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卓别林-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卓别林》
作者: 张式成【完结】 



目 录


第  一  章。。。。。。。。。。。。。。。。。。 电影诞生时本书传主在哪?
第  二  章。。。。。。。。。。。。。。。。。。。。 五岁登台与贫民孤儿学校
第  三  章。。。。。。。。。。。。。。。。。。 童工、博大母爱、艺术乳汁
第  四  章。。。。。。。。。。。。 你们需要一个扮演孩子的角色吗?
第  五  章。。。。。。。。。。。。。。。。。。。。。。。。 卡尔诺的青年幻想家
第  七  章。。。。。。。。。。。。。。。。。。。。 “夏尔洛”诞生在好莱坞
第  八  章。。。。。。。。。。。。。。。。。。。。。。。。。。 电影界的打工皇帝
第  九  章。。。。。。。。。。。。。。。。。。。。 第一个独立制片的艺术家
第  十  章。。。。。。。。。。。。。。。。。。。。。。。。 一部笑中含泪的影片
第 十一 章。。。。。。。。。。。。。。。。。。。。。。。。。。 衣锦还乡英、法行
第 十二 章。。。。。。。。。。。。。。。。。。。。。。。。 他与《巴黎一妇人》
第 十三 章。。。。。。。。。。。。。。。。。。 《淘金记》让影迷死在窗前
第 十四 章。。。。。。。。。。。。。。。。。。。。。。。。 心神之伤《马戏团》
第 十五 章。。。。。。。。。。。。。。。。 《城市之光》,肖伯纳的评语
第 十六 章。。。。。。。。 有声电影时代的无声巨片《摩登时代》
第 十七 章。。。。。。。。。。。。。。。。。。。。。。 南中国海滨的秘密婚礼
第 十八 章。。。。。。。。。。。。。。。。。。 笑与怒的史诗《大独裁者》
第 十九 章。。。。。。。。。。。。。。。。。。。。。。。。 厄运与幸运同时降临
第 二十 章。。。。。。。。。。。。。。 《凡尔杜先生》引出轩然大波?
第二十一章。。。。。。。。。。。。。。 莎士比亚式的悲剧《舞台生涯》
第二十二章。。。。。。。。。。。。。。。。 重返祖国,定居欧洲“心脏”
第二十三章。。。。 接受国际和平奖,会见周恩来、邱吉尔……
第二十四章。。。。。。。。 喜剧皇帝在伦敦拍《一个国王在纽约》
第二十五章。。。。。。。。。。。。。。。。。。。。 退隐莱蒙湖畔,出版自传
第二十六章。。。。。。。。。。。。 重出江湖,《香港女伯爵》的慨叹
第二十七章。。。。。。。。。。。。。。。。。。。。。。。。。。。。 永生的鲜活形象







 

第一章电影诞生时本书传主在哪?


引言



那是流逝久远而又使人刻骨铭心的时光:20世纪4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文明美丽的欧罗巴大陆上,法西斯的猛烈炮火正野蛮疯狂地摧残着绿色的田园、大地。古老的城堡、高耸的教堂、华丽的剧院、庄重的博物馆在化为瓦砾灰烬,雕塑、壁画、花圃、喷泉在坍塌燃烧,老人、孩子、猫咪、鸽子在惨遭涂炭,弥漫的硝烟毒雾染黑了湛蓝的天空……

此时,远离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的美国西海岸仍然一派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天使之城”的洛杉矶郊外好莱坞,各大影片公司制片厂的摄影棚、录音厅里异常繁忙,摄影机在开动,歌舞、音乐、“开拍”、“OK”的喊声此起彼伏。

然而这天,位于好莱坞中心落日街和拉布雷亚街拐角处的一家制片厂,却静寂得有些冷清。摄影场地上,演员、场记、摄影师、录音师和灯光、布景、服装、效果的工作人员或立或坐,一声不吭地注视着一个扮了装的小个子男人。他眉头紧蹙,在默读着几封信件,这是一些恫吓与威胁的玩意儿。写信的是一些纳粹分子和亲纳粹者,这些家伙知道他……卓别林先生编写、拍摄的电影《大独裁者》,是隐射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法西斯头子、纳粹德国的“元首”希特勒的;便扬言要制造混乱,妄图阻止他拍摄这部影片。

不一会儿,一个脸色发白的工作人员,急吁吁地冲进摄影棚,递给卓别林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查理,这是刚才在大门口捡到的。”纳粹分子们在这封信中,用更为赤裸裸的语气叫嚣:“如果你不停止拍摄这部电影的话,将来无论在哪个城市、哪座影院放映它,我们就要在那里放臭气弹,向银幕开枪!”

