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历野获编-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翰林当为三四品,而资稍浅者,旧俱为太常卿及少卿。盖以正詹及少詹为宫僚之长,未欲轻授也。如今上之戊午年,刘和宇(虞夔)以常少掌院,顷者己酉年,傅汤盘(新德)以常卿掌国子监,犹存此意也。近为庶子论德者,俱竟转少詹,以至詹事,似薄容台清卿不屑居,不知祖宗朝,石首杨文定、淳安商文毅、安福彭文宪辈,俱以常卿少卿为辅臣也。亦可慨矣!

【翰林建言知名】词林职在论思讽议,若面折廷诤,非其事也。惟成化初年,以上元宫中放灯事,编修章懋、黄仲昭,检讨庄录,合疏力谏,俱谪外,时人名为“翰林三谏”。按上元鳌山,本祖宗故事,且两宫在养,理宜娱侍,初非主上过举,此疏似属可已。至嘉靖初年,山西佥事前给事中史道,疏论元转杨廷和漏纲元凶;御史曹嘉,品第朝臣五十人,列为四等,擅定去留;给事中阎闳,又劾杨以救史,遂与曹俱贬外。时人呼为“翰林三杰”。盖三人俱丁丑科庶吉士,初求留为史官,廷和不许,以是切齿恨之。时御史郑衰驳史曰:“廷和拨乱返正,足称救时宰相,道指为元恶,且先扬声,邀人浼止,及补外而始发之,其心迹诡秘可见。”给事安磐驳曹曰:“本朝解缙,以一人而议众人,皆承君命品藻。未有无上命,而举朝缙绅得恣其口吻者。”二疏皆公论也。至嘉靖十九年,上偶疾不视朝,东宫官赞善罗洪先、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以上免朝颇频,各疏请来岁元日,太子出御文华殿,受文武及朝观官朝贺。上震怒曰:“朕宫中静理,犹视庶事。今气体未复,岂可不自爱!东宫目上视未愈,安得行步?朕疾未全平,遂欲储贰临朝,是必君父不能起者,”由是三人俱斥为民。是时上方静摄,而东宫病更亟,上特旨停今年行刑,为太子祈安,布告天下。岂宜复请临朝,且睿龄亦止五岁耳。此等建白,直以唐顺宗、宋光宗待主上矣。使在末年,必遭郭希颜之祸。盖三公忠于国,而不暇计其言之可行否也。时人高之,又呼为“翰林三直”云。以上词臣,皆以抗疏显名,史道辈不足言,若章枫山与罗念庵等诸君子,亦未有肯綮。必如戊寅词林诸公,与江陵争夺情,则断无可訾矣!

成化初元,李文达夺情,编修陈音贻书力劝其终丧,继而修撰罗伦遂露章攻之。戊寅词林吴、赵二公劾江陵,而修撰沈君典,亦仅以书婉讽其事,与成化同。

【正德朝鼎甲庶常】武宗御极十八年,放五科,凡鼎甲十五人,后来绝少大拜及为正卿者。惟辛未科之桂萼,丁丑科之夏言、辛巳科之张 ,俱以外僚入相,俱蒙世宗异眷,贵宠震天下。五科除戊辰传奉八人外,四科又皆选庶常,并首甲凡得九十六人,惟辛未张石首、辛巳张茶陵,一参揆席。石首不一年以老病死,茶陵以不愿效劳青词,为世宗所恨,入阁亦一年,以悒郁死,犹之乎不相也。一时词林之厄至此,盖运会使然耶!

按正德戊辰科,词林典故所纪,止得庶吉士焦黄中、胡缵宗、邵锐、黄芳、刘仁等五人,即弇州《科试考》亦如之,然胡缵宗墓志中,尚有李志学等三人,则当时传奉实八人也。此近代事,遂讹失至此,可叹!

【庶常再读书】旧例,吉士散馆。各授词林、台省、部郎等官,其选改而未经考校以忧去,服阕而至者,皆竟授他官,无留补史官之例。亦无再与新吉士同列之例,惟弘治十八年乙丑,庶吉士孙绍先忧归,至正德三年七月赴京,上命同今科吉士读书,后授官检讨,前此未有也。至今上己丑科庶吉士傅新德丁忧,壬辰年再至,亦得与新科吉士入馆考课,后亦授官检讨。自是丁艰者以为例,至今不改,然此后亦有改授科道者矣。

