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刚经释义-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则你将不离开此岸。」

听到了这些话,须菩提的内心一定升起了一个微妙的欲望,在他存在最深处的那一层一定升起了一个微妙的欲望,认为「那将是一件伟大的事,我将会从它得到很多功劳、很多美德。」那一定是一个小小的微波,甚至连须菩提都很难去知道它,很难去读出它是什么。它一定曾经闪过,直觉反应地一闪而过,只有一秒钟,或是只有零点几秒,但是它已经被反映在佛陀的镜子里。

师父是一面镜子,任何在你里面的东西都会反映在他里面,有时候他不会回答你所问的问题,因为你的问题或许只是一种好奇,而与你内在的本质无关,或者你的问题也许只是在炫耀你的知识,或者你的问题也许只是在证明给别人看说「看!我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求道者,我能够问出这么美的问题。」那个问题或许不是存在性的,它或许只是理智性的,那么师父就不会去回答它。

有时候师父会回答一个你没有问的问题,不仅没有问,而且还是你从来不知道它存在于你里面的,也是它关系到你最内在的需要和需求。

佛陀说:

因为一个菩萨的给予不应该有理由,也不应该在任何地方得到支持。

那个支持意味着动机,那个支持意味着「我将会从它得到某些东西」。那么你就错过了整个要点,那么它就变成一项交易,而不再是一个礼物,但涅盘只能够是一个礼物,而不能够是一项交易,它不是生意,你必须为了纯粹的喜悦而将它给出去,你不应该有任何动机想要从它得到任何东西。如果你带有想要得到任何东西的动机,你就无法帮助任何人,事实上,你本身还需要接受帮助,你还没有被解放,你还没有到彼岸的通行证,你可能会误导,你还不能引导。

真正的礼物是一种洋溢,你非常充满你的成道,所以它一直溢出来,任何人都可以来取用,当有人取用它的时候,你会觉得感激,因为他卸下了你的重担。当一朵云来,将它的水滴洒落在大地,它会觉得对大地感谢,因为大地接受了,而云觉得如释重担,是的,刚好就象那样。

当成道升起,它会继续冒出来,你可以继续分享,你想要分享多少你就分享多少,而它还是会一再一再地冒出来,再度洋溢,又再度洋溢,永无止境,你已经来到了永恒的泉源,你不应该成为一个吝啬者,你不应该有动机来激发,你不应该有任何概念想得到什么回报。

因为一个菩萨的给予不应该有理由,也不应该在任何地方得到支持。伟大的人在给予时不必有任何概念的支持。

他不会认为「这是一个礼物」,他也不会认为「我是给予者,而你是接受者」。不,所有这些概念和念头都必须被抛弃。没有给予者、没有礼物、也没有接受者,一切都是「一」,那个你在帮助的也是你,你给他的那个也是另外一个形式的你……就好像你从左手给到右手,不需要觉得有什么了不起。没有给予者、没有接受者、也没有礼物。

伟大的人在给予时不必有任何概念的支持,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无所为而给的菩萨本性的一大堆美德是不容易去衡量的。

你必须一再一再地去面对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如果你不去想它,那么你的美德是很大的,如果你去想它,那个美德就消失了。如果你去欲求它,你将永远得不到它,如果你不去欲求它,它会继续洒落在你身上。

在较低的层面,耶稣的陈述是对的,那个陈述是给一般人的:「要求,它就会被给予;找寻,你就会找到,敲门,那个门就会为你打开。」但佛陀是在对须菩提讲话,他刚好就是在说:「要求,它就不会被给予,找寻,你就找不到,敲门,那些门就会变成万里长城,它们将永远不会打开。」记住,那个差别是因为听众不同的缘故。耶稣是在对普通人讲,而佛陀是在对一个非常不寻常的人讲。

神圣的主继续讲:「须菩提,你认为如何?一个如来可以借着他所持有的表征被看出来吗?」须菩提回答。「不,真的不,喔!神圣的主。为什么呢?如来所教导的表征的持有事实上是不持有任何表征。」神圣的主说:「在任何地方,如果持有表征,那么它就是虚假的,如果在任何地方都不持有表征,那么就没有虚假。因此,以‘没有表征才是表征’的看法才可以看到如来。」

这些话看起来好象谜语,但它们不是。但是从佛陀讲话的那个高度来看,每一样东西都会变成矛盾的,矛盾变成了唯一的表达。在那些存在的高峰上个人必须成为似非而是的。逻辑失去了所有的意义。如果一个人坚持要很逻辑,那么他就无法走在那些高度上,他就无法表达那个真理。那个真理一定是矛盾的。

佛陀问说:「须菩提,一个如来可以借着他所持有的表征被看出来吗?」佛教的经典说,一个佛具有三十二种超人的表征,那三十二种表征是决定因素吗?