面对这种凶焰万丈的嚎叫,制片厂的人们不安的心头和脸上又添了几分紧张。他们都知道,卓别林先生为编写这部电影前后花了两年时间,为设计、制作大量的景片、模型、道具,则用了一年功夫,在摄影机还没开动之前已花掉一个巨额数字50万美元。开拍之后又困难重重、麻烦不断,联美影片公司向卓别林发出警告,说美国电影摄制发行会主席办事处因希特勒还没进攻英、法,指出拍这样带有强烈倾向的影升很难通过审查。联美公司同时转来了很多令人气馁的信件,都说这样的影片绝不可能在英国或美国上映,要求卓别林停拍。

现在影片的摄制到了最后阶段,已流水吹烟般地用去了200万美元,一旦停拍,它们就白白地抛入了大西洋。人们更担心的是,卓别林先生及其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因为同样内容的恫吓、威胁信件已经塞进他在贝弗利山上的住宅门下。人们似乎看到了游荡在制片厂门外、贝弗利山上和影剧院中那些冷酷凶恶的面孔,和他们怀中藏掖着的刀、枪、铁条、臭气弹……片场中的寂静令人难受,人们的心跳都似乎彼此可闻。

正当盛年、刚过五旬的卓别林压下满腔怒火,把那些恫吓信轻轻扔到废纸篓里。他嘴角边浮起一丝轻蔑的微笑,耸耸肩说:“没什么了不起,那就让他们开枪吧。我非要嘲笑希特勒不可!这就是我的回答。来,各部门准备,开拍。”

影片终于摄制完,不可一世的战争狂人希特勒闻讯暴跳如雷,竟下令处死远在大西洋彼岸的卓别林。他恼羞成怒地挥舞手掌,本来口吃的嘴里喷出泡沫:“可恶,可恶,这个该死的小丑!”

是的,按角色分工来说,卓别林在影片中扮演的人物是丑角。所不同的是,在历史长河中,在人生舞台上,希特勒是一个遗臭万年的真正小丑;而卓别林却是一个名垂青史的伟大的喜剧电影艺术家。在世界名人堂里,在亿万不同肤色、爱好和平与进步的人民心目中,这个伟大的天才的电影艺术家、一代喜剧大师和民主斗士,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医学家并肩屹立着……

电影诞生时;本书传主在哪?

电影是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艺术形式。它最初是一种光影艺术,人类对它的研究古已有之,如中国宋代即有“皮影戏”。到了1891年,美国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活动西洋镜”,获得专利,摄影机随之诞生。1894年爱迪生在纽约开设了第一家“活动西洋镜”观赏店,4英尺高、宽的电影镜一次供一人观赏50英尺的活动影片。1895年4月23日,爱迪生划时代的发明引起轰动,这一天在纽约木丁斯特拜尔音乐厅幕布上映出了栩栩如生的画面。当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制造成能将活动画面投影到银幕上的放映机。这年12月28日,他们在巴黎卡普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印度沙龙,摆放了100张坐椅,售票招揽观众,这可称为世上第一家电影院。在放映首部影片“火车进站”时,当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们优雅地落坐后,幕布上突然出现的火车头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喷吐着浓烟好似迎面驰来;现场顿时大乱,人们顾不得体面,惊恐地躲闪甚至夺门而逃。笑出了眼泪的卢氏兄弟和工作人员,一面安抚观众,一面收拾“残局”,从头开始放映。回过神来的男士女士们欲罢不能,好奇地一部一部,一遍一遍地看下去;一共看了11部影片,如“工厂放工”、“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等。看得惊呼不止,看得如痴如迷,看得开怀大笑……这一天被许多电影史权威看作是电影的正式诞辰。此时,我们书中的主人翁在哪儿呢?

