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元十四世纪,布顿大师在潜心研究大藏经《甘珠尔》部的基础上,根据经中有关佛塔的论述,对西藏佛塔的格式或形制作了严格、具体的规定,可以说,从此兴建佛塔不仅在理论上有了依据,而且在具体实施上也有了统一的规定或模式,这对藏式佛塔的形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后来,又由第巴·桑杰加措在布顿大师所做的基础上,对佛塔的理论和具体格式重新做了修改和补充,这就意味着藏式佛塔从理论到技术都已经成熟或完善。
藏式佛塔种类很多,就塔的各种形式进行分析,可分为“意”、“身”、“语”之三种塔。“意之塔”,代表最基本的精神实质以及佛陀所持有的空寂明净。“身之塔”,代表佛陀、菩提萨埵或大喇嘛(活佛)的化身;“语之塔”,则代表着一切有文字的东西,当然这些东西应该是佛陀的训教或经文。“意、身、语”这三种佛塔的标志,在深层意义上与藏密的“身、语、意”三密基本一致,因此,可参见本书第四章,在此不赘。
在理论上,藏式佛塔可分为八种类型,即叠莲塔(或堆莲塔)、菩提塔、吉祥多门塔、神变塔、神降塔(或降凡塔)、和平塔(或合好塔)、殊胜塔(或幸福塔)、涅槃塔。据传这八种类型的佛塔源于获得佛陀舍利的八组人所修建的原始窣堵波:叠莲塔是按照迦毗罗卫(印度地名)窣堵波建造的;菩提塔是按照玛格达(印度地名)窣堵波建造的;吉祥多门塔是按照佛陀第一次讲经并转动法轮的地方鹿野苑的一座窣堵波建造的;神变塔是按照斯拉瓦斯蒂(印度地名)窣堵波建造的;神降塔是按照桑卡斯亚(印度地名)的一座窣堵波建造的;和平塔是按照拉杰格里(印度地名)的一座窣堵波建造的;殊胜塔是按照吠舍离(印度地名)窣堵波建造的;涅槃塔是按照拘尸那迦(印度地名)的窣堵波建造的。
以上八种不同类型的塔,实际上代表着佛陀一生中的八个不同阶段或成就,或者说佛陀的八个不同的精神意境。如拉萨布达拉宫内的如来八塔,青海塔尔寺前的八座如来灵塔等,都是具体体现上述八种类型塔的群塔。这类群塔在藏区不胜枚举,因为藏族信徒常以建造整套八塔来纪念释迦如来从诞生到涅槃的八大成就。
C、具有双重功能的灵塔
灵塔,因为塔内供奉着活佛以及在藏传佛教上有巨大成就的大师的骨灰,故名灵塔。它是藏式佛塔的重要组成部分。灵塔既是佛塔,同时又兼作陵寝,所以,具有不可替代的双重功能。灵塔在体积上可以根据环境条件等而有各种不同的规模,即可大可小,大到几十米高,小到一米左右高,甚至更小;在质地上也可按照各自的条件等因素有简单和贵重不同的规格,简单朴实的灵塔多采取以石砌成,一般寺院周围建造的灵塔都属于此类,华丽贵重的灵塔有从铁、铜、银制做到由黄金包装的,这类灵塔主要供奉在寺院里的某个殿堂内,供人们顶礼膜拜,当然也供游人观赏;灵塔在形制上采用了上述如来八塔中的几种,如《塔尔寺志》中记载:“在此前面佛龛之上奉安有:救怙主阿嘉仁波伽·耶协克珠嘉措(智慧善成海)的灵骨塔(形式为尊胜塔);又有救怙主嘎敦赤巴·罗桑登比尼玛(善慧教日)的灵骨塔附有金伞盖;又有救怙主色多诺门汗·昂旺登比绛称(语自在教幢)的灵骨塔(形式为天降塔);又有救怙主达泽·耶协格桑(智贤劫)的灵骨塔;又有救怙主嘎敦赤巴·昂旺土登登比尼玛(语王能仁教日)的灵骨塔(形式为菩提塔)附有伞盖等。”由此可见,灵塔在形制上多采用八塔中的三种类型,即殊胜(或尊胜)塔、神降(或天降)塔和菩提塔。
