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影响力-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事实上,据说几乎所有在C国战俘营中呆过的A国战俘都与C国人有过这样或那样的合作。
对C国战俘改造计划的一项调查表明,战俘营的管理人员主要依靠“承诺和一致”带给战俘们的压力来获得他们顺从。当然,C国人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让这些A国人与他们合作。这些人都是受过严格训练的军人,除了姓名、军衔和编号之外,他们是不会提供其他任何信息的。如果不对他们进行严刑拷打,这些管理人员怎样才能让他们提供军事情报、告发自己的同伴或者公开诋毁自己的国家呢?C国人的答案很简单: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慢慢积累。
{专家解读:在营销中也是一样,从小事做起。我们办公室所在的办公大楼的物业服务如同中国的许多物业一样,其态度并不令租户满意。但是,即使是再恶劣的物业服务人员在遇到我们公司提出的要求时,总是尽他们最大的努力给予满足。因为,他们的物业主管喜欢集邮,而给我们公司写信的人很多,于是,我们平时主动给积累邮票,因此,他们上上下下都知道主管可以从我们公司得到邮票,所以格外照顾我们。这是一件小事,然而却可以让我们与众不同得到让我们满意的服务。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慢慢积累。}
比如说,他们经常要战俘们发表一些很温和的反对A国或者返回战争的言论(比如“A国并不完美”,“和平是美好的”等等)。然而,一旦战俘们答应了这些小小的要求,他们就会发现,自己要被迫面对更多的与此有关的要求。如果一个战俘同意了C国审讯官认为“A国并不完美”的观点,那么这个审讯官就会要他举出一些不完美的例子。一旦他举出了例子,审讯官又会要求他将这些“A国存在的问题”列在一张纸上,并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稍后,在与其他战俘进行小组讨论时,审讯官可能会要求他宣读自己所写的这个清单,并问他,“你真的相信你所写的一切,是不是?”再后来,他们又会要求他以这个清单为基础写一篇文章来更详细地讨论这些问题。
随后,C国人可能会自爱一个反对A国的广播中提到这个战俘的名字并宣读他所写的文章。不但整个战俘营的人能听到广播,就连B国的其他战俘营和A国军队也能听到。突然之间,战俘发现自己成了一名给敌人帮忙的“合作者”。由于意识到自己写的那篇文章并不是出于胁迫,于是他会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以便使自己的形象与他的所作所为以及新贴上的“合作者”的标签相一致,这样一来又导致了更多更广泛的合作。因此,薛恩博士说,“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完全避免合作,绝大部分的人都曾做过一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事情,但这些事情却被C国人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因素……这种方法在让战俘们坦白交待、做自我批评以及提供情报时特别有效。”
许多商业机构经常会用到这种方法。对于销售人员来说,这个策略就是放长线、钓大鱼。第一笔生意再小也要做,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为赚钱,而是为了获得对方的承诺。一旦获得了对方的承诺,那更多的生意,甚至是更大的生意,自然会从这个承诺中源源而来。贸易杂志《美国销售员》上的一篇文章对此做了简要的描述:一般的做法是通过获得小笔的订单为以后的全面销售铺路……不妨这样来看--当一个人和你签订购买合同时,即使利润少到几乎不足以弥补你在他身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他也不再是一个潜在顾客了,而已经成为你的客户。
{专家解读:在美国,与销售有关的各种实战策略都是这样指导销售人员的,先给客户一些好处,获得微小的承诺,比如同意接见、同意推荐其他的客户,然而才向更加持久的关系发展。中国的人际化社会更需要通过有效的、有操作性的策略来实现销售人员的目的。}
这种开始时提出很小的请求,为的是让对方最终答应那些更大的、与之相关的请求的策略叫做“先诱敌上钩法”。社会科学家们第一次认识到这种策略的威力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心理学家乔纳森和斯科特公布了一组惊人的数据,他们将一项实验的研究结果公之于众。在这个研究中,研究人员假扮成义工,在加州的一个居民区内挨家挨户地向居民们提出一个荒唐的请求:希望这些居民允许他们将一块公共广告牌竖在他们门前的草地上。为了让这些居民了解广告牌竖起来之后会是什么样子,他们给居民们看了一张照片。在这张照片上,一栋漂亮的房子几乎被一块很大的广告牌遮得严严实实,广告牌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小心驾驶。同一地区的其他居民大多理所当然地拒绝了这个要求(83%),但有一组人却对此特别地赞同,他们当中有76%的人同意将他们门前的草坪贡献出来。
这些人之所以会如此地顺从,主要是与两周前发生的一件事有关。两周之前,另外一个义工登门拜访,请他们接受并设法展示一块3英寸见方的小牌子,上面写着“做安全司机”。这个请求实在不算什么,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答应了。但这个请求所产生的效果却是惊人的。就因为几个星期之前他们不经意地答应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安全驾驶的要求,致使几个星期后他们轻易地答应了竖起一块超大的广告牌的请求。
