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尤中观九种论著-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古尤中观九种论著
作者:诸大论师造论【完结】
译者:任杰居士


   序言 
   缘起心要论颂 
   百字论颂 
   大乘二十颂论 
   转有论颂 
   未觉能觉论 
   中观破迷执论 
   中观入智论颂 
   中观略义颂 
   中观缘起论颂 
   二谛建立及正见导文大宝鬘 
   藏文正字学?智者生源?中观法类
   跋




序言 
哈尔哇·嘉木样洛周仁波切序

在佛教中,中观是一个很重要的法门,可以认为中观就是显教的精髓。
显教有两大内容——方便与智慧,中观讲的就是智慧。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重视的五大明论,其中最主要的一科就是中观,学习俱舍与因明都是为了学习中观。先学因明,是因为因明是学般若的眼目;后学中观,是因为中观是学修般若的果实。学中观的目的是要见道,是要得到清净的中观正见。中观讲的是事物的根本规律,掌握了这个规律,可以证悟空性,可以做到“无所住而生其心”,可以断除烦恼的根本。

现在有些人有个误会,以为只有藏传佛教才讲中观,而汉地不重视中观。其实不然,在隋、唐以前,汉地有许多高僧大德翻译和研修中观学派,留下了许多很好的译著,无论是传承还是内容,都与西藏没有区别。在汉传佛教里,中观的传承,是由龙树菩萨而青目,青目而慧文,慧文而慧思,慧思而智者大师,并由智者大师结合龙树菩萨的直接加持“短传”,而开创了天台性空宗。这些大德,对中观法门,对中观正见,都进行了很好的阐释与教授。此外还有很多大德,如唐朝的清凉国师,也对汉地中观的弘传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在藏传佛教宗喀巴大师的法脉中,清净的中观正见,也是由龙树菩萨、月称论师传承而来的,在宗大师身上,也同样有龙树菩萨的直接加持“短传”。由此可见,中观学在汉地过去曾经是非常受重视的,只是后来逐渐地被淡忘了,今天则更难以寻见了,所以任杰老师此次翻译这些中观论著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现在还有一种看法,有些人似乎以为密宗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不需要任何的基础,一修就能即身成佛。这也不对,其实密乘的基础就在于显教,特别是在于中观。我们之所以认为中观那么重要,一个很主要的原因,也就在于它是学、修密乘的基础,只有得到了菩提心和中观正见,才能真正进入密乘。

在藏地,五大明论中,般若学得比较广,一般要学五到六年,而中观一般只需学两年。这并不是说中观比般若要简单得多,而是因为般若学是中观的基础,中观正见是学般若的果实。学、修中观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不具足福、智二资粮根本无法成就。尤其是实修中观,更加地重要,也更加地困难。许多人熟读经论,倒背如流,也自以为得到了中观正见,其实却根本没有。宗喀巴大师在四十岁以前就曾以为自己已证悟空性,有一次他在定中向文殊菩萨询问自己所证悟的空性属于哪一派。文殊菩萨开示:你所证的什么也不是,你还没有证得究竟的空性。文殊菩萨还开示宗大师应详阅经论、观察思择,以证得中观正见。于是宗喀巴大师离开了他的七、八百个弟子,只带着八大心子到深山里苦修大礼拜三十五佛忏和曼茶供等四加行,最终证悟了中观的最高正见,也就是中观应成见。宗大师在此后完成的著作,如《中论大疏·正理海》、《菩提道次第略论·止观章》和《辨了不了义善说论藏》等,则成为后来历代格鲁派大德学、修中观法义最重要的依止。

这些中观论著的印行,可以增强汉地学者学习中观的信心,提高大家学习佛法的理论水平,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大家远离断、常两边的执着,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任杰老师花费大量心血从藏文译出的著作,我过去看了很多,这次又看了《古印度中观论著九种》的汉文译稿,从我现在的水平看,这些论著都翻译得非常好,可以作为学习中观的基础。但是因为中观非常深奥,很难讲解,所以在藏地,像《中观根本论颂》这样的“根本论”,讲得很少,主要是讲西藏历代大德,如宗喀巴大师、甲操杰大师和一世嘉木样仁波切等,对“根本论”的解释,所以我们特别希望任杰老师能够多翻译一些中观学的著作以利益汉地的学人。【注一】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研究室主任
哈尔哇·嘉木样洛周仁波切

