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名人演讲在清华-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题从政治上进行处理,这就是设法在一系列重要的社会政策、劳工市场政策和税收政策的问题逐步达到一种“和谐”和有步骤的相适应。其核心在于:是否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一个平衡国家间利益的目前这样一个机构,还是欧盟应该继续发展,超越目前国家联盟的现状,成为一个真正的促进者。只有这样欧盟才能获得政治力量,作出纠正市场的决策,通过再分配的影响来使各种规则得到贯彻落实。
    在当前全球化讨论的坐标系中,对于新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者来说,都不难在这种选择面前作出决定。对欧盟持怀疑态度的人在考虑到已经生效的货币一体化时总是依赖于保护与排外,而赞成欧洲市场的人认为货币一体化是国内市场的终结从而对此感到满意。与这两种态度相反,欧盟促进者们追求把国际间的合作转化为一个政治上的宪法,从而为诸委员会、部长联会和欧洲法院所作出的各种决策创造一个自身的合法性基础。在这一问题上一种宏观政治立场的代表们也各持己见。他们把欧洲这个联盟国家当做发展一个由诸政体组成的超越国家的网络的起点,这些政体可以不要一个世界政府而在一定程度上从事世界内部政治。
    在欧盟怀疑主义者和欧盟促进主义者之间的争论围绕这样一个问题进行:鉴于其成员国的多样性,如民族、文化和语言方面的多样性,欧盟能实现一个真正国家的质量吗?或者它在未来仍局限在新的合作性谈判体系的界限内?欧盟促进者们追求这样一个目标,即增强欧盟的政府能力,从而能在全欧范围内贯彻实施这样一些政策和规则,它使其成员国有义务达成一种协调一致,如果它们以重新分配为结果的话。从这一观点来看,政治行为能力的发展必须与合法性基础的发展携手并进。
    如果考虑到关于国家的意识和国家公民的团结一致是在19世纪的欧洲诸国中,借助书写国家民族的历史,借助大众交往和义务服兵役才逐渐产生的,那么悲观主义和失败主义就没有任何基础。如果这种由“外国人组成的团结一致”的人工形式应该归功于历史上一种富有成效的抽象性推动,即从地区性和流动性意识到国家民族性和民主意识的发展,那么这种通过学习他国而提高自己的过程为什么不能超越民族国家界限而继续向前发展呢?
    在报告结束前再就这种发展的世界公民的视野说几句话。一个欧洲的联邦国家会因为它那扩大了的经济基础从而在有利的情况下取得明显效果,并在全球竞争中得到好处。如果这种促进性的计划只追随下述目标,即把美国这个较大秩序的全球活动者引进场来,那么它就还是分封割据的,只会给避难政治的“欧洲堡垒”再加上一个更广阔的、经济的要素。当然,如果超国家的共同联合一步接一步进行的话,那么它将是一种规范性的、令人可信的计划,超国家的联合体建构一种全球性的、有行为能力的政治统一体,不过要直接证明这些则很困难。
    这就是提出了一个问题:由在世界政治中有行为能力的主管者们组成的小团体是否能在一个改革了的世界纷纷的框架内进一步扩大由超国家的政体所形成的暂时还比较松散的网络,它是否想以此方式来利用这种网络,即从方向路线上转向一种世界内部政治,同时又不要一个世界政府,这样做是否可能。一种这样的政治必须在这个视点下得到推进,即要和谐,不要强迫的一体化。遥远的目标必须是这样的,一步步地去克服世界这个大社会的社会分化和分层,同时又不对文化的独特性造成损害和带来不利影响。





“9?11”后世界新闻传媒的走向

DanGillmor

    对于那些想在网上淘金的人来说,日子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好过。我所居住的硅谷堆满了DotCom公司的“尸体”。我个人认为,随着风险投资的加剧,网络经济的泡沫早晚会破灭。
    DanGillmor,是美国网络新闻学的创始人,首屈一指的科技专栏作家,著名科技新闻记者。是享有盛誉的美国硅谷《SanJose信使报》记者,香港大学传媒中心客座教授。他首创了“网络日记”的报道形式,这一形式“揭开了记者职业的面纱”。一家媒体在评论他时说:“DanGillmor是第一个写作网络日记,并发表在报纸网站上的主流媒体记者。”他自己说:“虽然我的网上读者远远少于我的报纸读者,但是,我能够从网上听到他们的声音。”在他的指导下;香港大学新闻学系的学生们都开始制作个人网络日记。