至于灵塔这种引人注目的藏式佛塔何时在西藏出现并得到流行,有人作过考证:“随着佛教在西藏的流行,约在吐番分裂时期(九世纪中叶至十一世纪中叶)开始出现塔葬。凡佛教上层人物去世,其遗体往往完整保存在灵塔内,或将遗体火化,把骨灰葬于塔内,以作供养。如西藏阿里古格出家国王意希沃(吐蕃末代王朗达玛五世孙)的遗体就保存在灵塔内;西藏佛教噶当派祖师阿底峡死后,其弟子仲敦巴将其骸骨存放在聂塘度母寺宝瓶内;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遗体亦供养在达孜甘丹寺灵塔内。”(注:1985年《文物》第九期)。通过引言基本上可以认为灵塔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产物,之后,随着藏传佛教的蓬勃发展,灵塔在西藏普遍盛行。另外,通过引言我们还可得知,灵塔内不仅存放火化后的骨灰,而且尚能安置完整的遗体。这类在灵塔内保存完好的遗体,是经过特殊处理后安置的。比如,第十世班禅大师的遗体就完整地安置在一座金质的灵塔之内。这座灵塔位于扎什伦布寺的“释颂南捷”大殿内,灵塔面积为253平方米,塔高11.56米,塔身以金皮包裹,并镶嵌各种珠宝;塔身四周绘有菩陀、菩提、本尊等壁画和坛城;塔底装藏各类谷物,茶叶、盐、干果、糖、药材以及袈裟、藏装等物品;灵塔中层装藏各种版本的经书及历代班禅的著作;灵塔上层的佛龛内安放大师法体及其生前使用过的衣物和宗教法器等。整个灵塔金光闪闪,雄伟壮观。这种保存遗体的方法,在藏族地区或称之为“肉身之制”,或称之为“塔葬”,它可体现藏传佛教的又一种别具特色的丧葬文化。
灵塔在西藏有近十个世纪的发展历史,其数目之多,已不可一一述之。故在此仅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灵塔作全面介绍,意在以一斑窥其全豹。
在西藏拉萨市中心的布达拉宫红宫内供奉着历世达赖的灵塔,其中五世达赖罗桑嘉措(1617一1682年)的灵塔是建造最早、规模最大、装饰最华丽的一座。这座灵塔是由当时的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于藏历第十二甲子的庚午年(1690年)与布达拉宫红宫同时修建的。“据第巴·桑结嘉措所著藏文《金塔目录》记载:为修建五世达赖灵塔及红宫,从全藏召集石匠五百名,木匠二百五十六名,画工二百六十名,还有金匠、铜匠、铁匠、铸工、錾花工、镶嵌工等六千余名工匠。”(注:1985年《文物》第九期)。从中可以想见当时建造五世达赖灵塔的宏大规模。
五世达赖的灵塔位于红宫中最大的殿堂,即司西平措大殿的西侧。灵塔基本为方座圆身,外用金皮包裹,通高14.85米,由塔座、塔瓶、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座为方形,高6.3米、边长7.6米。中部正面相对锤揲两只狮子,正中为一高1.15米、宽1.02米的佛龛,中供吉祥天女。塔瓶连同瓶座高4.48米,塔瓶中空,正面有一门,高2.52米、宽2.5米。门内正面供奉泥塑涂金观音像,后面为经过处理、面向西南而坐的五世达赖遗体。塔刹由十三天、月盘、日盘及宝珠组成,高4.34米。
“塔身上缕刻各种具有藏族特色的图案,并镶嵌数以万计的各种玉石、珍珠、钻石、琉璃等,五光十色,熠熠生辉。据《金塔目录》记载:修建灵塔共用黄金十一万九千八十二两三钱七分,珍珠三千八百一十二颗,其中有在印度南部森林中藤叶上经长期雨淋形成的叫作‘纬粒’的珍珠;有在印度东部贾拉德瓦岛上‘格拉树’树叶上经长期雨淋形成的叫作‘壤巴’的珍珠;有从大象脑中取出的叫作‘卡杂’的珍珠;有从土耳其的蛇脑中取出的叫作‘拔’的珍珠;有产自斯里兰卡贝壳内的叫作‘西碧’的珍珠。这些珍珠大如核桃,小如绿豆。此外,还有清朝顺治皇帝赐给五世达赖的珍珠璎珞及五世班禅罗桑益西的珠链。”(注:1985年《文物》第九期)。
从这些引言中我们不仅了解到五世达赖灵塔的质地、结构等整体面貌,而且还可获得五世达赖灵塔之所以举世闻名的真正价值。
至于五世达赖灵塔的形制,根据《金塔目录》(注:第司·桑吉加措著,西藏人民出版社1990年藏文版),其采取了佛教八大善逝(如来)灵塔之一“菩提塔”的模型。菩提塔是西藏最常见的佛塔形式之一。在藏区随处都可看到的普通菩提塔的形制:塔基是方形的,塔底有一级或多级台阶,塔基上是一个圆形瓶状塔肚,塔肚上又有七个或十三个“伞状物”,它们都在从每一个“伞状物”中间穿过的中心轴线上。整个建筑物的顶部有一个通常是镀金的金属铃。上面支着一个月牙形及圆形的东西,它们分别代表着月亮和太阳。这种建筑结构加深了人们对宗教的神秘感。