孙、傅二君俱山西人。孙之再入馆也,与焦黄中辈八人同事,说者以为黄中父芳为次揆实主之。傅以十八岁发解连捷,时次揆王太仓惜其才,故有此命。事虽同,而心之公私有别矣。

【馆选定制】自嘉靖十三年乙未馆选后,遇丑未则选,遇辰戌则停,终世宗之朝三十余年,遂为故事。其后丙辰、己未、壬戌,连三科不选,至乙丑始复考耳。而穆宗御极二年为戊辰,以龙飞首科,特选三十人。至万历二年,虽首科亦不选矣。此后,庚辰亦如之。至丙戌而次揆王太仓建议,谓“每科必有佳士,安见丑未盛而辰戌衰”?于是奏准,但会试之后,俱行馆选,而木天济济,光前绝后矣。自张永嘉丙戌摧残以来,至是恰周天,盖运会固然,不第圣主之宽严异也。

【词臣迁官】词林虽号清华,然迁转最迟。编检历俸须九年始转。即已得五品,亦有至十余年始得再转者,前辈碑志可考,至嘉靖间登进稍速矣。惟乙丑科,有十年而为宫坊者,说者谓高新郑私其门生。然自癸丑后,三科不选庶常,势不得不骤转,至戊辰仍复淹滞,曾记沈四明故相,久滞七品,戏以诗寄同年王山阴相公云:“何劳赤眼望青毯,汝老编兮我老编。

司业翩翩君莫羡,也曾陪点七年前。”夫司业虽小京堂,然词林最厌薄之,以为嫁老女,乃至陪点后七年,而积薪如故。较之近年速化者,不免书空咄咄矣。

【庶常授州县】庶常授官外任,此永乐、宣德间本有定制。

时事至有授王府典宝奉祠者,即纪善亦不易得也。至正德间,则资格大定久矣。乃六年辛未科,则山东武城人庶吉士王导,以中原流寇大乱,欲奉祖母避地江南,请改应天府教授,允之。

十二年丁丑科,河南宜阳人王邦瑞,以丁忧去,再来仅补广德知州。此二科馆选,从无一人任外吏者,一则自请,一则直除,俱恬然莅任,不闻有怨言。盖前此正德三年戊年辰科,有焦黄中等,以传奉为吉士,寻升编检侍讲,宜有后人之退让。其后王导历官兵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襄毅;邦瑞至吏部左侍郎,赠礼部尚书,谥文定。而焦黄中等削籍,为士林不齿。然则躁静,果熟为得之耶?至嘉靖五年丙戌散馆,尽授科道部属,而李元扬等四人授知县。则以张萝峰密疏,谓皆故相费宏所植私人,不足作养。八年己丑吉士,虽皆萝峰所取门生,然以会元唐顺之等皆不附座师,故尽斥为主事,仅得二给事中、一御史、又二知州、一推官。此柄臣弄权,窃威福以钳劫后进,非上意亦非诸士退让也。自此至今九十年,更无此事矣。万历己丑散馆,吾浙有一吉士,当得礼部主事,心厌薄之,以情祈于太宰陆庄简。陆同郡人也,甚不乐,谓吉士曰:“不佞往日,从邑令转刑部郎,得调春曹,自谓极清华之选,今已忝窃至此。安见台省之足慕耶?”吉士终以座师次揆许新安力,授御史,自此至甲辰六科散馆,遂无一人为郎署。而丁未黔人潘润民授礼部,且以为创见矣。

【翰林一时外补】霍兀崖初拜少詹事,即上言用人之法,谓翰林不当拘定内转,宜上自内阁以下,而史局俱出补外;其外寮不论举贡,亦当入为史官,如太祖初制。其说亦可采。但时非开创,一旦更张,人所不习。故太宰廖纪,力言其窒碍,上亦有“随时酌行”之旨,盖世宗亦心知霍说之难行耳!比张萝峰入阁,因侍读汪佃讲书,不惬上旨,今吏部调外,张因密揭并他史臣不称者,改他官。首揆杨石淙附会其说而推广之,上遂允行。既调汪府通判,而中允杨维聪、侍讲崔桐等二十余人,俱易外吏以去,京师《十可笑》中所云“翰林个个都外调者”是也。盖霍、张俱起他曹,故痛抑词林至此,杨丹徒自谓附张得计,未几亦为张逐矣。此玉堂一时厄运,特假手于两权臣耳。