【注一】本文于西元一九九八年六月十一日,由哈尔哇·嘉木样洛周仁波切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北京西黄寺)口授,弟子栗拙山据录音整理而成。


缘起心要论颂
圣龙树菩萨 造
任杰由藏译汉

顶礼童真妙吉祥

十二支差别,能仁说缘起,烦恼业及苦,尽摄三种中。
初八九烦恼,二及十是业【注一】,余七【注二】皆是苦,十二法摄三。
从三生於二,从二生于七【注三】,从七复生三,有【注四】轮数数转。
诸趣因与果,此中无有情,唯从诸空法,还生於空法。
我与无我法,诵灯镜及印,火晶种梅声,蕴结生相续,
不转智应观。於深微细事,谁观为断灭,彼即非智者,
不见缘起义。此中无所显,亦无少安立,於真性见真,
见真即解脱。

【注一】 初无明、第八爱、第九是取,为烦恼摄。第二是行、第十是有,是业所摄。
【注二】 七者为: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是苦所摄。
【注三】 从三烦恼恼生于二业,从二业生于七苦法。
【注四】 有:欲、色、无色三有。有情于三有中流转不息。

译后记:
藏文《缘起心要论颂》及《释》,为圣龙树菩萨造。汉文《因缘心论颂》及《释》,亦为龙树菩萨造。汉文失译者名,但译笔严谨,同藏文《颂·释》基本相符,藏义颂释亦缺译者名。《开元录》与《贞元录》所有经目都末入目,可能汉本是由藏本翻译,何时翻译尚待察考。

汉文还译有净意菩萨造的《十二因缘论》一卷,后魏菩提流支译、圣者郁楞伽造的《缘生论颂》及《释》—卷,大隋南印度三藏达摩笈多译。圣者郁楞伽造的《大乘缘生论颂》及《释》—卷,唐不空译。

以上诸论都是论十二缘支的,诸经《目录》都编正目。后二论好像同本异译。郁楞伽可能是龙树的梵文那迦珠那之音译。

一九七六年七月

 
百字论颂
圣龙树菩萨 造
迦湿弥罗无比城童慧 译藏
后由论师阿难陀共西藏译师名称慧修改校正
任杰由藏译汉

顶礼妙吉祥金刚

诸法非一体。异体亦如是【一】。
所立有自性。无性应成立。
诸法非有因【二】。非者相待故【三】。
汝许则非有【四】。声表不能立【五】。
立因无意义【六】。所言有自性【七】。
则有一体过【八】。异体是无法【九】。
无能取功能【十】。瓶法非可见。
有者不须作。有无等非生【十一】。
无有有为法【十二】。无为唯一方【十三】。
世谛与梦同【十四】。名者非实法【十五】。
与所立相同【十六】。百字论圆满。

【一】“如是”者,指非有。
【二】若先有果,即非有因。
【三】待因立果,待果守囚;此破自性、自在、极微、时、方等无因,因果相待故,故不能成立。
【四】汝许有,我许无,汝许有我,我许无我,无共许因。
【五】破声常、补特伽罗常,文字声语等非是一因,要诸文字合。
【六】所立宗法既不能立,能立立因法则无意义。
【七】若立有我,必说有自性。
【八】有我则有一体过。
【九】破实、德、业、总、别、和合为异体。
【十】破瓶是实有。
【十一】已有非生,已有故,已无作能生,是无故,所以有与无即非生。自生、他生、同时生,俱有过。
【十二】有为法生住灭相,次第牛或同时生,俱有过。
【十三】破无为无方所遍一切处。
【十四】立诸世谛如梦非实有。
【十五】名字假立,当知无实,破名实有。如佛云:世间唯有名,名如热时灾,词句言说空,如贪鼓回声。
【十六】问:我所立有既破,我所立无,汝则无所破
答:既有所立,则有所破,若本无自性,则无所破。

