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国漫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概论-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实 践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宗教的印记,客观上 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和珍藏历史文化的宝库。由于宗教与人类的文明史 相伴随,因此,要了解文明史或文化史,就必须了解宗教史。宗教史从某种 意义上说,成了展示人类文化的历史长廊。      在原始社会,原始宗教是最活跃的意识形态,它以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影 响,将原始道德、原始艺术以及政治、法律、哲学和科学的胚胎包容在自身 之中,成为文化发展的表现形式。在阶级社会中,宗教成了阶级统治的重要 工具,特别是在漫长的欧洲封建社会中,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 位,许多宗教在许多国家中登上了国教的宝座,神权和政权合为一体的现象 非常普遍。这种情况必然使宗教精神渗透到各种文化现象中,它不仅规定着 各种规范文化,如制度、政治、法律、教育、道德、习俗等等的形式,而且 还成为各种观念文化如哲学、文学、艺术等等的核心内容。下面,我们仅就 观念文化中的哲学和艺术这个狭小的领域,谈谈宗教对于文化发展的作用和 影响。                                (1)宗教与哲学      宗教与哲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因而对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大的 影响。首先,宗教孕育着哲学的胚胎。哲学产生于宗教,是从宗教中分化出 来的,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在原始社会,人类从无宗教到产生宗教,这是 一个进步,是人类思维能力向前迈进的一个关键性的台阶,是人类从与自然 界浑然一体状态下分离出来的标志。也就是说,宗教的产生表明人类开始把 外部世界作为一个对象来进行思考和认识,从总体上形成对世界的一种看 法,即原始人类的世界观。尽管这种世界观是颠倒的,但它却孕育着哲学的 胚胎。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力十分低下,征服自然的能力非常有限,基 本上是靠天吃饭。吃饭靠天,要在思想上不靠天是不可能的,这就为宗教的 
               

滋长和蔓延提供了思想的土壤。因此,最早的宗教指导着人类生活的全部。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不断丰富和积累, 哲学的胚胎便从宗教的母体中分离出来。它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并将其概括抽象为原则性的格言,这就是哲学的雏型。先用诗歌的形式,为 了便于记忆和流传,后来又写成文字、著作。哲学要总结人类的经验,就要 有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因此,哲学的基础是科学,而宗教的基础是信仰。可 见,哲学本身就包含着与宗教分离的内在因素。然而,哲学在宗教的母腹中 孕育了一个两三万年的漫长的历史时期,才在奴隶社会脱胎而出。古希腊泰 勒关于 “水是万物始基”的学说和中国西周关于金、木、水、火、土为元初 物质的 “五行”学说,可以看作中外哲学产生的标志。哲学的产生,为人类 开辟了一条认识世界的新途径,从而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新开端。因此,宗 教不仅是孕育哲学的母体,而且间接地是某些文化现象的策源地。      其次,宗教曾长期规定着哲学的形式和内容。哲学的发展过程,就是逐 步摆脱宗教束缚的过程。但是,不管在奴隶社会,还是在封建社会,哲学都 不可能摆脱宗教的束缚,而只能在宗教的领域内活动。在封建社会,哲学只 是宗教的附庸,没有能力从宗教神学的绝对权威下解放出来。因此,宗教必 然限制和框定着哲学的形式和内容。例如,欧洲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就是哲 学从属于宗教的典型。它的任务是为宗教神学作论证,其内容是逻辑地证明 上帝的存在与完美,讨论上帝是如何创造世界的,天堂上的玫瑰花是有刺的 还是没有刺的,如此等等。但是,哲学毕竟具有哲学的本性,即使在这种宗 教神学形式下的经院哲学内部,也暗中进行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这就是著名的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争论。唯名论主张,个别的可感知的事物是 客观实在的,而一般概念或共相只是个别事物的名称。唯实论则相反,强调 一般概念或共相的实在性,并认为一般概念或共相是先于事物而存在的精神 实体。很显然,这是在神学的形式下讲哲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一个漫长 的中世纪,以至于西方资产阶级开始时也不自觉地借用神学的形式,偷运唯 物主义的私货。直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才使哲学和宗教的使命对 象得到明确的区别。既然宗教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框定着哲学的形式和内 容,因而它必然成为哲学发展的载体。      第三,哲学与宗教在相互联系、相互斗争中发展。哲学的发展规律,是 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过程。