但是,弗雷德慢和弗雷泽的研究并没有就此结束。他们又在另一群居民身上做了一个大同小异的实验。他们首先请这些居民在一份名为“让加州保持它的美丽”的请愿书上签名。当然几乎每一个人都签了名,因为一个州的美丽,就像高效率的政府或健全的产前保健一样,几乎都是没有任何人会反对的问题。两个星期之后,弗雷德曼和弗雷泽又派了一个新的“义工”去这些居民家里要求把那块巨大的、“安全驾驶”的牌子竖到他们门前的草坪上。从某些方面来看,这一组人的反应是最令他们始料不及的,因为差不多有一半的人答应了这个请求。尽管两个星期之前他们做出的承诺并不是关于交通安全,而是关于另外一个公益事业主题--美化环境的。
刚开始的时候,就连弗雷德曼和弗雷泽也被自己的发现搞懵了。为什么一个签名支持美化环境的不起眼的行为会使人们答应另外一个完全不同而且分量也重得多的请求呢?在考虑并排除了其他很多原因之后,弗雷德曼和弗雷泽终于给这个难题找到了一个答案:这些人在美化环境的请愿书上签了名之后,就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他们觉得自己成了按市民公约办事、充满公德心的人。两个星期之后,当有人要求他们为公益事业做另外一件事儿,也就是展示这块“安全驾驶”的大牌子时,为了使自己的行为和刚刚形成的自我形象相吻合,他们立刻答应了这个请求。按照弗雷德曼和弗雷泽的说法是:
这里,人们对参与的活动或采取的行动有了不同的感觉。一旦他同意了某个请求,他的态度就会发生改变,他会变成他心目中的那种人。他会答应陌生人的请求,会对自己所信奉的事情采取行动,会大力支持正当的事情。
{专家解读:在我们为企业提供培训的时候,经常有学员说,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销售培训课程了。我们的工作人员立刻会拿起一个本子,走到他前面诚恳地询问,你愿意将你刚才说过的话写下来吗?一般这样的人当时的情绪是激动的,肯定是愿意写的,而且写成文字甚至比当初说的还要好。于是,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培训现场中的话,这些话也起到了影响那些不了解我们培训的其他人。而且,说过这样的话的人,自己事后还会向别人推荐我们的销售培训课程。这才是承诺达到的持久效果。}
因此,弗雷德曼和弗雷泽的发现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即使是对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请求,我们也要保持警惕。答应这种小小的请求,不仅会使我们更容易答应相似的、更大的请求,而且也会使我们更愿意答应那些更大的、与之前小的请求无关的请求。而正是藏在这种小小承诺背后的、具有普遍性的影响力,让我觉得心惊胆战。
正是出于对这中威力的恐惧,我现在再也不愿意在请愿书上签名了,即使对我支持的立场也不例外。因为这种举动不仅可能会影响到我将来的行为,而且还会改变我的自我形象,而这种形象可能并不是我希望的。一旦一个人的自我形象发生了改变,就会给那些想要利用这种新形象的人带来可乘之机。
在弗雷德曼和弗雷泽调查的居民中,有谁会想到那个要他们在“让加州保持它的美丽”的请愿书上签名的“义工”其真正目的是两个星期之后要他们同意立一块“安全驾驶”的牌子呢?而他们当中又有谁会意识到他们之所以同意立这块牌子,主要是因为他们签署了那份请愿书呢?我猜恐怕没有一个人会想到这一点。如果牌子竖起来之后他们有些后悔的话,除了他们自己和他们那该死的、强烈的公民意识外,他们还能怪谁呢?可能他们永远也不会想到那个拿着“让加州保持它的美丽”的请愿书的人跟这一切有什么关系,当然就更不会想到柔术方面的知识了。
也许你已经注意到了,所有这些“先诱敌上钩”的专家们都对同一件事情感兴趣,那就是他可以利用一个小小的承诺来操作一个人的自我形象。用这种方法,你可以把普通公民变成“人民的公仆”,把潜在顾客变成“客户”,把囚犯变成“合作者”。一旦你把一个人的自我形象变成了你想要的样子,他一定会答应你所有的要求,只要这些请求与他的新形象相一致。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承诺都能够影响人的自我形象。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承诺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为找出这些条件是什么,让我们再来看看AB两国交战中A国战俘在C国战俘营里的经历吧。我们知道,C国人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从战俘那里获取情报,而是要给他们灌输一种信仰,让他们改变对自己、对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以及对自己国家在战争中扮演的角色的态度和看法。而结果表明,C国人的战俘改造计划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亨利博士是对战后归来的战俘进行心理评估的小组组长。据他报告,这些人关于战争的信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他们大多数人相信是自己国家发动了这场战争,而且很多人觉得他们自己的军队才是发动这场战争的侵略者,而且这些人的政治态度也发生了改变。