译后记:
藏文《百字论颂》、《释》别列,为龙树菩萨造。每一句均有句号,表圆满词。是作者破对方所立宗,立自宗之要点。与汉文《百字论》文义基本相符,不同的是:藏文为龙树造,颂释别列,每句别分解释,汉文为提婆造,为元魏菩提流支译,有释无颂,前皈敬颂与末结颂均说为提婆造,此乃译者所加。据察对后十颂其中有五颂半即是本论颂文,即“一切法无一”至“此是百字论”。藏文《释》仅有汉文后十颂的前一颂“大人平等相……都无有止住”。由是可见,汉藏两本翻译先后不同,译文也有繁简之别,但按义理大致相同,汉文也可以释此颂译文,故不另译颂释。就文体论式,圣提婆造较为确切,藏本圣龙树菩萨造,似乎为误。


一九七六年七月译于北京中国佛协




大乘二十颂论
圣龙树菩萨造
古印度论师月童和西藏译师比丘释迦光译藏
任杰由藏译汉

顶礼童真妙吉祥

证无染著佛,非能诠所诠,
大悲现胜者,礼不思议力。
胜义无生故,真中无解脱,
佛陀如虚空,与众生一相。
彼此岸无生,自性涅盘无,
有为显现空,遍智慧行境,
一切法体性,现证影像同,
清净寂灭性,无二同真如,
我无我非实。异生妄分别,
观待苦与乐,如惑与解脱。
众生六趣中。人天胜安乐,
地狱极大苦,忍受彼诸境。
由不善极苦。乐中无常老,
然由诸善业,决定是妙果,
证无生增长。现诸地狱境,
如火烧罪林,如是如是幻,
有情所行境,是众生幻性。
如是缘起法,如世绘画师,
画夜叉怖畏,由彼自恐惧,
如愚生死中。由自陷深泥,
如有凡夫溺,陷落分别泥,
有情不能拔。由见有无事,
受诸大苦痛,于彼境识中,
分别毒缠缚。由见彼不实,
生智悲心意,为利有情故,
当作圆满佛。世俗积资粮,
得无上菩提,解脱分别缚,
佛乃世间友。如是缘起法,
谁观真实义,智观众生空,
永断初中后。如是见生死,
涅槃亦非实,无诸烦恼相,
灭初中际性。领受皆如梦,
不现诸分别,愚痴闇觉醒,
生死无所缘。幻化见为幻,
何时能生起,尔时都非有,
彼是诸法性。此一切唯识,
安住如幻境,善不善诸业,
生诸善恶趣。由灭心轮转。
一切谱法灭,故法性无我,
法性本清净。于有法自性,
思维乐恒常,愚痴闇所障,
愚漂生死海。分别河充满,
生死大海中,不乘大乘船,
谁能到彼岸。由无明缘生,
知真世间故,分别此等者,
当从何业生!

一九八三年四月八日译于北京法源寺


转有论颂
圣龙树菩萨造
月童论师由梵译藏
任杰由藏译汉

顶礼童真妙吉祥

法性品第一

无体法不生,于彼无体法,
是有取生者,思有恒常法。
如是错思维,如同虚空花,
等虚空法性,彼生等虚空。
一切性等空,智者应观察【一】,
无因及无果,及有业无法【二】。
诸法如是无,此世及他世,
及无生自性,离彼者能生。
于石女之子,谁于彼作生?
此世先未生,谁亦无造作。
无实生死界,如幻城漂流,
有无亦唯名,法性品第一。

