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柴可夫斯基-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柴可夫斯基在国外的生活是靠工作、书信支撑的。除此之外,他养成了喝酒的习惯。每天晚上入睡前,总要喝上几杯白兰地,在有点酩酊的状态中安静地睡去。白天也要喝不少的酒。没有酒,他觉得活不下去,身边总带有小白兰地酒瓶。他觉得喝一点酒就可以写得好一些。这说明他的身体并未完全复原。

1878年3月,柴可夫斯基的学生、年轻的小提琴家柯代克来到了克莱伦斯和柴可夫斯基做伴。柯代克是除梅克夫人外,柴可夫斯基最近的知己,他的到来,给柴可夫斯基带来安慰和快乐。从柯代克来了以后,他们住的那一带山间总是琴声缭绕。柴可夫斯基感到精力充沛,心情也变得轻松愉快了。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的乐思开始在他头脑里形成。此时,工作对他来说已经成为最大的乐事。由于埋头作曲,他甚至不觉察时间是怎样过去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写完了这首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表现了柴可夫斯基喜好的主题——艺术家对大自然和人民的态度。乐曲非常抒情,充满了活力、乐观精神和浓厚的生活情趣,表现了一种渴望生活的心态。乐曲的末乐章用了俄罗斯民间舞曲的旋律,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格。

1878年4月,协奏曲的草稿完成后,柯代克拉了第一乐章。这首曲子准备由他作首次演出,但在排练过程中柯代克和柴可夫斯基都对曲中一些地方不满意。柴可夫斯基作了改动,很快就完成了全曲的配器。作曲家把这部协奏曲题献给奥尔,这是一位侨居在俄国的匈牙利小提琴家。奥尔对柴可夫斯基的友好表示很感谢,但他觉得这部曲子不够小提琴化,表示愿意代为修改,然而这部乐曲的手稿却在他手中原封未动地压了两年。

1879年《小提琴协奏曲》的总谱在俄国出版。1881年11月,俄国著名小提琴家、柴可夫斯基的朋友布罗茨基在维也纳的爱乐协会交响音乐所首次演出了这首乐曲。这是柴可夫斯基惟一的一部不是在俄国而是在国外首演的作品。布罗茨基很清楚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的价值,他继续大力宣传这首乐曲。柴可夫斯基为此很感动,决定把该作品题献给他。这首曲子是俄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现在它已成为小提琴曲目中的经典作品。


6。 在布莱洛夫庄园


无论柴可夫斯基多么欣赏瑞士、意大利的美景,无论这里的平和宁静对他多么有利,他的心仍然向着俄罗斯。祖国的一切对他说来无比珍贵。北国漫长的严冬,冰雪路上静静驶过的雪橇,莫斯科街头昏黄的街灯,居室壁炉里燃烧着木柴的劈啪声,还有醇香四溢的伏特加酒……这一切都使他心驰神往。只要他一想到俄罗斯,他的心就充满了温柔的甜意。

半年前的那场疾风暴雨打乱了他原有的生活轨迹,寻找新的生活支点对他来说并非易事。莫斯科和彼得堡都不是他立刻能去的地方,魂牵梦绕的卡明卡也变得有点不可知。达维多夫一家会怎样看待他呢?他们能够理解他的所作所为吗?想到这些,多忧多思又异常敏感的柴可夫斯基感到忐忑不安。

4月下旬,柴可夫斯基回到了卡明卡。妹妹亚历山德拉、弟弟阿纳托里还有达维多夫一家人都热情迎接他。温暖的家庭气氛使他很快就安下心来。妹妹为他专门准备了一处舒适的住房,还特意搬来一架钢琴。房屋的四周很优美,花园里花朵盛开,花香四溢。站在门前可以望见整个乡村和弯弯的小河。他又可以在安适的环境里写曲了。这对他来说是最大的乐事。在这里他继续写在克莱伦斯就已开始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作为休息他还写了《十二首中级钢琴曲》、《二十四首儿童钢琴曲》,正酝酿创作一部圣歌,即《圣·约翰·克里索斯托姆》(希腊神父,曾任君士坦丁堡主教)。