由于宗教反对科学实 践,而唯心主义哲学则歪曲科学实践;宗教宣扬千古不变的教条,而形而上 学则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及发展。因此,在历史上,宗教与唯心主义、形而 上学经常结成同盟军,例如,中世纪的神学就是以哲学的形式去完成神学的 任务。这样一来,实质上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史,其具体表现则为哲学摆脱宗教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哲学与宗教在相 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斗争中不断发展。有时候,它们互为形式和内容, 或者以宗教的形式讲哲学的内容,如斯宾诺莎借用 “天”来代讲他的唯物主 义泛神论;或者以哲学的形式讲宗教的内容,如中世纪的神学,用哲学的理 性逻辑的方法为宗教信条作论证。它们在斗争中相互渗透,表现了一个分化 ——统一——分化的过程。哲学从宗教的母体中孕育而产生,标志着哲学与 宗教的第一次分化。由于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是神秘的自然力量,因此由原 始宗教神话中孕育而产生的哲学是自然哲学,表现为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 辩证法。这种朴素的、自发的哲学理论的局限性,决定了它不能解释和说明 
               

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必然被一种更高的哲学——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所代 替。然而这种更高的哲学却采取了宗教的形式。宗教吸取了哲学的理性思辨 和逻辑证明的方法,使宗教神学的体系更加完备,因而再度统一了哲学,使 哲学沦为自己的奴婢。随着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和科学的发展,哲学 又一次从宗教中分化出来,这表现为17—18世纪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19世 纪的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在以往一切科学文化成果的基础上 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从而也揭示了宗教这种社会文化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认识和解决宗教 问题指明了方向。因此,哲学史也就是哲学摆脱宗教羁绊的历史,是它们相 互斗争、相互渗透的历史。在宗教神学中,不仅含有某些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的因素,而且,在悠久的年代里,哲学本身被包含在宗教之中。所以,宗教 不仅是孕育哲学胚胎或萌芽的母体,而且也是哲学发展的载体。哲学是人类 文化发展的指导,而要了解哲学,就必须了解宗教。                              (2)宗教与艺术      宗教与艺术有着不解之缘。从艺术史和宗教史看,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 处于浑然一体的状态,以至于难以将二者区分。从远古到近代,从东方到西 方,众多的艺术珍品无不浸染着宗教精神,宗教生活成了艺术表现的重要内 容;从原始宗教到现代宗教、从民族宗教到世界宗教,在其种种礼仪过程、 崇拜场所、神话传说和宗教宣传中,无不需要各种艺术作为自己的表现形式。 例如,宗教教义需要宣传,作为宣传工具,艺术具有形象、生动、具体、注 重感情等特征和功能,把宗教幻想的东西,以直观可感的形式直接呈现在人 们面前,能一下子打动人的心灵。宗教感情需要宣泄,而宣泄感情正是艺术 的功能,尤其表情艺术——音乐和舞蹈更是如此,至于教堂寺院需要建筑艺 术,塑造神像需要绘画和雕塑艺术,那更是显而易见的。总之,宗教的许多 活动离不开艺术,因而艺术的各种形式不但一直在宗教活动中被广泛利用, 甚至许多艺术形式本身就是在宗教活动中发展成熟的。      由于宗教需要艺术作为自己的表现形式或表达手段,因此宗教的发展在 客观上必然促成艺术的发展,并且成为艺术发展的载体。中国佛教的发展对 于建筑、石刻、绘画和雕塑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印度和东南亚佛教的发展对 于该地区造型艺术的发展,基督教对于西方建筑艺术和造型艺术的发展,都 起过积极的作用。同时,各种宗教的传播和扩张,也必然带来各地区各民族 艺术的交流,从而促进艺术的发展和繁荣。例如,唐初的玄奘法师西行求法, 历尽千辛万苦,途经西域不毛之地,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到达当时印度的佛 教中心那烂陀寺。他刻苦学习佛教文化,周游印度东、西、南、北部数十国, 历时17年,行程5万里,带回了大量佛教经典,有大小乘经律论520夹,657 部,以及佛像、舍利 (佛骨)等佛教文物。他还把《老子》译成梵文,传入 印度。这对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 《大唐西域记》12卷,是一 部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专著,对于研究中古时期中西交通史、文化关系史以 及西域、南亚各国的历史、地理、社会等,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再如,鉴 真和尚东渡日本,带去了一批中国文化科技人才和大量书籍文物,对日本文 化的发展,如建筑、雕塑、文学、书法、印刷术、医药等具有重要影响。      总之,宗教不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各种艺术形式的题材和思 
               