    李希光教授:今晚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享有盛誉的美国硅谷《SanJose信使报》专栏作家DanGillmor先生为大家做演讲。在他开始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作为一个记者,他所能达到的最成功的境界是什么?(学生:当作家。)什么样的作家呢?对,一个是专栏作家,一个是记实文学作家。DanGillmor就是一位专栏作家,另一位记实文学作家的代表是GuyTalease。我们把当代两位达到最高境界的新闻记者请到我们清华大学来。第二个问题:作为新闻记者,最难采写的新闻是什么?对,是科技新闻。如果你把科技新闻写得大家都爱看了,那么你的新闻业务水平就达到顶峰了,新闻学就学到家了。今天我们就请到了这样一位高手――DanGillmor先生。Gillmor先生同时还是香港大学传媒中心的客座教授;是美国网络新闻学最早的开拓者之一。作为一个专栏作家,他非常具有批判精神。他对于微软的批评在美国是出了名的。《SanJose信使报》是一家很好的报纸。与《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全国性的大报不同,经常和主流唱对台戏。今天,DanGillmor教授为我们做的演讲主题是“‘9。11’后世界新闻传媒的走向”。下面我们就请DanGillmor教授为我们发表演讲。
    DanGillmor:谢谢李教授。我十分荣幸今天能够来到这所中国第一流的大学做演讲。很抱歉,我无法用你们的语言和你们交流。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9。11”事件后,科学技术与世界新闻传媒界发生的变化。我讲话的重点将主要放在数字时代媒体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势上。其中有我个人的体会,也有他人的见解。我的讲座将分为两部分:第一,受众阅听新闻习惯的改变;第二,记者采集新闻方式的变化。在我正式演讲之前,我先要提醒在座的每一个人:我来自硅谷,一个科学技术一统天下的地方,科技的力量就像这幅曲线图。每天,科技以几何数幂的速度在成倍地发展着。它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计算机微型处理器的进步,人们将智力因素融入每一件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东西。其次是储存技术的突飞猛进。IMB研制的硬币大小的存储器可容纳一个G的信息。到了明年,它的储存量将翻番。这意味着我们所触及的任何东西不仅被赋予了人工智能,同时也被记忆下来。这一切又为迅速提升全球网络的链接速度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这种巨大的影响同样会波及到媒体,它改变着我们制作新闻的方式,以及受众接收新闻的习惯。
    一年前,我在香港大学教书的时候,正值美国总统大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关键时刻。我当时工作的地方无法收看英文频道,所以我登陆了CNN的网站,并通过它的音频服务,下载了美国国家公共广播公司的新闻节目。我十分确信自己所获得的新闻信息与在美国当地收看电视转播的人们所获得的一样全面和可信。我感到,自己和像自己一样借助网络“消费”新闻的人们正在被这一强大的新技术所改变着。CNN和国家公共广播公司没有想到我会把他们二者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总统大选过去十个月后,就到了2001年的9月11日。我们来看一看美国的传统主流媒体是如何报道这起突发事件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正在南非旅行。没法看电视,我就访问了《纽约时报》的网站。大多数美国人和世界许多其他地方的人收看了电视转播。电视以它自身的优势在第一时间向世人展示了新闻事件发生的全貌。第二天,众多报纸,包括我自己的报纸,发表了整版的专刊,提供了许多详尽的背景资料。人们继而转向报纸,希望从中获取更多详细的信息。
    不同媒体的趋同和聚合时代正在来临。正像我本人所经历的那样,网络与传统媒体珠联璧合,为受众提供广阔的信息接收空间。在传统媒体里有“把关人”,而在网络媒体中,“把关人”的角色被淡化了。“9。11”事件后,人们上网阅读新闻,但是大量新闻并不是专业记者所采写的。现在向大家展示的“网络日记”是由硅谷的一位软件工程师制作的。这个网页的主要内容是与“9。11”事件的相关信息的链接。与此同时,我身边的另一个显著的变化发生在电子邮件组上。有一位宾州大学电子传播系的教授给全世界两万多人发邮件,其中包括了几乎所有在科技传播领域里有影响力的人物。“9。11”事件发生后的十多天中,这位教授为我发来的邮件里所提供的新闻背景和价值观是传统媒体所没有的。我把这些我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编入我自己的文章中去。在我的邮件组中有来自曼哈顿的朋友,他为我发来飞机撞击世贸双塔那一瞬间拍摄下的照片。还有来自澳大利亚的网友,告诉我她的国家的人们在得知恐怖事件发生后的反应及感受。她说,她的同胞们十分同情美国人民,同时他们也非常担心美国政府会采取一些举动让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我相信,这些来自别国的声音对美国非常重要。
    不久以后,一个居住在旧金山的阿富汗人给一个记者发去一封邮件,这个记者随后把他的信发布在互联网上。这封邮件的力量不可小视,它给了许多美国人当头一棒,迫使他们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这场“反恐怖主义战争”。信上是这么说的:“美国人不可能把阿富汗炸回石器时代,但他们有本事发动一场新千年世界大战,而这正是本?拉登想要的。”邮件被贴到网上两三天后,这个阿富汗人成了美国电视节目争相报道的红人。