时刻关注着他的梅克夫人从莫斯科写信发来了邀请:“可爱的朋友!离开那里吧!听说你消瘦了许多,还说你现在什么也没有做。我在布莱洛夫的庄园是空着的,你能来我这里做客吗?这里很安静,你可以一直住到我南行的时候。现在天气很暖,这时人愿意远远地走回大自然中去,跑到森林和夜莺那里去。只有音乐才能超过大自然……我握你的手。别忘记衷心爱着你的她啊……”

梅克夫人温暖的召唤对柴可夫斯基来说是莫大的安慰。5月中旬,柴可夫斯基来到了梅克夫人的布莱洛夫庄园。这是一个1。2万亩的花园,坐落在乌克兰喀尔巴阡山麓。庄园环境幽雅,景色怡人。柴可夫斯基受到梅克夫人的仆人们无微不至的照料。他在这里住了两个星期,每天给梅克夫人写信。他给梅克夫人留下了一件有意义的礼物:三首小提琴曲与钢琴曲。他把这组作品命名为《怀恋可爱的地方》。

6月14日是尼·鲁宾斯坦的生日,柴可夫斯基应该前去祝贺。他来到莫斯科,参加了当日举行的生日宴会。柴可夫斯基觉察到,几个月前他拒绝去巴黎当代表一事所引起的矛盾造成的紧张空气并没有散尽。尼·鲁宾斯坦对他的到来很冷淡。同事们都很热情地欢迎他。大家友好关切地问长问短,这倒使柴可夫斯基感到有些不自在。他仍然不喜欢见人。在当时的心境下,他是不喜欢待在莫斯科的。

这年夏季柴可夫斯基仍是在乡间度过的。7、8月间他来到达维多夫家的另一处庄园维尔波夫卡。他愿意远离别人,“一想起莫斯科就觉得不妙和恐怖”。这段时间他的工作进展很慢。那首钢琴奏鸣曲已经写了很长时间还没有完成。他着手整理一些在国外时写好的浪漫曲,有的是春天在卡明卡居住时写下的,其中有一首是为莱蒙托夫的诗《死人的爱》所谱写的曲。梅克夫人曾在信中引用过这首诗,所以引起了作曲家的注意。他总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能让梅克夫人欢喜。

梅克夫人对自己心目中的乐圣经常提出许多音乐方面的问题。有一次柴可夫斯基为了回答梅克夫人的问题,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创作方法。

为了说明创作过程,他把自己的作品分成两类。一类作品是出于自己内心的迫切需要,自己主动想写的;另一类是应别人的约稿而写的,即由于外界的动力。柴可夫斯基说,他获得成功的作品并不见得都是第一类,那些不成功的作品也不见得都是第二类。

对于第一类作品来说,不需要任何哪怕是最微小的努力,只要依从内心的声音就行了……这时候你忘记了一切,一种不可捉摸、难以言传的甜蜜感使心灵颤栗。你追逐着心灵不知飞往何方。时间已经悄悄溜了过去。这种情况的写作,就似乎是在梦游一般。你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这样的瞬间是难以用语言解释的,在这种情况下出于笔端或只是形成于脑际的都是非常出色、有价值的,此时如果不受外界的干扰,这一切将成为这个艺术家完美无缺的作品。

创造第二类作品,有时就要调动自己的灵感,这时要克服懒散和漫不经心的状态。于是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胜利来得容易,有时灵感却完全消失。但我认为艺术家的责任就是永不罢休,因为人们很容易懒散。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没有比陷于懒散之中更糟糕的了。不能等待,灵感是不爱拜访懒汉的客人,她要会见那些想见她的人。

柴可夫斯基在创作音乐方面有一种独特的功能: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他的头脑都有一部分是属于音乐的,这一部分总在不停地工作。尽管他也许正在会客或与人交谈,他可以把当时涌现的乐思牢牢记住,过后再写下来。有时这些乐思是他新作品的主题,有时是他自己正在写着的作品所需要的乐段。