看来C国人真正的目的是去改变战俘们的心灵和思想,哪怕是暂时的也好。如果我们从“变节、不忠、态度和信仰发生改变、军纪涣散、士气低落以及怀疑A国在战争中的角色”等方面来衡量C国人所取得的成绩的话,就像西格博士所得出的结论一样:“他们取得的成就就是巨大的。”因为承诺策略在C国人改造战俘的内心和思想的过程中卓有成效。
有魔力的行为
一个人的行为比言语更能暴露他的真实想法,因此人民经常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来对这个人做出判断。我们也会用同样的依据来判断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行为会告诉我们关于自己的一切。也就说,行为是人民用来判断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和态度的最主要的依据。C国人在充分理解自我认识这一重要原理后,开始在战俘营中运用这个原理,以便能使战俘们按照他们的意愿采取一致性的行为。C国人知道,用不了多久,这些行为就会发生作用,它们会改变战俘们对自己的看法并使它们的行为与自己的看法保持一致。
{专家解读:社会科学中的行为科学的经典鼻祖是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国社会人类文明有5000年的历史,什么样的行为、什么样的规律都曾经发现过、应用过、唯一欠缺的是系统地传承。完整地继承并总结提炼这些行为规律,从而让后人可以直接应用,而不需要从新学习了。这就是传承的作用。}
写作是C国人经常采用的,用来坚定战俘信念的一种手段。对战俘来说,仅仅是静静地倾听或这是口头上赞同C国人的方针政策是不够的,他们还必须要时常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C国人特别想得到战俘们的书面声明,以至于如果战俘不愿意将他们的想法写下来,他们就会劝他抄一篇别人写的感想。心理学家埃德加对改造策略做了如下描述:
他们采用的进一步措施就是要这些人把问题写出来,然后再给出答案。如果他不愿意写,那他可以从笔记本上抄一段。这看上去似乎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让步。
好一个“不是什么大不了的让步”!我们已经看到过,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承诺,也可以让我们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而且,作为一种获得承诺的手段,书面声明有着巨大的优势。首先,书面声明为此事的发生提供了一个物质证据。一旦战俘将C国人希望的东西写下来,那他就没有机会说自己记不清这件事获择干脆对此矢口否认,因为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上面是他自己的笔迹,那些被记载下来的无法抵赖的行为促使他令自己的信仰和自我形象与他的行为保持一致。
书面声明的第二个优势是,可以把它出示给其他人看。这就意味着可以用书面声明来说服他人,使他们改变自己的态度接受声明的主张。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读者相信声明说出了作者的心里话。人们往往本能地认为声明反映的是作者真实的态度,这并不奇怪。但出人意料的是,当他们知道作者写这份声明并非于自愿时,他们还是会坚持这样的看法。
心理学家爱德华和詹姆斯所做的一个实验就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个实验中,他们让实验对象看一篇称赞卡斯特罗的文章,并让他们猜测作者的真实意图。对其中的一些人,他们说作者写这篇文章完全是出于自愿;而对另外一些人,他们则说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身不由己。但令人奇怪的是,即使是后一种人也猜测作者是喜欢卡斯特罗的。由此看来,表达个人信仰的声明也会令看过声明的人产生“咔哒,哗”的反应。除非能够拿出强有力的反面证据,否则人们会自动认为一个人做出这样的声明一定是发自内心的。
因此,如果一个战俘写下了拥护C国或者是反对A国的声明,这份声明就会对他的自我形象产生双重作用。因为这份声明不仅会一致提醒他曾经做过这样的举动,而且还会让他周围的人相信这份声明表达了他的真实想法。在第4章中我们将会看到,旁人对我们的看法会极大地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比如说,有一个实验发现,康涅迪格州纽黑文市的一些家庭主妇在听说自己给人的印象是乐善好施后,当“多发性硬化症协会”来募捐时,她们表现得非常慷慨。很显然,仅仅因为知道自己在人家眼里显得有善心,就足以让这些妇女积极行善了。
由此看来,一旦人们主动做出了一个承诺,自我形象就会受到一致性原理的双重压力。一是来自内心的压力,它迫使我们的所作所为要与我们的形象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来自外界的无形的压力,它要求我们要按照他人的看法来调整自己的形象。而且由于旁人对我们的看法是从我们所写的东西得来的(尽管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完全是身不由己),因此我们会再一次感受到必须让自我形象与书面声明保持一致的这种压力。
在AB国两国交战中,C国人并没有通过高压手段迫使战俘们写下她们想要的东西,相反,她们采用的方法非常巧妙。例如,她们知道很多战俘都急于让家人知道自己还活者。同时,战俘们也知道他们的邮件会受到审查,只有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