对普通人来请,那是可以的,因为你没有其它的眼睛,你只能够看到外在的迹象。你籍着迹象和表征来辨认,但是对一个象须菩提这样,能够向内看、能够以佛性来看的人而言,那些表征就变得不再相关。而且,持有任何东西并不是一个佛的品质——即使那三十二种表征也一样,它们是不相关的。一个佛必须十分平凡,因为他不持有任何东西,甚至不持有佛性,那才是真实佛性的表征,事情就是这样在矛盾。

真正的佛是一个甚至不宣称他是一个佛的人,因为所有的宣称都是虚假的。去宣称就是成为虚假的。一个佛不会宣称任何东西,他没有宣称,他不欲求任何东西,他对展示一点兴趣都没有,他对说服别人说他是谁没有兴趣。他完全「在」,你可以加入他,你可以参与他的跳舞,你可以分享他的庆祝,但是他不会去证明任何东西。想要去证明任何东西只是在证明你尚未达成,他不会为自己辩护。

那些未成佛的人可以去制造出那些外在的表征,任何事情都可以被制造。比方说,佛陀的呼吸十分宁静,就好象他根本就不呼吸,但是任何未成佛的瑜伽行者都可以做到这一点。你可以练习呼吸,你可以练习运动,你可以将呼吸带到一个几乎是停止的点,你可以打败佛陀。

他的呼吸很慢,因为他的生活步调已经慢下来,并不是因为他在练习任何呼吸运动。他的呼吸缓慢,因为他没有要到任何地方去,因为所有的欲望都消失了,所以他的呼吸变得很缓慢,缓慢到几乎看不见,那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瑜伽行者,不,那个原因是因为欲望已经没有了,所以没有匆忙。他只是在作晨间散步,他没有要到任何地方去,他没有未来、没有烦恼。

你是否曾经观察过?当你在担心,你的呼吸就受到打扰,当你在生气,你的呼吸就变成暴力的,当你在做爱、热情升起,你的呼吸就变得非常非常受打扰、变得非常狂热。一个佛的热情已经变成了慈悲,他的欲望已经被抛弃了,消失了:。。。。。。就好象成熟的树叶从树上掉下来,他的呼吸变得越来越慢、越来越慢。

但如果这是一个标记,那么任何伪装者都可以显出那个标记。佛陀完全宁静地坐着,他的姿势是不动的,他保持一个姿势,但是任何人也都可以做到这样,只要作一些练习就可以了,但是籍着那个练习,你并不会成为一个佛。

所以佛陀说:

在任何地方,如果持有表征,那么它就是虚假的……

如果有人宣称:「我持有佛陀的这些表征,看!我是一个佛!」那么就有虚假,因为那个宣称就是虚假的证明。

如果在任何地方都不持有表征,那么就没有虚假。因此,以「没有表征才是表征」的看法才可以看到如来。

为什么佛陀突然向须菩提问这个问题?一定有一个欲望在须菩提里面升起,这些事必须被加以了解。须菩提的内心一定升起了一个欲望,他就在要成佛的边缘。一定有一个欲望升起:「很快地,我就会具有那三十二种表征,不久我就会成佛,我将会被宣布是一个佛,我将会具有那三十二种表征。」

这或许只是一个无意识的欲望,但那也是一个微波。。。。看到佛陀,以及他的三十二种表征、他的优雅、和他的美,谁不会开始去欲求?而须菩提现在已经有能力了,他就在成佛的边缘。当佛陀在谈论说给予的时候就好像你没有在给予,当佛陀在说如果你能够给予,而不要有给予者、礼物、和接受者的概念,你的美德是伟大的……听到了这些话,他一定很渴望。那个渴望或许只是一个很微妙的种子,但是他一定有那个渴望。「有了这些伟大的美德,我将会变成一个佛。我将会有那三十二种表征——跟围绕在佛陀周围的相同的芬芳、相同的优雅、相同的光辉、相同的祝福!啊哈!」他一定在某一个地方有产生了那个欲望。

看到了那个欲望,佛陀说:「须菩提,你认为如何?一个如来可以借着他所持有的表征被看出来吗?」除非你能够看到这个在须菩提的意识或无意识的暗流,否则你无法了解金刚经。

须菩提问说:「在未来、在最后的时间、在最后的时代、在最后的五百年、在好学说瓦解的时候,如果这些经文被教导,会有任何人了解它们的真理吗?」

你会感到惊讶,须菩提在谈论的时间就是现在,而你们就是他在说的人。两千五百年已经过去了,须菩提是在问有关你的事。

佛陀曾经说过,每当一个宗教诞生,每当一个佛转动了达摩之轮,很自然地,那个轮会慢慢、慢慢地停止,它会丧失它的动量。你转动一个轮子,它会开始动,然后渐渐、渐渐地,有一个片刻会来临,到时候它就停止了。

当一个佛转动了达摩之轮,它需要花两千五百年的时间才会完全停止。在每一个五百年之后,它会继续丧失它的动量,所以那些是达摩的五个时代。在每一个五百年之后,那个达摩将会越来越少,减少、减少、再减少?在二十五个世纪之后,那个轮子将会再度停止,它需要另外一个佛为再来的二十五个世纪转动。

这是一个稀有的现象。须菩提这样问佛陀的确很有趣:

