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帝四经-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大有利处。这样的话,天下的名士就都会来归附的。一句话就可以使君主获利的,这便称作“士”;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获利的,这便称作“国士”。因此说,有道的贤人都是谦卑己身以遵从天道,用他们的才智去认识道,努力用道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并且寻求道的与世相合,卑屈己身以待天时。作为一国之君,如果懂得了这些圣贤们所掌握的道便是国家的大幸了。



  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这本该算是强国了。但如果得道的贤人不能得到应有的官位,君主不任用他们,那么对于国家乃至全天下人都是大为不利的。作为一个统治者来说不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这是国家的大不幸。君主不应该不遵天道而以侥幸治国,治理国家本来是有既定的法则的,这便是要懂得天时、地理、人事;而且,精通阴阳之道。…… 正定名分使名实相符万事就由条理,否则就会纷乱无序。正定了名分则万事可成,不正定名分事情就不会成功。天地正道是永不衰败的,掌握了正道,则后动先动皆顺当自如。“道”不但可施用于个人的修身,也可施于国家的治理。个人得“道”则可成就其事业,国家得“道”则可以治理太平。小国得“道”可以常保其疆土,大国得“道”则可以统一天下。



  “道”是有他的本原的但却寻不着它的边际,应用它的时候会感到它的实有,不用它的时候似乎它又是空无的。合于“道”则万事万物都会向好的方向转化,遵循“道”则一切都会有常规。古代圣贤,办事只知遵行“道”。懂得了“道”,则天地之道、人鬼之道皆能相宜。用“道”来治军则军队强大,用“道”来治国则国家强盛。古代的贤圣,只知遵行“道”。




十大经 行守第十三

  原文:



  天有恒干,地有恒常。与民共事,与神同□。骄洫(溢)好争,阴谋不羊(祥),刑于雄节,危于死亡。夺之而无予,其国乃必遂亡,近则将之,远则行之,逆节梦(萌)生,其谁骨可当之。天亚(恶)高,地亚(恶)广,人亚(恶)荷(苛)。高而不己,天阙土(之)之,广而不已,地将绝之。苛而不已,人将杀之。有人将来,唯目之瞻。言之壹,行之壹,得而勿失。(言)之采,行之熙,得而勿以。是故言者心之符(也),色者心之华也,气者心之浮也。有一言,无一行,胃(谓)之诬。故言寺(待)首,行志卒。直木伐,直人杀。无刑(形)无名,先天地生,至今未成。 



  译文:



  天地都有永恒不变的法则,与民同其生息。与神共其光宠。骄横凌人、逞强斗勇、好弄阴谋的国家必有祸灾,取法于“雄节”的国家,必有灭亡的危险。攻夺了他国的领土而据己有不分封给贤者,那么这个被攻占的国家就不会最终灭亡。邻近“雄节”之国的小国会顺从它,而远离它的国家会离弃它。悖逆天道的恶行正在势头上的时候,有谁肯去正面的抵敌它呢?天道厌弃高傲,地道厌弃自大,人道厌弃暴虐。高傲不止,天道自然会倾覆它;自大无休,地道必然会灭绝它;暴虐到极点,人道自然会惩办它。



  在接触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要用眼睛去观察他。如果这个人是言行一致的,就不应失去他而要重用他;如果他说得很漂亮却没有实际行动,就不宜任用他。所以说语言是人内心的标志,表情是人心理的外化,气质是人心灵的表露。言行如果不一致,便是一种欺骗行为。因此有一言在先,就应有一行继之于后。笔直之木因为太显眼而易被砍伐,刚直之人因为遭人忌恨而易被杀戮。“道”是没有名状的,它产生于天地开辟之前,它的化生妙合的过程至今也还未完成。




十大经 顺道第十四

  原文:



