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导弹时代的空中战争-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导弹时代的空中战争》
作者:'美'小隆·阿·诺迪安【完结】


 前言

    空中作战的主要目的是协助陆海军夺取某块想得到的土地或海上通道上空的控制权,以达成战术和战略目的。进行此种活动时关键的问题是,一方面要避免或消除敌人对己方飞机、地面部队或舰艇造成威胁,另一方面要给敌人造成最大程度的损失。尽管空中力量是战争中的重要因素,但它却从未能依靠自身力量赢得过一场战争的胜利。

    空中作战可以是进攻性的,也可以是防御性的,它由几个部分组成,通常是密切协同的。进攻性空中作战的目的通常是摧毁敌人飞机、人员或物资。空中作战的第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阻滞,即用轰炸机或强击机突击敌重要目标。这些目标通常是工厂、供应线、港口、铁路、桥梁等,以破坏敌工业基地和对战场进行支援的运输网。例如,为阻止军用物资运给南方的越共叛乱分子,美国对北越运输线的轰炸。在大多数空中作战中,阻滞活动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空中作战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夺取空中优势,即击落敌机,使己方飞机控制天空。夺取空中优势的任务由歼击机承担,此外,这种飞机还要担任护航和护送轰炸机飞抵目标等任务。歼击机正是在执行夺取空中优势任务时进行空战。这种空战可以是使用导弹进行的超视距拦截型的,也可以是近距空中格斗型的。

    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美国曾试图夺取北越上空的空中优势,以保障轰炸机封锁供应线和突击工业目标。

    空中作战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进攻性的反航空兵作战,即突击敌机场,消除空中威胁。在1967年的六天战争中,多波以色列飞机突袭了阿拉伯人的机场,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将300多架飞机摧毁于地面,充分显示出进攻性反航空兵作战的威力。这种外科手术式的行动实际上将一支数量上占优势的空军部队摧毁了。在1971年的印度—巴基斯坦战争中,印度空军也成功地遂行了进攻性的反航空兵作战任务。

    空中作战的第四个组成部分是战术轰炸,即对与敌交战或靠近敌人的己方部队实施的近距空中支援。越战期间,美军在与越共或北越部队作战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近距空中支援。

    研究空中作战一定要与战争的范围更为广泛的军事政治目的相联系。空空和地空导弹的出现改变了现代空中作战的技术和战术。政治环境不但能产生战争,而且常常会改变战争的面目。如美国空军在北越上空活动时受到了交战规则的约束;以色列在赎罪日战争前夕决定,在自卫战中不采取先发制人的首次突击。

    本书是一部通史,简要叙述航空兵在过去二十年当中发生的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在这段时间内,战术空空、地空和空地导弹取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书首先回顾历次战争的历史和政治背景,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事情的经过。结论部分包括对飞机、武器、战术、训练以及政治和其他对战争结局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探讨。本书最后几章对过去和现在一代的战术飞机、武器和装备进行了探讨。

 第一章 “滚雷”:北越,1964年—1968年

    1964年8月初,北越鱼雷艇向正在公海执行巡逻任务的美国“马多克斯号”驱逐舰发动了攻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因此下令对北越海军基地实施惩罚性空袭。美国国会通过了东京湾决议,授予约翰逊总统全权调遣美国军队参加东南亚战争。

    到1965年,事情已经很明显,在苏联的帮助下,北越的防御力量正在全面增长。

    那年不但北越空军初露锋芒。而且在某些战斗中,SA…2(当时还是新式武器)地空导弹也得到广泛使用。这样一来越南很快就成了苏美技术和战术原则的试验场。河内政权依靠由地面引导的苏制的截击机、雷达指挥的高炮、小口径目视瞄准自动武器和地空导弹构成了一个综合防空体系。这一体系依靠大量的雷达站对来袭的美国飞机实施预警和跟踪。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军面临的是一个日益先进、高度密集的防空体系。美国很快发现,他们必须改变战术和技术,才能对付这种三位一体(即地空导弹、高炮以及技术日益熟练的飞行员驾驶的米格截击机)的威胁。