在与法国隔海相望的英伦三岛,在离首都伦敦12英里的汉威尔贫民孤儿学校;当黄昏来临的时候,20个小班的孩子穿着睡衣,跪在宿舍中间的地板上。这其中一个瘦弱羞怯的6岁多的小男孩,就是卓别林。他苦闷地跟着小伙伴们,声腔音调高低不谐地唱着《普天颂赞》中第383首赞美上帝的歌曲:

夕阳西沉,求主与我同居;
黑暗渐深,求主与我同居;
求助无门,安慰也无求处;
常助孤苦之神,与我同居。
……

在爱迪生发明“活动西洋镜”的前两年,也就是1889年4月16日夜晚8时,伦敦沃尔沃斯区一对年轻的喜剧演员家中添喜,娇小玲珑、能歌善舞的哈娜·希尔生下了一个男婴。身为父亲的卓别林先生,为孩子取名就叫查尔斯·卓别林,亲称查理,也跟做父亲的一样。

小查理睁眼看世界的时候,家境尚可。他父亲每周挣40个英镑,这在一般艺人中算高的了。一家人住了3间房子,还雇了一个女仆。

然而好景不长,他1岁时父母离婚。原因总有几条,其中父亲每日嗜酒如命是主要缘故。在当时的英国,歌舞剧演员不喝酒反而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雾都伦敦所特有的潮湿空气和较长时间的低温寒冷,使得酒业发达、酒馆林立。所有的戏院里都设有酒吧,演员们演完戏后总要习惯性地在酒吧里泡一泡才回家。戏院老板通过那发亮的三尺吧台,把塞进名角儿口袋里的包银,又名正言顺地掏出来不少。散发着诱人香气的酒精,使不少艺人沉醉上瘾而不能自拔。

卓别林先生是其中一位典型人物,连每天演出之前都不吃饭,只吞下红葡萄酒浸泡的几个生鸡蛋。卓别林先生外表潇洒、个性安静、喜欢沉思,他嗓门洪亮,被称作次中音,这些当然都遗传给了小查理。但他一沾杯中物,就如中了魔法似的暴躁易怒,有时甚至动武。每次因此而与妻子发生冲突,然后禁不住到街上酒馆举杯浇愁。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小查理满了1岁后,老查理搬出了这个舒适的家。

小查理的母亲哈娜活泼幽默,直率热情,充满爱心与责任感,同时敢作敢为。她的个性中有她母亲即卓别林外祖母的影响,秘密在于那个老人有一半吉卜赛人的血统。哈娜与卓别林先生分手后,勇敢地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孩子过日子,大的叫雪尼,与查理同母异父。她甚至连查理的赡养费都没向法院申请要卓别林先生出。她那时很走红,每周可拿到25英镑包银;而且1先令和1便士也不送进酒馆酒吧,她对杯中物已深恶痛绝。

20多岁的哈娜·希尔常常在周末把雪尼、查理打扮起来;给雪尼穿上一套贵族公立学校——伊顿中学校服式样的学生套装,给小查理穿上一件蓝色天鹅绒外套,加一副蓝色手套,然后整洁精神地出门。秀发垂肩、年轻漂亮的少妇打着花伞,领着两个手拿风车、汽球、活泼可爱的孩子,沿着威斯敏斯特桥路漫步而游;那情景就像是一幅美术名作。

那是一些使小卓别林感到快乐开心的日子:跟着母亲乘坐游艇在泰晤士河上观光,走过古老的威斯敏斯特桥到水晶宫游乐场看杂耍。即使是搬到了兰贝斯区的肯宁顿路上,小卓别林的生活还是那么开心:可以去坎特伯雷杂剧场坐在红丝绒椅子上看表演,可以花6便士在娱乐场的木桶中摸彩。然后在夜色中坐着马车,在剧团乐手的号角和马蹄声、铃铛声还有大人们的嬉笑声中,回家做个甜蜜的好梦……那时,无忧无虑的小卓别林一身蓝天鹅绒衣的装束,能使人联想起18世纪英国著名画家庚斯博罗笔下的“蓝衣少年”。
 

第二章五岁登台与贫民孤儿学校

 

 
可是,小卓别林没能成为“蓝衣少年”。因为仿佛一夜之间,这无忧无虑的宽裕日子,便如美丽的肥皂泡那样一个接一个地爆裂。那五光十色瞬间消失,生活露出了灰色。随着经济的萧条,哈娜的时运不济。她原本易受感染的咽喉,稍受风寒就患上喉炎。嗓子常常失润嘶哑,往往一病几十天不能恢复正常,为一家人生计却又不得不登台。于是令人担心的事出现了:她正表情丰富地演唱着,清亮的嗓子突然像生锈的机器一样卡壳,发出怪异沙哑低沉之音。逼得她只好轻声唱起来,乐手们对演员变了调手忙脚乱,观众们则感到滑稽而哄堂大笑、议论纷纷。