  黄帝问力黑曰:大堇(庭)氏之有天下也,不辨阴阳,不数日月,不志四时,地成以财。其为之若何?力黑曰:大堇(庭)氏之有天下也,安徐正静,柔节先定,良温共(恭)俭,卑约主柔,常后而不先。体正信以仁,兹(慈)惠以爱人,端正勇,弗敢以先人。中请不,执一毋求。形於女节,所生乃柔。□□□正德,好德不争。立于不敢,行于不能。单视(示)不敢,明执不能。守弱而节而坚之,胥雄节之穷而因之。若此者其民劳不□,几(饥)不饴,死不宛(怨)。不广(旷)其众,不为兵邾,不为乱首,不为宛(怨)谋(媒),不阴谋,不擅断疑,不谋削人之野,不谋劫人之宇。慎案其众,以隋(随)天地之从。不擅作事,以寺(待)逆节所穷。见地夺力,天逆其时,因而饰(饬)之。事环(还)克之。若此者,单(战)朕(胜)不报,取地不反,单(战)朕(胜)于外,福生于内。用力甚少,名(声)章明。顺之至也。



  译文: 



  黄帝问力黑说:大庭氏的取得天下,他并不需要去辨别阴阳晦明、不记数年月时日、也不认知四时节序,然而阴阳晦明、四时节序却自然有规律地交替运转,各种物质生活资料也自然生成长就。他究竟是怎样管理天下的呢?力黑回答说:大庭氏的取得天下,是靠着安然舒适正定静默,以雌柔来正定天下。同时委婉和顺恭敬谦让,谦卑简易执持柔弱,退守雌节而不进逞雄强。实行公正的律度以取信天下,施以恩惠以爱护众生,端正其行,不敢居先自傲。



  心意静守而不外驰,执持大道而不追逐物欲。取法雌节,处守柔弱。安舒静定持正其德,美好之德不枉自争竞。要立足行事表现出怯懦和卑弱,善战却显示出不敢作战的样子,强大却执守卑弱。持守弱节必须坚决而有耐性,直等到逞强侍勇之敌穷困时再去乘机攻击它。这样的话,手下的臣民就会虽然劳疲但绝不会怠慢,虽然忍饥但不懈惰,虽出生入死而不会怨恨。



  不应使百姓穷困,不做战争的发动者,不做祸乱的肇始人,不做引起怨恨的媒介,不搞阴谋颠覆,不妄自专断和犹疑,不图谋侵削他国的领土,不谋求掠夺别国的宫殿居舍。严谨地稳定自己的臣民,遵从天地运行的规律。不妄自行事,等待“逆节”自己走向穷途末路。



  觊觎别国的土地,肆意掠夺民力,这是违背天道的,乘势因时去伐正它,而敌人所行的恶事也会反过来促使其导致失败。如果这样的话,则战争会彻底取得胜利而不会再有反复,攻夺了敌国土地也不会在得而复失。这样就可以外得兵功,内得财富,以微小的代价,取得显赫的功名。这便是顺应天道的结果。




十大经 名刑第十五

  原文:



  欲知得失,请必审名察刑(形)。刑(形)恒自定,是我俞(愈)静。事恒自也(施),是我无为。静翳不动,来自至,去自往。能一乎?能止乎?能毋有己,能自择而尊理乎?纾也,毛也,其如莫存。万物群至。我无不能应。我不臧(藏)故,不挟陈。乡(向)者已去,至者乃新,新故不谬,我有所周。



  译文:



  想要懂得得失福祸的道理,就一定要审知事物的名称与客观存在之间的关系。天下万物都自有他们确定的归属,因此人就更应该持守清静。天下万物都自有它们运行发展的规律,因此人也就应该虚静无为。人应该虚静专一不妄施为,事物的发生与消逝皆有其客观依据,要听其自便宛转顺应。能做到用心专一吗?能做到持意静定吗?在判断事物时,能不能以客观为依据而排除主观臆测呢?或隐或显或静定或动出,总能维持一种若有若无的超然境界。这样的话,一任事物纷至沓来,皆能应付自如。古旧的东西听其自去,新生的东西任其自来,而不要主观人为地去介入。消逝的是过时的东西,来到的是新生的东西。天下万事万物,无论是新生的还是死灭的,都不能扰乱虚静的心灵,这是因为我们能够与物宛转、顺其自然的缘故。