    1964年的东京湾事件

    1954年法国从东南亚撤出之后,美国就不断增加对南越非共产党政权的支援。1964年以前,美国仅限于给予财政援助和派遣军事顾问。然而,到了1964年,南越政府显然已无力固守抵御越共叛乱分子的防线了。

    由于缺乏有关越共叛乱规模的准确情报,美国军政首脑感到束手无策。1964年7月31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实施海上巡逻,目的是在北越沿海地区进一步搜集情报。于是,装有特种电子情报装置的“马多克斯号”驱逐舰便开始进行巡逻。

    8月2日,三艘北越鱼雷艇高速向“马多克斯号”逼进。“马多克斯号”一边规避鱼雷和机关炮的攻击,一边进行还击。在“提康德罗加号”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的支援下,他们击沉了北越的一艘鱼雷艇,重创另外两艘。美国国务院向河内政府提出严重抗议,并警告他们说,如果河内再无端对美军发动攻击,就要承担严重的后果。另一艘驱逐舰“特纳乔伊号”也开赴该水域与“马多克斯号”会合,以增强安全性;“星座号”和“奇尔沙治号”两艘航空母舰受命驶入东京湾,与“提康德罗加号”航空母舰会合。

    8月3日,“马多克斯号”和“特纳乔伊号”恢复巡逻活动。据美官方报道,巡逻地区距北越海岸至少有11海里。8月4日日落时,这两艘驱逐舰收到了位于36英里以外处的雷达回波,经分析就是前次向美舰发动攻击的那种型别的鱼雷艇。当鱼雷艇距离美舰6;000码时,美舰开了火。这次战斗持续到深夜,两艘北越鱼雷艇被击沉,另两艘被击伤。美舰安然无恙。

    为了对美国军舰在东京湾遭到攻击这一事件进行报复,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立即对北越的几个海军基地实施空袭。8月5日下午,“星座号”和“提康德罗加号”上的舰载机轰炸了位于荣市(为北越最重要的海上转运中心之一)的五个北越巡逻艇基地和一个油料仓库。共摧毁8艘鱼雷艇,击伤21艘,炸毁全部储油罐。美国为这次报复行动也付出了代价,有两架飞机被事先未曾料到的猛烈高射炮火击落。

    美国这次对北越实施空袭两天之后,第一批苏制米格歼击机出现了。在福安机场发现了共产党中国提供的30架米格…15和米格…17,因为这两种飞机外形相似,因此弄不清每种有多少架。这种机动性较好的飞机成了北越空军的主力。以前它只有4架直升机、30架教练机和50架运输机。

    8月7日,美国对参加东南亚战争的态度发生了急剧变化,那一天国会通过了东京湾决议,授权总统“可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包括使用武装力量”。2个中队的B…57轰炸机立即进驻南越边和机场,几个中队的F…100和F…102歼击机进驻岘港。F…105歼击机则进驻泰国打卡里的皇家空军基地。

    “燃烧着的标枪”据估计,到1964年底,越共控制的南越土地约为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1965年,越共袭击美军和南越军队的次数增加了。2月7日,越共向波莱古发射了迫击炮弹,美军被击毙8人,击伤126人,9架直升机和1架运输机被击毁,5架直升机和6架轻型观察机被击伤。

    约翰逊总统被这次袭击激怒了,他立即下令实施报复性反击,并声称这次报复性反击应该是“联合的”、“迅速的”和“适当的”。当天上午,美空军和南越空军的飞机袭击了北越执礼附近的兵营,这次行动代号为“燃烧着的标枪Ⅰ”。第二天,美国和南越的A…1E、F…100飞机以及“突击者号”上的舰载机联合轰炸了荣市;越共进行还击,袭击了归仁的美军设施,这下又激怒了南越空军、美国海军和空军,它们在2月11日再次轰炸了荣市,这次行动是“燃烧着的标枪Ⅱ”行动的一部分。