每到这要命的、难堪的时刻,哈娜总是提心吊胆。嗓子是她挣钱吃饭、抚养孩子的看家本领,嗓子不好生计难保,她的精神受到极大打击。过去她是歌舞剧团的主角之一,剧院门前的海报和她的戏单上,醒目地写着她的艺名:

 特约!
扮相美丽技艺超群
正派喜剧女角擅长舞蹈、反串
 
 莉莉·哈丽

如今哈娜她们剧团的生意越来越清淡,于是只好到伦敦以外的地方去演出。那一次,是在伦敦西南30多英里的奥尔德肖特自治市的俱乐部里。那里是军事基地,看戏的观众多是士兵。只要一不如意,他们就毫不留情地在台下与台上对着干。演员们都把在奥尔德肖特俱乐部演出的一周,看作是可怕的一周,哈娜正是在她嗓子出毛病的时候碰上了这一周。

那天晚上,哈娜因不放心小卓别林一个人留在旅馆里,就把他带到俱乐部。她演唱时,小卓别林从后台蹑手蹑脚地上了舞台,躲到二三道侧幕后,看自己崇拜的妈妈演出。哈娜正唱着,嗓子不幸又嘶哑。这一次比哪一回都糟糕,她的唱像是在悄声说什么。台下的士兵们很不耐烦,有的大声发出嘲笑,有的跟着乐曲憋着嗓子唱起来,有的竟发出猫儿一样的怪叫。结果她实在唱不下去,懊恼地退下台面。台下并未因此而安静,反而喧哗起来。台后也一片混乱,大伙急得团团转。这时舞台监督看到侧幕边的小卓别林,脑子里有了主意。他建议让小卓别林上去代替他母亲演,因为他以前看过小卓别林当着剧团大人们的面的精彩表演。大伙这时都记起这个5岁的孩子表演的天份是那么高,模仿什么像什么。小卓别林自己呢?这时觉得应该为自己的妈妈挺身而出,他懂事地要求上台,唱那首当时正流行的歌曲《杰克·琼斯》。

于是,舞台监督马上把小卓别林领到台上,乐队试着配了一下他的音高,就开始伴奏过门。小卓别林面对着台上耀眼的灯光和台下烟雾朦朦中的一大片人,竟毫不心慌地大声唱起来:

一谈起杰克·琼斯,哪一个不知道?
你不是见过吗?他常常在市场上跑,
我可没意思找杰克的错儿,
只要呀,只要他仍旧像以前一样好。
可是呀,自从他有了金条,
这一来,他可变坏了。……

他唱出开头两句,台下就安静了。刚唱到这一半歌词,一个个便士就扔上了台。他看着滚到脚边的钱币,马上停下来,说:“请等等,我必须先捡起这些便士,才可以继续为先生们唱。”话一出口,台下台上哄堂大笑,并伴着掌声。这时,舞台监督赶快走出来,笑着帮他捡起散落在台面上的便士。

“先生,你可不能捡着归自己,这全都是给我的呀。”小卓别林说,又引起观众们一片大笑。他急巴巴的紧跟在舞台监督屁股后,直看着把钱交给了站在侧幕边的母亲后,才又在笑声中回到舞台中间接下去唱:

可是呀,自从他有了金条,
这一来,他可变坏了,
只瞧瞧他怎样对待哥儿们,
就叫我心里十分地糟。现在呀,星期天早晨他要读《电讯》,
可以前呐,他只翻一翻《明星报》。
自从杰克·琼斯有了那点儿钞票,
嗨,他得意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小卓别林边唱边舞,还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几个大人才做的动作,得到了观众们的喝彩。后来他唱起了一支母亲经常唱的爱尔兰歌曲,那正是写军人的,带有进行曲的味儿:

赖利赖利,就是他那个小白脸叫我着了迷,
赖利赖利,就是他那个小白脸很中我的意。
我走遍了大大小小所有的部队里,
谁也比不上他那样漂亮又整齐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