五蕴空品第二

从分别生世,分别而生心,
从心亦生身,应唯观察身。
色受立名者,诸法空无性,
想行法亦无,心亦无观察。
心无分别性。

慧品第三

无心亦无法,亦无身与界,
如是无二道,真实者善说。
此一切无依【三】,无依者善说【四】,
慧者作无依,彼亦生无依【五】。

方便品第四

布施戒忍辱,精进静虑慧,
恒修彼业者,速能证菩提。

二谛品第五

住方便智慧,从彼生甘露,
师教授无尽,速时能获得。
一切智无疑,此一切唯名,
善住名言界,能说亦远离。
所说亦何有,从何生何名,
从何生何法,彼者皆趣无。
无彼法法性,未生名体空,
彼亦不立名,故诸法无名。
明了无名者,分别何所生,
分别体性空,由眼见彼色。
智者说为有,虚妄慢世间。
是依世谛心,因缘合会见。
佛为彼示现,取行地为有,
非是胜义慧,眼不见诸色。
心法亦无有,诸现说为妄,
世人若永断,说彼是胜义。

【一】观察:通达。
【二】无大自在所造为因,无断见果,无由业生而许唯识。
【三】无依:指佛证的中性。
【四】由无依的悲、智眼即无我。
【五】由法自性空作者、受者无依的悲智而无我即诸法体空,无作者、受者所依。此三界一切皆无即性空,此为胜义。

译后记:
此论颂是圣龙树菩萨造,慈怙论师释,主敦琼译师请问月童论师后译藏。此论不仅明中观理,而且明修行的方便次第。初品明法无我,第二品明人无我,第三品总明二无我,第四品明六度,第五品明世俗与胜义二谛。

论颂同宋施护译的《大乘破有论》,但该译本是长行,文简义略,与藏本论颂不尽全同。
所谓“转有”,即转六趣三有众生成佛之方便,故名。

一九七六年八月译于北京中国佛协



未觉能觉论
圣龙树菩萨造
班智达阿难陀及西藏译师名称慧译藏
任杰由藏译汉

顶礼童真妙吉祥

无过功德海,顶礼妙吉祥,
未觉真能觉,悯故我当作。
此分:他难、遮破、彼之所觉及法之真如。
问曰:云何名为他难?
曰:说有我,彼亦是常、遍、独一、作者和是受者。
对此中破云:谓何者是我?且蕴非我,因为蕴是生灭之有为法故。亦非离蕴是我,如离瓶有布,异体不可得故。亦非能依所依,如瓶中水或水中布。亦非如果与皮蕴之本性。亦非聚蕴是我,因为诸蕴有多种性故。亦非具蕴是我,如天授具【一】牛。

次有外论者言:若是无我,尔时于施等业果关系当成无意义了,如牛死当有角、尾、蹄等存在?
答曰:说喻且听!譬如月光之下,于绳执为是蛇而生恐惧,何时举灯见已,尔时知此是绳,此非是蛇,则能遣除虚构增益执。此摄补特伽罗无我。
又有说:且绳是有?
答曰:此者非绳,而是两股。股也无,是极微合聚故。微尘亦非有,因为由有方分之差别,若除去方之差别,于微尘亦见其差别,若以极微支分而观察后,则有如是彼分之微尘。

问曰:若尔,应当是无?
答曰:
既不是有法【二】,是谁之无法【三】,
谁知有无法【四】,名为法无我。
此中问曰:应如何观察生住灭?
答曰:于何物有而言有者名生,若无住、灭而许为生,尔时于兔角等之生谁能遮止?
间曰:应当是有?
若无生、灭,然由谁是住?!
有说:亦虽是灭。
答曰:彼不应理。
【五】如于何法无生、灭,于彼当成为灭法?然是同时生?
答曰:不尔,彼此相违故,如明与暗。
又有识师作如是说:识是有。
答曰:设若识是有,尔时应示识之自体,是一体亦或是多体。若是多体,则由多境差别各异故。若无一体,即无多体。彼识一体既不可得,随一义则不应有,因为从自生、他生、自他共生或从无因生皆不应理故。

又问曰:设若此等一切若无,何者是有?
答曰:
旋火轮变化,梦幻化水月,
空谷响回声,阳焰云雾同。
此中无少显,无少许所增,
亦无少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