    越共的活动不断升级,南越的政治军事形势始终动荡不安,因此,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一个长期的空袭计划,给北越以更加沉重的打击。

    “滚雷”1965年约翰逊总统于2月13日批准了名为“滚雷作战”的空袭计划。3月2日,130架美国和南越空军的飞机轰炸了广和的海军基地和邦村的弹药库。19架A…1H“空中袭击者”式飞机突击了广和,44架F…105,40架F…100,20架美空军的B…57轰炸机攻击了弹药库。因为有4架飞机被高射炮击落,所以,美国觉得应重新考虑自己的突击战术。

    为了尽量缩短飞机暴露在地面火力的攻击之下的时间,美国命令飞机只能从目标上空通过一次。轰炸航路也从低空高速进入目标改为10;000到15;000英尺的中空,飞机在这一高度已经超出了致命的小型武器和高炮的有效射高(最有效的射击高度为4;000英尺)。

    “滚雷”战役的开始阶段,规定只能突击北纬20度线以南的那些经参谋长联席会议选定、国防部长和总统批准的目标。因此,每天下发一份精心选定的目标表,通知驻越南的地区指挥官应何时突击哪些目标,以及怎样实施突击。美国轰炸机不得突击港口和工厂,而只能突击往南方运送物资的后勤运输系统,如桥梁、物资集结地、兵营、弹药库、铁路线和交通阻塞点。

    3月中旬,限制放宽了,但华盛顿仍然控制着突击目标的批准权。突击目标表改为一周下发一次,使战区指挥官有了较大的机动余地。

    3月19日的轰炸标志着美国对北越的持续空袭的开始,其目的是:

    用显示美国对南越政府的支持和保护的办法来提高南越的士气;

    因河内支持越共在南方的侵略行径,而对其进行惩处;减少人员和物资流向南方。

    由于3月份“滚雷”作战活动仍然在继续着,于是雷达站开始在目标表中出现。雷达站是北越防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4月的第一周,米格机首次与美机交锋,使美军尝到了综合防空体系的厉害。4月3日,当美海军飞机轰炸清化铁路公路桥时,米格…17同为A…4“天鹰”式护航的海军F…8“十字军战士”式歼击机进行了缠斗。虽然双方飞机均无损失,但美海军发出了提防米格机的警告。

    第一滴血:夺取空中优势的第一阶段第二天米格机再次出现在战场上,美国飞机在空中流下了第一滴血。当时美空军的F…105歼击轰炸机从泰国何功空军基地起飞,在F…100的护航下,再次轰炸清化桥。两架米格…17运用传统的地面引导截击的战术,冲出烟雾,冲向在清化桥以南10英里处上空盘旋的F…105飞机。

    米格机从后方偷偷靠近两架F…105,发动了一场纯粹的“打了就跑”的攻击。米格机距F…105约3;000或4;000英尺时才被另一个F…105双机发现。尽管第二个双机组发出了警告,但第1个双机组毫无反应;米格机逼近到1;500英尺时开了火,等护航的F…100赶来援救时已经晚了,两架F…105均被击落。

    通过对这次突然袭击进行分析,弄清楚了以下几个问题:

    1、攻击机载弹时,处境十分不利,因此,要运用充分考虑到有米格机发动攻击的可能性的战术。

    2、对攻击机提供米格机可能来袭的警报是十分必要的(这次就是F…105忽视了米格机来袭的警报),但有时发现米格机已经为时过晚,因为北越地处美国地面雷达的探测范围以外。