灵塔在藏族信徒的心目中占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在藏族地区,大多数寺院内都供养着各自已圆寂的大活佛的灵塔。这样,灵塔既是各自寺院内的无价之宝,又可供广大信徒磕拜,所以说灵塔是一种多功能的藏式佛塔。 
D、素有“塔中寺”或“十万佛塔”之称的塔中之最
这座“塔中之最”位于西藏江孜平原年楚河畔江孜镇西端的白居寺内。该塔藏语称“白阔却旦”,汉语一般称“白居塔”。白居寺也因为有了白居塔而遐尔闻名,被列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居寺全称“吉祥轮胜乐大寺”。一般通称“班廓曲第”,意为“吉祥轮寺”。根据《江孜地区佛教源流》、《黄琉璃》等史料,白居寺是由江孜王帕巴贝之子贡嘎帕于1390年创建。
白居塔是寺院中最为雄伟华美的一座建筑物,于1414年由宗喀巴的大弟子克珠杰主持,贡嘎帕之孙江孜法王曲吉热丹衮桑帕动工兴建。历时十年,耗百余万工日才完成。“全塔高43米,塔座占地2200平方米,塔身呈八角形,红白染身,木石相衔,层层联结而上,再配以铜壳罩顶,幛幔围绕。塔瓶直径为20米,圆柱形,内设佛殿四间,十三天采用早期喇嘛塔的做法,比较粗壮。全塔高九层;远望,塔顶金光闪闪,酷似缅甸的仰光大金塔;近看,塔的基座,像阶梯似的依次向上垒筑,又好像来到了埃及的金字塔前,十分华丽壮观。”(注:见《中国古塔》徐华铛编著,轻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白居塔内有大门十二道,小门九十六道,共一百零八门,这与佛教的吉祥数一百零八完全一致,塔内有佛殿、经堂、龛室七十七门,其内都藏有各类佛像,可供信徒朝拜,因此,白居塔素有“塔中寺”之称。
塔内保存着各类雕塑一百九十二个,壁画九千八百多幅。雕塑和壁画中的神佛像共达十万余尊。对此。有人这样描述:“如果说这座古塔在藏族建筑史上是一大珍品的话,那么古塔中的十万佛像则是西藏宗教艺术中的奇迹了。跨进十万佛塔,似乎进了西天佛国,这里几乎有着佛教世界中的一切佛和菩萨。”(注:见1989年《中国西藏》第一期)。故而,白居塔有“十万佛塔”之称。
至于白居塔的形制,人们一般称其为菩提塔,但它与藏式八塔中的菩提塔不尽相同。比如白居塔的塔顶十三天比较粗壮,与后期纤细的风格大不一样,塔的东西、南北方向建筑外轮廓线与座宽基本上相等,构成全等边三角形,这种构图原理的运用,使得建筑物具有很好的比例,并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从整体上看,白居寺也由塔座、塔瓶、塔顶三部分组成,塔座是四面八角,有五层,线条明快,式样别致,庄严稳重。五层塔座之上是圆形塔瓶,有八门,代表菩萨的四双慧眼,标志着佛法无边。塔顶十三天则代表了修成正果的十三个阶段。
实际上白居塔是一座融八塔特色于一身的造型优美、雄伟坚实的巨大佛塔,不愧为藏式佛塔建筑中独一无二的珍品,正可谓“塔中之最”。