想内容,还是作为一种普遍的甚至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通过影响时代精 神和社会风尚而影响艺术形式的变化甚至新艺术形式的产生,都在艺术发展 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不仅表现在中外艺术史上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 期,宗教成为艺术表现的思想指导,而且表现在人类艺术宝库中相当一部分 稀世之珍,如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帕特侬神庙、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意大 利的圣彼得大教堂、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壁画、中国的敦煌壁画,无不与宗教 有关。甚至日常生活中,这种迹象也随处可见,如在西方,圣经的题材几乎 遍及艺术的各个领域,诗歌、小说、音乐、绘画、雕塑、戏剧自不必说,甚 至连美国的风向标也常常采用天使迦百利吹喇叭的式样;十字架不但被刻在 剧院里、陵墓上,而且还以小巧玲珑的式样挂在妇女和运动员的胸前。在中 国, “大肚弥勒佛”的塑像不仅供奉在寺院殿堂中,刻在山崖峭壁上,而且 摆在工艺品商店的橱窗中; “观音菩萨”不仅被画在古瓷花瓶上,而且被塑 成一个端庄、典雅的美人立于许多家庭的案头,成为东方古典风格的 “维纳 斯”。由于宗教与艺术有着如此的不解之缘,因而宗教成为艺术发展乃至文 化发展的载体。      当然,宗教在历史上也曾对文化的发展起过消极阻碍作用。例如,极端 反对偶像崇拜的伊斯兰教禁止在雕刻绘画中表现任何生物,只以几何图案作 为清真寺的装饰,因而造成了伊斯兰世界造型艺术的极端落后。由于宗教艺 术宣传的总是某一宗教的教义,因而往往在各种宗教的相互斗争中相互破 坏。基督教在欧洲占统治地位之初,曾经使某些国家的古代异教艺术消失殆 尽。十字军东征,曾使阿拉伯国家的艺术遭到野蛮的摧残。11世纪时,信奉 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对印度的征服,几乎使印度北部的佛教文化艺术毁灭。前 不久,我们还看到印度因宗教斗争而导致的相互破坏宗教建筑以及由此激起 的新的宗教骚乱。                          。国际政治风云的晴雨表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具有强大的思想影响和政治影 响,因而成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工具。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历史上,统治阶 级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常常利用宗教为号召,煽起强烈的民族情绪, 发动诸如 “十字军征讨”、“圣战”之类的宗教战争,对外侵略扩张。在当 今世界中,宗教依然是国际政治中的一支强大的社会力量,在风云变幻的国 际政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际政治风云的晴雨表。      欧洲天主教会发动的十字军战争,就是欧洲封建地主阶级向东方侵略扩 张的宗教战争。以罗马教皇为最高首领的天主教会,代表欧洲封建地主阶级 的利益,在天主教 “世界主义”的旗帜下,疯狂地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妄图 把伊斯兰教徒和东正教势力统一于罗马教廷的统治之下。为此,在 11世纪末 到13世纪末的200年中,先后组织发动了多次对外侵略扩张的宗教战争。这 些战争,历史上称为 “十字军战争”。战争打着护教旗帜。11世纪末,信奉 伊斯兰教的突厥族的一支塞尔柱人,在小亚细亚崛起,称雄西亚,占领了基 督教的圣地耶路撒冷。教皇怀着向东方扩张和掠夺的野心,借口“夺回圣地”, 在西欧掀起宗教狂热,组织军队远征东方。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 克勒芒召开宗教大会,发表煽动性演说,号召圣徒们去东方收复圣地,解救 圣陵, “把那块‘流奶与蜜’的大地从邪恶民族手里夺过来,它就成为你们 
               

的产业”。会议决定招募军队,组织东征 “圣战”。因为参加者衣服上佩有 红十字作徽号,所以称为十字军。这次出征的十字军,大都是封建主骑士。      1096年,一大批破产农民,在宗教煽动影响下,仓促集结起一支农民十 字军,沿莱茵河、多瑙河一线,分几批出发,盲目迁徙,既无给养,又无装 备,一路行军,疲惫不堪,到达小亚细亚后,当即被塞尔柱突厥人歼灭。此 后,农民从中接受教训,逐渐停止参加十字军。同年秋,由德、法、意三国 封建主骑士组成的十字军三四万人,分四路进军君士坦丁堡。第二年春,会 师君士坦丁堡,渡海峡后攻下尼西亚,于 1099年7月攻陷耶路撒冷,建立了 一个十字军王国,维持了89年的天主教统治。在侵入小亚细亚后,十字军骑 士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每攻下一座城市,他们就肆意屠杀,抢劫金银, 耶路撒冷的金玉财宝被洗劫一空,惨遭杀戮者达7万人。一位参加者记载: 没有一个地方的撒拉森人 (西欧对阿拉伯人、伊斯兰教徒的称呼)可逃避刽 子手的屠杀。他们中谁也不能保全生命,妇女和孩子也不能幸免。      十字军的野蛮暴虐行为,激起了阿拉伯民族和伊斯兰教徒的愤怒,各伊 斯兰王国人民在摩苏尔将军的统率下,团结一致,向十字军王国发动进攻。 1144年,塞尔柱人在叙利亚北部重创十字军,迫使其放弃占领的大部分领 土。西欧封建主大为震惊,在教皇尤金三世的密友、克莱沃修道院院长贝尔 纳的鼓动下,德国皇帝康拉德三世和法国国王路易七世,统领约 7万骑士, 于 1147年出发,发动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由于十字军内部德法之间的矛 盾,十字军与拜占庭帝国的矛盾,以及军事指挥上的失当,结果大败而归。      埃及阿尤布王朝的创立者萨拉丁,率领阿拉伯穆斯林大军,于 1187年 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