称 称

  原文:



  道无始而有应。其未来也,无之;其巳来,如之。有物将来,其刑(形)先之。建以其刑(形),名以其名。其言胃(谓)何?环(刑)伤威。也(弛)欲伤法。无隋(随)伤道。数举参(三)者,有身弗能葆(保),何国能守?(·)奇从奇,正从正,奇与正,恒不同廷。·凡变之道,非益而损,非进而退,首变者凶,有义(仪)而义(仪)则不过,侍(待)表而望则不惑,案法而治则不乱。·圣人不为始,不专已,不豫谋,不为得,不辞福,因天之则。·失其天者死,欺其主者死。翟其上者危。·心之所欲则志归之。志之所欲则力归之。故巢居者察风,穴居者知雨,忧存故也。忧之则取,安之则久。弗能令者弗得有。·帝者臣,名臣,其实师也。王者臣,名臣,其实友也。(霸)者臣,名臣也,其实□□。□□臣,名臣也,其实庸也。亡者臣,名臣也,其实虏也。(自光(广)者人绝之;□□人者其生危,其死辱翳。居不犯凶,困不择时。·不受禄者,天子弗臣也。禄泊(薄)者,弗与犯难。故以人之自为□□□□□□□□不士(仕)于盛盈之国,不嫁子于盛盈之家,不友□□□易之(人)。□□不执偃兵,不执用兵,兵者不得已而行。(知天之所始,察地之理,圣人糜论天地之纪,广乎蜀(独)见□□□□□□□□□□蜀(独)在。天子之地方千里,诸侯百里,所以联合之也。故立天子(者,不使)诸侯疑焉。立正敌(嫡)者,□不使庶孽疑焉。立正妻者,不使婢妾疑焉。疑则相伤,杂则相方。·时若可行,亟□勿言,(时)若未可,涂其门,毋见其端。·天制寒暑,地制高下,人制取予。取予当,立为□王。取予不当,流之死亡。天有环(还)刑,反受其央(殃),·世恒不可择(释)法而用我,用我不可,是以生祸。·有国存,天下弗能亡也。有国将亡,天下弗能存也。·时机未至,而隐于德。既得其极,远其德。□浅□以力,既成其功,环(还)复其从,人莫能代。·诸侯不报仇,不修佴(耻),唯□所在。·隐忌妒妹贼妾如此者,下其等而远其身。不下其德等,不远其身,祸乃将起。·内事不和,不得言外。细事不察,不得言(大)。·利不兼,赏不倍。戴角者无上齿。·提正名以伐,得所欲而止。实彀不华,至言不饰,至乐不笑。华之属,必有核,核中必有意。·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牝有牡。诰诰作事,毋从我冬(终)始。雷□为车,隆隆以为马。行而行,处而处,因地以为资,因民以为师。弗因无衷也。·宫室过度,上帝所亚(恶),为者弗居,唯(虽)居必路。·减衣衾,泊(薄)棺椁,禁也。疾役可发泽,禁也。草苁也浅林,禁也。聚□□隋(堕)高增下,禁也。大水至而可也。毋先天成,毋非时而荣。先天成则毁,非时而荣则不果。·日为明,月为晦。昏而休,明而起。毋失天极,厩(究)数而止。·强则令,弱则听,敌则循绳而争。行曾(憎)而索爱,父弗得子,行母(侮)而索敬,君弗得臣。·有宗将兴,如伐于□。有宗将坏,如伐于山。贞良而亡,先人余央(殃)。商(猖)阙(獗)而恬(活),先人之连(烈)。埤(卑)而正者增,高而倚者崩(崩)。·山有□,□□屯屯。虎狼为孟(猛)可盾,昆弟相居,不能相顺。同则不肯,离则不能。伤国之神。·□□不来,胡不来相教顺弟兄兹,昆弟之亲,尚可易哉。·天下有参(三)死:忿不量力死,耆(嗜)欲无穷死,寡不辟(避)众死。·毋籍(借)贼兵,毋裹盗量(粮)。籍(借)贼兵,裹盗量(粮),短者长,弱者强,嬴绌变化,后将反也(施)。·弗同而同,举而为同。弗异而异,举而为异。弗为而自成,因而建事。