【壬戌科罢选吉士】嘉靖自癸丑科选庶常之后,丙辰己未二科不选,至壬戌议定考馆,奉旨定期。至日进士入试,其有时名得径路者,俱相迫邻坐,磨墨濡毫,相顾谈笑,预庆华选。

而内阁拟题呈御览,久之未出,忽传御札下,阁臣披视,则于题之左,御笔朱书四大字,曰“今年且罢”,于是一哄而散。

其最负声且先道地者数人,至拥被羞恨,旬日不敢见其同年云。

盖先是诸进士贷金于中贵,以赂分宜首揆,其侪类中有者不咸者,密奏于上,遂临事中辍。世宗之神圣如此,其年之七月,分宜遂逐矣。

【鼎甲召试文】袁元峰少傅以次揆主嘉靖壬戌会试,是年不选庶常,惟一甲申少师时行、王宫保锡爵、及故少傅余有丁,在词林而已。每有应酬文字,及上所派撰事玄诸醮章,以至馆中高文大册,悉召三门生至私寓,代为属草,稍不当意,辄万色呵叱,恶声继之。余其同郡人也,至诟之曰:“汝安得名有丁?当呼为余白丁。”其傲慢无礼至此。有时当入西内直房,供上笔札,竟扃门而去,亦不设酒馔。三人者或至昏暮不得食,遂菜色而归,以此为常。王相国每为余言之,尚频蹙不堪也。

袁所最当意者,惟吴中王百谷山人,以为异材,欲援之入诰敕房,如谈相张文宪故事,可援以至卿贰,会袁卒,不果。又有吴人王逢年者,袁亦欲援之,而逢年不堪其倨,竟移书辞之曰:“阁下以时文博会元,以青词博宰相,安知有所谓古文词哉?”竟策蹇归,袁大怒,而无如之何。

【杨名编修】嘉靖壬辰,杨编修芳洲(名)抗疏论汪鋐与郭勋等之欺罔,上下之诏狱。杨为蜀之遂宁人,汪遂指为故相新都公之侄,故为之报仇,拟大辟。盖为己卸罪地,且以媚首揆永嘉也,会兵部侍郎黄敬斋(宗明)特疏救芳洲,上怒并下之狱,加以惨刑。芳洲不为改辞,而敬斋语亦不屈。上稍斋威,杨戍瞿唐卫,其年即赦之令致仕。黄出为福建参政,寻召入为礼部侍郎,与汪同为卿贰。盖汪为永嘉鸣吠不待言,而当时议礼诸公,自桂、霍之外,如方西樵、席元山、黄敬斋、熊兆原诸公,皆表表自树,无肯扫舍人门者。自是永嘉势亦渐孤,不二年再罢,不复起矣!

【翰林散官】翰林官不论崇卑,其称郎、称大夫,俱结衔于本官之下,相沿既已久矣,而亦不尽然。如嘉靖十四年乙未科,廷试读卷官、侍读学士吴惠等,俱先书奉直大夫,次书学士。及侍讲江汝璧等,先书承直郎,亦如之。至次榜戊戌科廷试,则词林散官,又在本职之下矣。至二十三年甲辰,弥封官左春坊司直谢少南,自系宫官,其结衔只宜如各曹之例,乃亦书承德郎于司直之下,此又不可晓矣。

【词林拜太宰】阁臣之专用词林,自嘉靖中叶始,迄今恰六十年。此诚偏枯不均之事,今年二沈相公并去,正拟爰立,言官因有内外兼用之议,其说真不可易。而旁观者,谓潜有所推戴,故建此议,未知确否?惟太宰一官,自来兼用内外,祖宗朝所不论,如世宗朝罗文庄(钦顺)、严文靖(讷))、郭文简(朴),俱以翰林掌铨曹。而高文襄(拱)以首揆领吏部凡三年,则又穆宗朝近事也。何以禁史官不许拜?近癸巳年,吏部尚书缺出,首揆意属罗宗伯(万化),时赵定宇(用贤)

以左宰学士署铨,亦力任之。虽欲复词林领铨盛事,亦从人望也。给事中朱爵起而诤之,谓破坏成例,且指次揆赵兰溪、张新建,私其同年,并訾罗之品格。首揆为王太仓,不胜忿恚,极口诋给事。朱虽谪去,而罗终不得用矣。给事所云成例,竟不知此例成于何时?盖愤外吏之不得大拜,故借此以鸣不平耳。