「在未来、在最后的时间、在最后的时代、在最后的五百年、在好学说瓦解的时候,如果这些经文被教导,会有任何人了解它们的真理吗?」神圣的主回答:「不要这样说,须菩提。是的,即使到那个时候,当这些经文被教导,也会有人了解它们的真理,因为,须菩提,即使在那个时候也会有菩萨,而,须菩提,这些菩萨并不会只荣耀一个佛,也不会只是在一个佛的影响之下种下他们的美德之根。所不同的,须菩提,当这些经文被教导的时候,那些菩萨将会找到平静信心的一个念头,将会好象被千千万万个佛所荣耀一样,将会好像在千千万万个佛的影响之下种下他们的美德之根一样。须菩提,如来透过他那佛的认知可以知道他们。须菩提,如来用他的佛眼可以看穿他们,须菩提,如来可以完全知道他们。而他们,须菩提,都将会产生和学得无法衡量、无法计算的一大堆美德。」

佛陀是在谈论关于你的事,这段经文是读给你听的,二十五个世纪已经过去了,须菩提是在问关于你的事。

前几天我曾经告诉过你们,你们之中有很多人会变成菩萨,你们之中有很多人已经走在那个路上。须菩提会问这么一个问题是很奇怪的,佛陀的回答更奇怪,他说:「那些在二十五个世纪之后的人将不会比你们更不幸运,而会更幸运。」

为什么呢?我一直常常都在告诉你们,你们是古老的人,你们已经走在这个地球上有很多很多次了,但是你们都没有去听「达摩」(道),你们在你们的前世已经碰过很多很多佛,有时候或许是一个克里虚纳,有时候或许是一个基督,有时候或许是一个马哈维亚,有时候或许是一个穆罕默德,但是你已经碰过很多很多佛,很多很多成道的人。

你知道那么多佛是很幸运的,如果你变得警觉一点,所有过去诸佛播种在你里面的种子将会开始复苏、开始发芽,你将会开始开花。

佛陀说:

须菩提,如来透过他那佛的认知可以知道他们,须菩提,如来用他的佛眼可以看穿他们,须菩提,如来可以完全知道他们。

它非常神秘,但它是可能的。一个怫可以看到未来,他可以穿过云雾而看到未来,他非常清晰、非常有洞见,他可以将一道光射进未知的未来,他可以看到。一个佛可以预见你在听金刚经,它看起来非常神秘。从你的观点来看,它几乎不可能,因为你甚至不知道如何在现在看,你怎么能够相信有人可以看到未来?

你只知道一种能力,那就是去看过去的能力,你只能够往回看,你是过去指向的。任何你所认为的关于你未来的事并不是你对未来的洞见,它只是被修饰的过去的一个投射,它根本就不是未来,它是你的昨天试着要去重复成明天。

昨天你尝到了某些东西,那是甜的,因此你想要在明天再度去尝它,那就是你的未来。你爱上了某人,你想要在未来再度去做爱,那就是你的未来,它是过去的重复,它根本就不是未来。你根本就不知道未来是什么。你无法知道未来是什么。因为你甚至不知道现在是什么。现在就摆在眼前,但是你的眼睛瞎了,你甚至无法洞察那个已经在这里的。

当你能够真正打开你的眼睛,你甚至能够洞察那个不在的,那个未来将要发生的。你可以瞥见到那些。要看未来必须先看现在。一个能够完全停留在现在的人才有能力看未来。

即使只是去想说佛陀有看到你在听金刚经,那也是一件令人雀跃的事。在金刚经里面,你有被谈论到,那就是为什么我会去选择它。当我看到了这些话语,我心里想:「这些话是为我的门徒所说的。他们必须知道说连他们都有被佛陀洞察到,关于他们的某些事情在二十五世纪之前就曾经被说过了,它们曾经被预言过。」

佛陀所转动的轮子已经停止了,那个轮子必须再度被转动,那将是你我一生的工作——那个轮子必须再度被转动。一旦它开始转动,它将会再有二十五个世纪的生命;一旦它开始转动,它至少会继续转动二十五个世纪。

它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这样做,因为每一件事都会丧失动量,每一件事都在自然的法则之下运作。你丢了一个石头,你用很大的力量将它丢出,但是它走了几百英尺之后就会掉下来。刚好就象这样,那个达摩之轮必须一再一再地被复活,然后它会呼吸二十五个世纪之后又死掉,每一样被生下来的东西都必须一死。

佛陀说:「须菩提,不要这样说。」须菩提一定是在想:「只有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有这个机会听佛陀讲话,跟佛陀生活在一起,跟佛陀走在一起,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是受到祝福的人。在二十五个世纪之后,当达摩之轮完全停止转动时将会怎么样?」他认为你们是运气不好的人。

佛陀说:「不要这样说,须菩提,不要认为只有你是幸运的。」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自我:「我们是幸运的,没有人有那么幸运。」佛院立刻将他的手放在须菩提的嘴巴上:

「不要这样说,须菩提。是的,即使到那个时候,当这些经文被教导,也会有人了解它们的真理。」

我知道,你们就是那些了解真理的人。渐渐、渐渐地,大地露出了曙光,黑暗的夜晚消失了,渐渐、渐渐地,那个种子会得到土壤、会进人你的心。

「因为,须菩提,即使在那个时候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