    一家专门从事网络新闻调查的机构近日就“9。11”事件的网上报道发布了一项统计结果:2/3以上的人从网上获知有关事件的消息;1/3的人在聊天室或其它在线论坛上发表意见;3/4以上的人用电子邮件收发有关袭击事件的消息。一位美国作家一语中的,他说:“第一次,全世界的人们在谈论同一件事,为在灾难中遭受痛苦的无辜人们同悲伤,同落泪。”
    现在我们来谈一谈制作新闻的人,其中就包括你们。终有一天,数字互联网会网罗所有人所有事。数字技术赋予了我们记者无穷的力量,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工作。然而对于那些想在网上淘金的人来说,日子并不像他们想像的那样好过。我所居住的硅谷堆满了DotCom公司的“尸体”。我个人认为,随着风险投资的加剧,网络经济的泡沫早晚会破灭。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报道新闻就像在做讲座,新闻工作者告诉读者和观众今天的新闻是什么。但我认为,新闻报道应该更像一个研讨会,记者与读者自由地对话和交流彼此的见解,获得最终的事实。有一点我很肯定,我的读者比我知道的要多得多。我捕捉他们的才思,利用数字网络技术让更多人受益。这种工具不仅有助于制作新闻,也为传播新闻带来了便利。
    当我在南非旅行的时候,我发现那里很少有人使用电脑,但是手机却相当普及。许多精明的新闻记者用手机作为发布新闻的主要途径,可能只是些内容提要,但都是真实的新闻。不仅专业新闻工作者在使用着诸如SMS(手机短信息服务)等数字传输技术,许多非专业人士也在使用着它们。几年前,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会议被抗议者搞得一团糟。大批抗议者的活动正是通过手机来组织的。由于流动性自由性太大,政府当局根本无法制止他们的行动。然而,这却给我们新闻记者提供了一些启示,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学习这样的方式采集新闻呢?
    另外一种网上传播新闻的方式是制作网页。新闻记者要尽可能地利用广泛的新闻源。我认为,在互联网世界,最有用的新闻源就是电子邮件。如果管理得好,邮件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我的自主网页上,我开辟了一块空间,专门为网友发表对我的新闻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它,我吸取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并不断完善着我自己的新闻实践工作。在公众面前被称作白痴不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但它确实促进了我去提高我的业务水平。还有一些网站我在这里提醒大家不要忽视了,那就是政府网站,非政府网站和大公司的网站。因为有时候,政府和大公司会不经意地将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颁布在网上。我不知道在中国记者使用的最好的搜索引擎是什么,在美国,毫无疑问的是“Google”。做网络新闻,你们不一定只局限在用它来采集和发布新闻,我还希望你们中的一些人能够投身于建立网络新闻数据库。这几年来,我一直致力于这项工作。它不仅有价值,而且很有意义。我为大家推荐两个对新闻记者十分有用的网站:http://nicar;ire/。
    下面我讲一讲“网络日记”。“网络日记”指的是一种个人化新闻网站,它时常更新,有时每天都会被更新一次,就像我们写日记。一般是由那些对某个新闻话题有激情的人来制作的。对科技新闻情有独钟的人比较喜欢访问http://slashdot/网站。虽然只有几个人在制作和维护这个网络日记,但登陆它的人经常会遇到堵塞的情况,因为它的访问量比美国95%甚至99%的网站都高。《洛杉矶时报》曾刊登过一条有关美国信息保密的新闻。人们阅读完这条新闻后,纷纷在人们对网上新闻产生置疑最多的恐怕在它们的真实性上。但是你读报纸的时候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我认为,人们更容易核实网上新闻的真实性。去年有一条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网上新闻,说有一个年轻女子患了白血病。随着对她报道的日益增多,这个名叫凯希的女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后报道说她去世了,很多人感到异常悲伤。然而“凯希”并不存在,这完全是一场骗局。一些网民对发布消息的那家网站进行了调查,就像真正的调查性新闻记者一样,顺藤摸瓜,最终揭开了骗局,并在网上向全世界公布了真相。所以我说,网上披露真相有时更迅速。
    我个人更相信传统新闻媒体,像《纽约时报》,在网上发表的新闻,而对那些不太熟悉的无名网站就不太信任。这并不是说《纽约时报》就毫无纰漏,只是我相信他们在尽力做到最好。他们的记者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记者。无论是参与传统新闻媒体,亦或是网络新闻媒体,我们记者都应该遵循新闻学中最基本的一些原则,比如我从前的一位新闻学教授告诉我们,“如果你妈妈说她爱你,你要核实一下。”
    最后,我要讲一下如何通过网络媒体赚钱。许多人千方百计想从网上捞一桶金。《华尔街邮报》目前向它的60万注册订户收费。有一点我相信,《华尔街邮报》不会将它在印刷媒体上赚取的资金投资在网络版上。我订购《华尔街邮报》的电子版,只是为了阅读它在印刷版上刊登的内容。我想,网络新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只是传统新闻媒体的一个补充。

    学生提问:您刚才说了这么多网络的好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