通过白居塔的结构造型,我们还会发现藏式佛塔的建筑方式是不拘一格、千变万化的,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实用性。从这些角度去看,藏式佛塔为促进西藏整个建筑、绘画艺术等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图齐教授曾在他的《西藏考古》一书中指出:“‘门塔’,不仅仅因为它们是西藏神圣建筑的典范,而且其壁龛中的装饰也使人颇感兴趣。这些装饰为西藏绘画在种种外来艺术影响下逐渐形成其统一风格的演变过程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逐渐地这种统一的风格在全西藏占据了统治地位。这种模式的叫法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在不同的层次上有若干内部相通的神龛。朝圣者可以爬到建筑物的顶部。建筑物的藻井上有最神密的宗教神灵的图像。神龛依层逐渐变小,墙壁上绘有各种神灵的壁画,最常见的是密宗教义的符号或神圣经文上所附的插图。绘画是不同派别的工匠之杰作。这些绘画在当时对于形成西藏传统的绘画风格起了一定的作用。”由于佛塔在西藏出现的时间较早,加上藏族人民对其付出过长期的心血和智慧。为此,藏式佛塔成为西藏建筑、绘画艺术等的源泉之一是很自然的。
E、塔群——一百零八
塔群是藏式佛塔中规模最大的一群佛塔,它由一百零八座相对独立、大小一样而样式各异的佛塔排列而成,其形制基本上都属于八类佛塔的范畴。建造塔群虽然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但在藏区不乏这一宏伟的建筑群。正如图齐教授在他的《西藏考古》一书中指出的那样:“我们很容易在人们视为神圣的地方附近见到用土坯或砖坯建成的成排的塔。在这种情况下,一共得有108座塔,这是按照经文的要求而修造的。108座塔排成一排的习俗在西藏西部十分常见的,但在其它地区则很少见。无疑,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佛教的前弘时期。”引言中指出塔群“在其它地区则很少见”,这一提法不太符合实际,因为塔群不仅在西藏西部,而且在西藏其它地区也能看到。如《西藏风物志》记载:“十五世纪初宗喀巴曾在帕邦卡石后的山洞里修行,至今人们仍称之为宗喀巴修法洞,该洞西侧排列有一百零八座土石建造的佛塔,为宗喀巴的弟子们所建。据传每座塔内藏有宗喀巴的念珠一颗。”帕邦卡位于西藏拉萨市北郊九公里处色拉寺西侧的山地里,是一处历史最悠久的藏传佛教圣地。尽管拉萨三大寺建成后,帕邦卡逐渐衰落下去,但仍不失为信徒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另外在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境内也有一处雄浑的石砌塔群。这一塔群现被称为“曲丁加泽杰排塔”,《乃东县文物志》记载:“排塔位于颇章区向阳公社布仁村西南约二华里的山谷中,它东西一线整齐排列,犹如一道长城,成为这个山谷最醒目的标志。排塔由塔墙和塔身两部分组成。塔墙残长360米,宽3米,高14米。塔墙上部置塔身。塔身方形,高低分为四个层次,逐层向上叠涩收缩。塔身高l.7米,每层高0.4米,收分0.l米,塔身上还应有塔顶,今已无一存留。塔身尚存119座,各间距1米排布。排塔系石砌结构。它的石料系从附近采来并经过一定加工的。这些大小悬殊、形状不一的石块经过并不十分精细的加工,被显然富有经验的匠工巧妙地垒砌成平齐如削、规整雄浑的建筑艺术杰作。”由于西藏的塔群都已毁坏,现在无从描述它们的真实面貌,唯独曲丁加泽杰排塔是西藏现存最好的一处塔群。但此塔群也受到严重破坏,目前已残缺不堪。正如《乃东县文物志》记载:“排塔文革中受到严重破坏,东部塔墙毁掉了一段,约当9座塔身的长度。推算原排塔总长度应在406米以上。幸整个建筑主体尚大部存在,仍是西藏地区现存最好的塔群之一。”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曲丁加泽杰排塔领略西藏塔群的风采。
值得一提的是,藏式佛塔是一种在遵循基本规格的前提下可以千变万化的建筑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