”

进了邮电部的大楼,女接待员把他们安置好之后,自己进去通知,等了一小会儿,李建就看到女接待员出来,让他们稍等一会儿就好。

这一等一会儿就是等了足足两个小时,然后谭部长的房间门打开,一个五十多岁精神矍铄的老者从里面走了出来,在他身后是年纪相差不大却显得有些拘束的老者,向他道别之后快步离开。

“几位就是江淮省的吧,这位一定是张智化同志,你就是罗容光同志,至于你,就是那个造出来无绳电话的李建吧,我是谭永胜,来来来,咱们到会议室去,贸然把你们请来,却是我有很多问题向你们请教啊。”

谭部长很健谈,张智化跟罗容光客气了一番,李建笑呵呵的没说话,到底什么情况等会儿就水落石出了。

“大家坐,等一下部里研究所的人也会来,其中有你们见过的邱志鸿,他对李建很是推崇啊,说我不把李建要到研究所里来,就是我们邮电部的损失,是中国电子事业的损失,这么一说,我就来了兴趣啊,到底是什么人才让我们眼睛比天高的邱所长,都这么佩服。”

谭永胜招呼大家坐下,刚说了两句话,那边会议室的另外一个门也打开,从里面鱼贯而出了六七个人,不过走在第一位的,却是打死李建也不敢相信的人。

这不是在南海边画圈的哪位老人,让祖国经济迎来飞速发展的哪位老人,他,怎么可能到这里来,而且是跟着研究所的人一起进来,这就是利用研究人员来掩饰他的身份啊。

想必其他研究员也不一定清楚他的身份,不过看他年高,所以让他走在第一位。

“李建,你终于来了,我想去春江找你,不过谭部长说请你来,告诉你个好消息,两千门的问题解决了,但是还有个坏消息,串线率比国际上的同类产品要低三个百分点,你来看一下。”

邱志鸿还没等坐好,就冲到李建身边,拉着李建的手,把一叠写好字的稿纸递给李建。

看到邱志鸿那满眼的渴望,李建真的不想丢下他,可是那带头坐着的是谁,是那位老人家啊!

等等,他来,应该是来看自己的表现的吧,一定是自己关于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