此等建白,谓之存体面争意气则可,若云爱惜人材,通达国礼,则未必然。

【交际】词林交际最简。其始入者,合衙门自政府以下至史官,各送贺仪分金七分,即书名于书仪之上,不具他柬。其以奉差谒补入者,具青布一端为礼,此先人在馆时事,盖沿袭先辈雅道,想至今尚不变,若他署则不及知矣。先王大父,从省中外迁山东佥事,终养归,后入补官,去国将二十年,时严分宜当国,故旧识也,以一纱二扇谒之。严欣然款接,受扇而却纱,补任又其邻郡分巡,始终相欢无他。盖严虽黩货,自是暮夜所入,其寻常交际,想当时皆然,不以为异也。二十年来,即平交必用二币,至于四,至于六,今且至八币。而以他物如数侑之,谓之“八大八小”,不知始自何时?而当之者反以为俗套,不肯尽收。乃于八大八小之后,另开珍异,及土宜适用之物,以备选择。至黄白酒枪之属,别创异名,以避旁观之目,掩属垣之耳。如此恶俗,将何底止。

【翰林应制】今上大婚以后,留意文史篇什,遇元旦、端阳、冬至,必命词臣进对联及诗词之属,间出内帑所藏书画,令之题咏,或游宴即宣索进呈。至讲筵尤为隆重,宴赏之外,间有横赐,先人与同年及前辈诸公,无日不从事楮墨。而禁脔法 昷,亦时时及门。以后上朝讲渐稀,宸游亦简,至今日而警跸不闻声,天庖不排,当岁时节序,亦未闻有一二文字进乙览,词臣日偃户高卧,或命酒高会而已。虽享清闲之福,而不蒙禁近之荣,似亦不如当时宠遇也。

【翰林官先奏事】本朝朝仪,凡早朝毕,各衙门以次奏事,待上亲决,或引大臣面议。最后内阁辅臣,职当承旨,趋御前裁决。然以衙门五品,隔在大寮之后,进退俱属未便,始命每遇午朝,则翰林院先奏事,遂为成规,所以重辅弼体也。今午朝久不行,奏事亦废久矣。今上丁亥年,因言官建议,请复午朝旧制。不数日,上忽问内臣:“若遇午朝,正此时否?”因而误传,内臣纷走,钟鼓尽鸣,皇极门御座亦移正矣。一时侍从诸公,奔趋入内,踉跄失度,而上竟不出也。又国初早朝,辅臣与司礼监内臣,对立于宝座,文皇晚年以病健忘,每命后宫用事者,立衮扆后,纪载问答圣语,辅臣金幼孜等,始避立丹陛之下。至成化间,而仍移立于上。然在今日,则常朝礼讫,俱退步宫门,即班序上下不深辨可矣。又记注起居,古有郎、有舍人两官,唐宋以来,俱立螭坳,亲闻天语。国朝无此官,至今上始创设,以词臣带管,每视朝亦令同科臣侍立,今仍在本班行礼,未尝别侍燕间。所谓《起居注》,不过讲筵随班侍文华殿,退而节录各衙门章疏,及所奉圣旨而已。与“起居”两字毫无涉也。盖国朝既以史官为宰相,又不以史职责成史官,非一日矣。

【庶常授官】丁丑馆选,先人为选首,故事留补本局不必言。时,沔阳费似寉(尚伊)年少有隽声,且屡考前列,当留无疑。己卯散馆前阁试,江陵相出一论题,为?李纲不私其乡人”。众相顾失色,知费不得为史官矣。已而散馆,费果出为给事中。于是次辅蒲阪之乡人张元冲(养蒙)授给事,李顺衡(植)授御史,三辅吴门之乡人张慎吾(鼎鱼)、万涵台(象春)、史志桥(继辰),俱授给事,无敢留者矣。是科江陵次子为榜眼,不会引嫌,独于乡人示公,何也?费寻外补佥事,丁亥,京察以浮躁谪居家,后起饶州府之推官,竟不赴。

按是科自史官、科道外,授部属者二人,循故事也。癸未科亦然,自丙戌至今,遂无科不选,散馆日,竟无一人为郎署。

凡八科矣,岂诸庶常薄视列宿耶?抑握化炉者,加意桃李也?

典制久废,必有起而正之者。嘉靖间,推乙丑散馆无郎署,以前三科不选馆,故特优之。戊辰,则又遵故事矣。

【吉士散馆】近来台省雄剧,敻出词林上,每遇散馆,诸吉士多颙望留,其舆皂则计日以眄言路,惟恐为史官之隶人。

此辈就中,又以为府为第一,闻其赛愿时,入台则用羊豕,入垣则用鸡鹅,若留作编检,仅用浊醪豆腐而已。今年值甲辰诸君散馆,有闲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