    3、护航的F…100飞机的盘旋速度慢,而且不能迅速加速,以挫败米格…17打了就跑的攻击行动。

    从敌人这次突然袭击的战果中可以明显看出,这种由地面引导的打了就跑的截击战术,如运用得当,效果是很好的;同时也暴露出美国突击战术的不足之处。在这以后,F…4取代F…100执行为攻击机护航的任务。F…4不仅速度更快,航程更远,机动性能更好,而且还能携带雷达制导的AIM…7“麻雀”空空导弹。美国认识到在北越不象在17度线以南那样,美国的飞机可以畅行无阻,因此便开始重新评价北越的武器装备和美国的能力。

    高射炮截至当时为止,北越的高射炮对美国的攻击机造成的威胁最大也最多。被高炮击落的飞机数量占损失飞机总数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4;500英尺以下防空火力最强,飞机会遇到从步枪到37毫米高炮组成的钢铁火网。在5;000到10;000英尺,57毫米和85毫米炮是主要威胁,100毫米的炮弹可以打到20;000英尺。以上这些炮都用雷达进行瞄准。截至1965年底,北越部署的雷达控制的高炮已达20;000门以上。

    到了1965年中期,被高炮击落的美国飞机已达50架。为避免被高炮击中,就至少要在25;000英尺以上飞行,但在5;000—7;000英尺以上飞行,投弹的精确度就要降低,为了避开较小口径的高炮的猛烈攻击,美空军和海军规定轰炸高度应在4;000—5;000英尺。

    突击飞机对付雷达控制的高炮的唯一手段就是采取闪避动作,即在高炮开火的瞬间。飞机急剧改变航向、速度和高度。一旦雷达发现飞机改变了航向,飞机就要再次采取闪避动作。在飞行员为了实施准确的攻击,必须稳住飞机进入轰炸航路之前,这种机动动作效果很好。飞机投弹以后,飞行员就立即做猛烈的闪避动作,以摆脱雷达的跟踪。

    飞行人员早就知道,多次通过严密防护的目标是不妙的,因此他们把通过目标的次数限定为一次,如有可能,就以最短间隔从不同方向交叉进入目标,以扰乱高炮的跟踪。许多目标防护得十分严密,北越甚至采取组成拦阻火网的办法,即把炮口指向轰炸机可能投弹的方向,形成一道坚固的钢铁屏障。即使飞机采取各种规避方法,也不得不通过这个火网。

    1965年末,为了降低雷达控制的大口径高炮的效能,美军将EB…66C“棕色摇篮”式飞机部署到越南。这种飞机以对方雷达的频率施放功率强大的电子干扰信号,使信号在操纵员的屏幕上显示出来。这种雪花状的杂波能将从攻击机上反射回来的雷达回波盖住。EB…66C飞机可担负两项任务,一是全程护送轰炸机飞抵目标;二是在目标区外的安全距离上对雷达实施干扰。

    地空导弹1965年4月5日,美空军U…2和海军RF…8侦察机在北越拍摄的照片证实了一件长期以来就预料到的事,北越修建了地空导弹阵地。苏联制造的SA…2导弹(北约名称为“导线”)的部署,标志着北越综合防空体系第二阶段的完成,陆基防空火力范围扩大了,射击的斜距可达24英里。

    虽然这些导弹阵地对美国飞机显然构成了严重威胁,但是因为害怕误伤帮助修建阵地并训练北越人使用导弹的苏联技术人员,只好不把它们作为突击目标。

    SA…2导弹形状像一根电线杆,在雷达制导下飞向目标,由近炸引信引爆。一个发射连通常有六具发射架,环形配置在中心制导雷达四周。SA…2的制导雷达(北约的代号为“扇歌”)可有效地引导导弹飞到3;000到60;000英尺。

    1965年7月24日,美国开始领教了地空导弹的威力。一枚从河内西北40英里处发射的SA…2导弹击中了美空军的一个F…4C小队,由于队形过于密集,一架F…4C被击落,另外三架受重伤。

    SA…2的出现迫使美军感到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