柴可夫斯基认为从起草到定稿的工作阶段意义重大。他的草稿往往是写在自己手边的随便一张纸上的,写得很压缩,密密麻麻,心里出现一个旋律,随之就有它的和声出现,如果和声很复杂,就在草稿上注明声部。如果和声很简单,他就只把低音部写下来,有时只作个记号,或完全不写,因为那些音乐会一直停在他心里。柴可夫斯基说,歌词决不能按照音乐填上去,因为唤起适当的音乐表现的正是歌词。也就是说如果选定了一个标题,这个标题会引起它自身的音乐表现。他说:“一部作品的最初草稿写起来是非常有趣的,有时会引起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快乐,但同时也会使神经处于极度的亢奋和紧张状态,你会废寝忘食。”

为了让梅克夫人亲眼看见他是如何进行创作的,柴可夫斯基把《叶甫根尼·奥涅金》的原谱寄给了她,同时还建议她把这份原谱与秋季即将出版的该曲的钢琴及声乐改编谱进行比较。梅克夫人接受了柴可夫斯基的提议,但她知道作品的手稿对于作者说来是十分宝贵的,她执意要柴可夫斯基收下500卢布作为原稿的报酬。柴可夫斯基回信说:“这原稿是无价的呢!”但他同时还承认:“这是我一生当中第一次碰见有人对我的手稿本发生兴趣。其实我的名气还不到使我的手稿也具有价值的地步。”

梅克夫人喜爱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珍惜他的创作能力。有一次在一封信中劝他注意休息以保存自己的力量,让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达到顶峰,并在高峰境界长留。如果真能这样,那将是他艺术的光荣和人类的快乐。梅克夫人满怀深情地要求柴可夫斯基说:“如果我的焦虑对你能多少起点作用的话,如果你能为我稍微保留一点儿的话,我就十分快活了……”柴可夫斯基懂得梅克夫人的好心,也知道她的建议是合理的,他回信说:

但是我怎么能够呢?草稿一写出来,我就非把它写完不可,不然我就不能休息。曲子一写成,我觉得又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使我要开始写另一部新作品。对于我,工作就像空气一样的必不可少。只有苦闷的时候我才会懒散起来。我怀疑我的生命是否允许我的才能达到充分的发挥。我对自己很不满意,甚至会恨我自己。于是产生另外的想法,即我本身是毫不中用的,只有我的音乐作品能够补救我的缺点,把我提升到人的地位。这种想法控制了我,使我苦恼。为了逃避这种疑虑的苦恼,我鞭策自己开始一个新的任务,于是我就像栗鼠跳进轮子似的团团乱转。有时,一种无法克制的懒惰统治了我。我不知所措,我很失望。这种情况是很可悲的,我尽力和它斗争。我多半已经有了忧郁症,我知道必须控制我自己,别让自己陷入懒惰。只有工作能够拯救我,于是我工作着。至于你那友谊的劝告,我是很感激的,我将尽可能听从你的劝告。

可是过了不久,柴可夫斯基又写道:

我简直不能离开工作……当我的本性充满了灵感的光辉时,我想,我决没有权力去和它斗争,因此,我请求你不要烦恼,因为我不肯遵守我的诺言。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和你在一起的。我一次一次地问我自己,这些章节会不会使你满意,这些旋律会不会使你感动。因此,这些作品除了你之外,不能献给任何人。这些作品是给我的一个最好的朋友的。


7。 告别莫斯科


1878年秋天,柴可夫斯基来到彼得堡看望年迈的父亲和弟弟阿纳托里。那些日子彼得堡的天气很坏,云雾迷漫,阴雨连绵,到处湿漉漉的。哥萨克的巡逻兵布满街头。土俄战争中打了败仗的俄罗斯军队在灰溜溜地撤退。“这是可怖的时代,可怕的年月,一方面是一个绝对惶惶不可终日的政府,一个阿克萨科夫①只因直言不讳而遭流放;另一方面,成千上万的激进青年惨遭厄运,不经审讯便被流放到连乌鸦都不愿飞临的地方。处于这两种人之间的民众对这些都漠不关心,深陷于明哲保身的泥沼之中,以冷漠的眼光观望着一切。”柴可夫斯基对周围的政治形势并不是无动于衷的。政府在土俄战争之后采取的高压政策所造成的恐怖,使他像许多知识分子一样更加忧国忧民。想到自己未卜的前途不禁感到茫然。
①谢尔盖·阿克萨科夫(1796…1859):俄国作家。

在去莫斯科的火车上,柴可夫斯基被周围的人们认出来了,他们眼睛盯着作曲家望着。他想避开,但不可能了。他不知如何是好,他忽然意识到在莫斯科他会生活不下去的。他发现自己还是那么怕见人,然而他又必须回音乐学院工作。该怎么办呢?