·阳亲而阴亚(恶),胃(谓)外其肤而内其。不有内乱,必有外寇。肤既为肤,既为。内乱不至,外客乃却。·得焉者不受其赐,亡者不怨大□□天有明,而不忧民之晦也。(百)姓辟(避)其户牖而各取昭焉。天无事焉。地有(财)而不忧民之贫也。百姓斩木艾新(薪)而各取富焉。地亦无事焉。·诸侯有乱,正乱者失其理,乱国反为焉。其时未能也,至其子孙必行焉。故曰:制人而失其理,反制焉。·生人有居,(死)人有墓。令不得与死者从事。感而极(亟)反,□道不远。·臣有两位者,其国必危。国若不危,君曳存也。失君必危。失君不危者,臣故佐也。·子有两位者,家必乱,家若不乱,亲臾存也。(失亲必)危,失亲不乱,子故佐也。不用辅佐之助,不听圣慧之虑,而侍(待)其城郭之固,古(怙)其勇力之御,是胃(谓)身薄。身薄则贷(忒)。以守不固,以单(战)不克。·两虎相争,奴(驽)犬制其余。·善为国者,大(太)上无形,其(次)□□□□,□下斗果讼果,大(太)下不斗不讼有(又)不果。大(太)上争于□,其次争于明,其下(救)患祸。·寒时而独暑。暑时而独寒。其生危,以其逆也,·敬胜怠,敢胜疑。亡国之祸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不信其□而不信其可也。不可矣,而不信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卖前□以知反,故□□,卖今之曲直,审其名以称断之。积者积而居,胥时而用,卖主树以知与治合积化以知时□□□正贵□存亡。·凡论必以阴阳□大义。天阳地阴,春阳秋阴,夏阳冬阴,昼阳夜阴,大国阳,小国阴。重国阳,轻国阴。有事阳而无事阴。信(伸)者阳而屈者阴。主阳臣阴。上阳下阴。男阳(女阴)。(父)阳(子)阴。兄阳弟阴。长阳少(阴)。贵(阳)贱阴。达阳穷阴。取(娶)妇姓(生)子阳,有丧阴。制人者阳,制与人者阴。客阳主人阴。师阳役阴。言阳黑(默)阴。予阳受阴。诸阴者法天,天贵正,过正曰□□□□□祭乃反。诸阴者法地,地(之)德安徐正静,柔节先进,善予不争。此地之度而雌之节也。



  译文: 



  包罗万象的大“道”浩广而没有边际,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着。人们没有认识到它的时候,它好像没有;认识到它的时候,它便随之出现了。一个事物的形质和概念即将产生的时候,它的形状是首先显现出来的。事物的形质出现了,才可据此来给它定名。这样说意味着什么呢?这是需要人们仔细思考的。乱用刑法就必然伤损威严,放纵私刑则有伤法度,不遵循客观规律就会伤损大“道”。这伤害威严、法度、大“道”的行为反复出现,其结果就是自身难保,甚至失掉国家。



  用非常规的手段处理特殊的事情,用常规手段处理常规事物,特殊与常规,各有其位,不能混淆。凡出现改变常规超越准度的情况时,那么应付的方法便是谦抑退让、虚静无为。最初改变常规的必有凶祸。依据仪器来测量就不会有误差,依靠仪表来观测就不会迷惑,用法度来治理就不会混乱。作为圣人,不先动、不偏执一己之见,天时未到便不预先谋划、而天时到了也不可失去时机,不谋求索取、而福祥来至也不可放过:总之要因顺上天的法则。做为君主,如果失去天道他的国家就会灭亡;做为大臣,欺蒙主上就会戮死;做为小民,轻蔑上司就会危险。人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