柴可夫斯基在亚历山德罗斯基学院对面的一幢公寓安顿下来。第二天他去音乐学院讲授他本学期的第一堂课。他觉得离开了一年多的音乐学院现在“肮赃不堪,像令人作呕的监狱”。他摆脱不了对周围一切的厌烦情绪。每次一下课,他就飞快地坐上马车,跑到城外的什么地方去,或者到公园里去。他很怕碰见人,晚上他一个人躲在家里。最让他苦恼的是,他完全不能搞音乐创作,情绪高度紧张,毫无灵感。他的全部思想集中在一个问题上:怎样快点想办法离开这个他无法再适应的环境。他觉得“在他的过去和未来之间已经裂开了一道鸿沟,他必须跳越过去,否则会导致完全的毁灭”。莫斯科是他所爱的城市,但现在这里有太多的愁苦和折磨。彼得堡更是他无法接受的,光是那些纷繁的社交就让他难以招架。离开莫斯科又能到哪里去呢?今后该怎样生活?他若离开音乐学院,他在音乐学院的课由谁接替?也许应该为了音乐学院的工作牺牲自己?可是转念又想,目前,凭他这种精神状态,他料定自己不会再是一个好教师。如果能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贡献给他所爱的工作——音乐创作,不也是他的责任吗?音乐创作对他来说,现在已包含着生命的全部意义。

同事们对他的态度依然如故。拉罗什和卡什金这两位老朋友有时还陪他共进晚餐。柴可夫斯基只有和他们在一起时,才能感到些许快乐。

过了些天,尼·鲁宾斯坦从巴黎回到了莫斯科。人们像迎接凯旋的总督一般隆重热烈地欢迎他的归来。9月20日,尼·鲁宾斯坦曾在巴黎博览会举行的三场俄国作品音乐会上指挥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忧郁小夜曲》。在巴黎演出的最后一场音乐会上,尼·鲁宾斯坦再次指挥演奏了《第一钢琴协奏曲》,会场盛况空前,演出轰动了整个巴黎。在给尼·鲁宾斯坦接风的宴会上,他把柴可夫斯基大大夸赞了一番,说:“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给巴黎听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还说:“拥有柴可夫斯基这样的杰出人才是音乐学院应引以为荣的。”到会的人们纷纷前来恭贺柴可夫斯基。这种场面使柴可夫斯基又有点招架不住了。他再次受到现实的冲撞,觉得无法再忍耐下去。第二天,他就去找了尼·鲁宾斯坦,说出了他要离开音乐学院的想法。这位院长没有对他表示挽留,立刻同意了他的辞职。

梅克夫人曾向柴可夫斯基推荐了自己在莫斯科的住处。柴可夫斯基接受梅克夫人的邀请,来到她在罗杰斯特文斯基大街的公寓,想来察看一下。梅克夫人的管家伊凡·瓦西里耶维奇热情接待了他。在管家的引领下,柴可夫斯基留心地看过了梅克夫人的每间屋子,试弹了房间里的两架钢琴,觉得都很好用。他很欣赏梅克夫人家中的油画,尤其喜欢其中描绘冬景的那一张油画。他觉得那是他的《第一交响曲》第一章的画面,画出了冬日的一条积雪的道路,散发着浓郁的俄罗斯气息。柴可夫斯基还去观赏了梅克夫人原来建议他住用的屋子。考虑再三,他还是没有住下来。他对住在这个“可爱的避难所”顾虑颇多。他想,人们若是知道柴可夫斯基住进了梅克夫人的公寓会议论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